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老子的故事10

时间:2020-08-04

老子和老翁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4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老子与石头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石头了。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老翁顿然大惭。

老子散丹有一年,函谷关一带突然发生了瘟疫,人一染上,轻的上吐下泻,重的很快身亡。不久,当地就病死了很多人。新坟林立,哭声遍地,很是凄惨。周围的郎中也没法子。老子听说后,急得坐立不安。正在这时,徐甲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先生,刚才我正在给青牛喂草。青牛不但不吃,反而来回走动,不大会儿从牛嘴里吐出这团肉乎乎的东西。”徐甲说着便将青牛吐出的肉团递给老子看。老子看过后,高兴地说:“有本书上说这肉团清热解毒,能医治瘟疫,咱正好试试,若能医治好百姓的疾病,那真是福从天降呀!”于是,老子又认真配了几味中药,有的用文火熬,有的用瓦片焙,有的精心研磨成粉。一连几天,老子都没有合眼。一直到正月二十三这一天,药丸终于制出来了。说来也巧,患病的人喝了老子炼制的丹丸后,病也都随之好了。函谷关一带的百姓感激不尽,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地来向老子拜谢,说老子是上天派来的救世神仙,到人间来为百姓消灾治病来了。打那以后,函谷关一带的人每到正月廿三,家家户户都用黄裱纸剪成牛和药葫芦贴在门上,纪念老子。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正月二十三,老君散仙丹。家家贴金牛,岁岁保平安。为了答谢青牛,当地人后来在函谷关内修建了一座庙宇,叫“青牛观”,把青牛当做神年年供奉。《西游记》上说老子成仙后,在天庭炼金丹,孙悟空偷吃金丹成了刀枪不入、火攻不化之躯的故事,想必也是从此引申的

楼观台

老子一生济世渡人,教化众生,让众生懂得宇宙的真理,阴与阳、白与黑、正与邪、光明与黑暗、好与坏、善与恶......,这个真理是矛盾的统一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只有达到恰如其分,才称为“道”。这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吧!气功里讲:似笑非笑.似坐非坐.似便非便.似尿非尿.似睡非睡,这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大概也是为了统一自身的矛盾,最终达到恰如其分。

据说,老子当年带着大弟子尹喜云游讲道,教化了很多的人,明白了宇宙的真理,如何做人,如何修道。一天,正在路上走着,尹喜大声喊:“师父.师父,您看,路边这块白骨,还闪着灵光呢。”老子停下来定睛一看,顿生恻隐之心。于是,放下褡裢,拿出纸笔,画了一道“符”盖在白骨上,左手拇指与中指一掐,右手掐一剑诀,剑指冲天,口中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白骨回生,与我去渡众生。”说毕,用剑指朝白骨一挑,白骨便升起来了,越升越高,大约升到一米七.八,老子将画的符拿掉。尹喜再看时,白骨化成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壮士,跪在老子面前,磕头拜师:“师父,我要随您传道,教化众生,您收我为徒弟吧!”老子一看,这块“白骨”很有礼貌,遂收他为二弟子。师徒三人,仍四处云游,讲法传道。后来,到了陕西省的楼观台。老子在这里摆了一个讲经台,又在山上设了一个炼丹炉,师徒三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转眼过了三年。说也奇怪,自打老子来到此地,朝拜楼观台的人也越来越多,听讲经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越听越有兴趣!于是,众人提出在楼观台举行一个庙会。庙会期间,老子觉得两个弟子随他传道非常辛苦,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明天我给你们放一天假,你们可以去看看庙会,开开眼界。”两个弟子非常高兴。第二天,逛完庙会之后,尹喜早早赶回,给老子倒水.做饭,伺候老子,二弟子却迟迟未归。天黑之后,二弟子回来了。一进门,跪在老子面前就说:“师父,今天您让我们逛了庙会,我非常高兴。现在我有一事相求。”老子问:“什么事?”二弟子说:“师父,我不想修道了,我想还俗!”老子非常奇怪的问到:“你已随我修行三年,为什么突然还俗?”“师父,我今天在庙会上见到一个漂亮女子,身材苗条,面貌秀丽,她愿意与我结为夫妇,享天伦之乐。”老子一听,这徒弟的心已经变了,便不再挽留。于是说:“把你的东西收拾一下,去吧,愿你们幸福一生!”二弟子又说:“师父,你让我走,难道就这样容易吗?”老子说:“你愿意修道,我收你为徒;你愿意还俗,我放你出去,有何不易?”“师父,难道你让我两手空空的还俗吗?”老子不明其意,问:“你这样还俗有什么不可呢?”二弟子说:“师父,难道我白伺候你三年零三个月?你分文都不给吗?,你不觉得自己私心太重了吗?”老子一听,心想:这徒儿蛮不讲理,拜师修道,伺候师父,是常规之事,让他还俗,也是为了满足他的心愿,他却说白伺候我三年,太无道理!老子说:“难道你还向我要工钱不成?”二弟子愤怒地说:“师父,我与那女子结婚度日,没钱怎么能成?我伺候你三年,你也应该给我工钱嘛!”老子说:“我出家之人,哪里有钱?”二弟子争辩道:“师父,你讲经设坛,修道观,不是很有吗?为什么不能施舍一点给我呢?”老子不禁怒从心中生,说:“钱确实是有的,但那是大家拿来的钱,修道而用的,不是给你娶妻之用的。你这徒儿太不讲道理,你知道你是什么东西吗?我同意你还俗,已经对你很宽容了。明天赶快走吧!”二弟子这时一反常态,霍的站起来:“师父,你怎么会生气骂人呢”老子解释说:“我还没有骂你,因为你确实不是人,你知道你是什么东西吗?”二弟子暴跳如雷地说道:“师父,你还在骂人,你太不像话了!”老子说:“当初我救你,只不过是一片善心罢了,没想到你到头来这么没出息!如知你现在这样情景,我可以把你变回去。”说着就要掐诀念咒。尹喜见状,慌忙跪下求情:“师父,看在弟子的份上,万万不能将师弟变回去呀!师弟不知道自己的过去,这不怪他,我是有责任的。师父,过去的事我没有给师弟讲,他确实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二弟子一听,更急了:“好啊,你们师徒二人竟然串通一气来骂我,你们还讲什么道,传什么法?”尹喜再也耐不住了,一边求师父饶过“白骨”,一边气愤地说:“师弟,你太糊涂了!你不知道,三年前你本是路边的一块白骨,是师父画了一道符,救了你,你怎么这样糊涂呢?你和师父修道练功,难道你还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吗?师父现在如果把你还原回去,你就又变成白骨了。”在楼观台,有三尊塑像:中间是老子,他的左手中指与拇指正欲相接,右手掐着剑诀指天,在他左边跪着的是他的大弟子,右边站着的是他的二弟子,描述的正是这幅情形。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道法无穷,师父的心是无私的.仁慈的,但有些弟子却不能理解,甚至还用凡俗的思想去猜度师父的苦口婆心和宽宏大度。二弟子虽修行3年,但他所谓拜师修道,不是出于真心和公心,不是真正的修道,是为了满足个人需要和自私的目的而拜师,一出庙门,旋即杂念丛生,就想还俗,抛弃了正道不修,说明修道之心不坚。我们修炼者正是置于一个五颜六色的染缸之中,应该学习莲花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这个故事也说明了“道法自然”。修道出于自愿,还俗也是自愿。当师父善意放走二弟子时,他却向师父索要“工钱”,何知师父之苦心教诲和花费的心血啊!后来师兄替他求情并告知真情,他却认为师兄和师父串通一气在愚弄他.谩骂他。二弟子真是顽固不化.执迷不悟的愚徒啊!在修道路上,是否也有此类人呢?应当引以为戒,潜心修道,尊师爱法,爱法重道。这个故事也符合老子关于“道”的见解,道是阴阳的矛盾和统一,“一阴一阳谓之道”。两个弟子,一个好的,一个坏的,跪着的是阳,站着的为阴,居于中间的就是符合道的了。

会仙台与牛头岭

老子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继续和徐甲一同往西而去这一天,老子和徐甲来到亚武山下,老子下了牛背,对徐甲说:“甲儿,咱们就在此暂且歇息一会儿再走吧。”徐甲把牛赶到一边吃草去了。再说,这亚武的祖师玄武,一心修仙养道,已经整整八年了,可还是未能修成正果,不免心中有些焦急不安。当玄武听说老子要西行讲学,这亚武是老子的必经之路,就每天在这儿耐心地等侯。他曾听说过,当年楚国,一位久修不成姓傅的道士,被老子送他一木一石,而点化成仙的事。于是,玄武就想让老子也能为他讲讲道学。当玄武在山上远远望见老子骑着青牛缓缓走过来时,心中十分高兴,他赶紧来到山下。他想,我要是将老子骑的青牛藏起来,他就会留下来为我讲道。他趁徐甲在山上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就悄悄走过去把青牛拉着藏在树丛里。然后之上前来,恭恭敬敬地向老子施礼道:“听说您老人家前来,弟子在此恭候多日了”。老子抬起头来说:“想必你就是无量了。”“弟子正是,弟子想请您老人家在此为我讲经说道。”老子望着高峻的亚武险峰道:“你这里危峰高耸,哪里有我安身的住处。”“先生放心,弟子定会为您寻找个安全的住处。”“那好,可这山高路险又怎么上得去呢。”“来,我背您老人家上山。”玄武说着弯下腰。老子想试试玄武是否诚意。也就随口答应让玄武背着上山。玄武背着老子一步一步吃力地望山上走,累得他上气不接下气。老子看玄武累得那样子,就说:“咱歇会儿再走吧。”“没事儿,我能行。”玄武硬是坚持把老子背到山腰一个平台的地方。老子望着满山迷迷蒙蒙的云海,郁郁葱葱的树林,就笑着说:“亚武山,山静水清,是个修心养道的地方,就在这儿住下吧。”玄武就在此处搭了一个结结实实的草房子,请老子在此住下,每天聆听老子讲经说道。玄武从山上采摘来许多鲜桃,与老子共同品尝。后人就把当年老子为玄武讲经的地方。称作“会仙台”。他们扔下的桃核,变成了“桃核峰”。被玄武藏起来的青牛,后来被亚武山下一个年青后生发现了。他见这头牛闲着,就取来犁和结头,让这牛耕起地来。传说这青牛力大无比,纵横几千里,行走如飞,不多时间就把黄河、渭河一带的地全耕完了,正在向亚武山回耕的时候,犁尖一下子被华山挂住了,青牛奋力一拉,犁绳被拉断了,牛卧下也再爬不起来了。这牛后来就化做了一座大岭,在灵宝豫灵万回村的玉溪涧西边,人称“牛头岭”。在华山半山腰挂着犁的地方,现在仍留着痕迹,被称做“老君挂犁处”。

赶山鞭和老君台

鹿邑城东门里边有一座老君台,三丈九尺多高,从下往上,要经三十三层台阶才能爬到台顶。传说老子李耳升仙以后,飞入天空,被封到三十三层的最高一层,住在离恨天,所以老君台的台阶是三十三层。台上有一座老子庙,在苍松翠柏衬托下,古香古色,典雅动人。老子像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一片碧波飞白鹭;下联:半空紫气下青牛。庙前有一个赶山鞭,这是一根碗口粗的大铁柱子,它深深地埋在地下,露在地面上的那一部分,有三尺多长,前来游览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晃动,但十个人也拔不出来。这赶山鞭和老君台是怎样来的呢?老子五十多岁的时候,常在苦县东门里边讲学。苦县县城离他的家乡曲仁里只有十来里路,他每次从县城回家,总要从隐阳山下路过。这座山原来没有名字,因为它很高很高,山尖子插到云彩眼里,把太阳隐着了,所以人们就给它起名叫隐阳山。这隐阳山北面因为不见太阳,经常冰天雪地。走路的人从这里经过,身穿皮裤皮袄还冻得上牙跟下牙打架,有时就可能冻死在这里,山坡上还常有凶猛的野兽出来伤人;山南面,太阳晒得火辣辣的,热得五谷不长,走路喘不气来,弄不好就有烤死在这里的危险,山坡上乱草丛生,常有毒蛇出来咬死人。老百姓恨死了这座山。老子每次从这里走过,总要对它唠叨一阵:“隐阳山哪隐阳山,你给人造的罪太大了,我恨不能用这手里的牛鞭子一鞭把你打下去?”后来,老子离开家乡,西行到秦国讲学去了。说也奇怪,他刚一走,苦县东门里边他讲学的地方一下子塌陷下去了,原来那片青青的草地变成了水清见底的绿湖,湖里长出磨盘一样大的莲叶和各种颜色的莲花,湖当中只留下一片长着那棵大松树的干地。再说老子到秦国讲学己经一个多月了,这时候,因为他的青牛驮着他飞过函谷关,使他变成了仙体。一天夜里,他的青牛两眼金光一闪,突然对主人说起话来:“先生,你到这来一个多月了,也不讲回家的事,别忘了家乡百姓正在受着隐阳山带来的痛苦啊!”老子说:“牛哇,我的老伙计,以你说我该咋办哩?”牛说:“今天夜里,你该回去看看啦。”“好!”老子听出了牛的话音,就跳上牛背,说,“那就劳累你一趟啦。”青牛“唿”地一声,驮起老子,腾空而起,一转头朝东,尾巴一拧,一溜火星往苦县方向飞去了。青牛来到苦县城头上空,“呼”一声,整个天空都长起了紫云。老子定睛一看,见一群白色的鹭鸶向他飞来,一下子把他围在当中,飞着叫着不让他走。老子在牛背上低头往下一看,见自己以往讲学的地方出现一片绿湖,湖水晶莹透亮,水里莲花象五颜六色的灯笼一样,放出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白的各色光彩,霞光万道,瑞气千条!把水当中干地上那棵大松树也映成彩色的了。老子紧拉牛缰绳,按下云去,落到水中那片干地上。白色的鹭鸶也随着他一只只落到水上。老子刚刚站稳脚,就见这片水中干地一下子往上长高七尺。他转身往东北角一看,见隐阳山高入云霄,把东边的天空,星辰都隐着了。就在这个时候,老子低头一看,见手里的赶牛鞭己经变成铁的,“呼”一下子,铁鞭长了几千丈长。这时,老子也随着铁鞭越长越高。越长越大,霎时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牛对他说:“先生,你几年前说过的话,今天夜里该成为事实了。”老子说:“我早己明白,今夜专程还故乡,意在鞭打隐阳山。”说罢,举起铁鞭,“哗通”一鞭打下去,把隐阳山的整个山峰打得飞了起来。“呜”一声,飞落到山东,变成了东岳泰山;又一鞭下去,把中间的半截打飞到河南西部,成了后来的平顶山;第三鞭下去,把下半截打倒地底下去了,鞭梢子“铮”地一声飞起,落到山西省洪铜县大槐树底下去了。光秃秃的鞭杆,还有碗口粗细,七丈七尺多长。老子把这根铁鞭杆往脚下的土岗子上一插,还露三尺多长,然后,骑上青牛,飘然飞起,往陕西的扶风去了。后来,人们在那里筑了高台,叫升仙台。这高台三丈九尺多高,修台时把老子插在这里的赶山鞭深深地埋在地下了。可是就在修升仙台完工那天晚上,那赶山鞭自己又从地底下冒出来了,还是露在地面三尺多长。到唐朝的时候,高祖李渊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人们就把升仙台改称老君台。从此赶山鞭和老君台就留下来了。

讲述人:余三刘晓兰

老子之死

大家知道,老子是死于扶风,葬于槐里的。老子既然是死于扶风了,为啥还要葬于槐里呢?说起来,这可是大有原因的。老子在秦国讲学的时候,在槐里住了一段时间。当时,他一面讲学,劝众人修养道德,一面亲身实行,抽空闲时间帮大家做了不少有益的事。那时,槐里是个很贫穷的小村庄。有一年,村上遭了雹灾,颗粒无收,庄上的人无法生活下去,家家准备出外逃荒活命。老子劝大家不要外逃,要坚持在自己的家乡生活下去。当时老子自己生活也很苦,全靠讲学,弟子送些钱来维持生活。后来他为了扶困济贫,就把带在身边的如意钩卖掉,买了些粮食,给槐里村的人们分着吃。庄上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老子的房东名叫大黑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这男人,中年丧妻,他领着四个小孩无法生活下去。他本人又有病,没钱医治,就躺在床上等死。老子把自己身上的衣裳也变卖成钱,用牛驮着大黑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去看病。山路难走,一路上老子吃了好些苦,还差一点掉在山沟里摔死。回来后,把熬好的药,送到他的嘴边。大黑接过药碗,感动得张嘴大哭。老子助人为乐的事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他说他不是凡人,他是上天派下的有德之人来替天行道的。有的说,他是个仙人,仙人下凡住到哪里,哪里人就有福享;仙人住哪里,如若这里人过得苦,以后就不苦,如若这里人过得好,以后会永远过得好。老子跟槐里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讲学,有一天,老子要离开槐里到外地去了。槐里的人不让他走,大人小孩都跪在老子的牛前边,哭着挽留他。他也很难为情,他哭了,他说:“我也不想走,舍不得离开你们,可是为了外出讲学,我不得不走。别说了,让我走吧,以后我还回来的,一定回来看你们!到那时候,我永远在这里,到死也不走了。”就这样,他们互相流着泪分别了。他说的“以后回来,到死不走”是一句安慰大家的话,他这一走本不打算再回来,可是槐里的人却把这句话深深地记在心里后来,老子骑牛来到了扶风。扶风当时也是个很小的村庄。老子来到这里,也象在槐里一样,一面讲学论道,一面身体力行,为众人做些有益的事。他很快跟扶风的人建立了感情。就在这个时候,老子病了,病得很厉害,躺在床上不能动。村上的人都来看他,难过地围在他的床前,还把自己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送来让他吃。老子己经吃不下去了,己经病得茶水不进。人们拉着他的手,泪流满面。他呢,眼里噙着泪笑着说:“别哭,人有生就有死,这是上天的安排。”他越是不叫哭,人们的眼泪越止不住。老子说:“人生自古都有死,这是没法子的事,我临死之前,没有啥话要说,只有一件事我放心不下,就是,槐里有个叫大黑的男人,中年丧妻,领着四个孩子……真没法住……往前过。我腰里,还有几个盘缠钱,托……托你们,把这钱……送给他。你们,要不肯送,我死了……也……没法合眼。”他断断续续地说完,用最后的力气把钱从腰里掏出来。一个叫孩的年轻人说:“送,我们一定帮你送。”老子看着这年轻人,点了一下头。当年轻人接过钱往槐里走的时候,老子就合上眼和人间永别了。年轻人送钱来到槐里,槐里的人听说老子在扶风病故的消息,一个个放声大哭,一致要求把老子的尸体运回来,葬在自己的村庄。槐里的男女老少一齐出动,到扶风去,围着老子的遗体痛哭,并向扶风的人要求把他的尸体运回槐里埋葬。扶风的人问:“为啥要这样?”槐里的人说:“我们不能看见他活着了;但是他死了,我们再看不见他的坟,心里多难受啊!他离开我们那里时,说一定要回来,到死也不走了。请让我们把他运回槐里埋葬,让我们天天看看他的坟墓吧!”扶风的人不同意,坚持要把老子葬在扶风。槐里的人一齐跪在扶风人的面前,恳求他说:“请让我们运回去吧!若不然,我们,连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会永远难受的!”扶风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了。老子的灵柩要运回槐里去了。槐里的人抬着灵柩哭,扶风的人跟着灵柩哭,大家痛哭流涕,哀声一片。就这样,大家用当时最隆重的葬礼把老子葬在槐里了。

讲述人:秦保红

鹿邑的来历

鹿邑县以前的名字叫真源县,后来为啥改名叫鹿邑县了呢?这里有一段神话故事。老子的故乡是真源县。他成仙以后骑青牛飞入天宫,一去就没有回过故乡,他的青牛也没回过故乡。有一天,老子把青牛拴到一棵老松树上,找太白金星下棋去了。孙悟空去偷吃仙桃,在返回的路上,看见拴住的青牛,东瞅西瞧不见老子,哈哈一笑,狂心发作就偷偷解开牛缰绳,说了声:“老牛哥,去你的吧!”青牛早有思念故乡之意,见缰绳被松开,便驾起云,直奔故乡而去。再说老子和太白金星下完棋,来到松树下,不见青牛,寒脸失色,找了一阵,也不见青牛的影子。他想到青牛跑出去会闯大祸,就急忙跑上灵霄宝殿,把丢牛的情况禀报给了玉皇大帝。玉帝听后,也很惊慌,派三万兵将下凡寻找青牛,老子也随着天兵天将来到人间。寻到真源县境内,只见大树参天,绿草丛生,繁花点点,飞燕舞莺,成千上万头鹿正在吃草。老子仔细看,见鹿群中有一头既象鹿又不大象鹿的动物,怀疑是他的青牛所变。他往那一去,那头鹿乱窜乱跑一阵,谁也无法认出那头鹿了,他立即告诉天兵天将,把树林和鹿群团团围住,不准跑掉一只。三万天兵天将围着鹿群,老子伸出食指照鹿群一划,长出一圈城墙来,正好把所有的鹿都围在里面,只在东边开了个豁口。老子守者豁口一个一个地检查,检查得又仔细又严,一头头掀着尾巴看,拽着耳朵瞅。所有鹿全放出了,青牛现出了原形,在空城里乱跑。老子大喊一声:“畜生!你还往那里跑?”青牛不敢再动,乖乖地让主人骑在身上。老子把手一挥:“返回天空!”天兵天将各驾祥云随老子腾空而去。地上留下一座圈过鹿的空城。这空城里,气候温和,地势又高又平,四季如春,绿树红花。后来人们就从地势低洼的真源县城迁到这座空城里来。渐渐地人们就把“真源”改为“鹿城”。“鹿城”叫起来有点土气,因为“城”是“邑的意思。所以后来又把“鹿城”改为鹿邑了。

讲述人:刘予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子的故事10”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子简介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故事

老子简介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故事

老子,李名耳,今存,人和,家和,创始人,世界,哲学家,史学家,历史名人,文学,始祖,道德经,约公元前,中国古代,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的思想家,代表人物,唐朝帝王,道家学派

2020-08-03 #经典故事

老子简介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故事

老子简介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故事

老子,李名耳,今存,人和,家和,创始人,世界,哲学家,史学家,历史名人,文学,始祖,道德经,约公元前,中国古代,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的思想家,代表人物,唐朝帝王,道家学派

2020-08-03 #经典故事

老子简介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故事

老子简介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故事

老子,李名耳,今存,人和,家和,创始人,世界,哲学家,史学家,历史名人,文学,始祖,道德经,约公元前,中国古代,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的思想家,代表人物,唐朝帝王,道家学派

2020-08-04 #故事大全

老子简介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故事

老子简介 老子的名言 老子的故事

老子,李名耳,今存,人和,家和,创始人,世界,哲学家,史学家,历史名人,文学,始祖,道德经,约公元前,中国古代,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的思想家,代表人物,唐朝帝王,道家学派

2020-08-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孔子拜见老子有一则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游学 去拜见老子 向老子求学.老子呢 让孔子

孔子拜见老子有一则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游学 去拜见老子 向老子求学.老子呢 让孔子

老子,孔子,故事,弟子,不容易,天长日久,完好无损,在看,典故,作业,原型,古汉语,用户,受到伤害,是怎么,有没有谁,这个故事

2020-08-04 #故事会

孔子拜见老子有一则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游学 去拜见老子 向老子求学.老子呢 让孔子

孔子拜见老子有一则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游学 去拜见老子 向老子求学.老子呢 让孔子

老子,孔子,故事,弟子,不容易,天长日久,完好无损,在看,典故,作业,原型,古汉语,用户,受到伤害,是怎么,有没有谁,这个故事

2020-08-04 #长篇故事

孔子拜见老子有一则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游学 去拜见老子 向老子求学.老子呢 让孔子

孔子拜见老子有一则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游学 去拜见老子 向老子求学.老子呢 让孔子

老子,孔子,李耳,牙齿,老师,舌头,年纪,弟子,故事,理由,很久很久以前,回答说,不容易,问老子,天长日久,完好无损,在不在,在看,没有了

2020-05-16 #长篇故事

孔子拜见老子有一则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游学 去拜见老子 向老子求学.老子呢 让孔子

孔子拜见老子有一则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游学 去拜见老子 向老子求学.老子呢 让孔子

老子,孔子,李耳,牙齿,老师,舌头,年纪,弟子,故事,理由,很久很久以前,回答说,不容易,问老子,天长日久,完好无损,在不在,在看,没有了

2020-08-05 #长篇故事

老庄之学 老子和《老子》 《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庄之学 老子和《老子》 《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子,人民,社会,原因,天道,尚贤,欲望,礼制,李耳,圣人,学派,智慧,统治者,竞争,管理,庄子,东西,仁义,原则,好处,弊端,老庄,春秋,河南,法制,漏洞,盗贼,老聃,表面,要人

2013-01-01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