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时间:2020-08-04

具有哲理的成语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7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或四个字以上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 庖丁解牛 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 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 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 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2

削足适履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 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骗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领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评论这两件事说: 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3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 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 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4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 不学无术,暗于大理 ,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5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臣说: 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6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弈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弈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 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7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 鲁班门前班门弄斧 ,太不自量力了。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 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 鲁班门前弄大斧 ,简称 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 关公面前耍大刀 的意思差不多。其实, 班门弄斧 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 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 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8

鞭长不及

春秋时期,楚庄王仗着势力强大不征得宋国同意派大夫申舟经宋国出使齐国,宋国杀了申舟。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说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没有理由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

四字成语 鞭长莫及 描述的哲理是什么:很多事情并非你的能力强就能办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非常多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9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

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

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

痴人说梦

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

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霍光,哲理,成语故事,祢衡,曹操,中国历史,凡伯,儿子,宋国,宰牛,斧子,刘表,文惠君,晋献公,鲁班,成语,动作,妻子,庖丁,朝政,刘询,周厉王,庄子,楚灵王,蔡国,另一个,班门弄斧,事情,何国,和尚

2020-04-18 #故事阅读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霍光,哲理,成语故事,祢衡,曹操,中国历史,凡伯,儿子,宋国,宰牛,斧子,刘表,文惠君,晋献公,鲁班,成语,动作,妻子,庖丁,朝政,刘询,周厉王,庄子,楚灵王,蔡国,另一个,班门弄斧,事情,何国,和尚

2020-04-23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霍光 哲理 成语故事 祢衡 曹操 中国历史 凡伯 儿子 宋国 宰牛 斧子 刘表 文惠君 晋献公 鲁班 成语 动作 妻子 庖丁 朝政 刘询 周厉王 庄子 楚灵王 蔡国 另一个 班门弄斧 事情 何国 和尚

2020-05-02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霍光 哲理 成语故事 祢衡 曹操 中国历史 凡伯 儿子 宋国 宰牛 斧子 刘表 文惠君 晋献公 鲁班 成语 动作 妻子 庖丁 朝政 刘询 周厉王 庄子 楚灵王 蔡国 另一个 班门弄斧 事情 何国 和尚

2020-05-02 #小故事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霍光,哲理,成语故事,祢衡,曹操,中国历史,凡伯,儿子,宋国,宰牛,斧子,刘表,文惠君,晋献公,鲁班,成语,动作,妻子,庖丁,朝政,刘询,周厉王,庄子,楚灵王,蔡国,另一个,班门弄斧,事情,何国,和尚

2020-05-16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霍光,哲理,成语故事,祢衡,曹操,中国历史,凡伯,儿子,宋国,宰牛,斧子,刘表,文惠君,晋献公,鲁班,成语,动作,妻子,庖丁,朝政,刘询,周厉王,庄子,楚灵王,蔡国,另一个,班门弄斧,事情,何国,和尚

2020-05-16 #故事阅读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霍光,哲理,成语故事,祢衡,曹操,中国历史,凡伯,儿子,宋国,宰牛,斧子,刘表,文惠君,晋献公,鲁班,成语,动作,妻子,庖丁,朝政,刘询,周厉王,庄子,楚灵王,蔡国,另一个,班门弄斧,事情,何国,和尚

2020-05-16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霍光,哲理,成语故事,祢衡,曹操,中国历史,凡伯,儿子,宋国,宰牛,斧子,刘表,文惠君,晋献公,鲁班,成语,动作,妻子,庖丁,朝政,刘询,周厉王,庄子,楚灵王,蔡国,另一个,班门弄斧,事情,何国,和尚

2020-06-16 #长篇故事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历史哲理成语故事10篇

霍光,哲理,成语故事,祢衡,曹操,中国历史,凡伯,儿子,宋国,宰牛,斧子,刘表,文惠君,晋献公,鲁班,成语,动作,妻子,庖丁,朝政,刘询,周厉王,庄子,楚灵王,蔡国,另一个,班门弄斧,事情,何国,和尚

2020-07-16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