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高中常考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0-08-02

初中常考的成语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0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下面是高中常考的成语故事,请参考!

“不可救药”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大雅。板》,天之方谑,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巩巩。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缴缴,不可救药。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括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

“上天正在逞威肆虐,

不要这样盲目快乐。

我这老夫一片诚意,

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

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

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

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

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不自量力”这则成语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才高八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极有才华。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无名字《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不可同日而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表示不能相提并论,互相比较。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许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不伦不在”这则成语的“伦”即类。表示不像这一类,也不象那一类,是不三不四,形容不成样子或不正派。

这个成语来源于《红楼梦》第六十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说道:“你只管收了去给环哥玩罢。”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次,薛蟠从江南带来了两大箱东西,送给母亲薛姨妈和妹妹薛宝钗。一箱是绸缎绫罗、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另一箱是笔、墨、纸、砚和各种小工艺品。薛姨妈将箱子里的东西取出,一份一份地打点清楚,叫人送给贾母并王夫人等处。

宝钗回到房中,将那些玩意儿一件一件过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份一份配合妥当,分送给贾府的姊妹们,就是贾环那里,她也没有忘记。林黛玉的比别人不同,而且又加厚一倍。一一打点完毕,叫人送往各处。

赵姨娘见宝钗送了贾环如此东西,心里很喜欢,想道:“怪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她哥哥能带多少东西来?她挨门送,一处也不遗漏,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了。要是那林黛玉,她对我们娘儿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赵姨娘一面想,一面摆弄那些东西。忽然,她又想起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那里去卖个好呢?于是她拿了东西走进王夫人的房中,站在旁边,陪笑说道:“这是宝姑娘才送给环哥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呢,多大方,怎么不叫人敬奉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天夸她、疼她。我也不敢自主就收起来,特地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

王夫人听了,早知道赵姨娘的来意。又见她说的话不像这类,也不像那一类,但又不便不理她,就说:“你只管收了去拿给环哥玩罢。”

赵姨娘来时很高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心中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地走了

“不名一钱”这则成语的“名”是占有,不名一钱表示一个钱也没有,比喻极度贫穷。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着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汉文帝当政的时候,有个名叫邓通的善于划船,被选到宫里当御船的水手。一天夜里,文帝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想升天,却怎么也上不去。就在这时候,有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上了天。他回过头来看推他的人,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

第二天,文帝来到建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见到有个御船水手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正是他梦中遇见的人。召来一询问,那人名叫邓通。文帝想,他既然能把自己推上天,必定是个奇才,便非常宠爱他。邓通也老实谨慎,不随便和外人交往。文帝多次赏赐他的钱财,总数上亿之多,还授予他上大夫的官职。其实,邓通并没有什么才能。他自己处事谨慎,也不能推荐贤士,只是谄媚文帝而已。有一次,文帝命一个善于算命的人去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反对文帝说:“邓通这个人将来要贫饿而死。”

汉文帝忧虑地说:“能让邓通富起来的只有我,我怎么会叫他受穷呢?”

于是,文帝下令把蜀郡严道的一座铜山赐给邓通,允许他自已铸钱。从此邓通发了大财,他铸造的铜钱布满天下,人人都知道有“邓氏钱”。有一天,文帝背上生了个疮,脓血流个不停。邓通觉得孝顺皇帝的机会到了,便天天进宫去,用嘴巴替文帝吮吸脓血。不过,文帝心中还是不高兴。一天他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

邓通恭顺地回答:“应该说没有谁比太子更爱陛下的了。”

一次太子刘启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要他吮脓血。太子见疮口脓血模糊,腥臭难闻,禁不住一阵恶心,但又不敢违抗,只得硬着头皮吮吸,可是脸色很难看。后来他听说,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感到惭愧,也因此而忌恨邓通。

文帝死后,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景帝免去邓通的官职,让他回家闲居。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盗境外的铸钱。景帝派人调查,结果确有此事,便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邓通顿时变成了穷光蛋,还欠下好几亿钱的债。还是景帝的姐姐长公主记住文帝不让他饿死的遗言,赐给他一些钱财。但是,官吏马上把这些钱财用来抵债,连一根簪子都不让他留下。长公主知道后,就让手下人借给他些衣食和钱。这样,邓通不能占有一个钱,只能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高中常考的成语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中历史成语典故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成语典故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

晋平公,曹操,成语典故,祁午,解虎,蹋顿,陆贾,高中历史,袁尚,郭嘉,成语故事,乌丸,汉成帝,鬼神,军尉,刘邦,刘表,刘备,袁绍,谷永,儿子,南阳县,职务,单于,南阳,他的儿子,侍从,军队,县令,历史

2020-08-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成语故事:老牛舐犊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成语故事:老牛舐犊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曹操,杨修,曹植,侍卫,鸡肋,丞相,金日磾,命令,怎敢,盒子,行装,问题,和解,老牛舐犊,塞北,曹丕,杨修见,杨彪,在梦,一口酥,军国大事,盖上,睡着了,三子,主意,大喜,匙子,偷来,儿子,军士

2020-06-04 #长篇故事

经典成语故事——囊萤映雪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囊萤映雪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孙康,车胤,映雪,萤火虫,成语,反光,太守,成语故事,时间,灯油,勤学苦读,吴会稽,来当,武子,白绢,童幼,地主,导语,一盏灯,书籍,刃迎缕解,凿壁偷光,冬练三九,以夜继日,倦意,光点,出处,南平,囊萤映雪,口袋

2016-12-07 #故事阅读

经典成语故事——鞠躬精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经典成语故事——鞠躬精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诸葛亮,成语,刘备,鞠躬尽瘁,后出师表,北伐,死而后已,竭尽全力,一面,东吴,儿子,后主,尽瘁,来历,蜀国,蜀汉,鞠躬尽力,前出师表,不辞劳苦,刘禅,南征孟,吴三国,吴伐魏,曹操,曹丕,方休,时蜀国,杨振宁,武乡侯,诸葛

2020-06-03 #长篇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

幽王,褒姒,诸侯,重耳,晋景公,国君,医生,晋国,成语,军队,小孩,成语故事,烽火,秦国,镐京,天子,退避三舍,传递情报,医术,千金一笑,名医,地步,城楼,大王,高中,敌情,晋军,晋文公,楚国,楚军

2020-06-03 #长篇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

幽王,褒姒,诸侯,重耳,晋景公,国君,医生,晋国,成语,军队,小孩,成语故事,烽火,秦国,镐京,天子,退避三舍,传递情报,医术,千金一笑,名医,地步,城楼,大王,高中,敌情,晋军,晋文公,楚国,楚军

2020-06-03 #故事会

高中成语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

李彪,孔子,洛阳,成语故事,孔圉,御史,中尉,孝文帝,时候,高中,勾践,学问,吴国,越国,道理,伍举,吴王夫差,孔文子,庄王,楚庄王,楚庄,不耻下问,成语,个人,住户,出处,国君,地方,大臣,官职

2020-06-04 #长篇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

李彪,孔子,洛阳,成语故事,孔圉,御史,中尉,孝文帝,时候,高中,勾践,学问,吴国,越国,道理,伍举,吴王夫差,孔文子,庄王,楚庄王,楚庄,不耻下问,成语,个人,住户,出处,国君,地方,大臣,官职

2020-06-04 #长篇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

高中成语故事

李彪,孔子,洛阳,孔圉,御史,成语故事,中尉,孝文帝,时候,勾践,学问,吴国,越国,道理,伍举,吴王夫差,孔文子,庄王,楚庄王,楚庄,不耻下问,成语,个人,住户,出处,国君,地方,大臣,官职,敏而好学

2020-05-0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