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

时间:2020-07-17

典故故事大全

提示:本文共有 72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下面是小编为 你带来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 ,欢迎阅读。 成语故事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 在魏国作官;一个叫张纮,在东吴作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 有文学才华, 虽然各事其主, 但相互仰慕, 经常有书信来往, 探讨作品。 有一次张纮见了栩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赋。千里 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 赞赏不已。 在一次请客宴宾时, 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断地夸耀 说: “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你们知道吗,这是我 的同乡张纮写的呀……” 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 论》 ,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 陈琳文辞清新、见解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 好地向他学习。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在复信时谦虚他说: “我生活 在北方,消息闭塞,与天下的文人学士交往很少,没见过大 世面。 只是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 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 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那么好,是你 太夸奖我了。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 好像小巫遇见大巫,没法施展巫术了。 ”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 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 口袋。 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吏抓来追问, 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 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 “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 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 “一日一钱, 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 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 样, 日久天长, 木头也会被锯断, 石头也会被滴穿的。 然后, 他下令将这小吏斩首。 成语 “水滴石穿” 就是由这个故事来的。 有时也写成 “滴 水穿石” ,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 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张乖崖就是根据这一 条杀了小吏, 这自然是滥用刑法。 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 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 坚持不懈, 就能够 “水滴石穿” , 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出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 : “尤忌 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 口有蜜,腹有剑。 ” 意思为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 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唐玄宗的兵部尚书李林甫, 论才艺, 也还不错, 一手字, 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真真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 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 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 因此, 他很得玄宗的宠信, 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 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 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 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 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 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 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 腹有剑” 。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 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 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 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 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 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 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 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 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 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 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 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 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 “鸟宿池边树,僧推 月下门。 ”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 “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他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 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 按当时规定, 官员来了, 行人都要让路。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 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眼前。贾岛 只好把作诗的事讲了。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 着对贾岛说: “还是‘敲’字好啊! ”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 。意思是在 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 “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 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 的成语。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 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 “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 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 外国的马,不好驾驭,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 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怎么 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 进退不得。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 “外强中干” 这句话, 后来就成了成语。 “外” 是外表,表面; “中”是中间,内部; “干”是干枯、空虚。 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 。 “色”是脸上的神色; “厉”是凶猛; “荏”是软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 内心胆怯。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 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 。 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 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 言诗。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 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 便抄了下来, 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 凑成了一首 “生 情镂月为歌扇, 出性裁云作舞衣” 的七言诗。 经他这么一 “创 作” ,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 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 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 “活剥王昌龄,生吞郭 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 ,使用上也 发生了变化。 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 不经过消化, 就生 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 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 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 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 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 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 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 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 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 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 “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 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 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 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朝廷任职期间, 曾在政冶上谋求改革,失败后降了职,被贬到偏僻的地方去 当刺史,晚年才回京城。回京途经扬州时,他的朋友李绅为 他举行宴会。李绅当过“司空” ,家里很富有,也很讲究排 场。宴会上喝酒谈笑,李绅又让歌女出来演唱,并要她们向 刘禹锡殷勤地敬酒。面对这种豪华场面,刘禹锡情不自禁地 吟了首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 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成语“司空见惯”就是由诗句“司空 见惯浑闲事”压缩而成的。 “司空” 原诗中指李绅。 “见惯”是看得习惯了。现在“司空” 已经失去了具体意义, 这句成语用来形容看得太多、便不 足为奇。 类似的成语还有“屡见不鲜” 。 “屡”表明次数多; “鲜” 是新鲜、新 奇。也就是说,见多了就不觉得新鲜了。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 高明。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 发热病,找过很多 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 华佗经过细心诊断, 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 他们俩一看, 心里就嘀咕起来: 都是一样的病,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 理。 华佗说: “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 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 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由这个故事 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 。 “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 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 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 。 “的” 是靶子; “矢”是箭。 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 “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据客观 情况采取有效方法; “有的放矢” 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 针对性。 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 往往较晚。 《老子》 :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 汉 王充《论 衡·状留》 : “大器晚成,寳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 果之物也。 ”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 “ 琰 从弟 林,少 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 琰 常曰: ‘此所谓大器晚成 者也,终必远至。 ’ ” 宋 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 “暮年 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 ”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二位先 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老舍《四世同堂》四 一: “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象 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 ” 春秋时期,齐桓公带兵攻打山戎国,获得了胜利。山戎 国王逃到了孤竹国。齐桓公紧追不放,又向孤竹国进军。 去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孤竹国被打败时,已经 春去冬来了。出征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尽是枯枝败叶; 那时只见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的痕 迹,一点儿都找不到了。齐国军 *迷了路,被围在山里,齐 桓公焦急万分。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 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 于回到了齐国。 成语“老马识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老马认 识道路。 “途” 就是路途、道路。现在一般用它来比喻有经 验的人熟悉情况,了解规律。有时候也写作“识途老马” , 意思是一样的。 周瑜病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孙权不用他。鲁肃 就推荐庞统去投奔刘备。刘备见他长相难看,就将他安排到 耒阳县当县令,庞统不悦想用才学打动刘备,又见诸葛亮不 在,只得辞行。到了那以后,终日借酒浇愁。刘备听闻庞统 不理政事,终日把酒取乐,大怒,命张飞去荆南巡视。张飞 遂与孙乾一同前往。到时未见庞统出来迎接。庞统的同僚告 诉张飞,庞统如何不理政事。张飞大怒,想擒拿庞统。孙乾 劝他见了庞统,治罪不迟。张飞见庞统后,大喝他把县的各 种事给废了。 而庞统却认为都是小事, 结果只用半天的时间, 就把这个月的事都处理了,张飞佩服不已,就向刘备推荐了 他。后人便演化出了庞统当县令——大材小用的歇后语。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 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 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 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 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 了齐国的信任。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 *前去帮助韩国。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直 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孙膑见庞涓被 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 “魏国军*强悍,看不起齐国, 总以为咱们的军*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 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现在我们可以假装败退,采 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 ”于是田忌命令部* 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天修五万个灶,第三天 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 逃跑了大半,便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 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 ”几个大字, 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 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 树上的字迹时, 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 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 就是由孙膑所说 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 “因”是顺着、 按照; “势”是趋势; “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 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后生可畏 hòu shēng kě wèi , 出自先秦· 孔子 《论语· 子 罕》 。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 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 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 “激烈的打闹能 害人的性命, 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 再退一步说, 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 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 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 自己坐在里面, 好久不出来, 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孔子忍不住又问: “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 “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 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 ”孩子说。孔子非常惊 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 是赞叹他说: “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 孩却回答说: “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 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 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 叹他说: “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自相矛盾 矛与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长矛用来进攻,可以刺杀敌 人;盾牌用来防御,可以保护自己。 楚国有个出售武器的人,带着他制造的矛和盾到处推销。 逢人就说他的矛和盾是用最坚硬的材料制成的。他一会儿指 着盾牌对人夸口: “我的盾是特制的,最坚硬,任何武器也 刺不透! ”一会儿又举着长矛吹嘘: “我的长矛是最锋利的! 能刺透任何东西! ” 有个人问: “那么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又会怎样 呢?”问得他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成语“自相矛盾”就来自这个故事。它用来比喻那种办 事、说话前后抵触、互相对立的情况。 春秋时,晋国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个县令,晋平公就去 问当时大夫祁黄羊,对他说: “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应 该派谁去当这个官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他为人公正, 做那里的县令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 平公惊奇地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 要推荐他呢! ” 祁黄羊笑着说: “您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 当南阳的县令,您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我和 他只是私人的恩怨,并不能掩盖他的才华嘛。 ” 晋平公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也觉得解狐这个人确实不 错,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果然很有治 理的才能,为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 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毫不犹豫地说: “祁午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 ” 晋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可是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法官这个职位, 所以我推荐了他;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 晋平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 祁午当上了法官,果然能公正执法,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 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说这两个故事后,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 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才,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 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 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他。像黄祁羊这样的人, 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啊! ” 汉武帝的时候,有位大臣叫汲黯。他为人正直,对皇帝 也敢当面提出意见,所以汉武帝虽然不太喜欢他,但又不得 不尊重他。 汲黯是位老臣,当汉武帝还是太子时,他的职位就比较 高了,可是后来他再也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 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这使汲黯很不舒服。 有一次,他终于忍耐不住,对汉武帝说: “你任用大臣 的办法, 就像堆放柴禾一样, 越是后来的就越放在上边呀! ” 汉武帝知道他是在发泄对自己的不满,也就默默地听了。 “后来者居上”这句话经过演变,成了“后来居上”这 句成语。 “居” 是在的意思。 汲黯的原话是对汉武帝的批评、 讽刺,意思是资格浅的、后来的人尽管缺乏才能,但反而超 过了资格老的人。现在这句成语的意义有了变化,而是用来 形容和赞扬后来的人超过了前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项羽,项梁,出生于,大将,人们,军队,侍卫官,叔侄,委任,淮阴,淮安市,开国,生活,一直没有,会展,年轻时,果断地,露锋芒,出谋划策,在那里,离开了

2020-05-16 #故事大全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项羽,项梁,出生于,大将,人们,军队,侍卫官,叔侄,委任,淮阴,淮安市,开国,生活,一直没有,会展,年轻时,果断地,露锋芒,出谋划策,在那里,离开了

2020-05-27 #小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项羽,项梁,出生于,大将,人们,军队,侍卫官,叔侄,委任,淮阴,淮安市,开国,生活,一直没有,会展,年轻时,果断地,露锋芒,出谋划策,在那里,离开了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项羽,项梁,出生于,大将,人们,军队,侍卫官,叔侄,委任,淮阴,淮安市,开国,生活,一直没有,会展,年轻时,果断地,露锋芒,出谋划策,在那里,离开了

2020-06-23 #故事会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项羽,项梁,出生于,大将,人们,军队,侍卫官,叔侄,委任,淮阴,淮安市,开国,生活,一直没有,会展,年轻时,果断地,露锋芒,出谋划策,在那里,离开了

2020-07-17 #小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项羽,项梁,出生于,大将,人们,军队,侍卫官,叔侄,委任,淮阴,淮安市,开国,生活,一直没有,会展,年轻时,果断地,露锋芒,出谋划策,在那里,离开了

2020-07-17 #小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项羽,项梁,出生于,大将,人们,军队,侍卫官,叔侄,委任,淮阴,淮安市,开国,生活,一直没有,会展,年轻时,果断地,露锋芒,出谋划策,在那里,离开了

2020-07-21 #故事阅读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项羽,项梁,出生于,大将,人们,军队,侍卫官,叔侄,委任,淮阴,淮安市,开国,生活,一直没有,会展,年轻时,果断地,露锋芒,出谋划策,在那里,离开了

2020-07-21 #小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大全 典故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

韩信,项羽,项梁,出生于,大将,人们,军队,侍卫官,叔侄,委任,淮阴,淮安市,开国,生活,一直没有,会展,年轻时,果断地,露锋芒,出谋划策,在那里,离开了

2020-07-2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