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成语故事50字5篇

时间:2020-08-02 13:36:01

相关推荐

成语故事50字5篇

www.bqyj.net 成语故事

50字篇1:简短的 颠倒黑白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屈原深得楚怀王的信赖,他对内主张改革,对外采取联齐抗秦,引起贵族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的不满,他们颠倒黑白,恶意中伤和诬陷屈原,使得屈原被流放到湘水地区,屈原报国无门,只好投江而死。 出处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怀沙》 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故意的 近义词颠倒是非、混淆是非、指鹿为马 反义词实事求是 成语例句 ◎ 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的恶意诽谤就会接踵而至。 ◎ 许多台湾同胞指责蒋帮的反共宣传是颠倒黑白、无中生有,是昧着良心编造出来的”反共八股谰调”。 ◎ 牟敦汗、褚志林、田丰年等十一人的联合发言中,指出殷潮纯系颠倒黑白。

成语故事50字篇2:成语故事 作法自毙

导语:作法自毙,意思是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国富民强,同意商鞅的建议,对各项制度进行改革。商鞅制定了新的法律,为了使新法深入人心,他决定树立朝廷的威信。新法颁布的第一天,商鞅就让人在都城南门外的空地上,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直木,并且四处张贴告示说:“移动直木至北门者,赏十金,绝不食言。” 百姓们根本不相信国家的告示,所以围观的人挺多,就是没人去移动直木。他们认为,只不过将直木移动一下,怎么能捞到这么大的好处呢?可能是君王没事干了,拿百姓寻开心吧!商鞅见无人移动直木,就不断提高赏金,直至五十金。 终于,有人将直木移至北门,结果真的得到了五十金的赏赐。众百姓见朝廷说话算数,从此信任朝廷,觉得朝廷言出必行。 不久,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大怒,让太子的老师替太子受刑,割掉了他的鼻子。众百姓见太子犯法都要受惩罚,对法律越来越敬畏了。由于秦国老百姓遵纪守法,辛勤劳作,秦国很快就富强了。 太子继承王位后,为了报辱师之仇,给商鞅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商鞅见势不妙,就逃跑了。他在逃跑途中想住店,可是由于他不能拿出身份证明,因此无法入住。新法是商鞅自己制定的,却想不到把自己给害了。他不由得自怨自艾。 秦王很快把商鞅抓住。按照新法,谋反者必须处死。可怜商鞅,惨死于五马分尸的酷刑之下! 近义词作茧自缚、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成语故事50字篇3:晏子使楚的故事

话说公元前770年,也就是春秋时代吧。有一个叫晏婴的外交官(也是当时的政治家)。齐王派他到楚国外交(也是学习楚国的优点)。晏子就这样出发了。 等晏子到了,楚王就一副满脸堆笑的样子迎了出来:“哦!原来是客人来了,失迎,失迎。来,请进请进。”说罢,楚王伸出手,十分殷勤地请晏子进来。“这是我国最好的酒,尝尝!还等什么,上菜!”晏子端起酒杯轻抿一口小酒:“香!果然是好酒,婴先敬楚王一杯!”就这样你一杯我一杯灌下去,两人的脸都红了,不过两人也是海量,灌倒现在才微醉。 就在这时,有两个差役走了过来,还押着一个犯人。他们神色凝重,不过那个犯人却不声不响,见楚王也还是闷在那儿。 晏子心里咯噔一下,今天如此隆重的场面,怎么会有犯人经过?他有些疑惑,楚王好像也被吓着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犯人不放。 楚王略带有疑惑,但他脸上有一丝笑意快速闪过,这个细节被眼疾的晏子察觉到了,晏子托着下巴仔细一想,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楚王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绑着的人是干了什么呀?”差役好像有些着急,两个人抢着说了出来:“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紧皱眉头,轻轻嘟囔着:“齐国人,齐国人……”他向四周看去,当看到晏子时,眼神却牢牢抓住晏子不放了,楚王有种恍然大悟的样子:“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听到这里,我们也终于知道了,事情原来是这样: 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消息传到了楚国,楚王一脸不屑,嘴巴努了一努:“那个叫什么晏婴的,人家都说他能言善辩,现在快要来了,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能耐!我想羞辱一下他,我就不相信他能说得过我,诸位都来出出主意。”左右的近侍一齐到大王前跪下:“大王,我有一个好法子,不知可否?”“说来听听。”“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人的?小的就回答,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小的们就回答,犯了偷窃罪。”楚王眼睛骨碌一转:“真是个好点子!”便不假思索认定了这个方案,现在,他就只等着晏子来了。楚王很得意,这些近侍也觉得能领赏,都很兴奋。本文将楚国君臣事先的密谋策划作为补笔,也是一种结构上的大胆尝试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一幕。 现在,大家都坐等晏子出洋相,晏子倒是不慌不忙,他站起来退到一边,又指了指饭桌上的橘子:“我听说,橘树生在淮河以南就能结出橘子,生在淮河以北就结出枳子,它们是叶子的形状很像罢了,其实它们果实的味道全然不同。”“哦?”楚王微微抬起了头。“原因如何?正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的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反而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楚王听了这话,仰面大笑:“圣人非晏子莫属!我看来是不能同圣人开玩笑的,现在反而自讨没趣了!”

成语故事50字篇4:断织劝学

成语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的教育有关。孟子年幼时,他的母亲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有一次,孟子由于贪玩而没有上学,他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当即拿起剪刀,割断正在织布的织线。孟子孝敬母亲,看到母亲如此生气,既害怕又难过。孟母看到儿子有悔改之意,就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废弃学业像我剪断布线,一个人要专心读书,才会有知识,如果现在不用功读书,将来就一事无成。”从此以后,孟子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大学者。 典故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 释义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启示学习就跟织布一样,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时不用功,不能温故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成语故事50字篇5:无所适从

注音wú suǒ shì cóng 成语故事晋献公命令大夫士在浦池、屈地分别为晋公子重耳和夷吾修建城池。夷吾认为城池修得不好,就到晋献公那里告状。晋献公问士为什么不认真修。士说主太多让他无所适从。晋献公认为有道理,就逼太子申生自杀,并把重耳赶到狄国。 出处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左传 僖公五年》源殊派异,无所适从。 宋 姚宽《西溪从语》卷上 解释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不知怎么办 近义词莫衷一是、不知所措 相反词择善而从 成语造句 ◎ 背景物单调而空荡,意境近于冷酷,置身其中的人物显出几分孤独,它折射出作者茫然无所适从的情绪。 ◎ 另外,新旧文化的对立,新旧价值观念的差异也在他们身上约隐约现,使得他们无所适从。 ◎ 简单到一把青菜或几只水果就可以打发过去,挑剔起来则会令所有与之共餐的人感到无所适从。 ◎ 弄得医生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医生正常的治疗方案,对自身的康复也很不利。 ◎ 信息量巨大未能消除人们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反而使人无所适从。

本文来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成语故事50字5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语故事》课文《成语故事》教案设计《成语故事》课件

《成语故事》课文《成语故事》教案设计《成语故事》课件

楚国人,夸口说,你什么,不上来,用什么,自相矛盾,张口结舌

2020-08-05

《成语故事》课文《成语故事》教案设计《成语故事》课件

《成语故事》课文《成语故事》教案设计《成语故事》课件

楚国人,夸口说,你什么,不上来,用什么,自相矛盾,张口结舌

2020-08-05

《成语故事》课文《成语故事》教案设计《成语故事》课件

《成语故事》课文《成语故事》教案设计《成语故事》课件

楚国人,夸口说,你什么,不上来,用什么,自相矛盾,张口结舌

2020-09-25

成语故事大全儿童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儿童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历史,成语,素材,语言,是我国,人民,儿童,含义,大全,故事,智慧,结晶,了解历史,可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学习知识,大有裨益

2020-08-02

成语故事大全儿童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儿童成语故事经典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历史,成语,素材,语言,是我国,人民,儿童,含义,大全,故事,智慧,结晶,了解历史,可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学习知识,大有裨益

20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