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民俗学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0-06-24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的主要内容

提示:本文共有 41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民俗学的主要内容

随着接触人类和人类文化现象的增多,人的意识也不断发展,就像人类学的兴起一样,民俗学也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这样,它的研究者才能在实践中比较切合实际地提出其体系结构的问题。1986年,广州中山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张寿祺撰写了《论民俗学的本体结构》一文,提出民俗学含有六部分内容:理论民俗学、历史民俗学、生活民俗学、意识行为民俗学、应用民俗学和综合民俗学。当我看到张教授的这篇论文时(它是提一交一 给民俗学讨论会的),我自己的《关于民俗学结构体系的设想》的大纲也恰好脱稿了。事先我们彼此并不知道,这真可谓是 不谋而合 。我读了他的文章颇觉高兴,他也有同感。这说明当时提出民俗学结构体系的主客观条件都相当成熟或比较成熟了。

一门学科要发展起来,除其自身的发展程度及研究者的学科意识等因素外,还需要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保证。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解放前我国民俗学得不到长足的发展,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需求的土壤。解放后就不同了。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一党一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实现 四化 ,并倡导将实事求是作为学术界的指导思想和风尚,这些都是我国民俗学得以久废重兴的背景。缺乏了这种背景,任凭我们主观上具有怎样良好的素养,民俗学的发展也是不容易演变成事实的。我国若不是这十年来学术界摆脱了极 左 思潮的干扰,若不是民俗科学的诸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要想提出这门学科的结构体系问题,也还是不可能的。

我个人认为,民俗学的结构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民俗学原理;第二,民俗史;第三,民俗志;第四,民俗学史;第五,民俗学方法论;第六,民俗资料学。这六个方面又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第一,理论民俗学;第二,历史民俗学;第三,方法及资料的民俗学。(一)民俗学原理 对民俗现象的理论的探索与阐述,包括综合的或单项的问题研究。民俗事象纷纭复杂。按照研究民俗现象的广狭,以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明,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综合阐述各种民俗现象的,如柳田国的《民间传承论》、S C 班恩女士改编的《民俗学手册》(旧译《民俗学概论》)、P 山狄夫的《民俗学概论》以及后滕兴善的《民俗学入门》等;另一种是单项研究,如黄石的《端午礼俗考》、一江一 绍原的《中国礼俗迷信》《发、须、爪》,以及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等。而那些入门著作,都是综合的、概括的,既可以概括一个民族、地区,也可

如秋浦的《萨满教研究》,便不限于论述当代这方面的宗教事实,而且对过去的历史现象亦可以加以阐述。

对于民俗事象本身,除要进行理论研究外,还要进行应用问题研究。理论民俗学一般研究的对象,不一定都直接取之于现实生活,但应用民俗学一定是针对现实的,是对具体民俗问题的直接的研究。大专院校的教师

例如重视旅游业,就有好些地方同志在这方面做文章,阐述 民俗学与旅游业的关系 等问题。当然,应用民俗学的问题要获得有效成果,也必须遵循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原则;只凭想象或者感想之类去研究,是不会得到可靠的结论的。比如用民间故事教育儿童属于应用问题,然而,为了使我们的结论切实有效,就必须对它进行种种分析和论证,如各类故事的侧重于一般理论研究,地方民俗学工作者则往往侧重于对应用问题的研究。自身特点怎样?它产生和流传的规律是什么?儿童在哪一个心理发展阶段上喜欢故事等等,这便是涉及到理论研究的范畴了。总之,理论问题与应用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必须经过科学研究的程序,这是不能违背的真理。

(二)民俗史 对综合或者单项的民俗现象的历史的探究与叙述,

包括通史的或断代的现象的探究与叙述。

综合的民俗史往往概括地论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所有或大部分一习一 俗,如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等。单项的民俗史如袁珂的《中国神话史》(此书兼及神话研究史)、韩养民等的《中国古代节目风俗》和钱南扬的《谜语史》等。

经过辨伪、考订,再用唯物史观对所描述出来的事实(其中包括一定的规律)加以分析综合。如薄松年的《中国年画史》及白川静的《中国古代民俗》等,大体都属于这一类性质的著作。民俗史的编著,主要采用逻辑的方法,和理论著作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的放风筝一习一 俗,研究它的起源、功能、后来的传承形式及内涵演变,使人们形成对该事物性质的正确认识。这就是理论著作《风筝论》的内容。如果作《风筝小史》呢?那就要讲风筝发生的时间、地点、产生的社会条件、其多种形态和作用,及随着历史的演进它经历了哪些变化及其原因等。这种风俗史的著作,是跟一般理论著作有相当差别的(它以历史事象为考察和叙述对象)。

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都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需要。要写好《风筝论》,没有历史知识自然不行;而《风筝小史》的作者也需要具备逻辑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才能把历史的东西恰当地理解并描述出来。在这种意义上说,民俗史著作又是与民俗学理论研究相互联系的。

(三)民俗志,或称民俗志学 这是一种对全国、全民族或某一地区的民俗事象进行科学记述的作品。民俗志的主要特点是记述的,或者说是描述的。它在时间上,以现代客观存在的资料为主,也不排除对过去时代资料的整理和记述。

民俗志的记述也有综合的与单项的两种。综合的如一胡一 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山曼等的《山东民俗》、一邓一 云乡的《燕京乡土记》,单项的如杨知勇的《云南少数民族婚俗志》、郭子异的《北京庙会旧俗》等。

民俗志的编著形式大致分为两类:(1)直接记述,如《荆楚岁时记》;2)间接类抄,如《玉烛宝典》《北平风俗类征》等。

民俗志是民族文化史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通常所讲的上层建筑,如宗教、政治、法律等,其中都包括风俗成分,甚至它们的早期形态本身就是一种风俗、习惯。而要研究风俗,当然离不开民俗志的帮助。

四)民俗学史 关于民俗事象的思想史、理论史,也包括搜集、记录、整理和运用它们的历史。

从事民俗学研究,必须了解它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他们的成就和不足分别在哪里?这就要求我们整理这方面的历史事实,总结民俗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便使更多的人获得对这一门学科发展真相的认识。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有关风俗问题的零散看法或断片言论。随着社会人文的进化,这种看法或言论当然更多了。但直到解放以后,我国在民俗学史方面的整理、编著工作还始终没有来得及很好地动手。近年许多报刊上发表的关于古代、近代或现代著名文人学者与民间文学、民俗学关系的论文,勉强可以算是这方面的著述。我自己写过几篇关于晚清民间文艺学的论文,可以说是属于民俗学史范围内的东西。北京师大民间文学研究室集体编纂的《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史》,也是这类著作的一种,虽然都是偏于民间文学方面的。

据我所知,国外有关民俗学史的专著也不多,像我们所知道的如意大利学者科基雅拉(G Cocchiara)的《欧洲民俗学史》,就是其中之一。日本直一江一 广治博士的《中国民俗学》是以我国现代民俗学活动为论述内容的。

(五)民俗学方法论 关于民俗现象整体的观察、研究和具体搜集、整理的技术与方法等两个方面的理论。

科学研究都是自觉研究的比不自觉的做得要好。不自觉也可能做出一些事情来,但在方法论上越清楚,选择的方法越适当,科学成果越显著,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当然如果只靠方法论的自觉而没有其他条件同时配合,单枪匹马,恐怕也难有较大的成就。现在我们从事学术活动,习惯说自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作指导。这当然是好事,但实行起来却也颇不简单,因为情形相当复杂。19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上陆续诞生的许多综合性科学都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前提。参照当前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新成果,结合本科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民俗学的方法论应当包含以下三个层次。1.哲学层次的方法,哲学作用的一个根本标志是反映物质世界最普遍的本质联系、存在方式和属性。民俗学研究的哲学是否具有这种功能呢?回答是肯定的。这种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最高指导原则和方法,其中,恩格斯讲的三条尤其重要,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中;一切事物都存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它既是方法,又是观点,也是一种世界观,是对民俗现象的总体看法、观察方法,同时也包括处理的方法。它高层次地指导着民俗科学的研究工作。2.一般科学通用的归纳法、比较法、调查法和统计法等。3.本科学的特殊方法。各个学科大都根据自己的特殊研究对象而采用各自的特殊研究方法。民俗学也不例外。19世纪晚期,芬兰历史地理学派及其方法的形成,使民俗学(主要是民间文学中的民间故事)有了自己的一套研究方法。因此,研究这一类体裁的作品,主要应根据它们自身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即便是对那些以往经常使用的方法,也还是要以新的实践经验和认识观点来决定自己的用藏取舍。如对19世纪以来许多民俗学者曾广泛使用的人类学派 取今 (指后进民族及进化民族中的某些民俗)以 证古 的 遗留物 研究方法,今天看来,就不能再原样照搬。

民俗学方法论的著作,目前国内还少见。国外似乎也不多。芬兰学者柯伦 科普格洛夫的《搜集民间文学的方法》(《民间文学实一习一 手册》第二章)(K Krohn)的《民俗学方法论》,不无新意。国外还有部分著作涉及这一方面者,如B 汪继乃波的《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民俗学》第三章)等。它们都有中译文,大家可以参考。

(六)民俗资料学 关于民俗资料的获得、整理、保存和运用等活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凭据。资料的取得、保存、辨别、应用等等处处都有一套道理,也就是处处要进行考察和探索,以丰富研究的内容。所以,民俗资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资料的来源(历史的和现代的、本国的和外国的),资料的采集和整理(指调查、收集、编目、分类、索引),资料的鉴别和保管(简历、资料档案、资料馆),资料的信息一交一 流等等。我们要保证资料的可靠,并使这种公共文化财产能够比较长久地保存下去。这些工作的进行都应该有经验和理论的指导,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建立都有待于研究、探索,这就是民俗资料学的任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俗学的主要内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山东省民俗学会举办“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活动 · 中国民俗学网

山东省民俗学会举办“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活动 · 中国民俗学网

民俗学,活动,山东省,代表性,故事,副主任,山东大学,委员会,文史,讲述了,耿海,范正安,陈雪梅,协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家,省政协,副会长,山东省政协,山东,剪纸,即墨,故事会,民间故事,皮影,部分,糖球,莱芜市,青岛市,高家,齐鲁

2010-05-28 #长篇故事

北师大历年民俗学考研试题集萃1998年试卷 民间文艺学 含民俗学 北京大学于年创办《

北师大历年民俗学考研试题集萃1998年试卷 民间文艺学 含民俗学 北京大学于年创办《

传说,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民间,社会学,试卷,周刊,故事,我国,文化,蓝本,名词解释,每题,民间传说,神话,特征,简答题,论述题,话本,宋末元,可分为,考试科目,北京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仪式,历年,历史性,歌谣,史事,寓言

2014-02-07 #经典故事

民俗学必背考点

民俗学必背考点

民俗,图腾,民俗学,事项,信仰,氏族,民族,习俗,民间信仰,神话,群体,中国,保护神,定义,语言,传说,动物,历史,原因,变异,变异性,故事,男子,范围,影响,研究,仪式,口头,女子,服饰

2020-08-23 #故事会

中国民俗学的内容介绍

中国民俗学的内容介绍

民俗学,中文系,民俗,钟敬文,中国,专业,俗学,教授,教材,工作,研究,乌丙安,徐中玉,张紫,杨成志,白寿彝,王汝,罗永,费孝通,马学良,青年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和民,上海市,上原,传统,中国民俗,事项,作业,俄罗斯

2020-09-04 #长篇故事

谭振山·故事大王 · 中国民俗学网

谭振山·故事大王 · 中国民俗学网

谭振山,故事,大爷,王学,李连波,李连,人家,界石,讲故事,地方,奶奶,时候,老虎,遗书,一个故事,发现了,街北,兄弟,假证,好处,对联,民间故事,有界,石头,老人,老秀才,脑子,记忆力,讲点,诗文

2020-09-25 #经典故事

从古代民俗学中 看9大神话生物

从古代民俗学中 看9大神话生物

生物,身体,娜迦,人们,传说,格里芬,海怪,河流,野兽,被认为是,地球,时候,湖泊,狮子,神话,红色,食物,格伦德尔,赫罗,传说中,发现了,中国,仪式,力量,印第安人,天堂,头部,天空,太阳,孩子

2009-11-20 #长篇故事

王建章论民间机智人物故事之艺术结构及其民俗文化土壤 · 中国民俗学网

王建章论民间机智人物故事之艺术结构及其民俗文化土壤 · 中国民俗学网

故事,结构,方式,艺术,钱六姐,人物,情节,民间,复式结构,我国,善恶,美丑,荷花,对联,真善美,各民族,不象,事件,人们,体现者,单篇,区别,劳动者,姑娘,相结合,时间,旧社会,歌谣,空间,诗歌

2020-07-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俄李福清:《神话与鬼话》 · 中国民俗学网

俄李福清:《神话与鬼话》 · 中国民俗学网

神话,故事,台湾原住民,研究,比较研究,作者,传说,台湾,民间故事,生人,李福清,三国演义,出版社,鬼话,人类起源,研究方法,中文系,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传统,分布图,古典小说,宇宙,思维,教授,方式,来源,目录,神话故事,自序

2012-10-0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