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小人物 小故事 大情怀 非遗纪录片《传承》第三季为何让人难忘?

时间:2020-06-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传承》(第三季)以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为静轴,以人物关系间的化学反应为动轴,多方位叙说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以及变迁,实现了非遗故事的活态化表达。

日前,中央电视台大型人文纪录片《传承》(第三季)十集已悉数播放完毕并收获了诸多好评。作为一部专门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传承》(第三季)延续了前两季的叙事方式,通过讲好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展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技艺,向观众呈现了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智慧。

▍呈现:多种类展示非遗,破“一元”策展窠臼

非遗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还原非遗项目最质朴、最自然、最原生态的面貌。《传承》(第三季)的镜头之下,质朴是对独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精妙技艺的最佳概括。

无论是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云南火草纺织技艺,还是四川德沙旋木技艺、河北青砂器制作技艺……

纪录片镜头下每一种技艺都承载着久远的历史,而每一段历史都指向一种文明的质朴样貌。纪录片镜头下延续至今的各类生活方式指向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生生不息的历史。

当纪录片的视角从民间技艺转向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时,另一种“原生态”的民族历史得到表达。无论是第九集《维系》中呈现的草原传统体育比赛项目“浩门走马”,还是第七集《迭新》中在不伤害牛的情况下,人与牛力量博弈的“掼牛”项目等。

纪录片对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民俗的展示,其实质都是对我国丰富且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文化资源的开掘。

民族技艺与民俗节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第三季)中呈现的非遗项目聚焦于二者,但绝不仅限于其中。

纪录片在第一集《归处》中,独属于海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疍歌被搬上镜头,纪录片抵达非遗项目最自然的特征,同时通过呼唤了深藏在我国民间古老音乐的发掘以及独特地域的历史与记忆,打破了纪录片长期聚焦非遗技艺与风俗的窠臼,在展现我国非遗项目的丰富性、多元性的同时也呈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与包容。

一门技艺、一个民俗、抑或是一种歌谣……《传承》(第三季)由“一元”出发,所展现的则是非遗“多元”而生动的人文故事和文化背景,它们以“文化”之根为起点开始发芽,在不同传承者的保护与继承中,才成长为中华文化之林的一片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非遗的概念在现代人面前不再是单薄的纪念对象,而是形成了一部有声有色、形态各异的文化百科。

▍深描:聚焦非遗传承人,凸显非遗活态性

《传承》(第三季)对于多种非遗形态的展现是明晰直观的,同时,当我们关注到这部作品对于文化活态性的表达,又会发现其叙事的精巧之处。

纪录片《传承》(第三季)在这一层面的实践是通过对个体的关注凸显出来的,其主旨从未离开“通过人的故事来展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技艺”的核心。

“我家射弩是从我爷爷、父亲一直继承到今。我希望往后一代代传承下去,不要流失”,纪录片通过第三集《生技》中云南傈僳族弩弓制作传承人和丽红一语道出传承中,作为个体的人的核心作用。

第八集《执念》讲述的藏式药泥面具传承人四龙降泽在选择传承人时的慎重,亦或是《织焰》一集中对做了五十多年火草衣的李桂兰老人那份坚守的呈现等,都意在突出非遗传承人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感。

同样的,海南省疍歌传承人黎桂英将古老歌谣进行现代改编的良苦用心,则在表征着非遗焕发出的人物活力,并侧面诏示部分非遗项目面临的生存窘境,由此彰显坚守传承的不易。

《传承》(第三季)镜头之下,我国各民族非遗传承人的探索、坚守、责任、用心……均被一个个动人的细节渲染出来;同时,这一个个细节通过纪录片本身具备的“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的特征储存,延续了每一个非遗项目的生命力,彰显出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精神光辉。

《传承》(第三季)从动态的传承关系出发,力图展示非遗项目是如何在当前的时代大潮之下,对诸如血缘、业缘、趣缘等的社会关系产生交互作用,证明非遗项目并非是被时代束之高阁的存在,而是切实的作用于种种现实生活。

例如纪录片第一集《归处》、第六集《相生》、第九集《维系》等,聚焦父子关系因为传统技艺传承而引发的关系变化,却表达出更加宏大的时代主题,指向非遗项目的过去与未来。

总的来看,《传承》(第三季)以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为静轴,以人物关系间的化学反应为动轴,多方位叙说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以及变迁,实现了非遗故事的活态化表达。

▍担当:人文意义深入人心

《传承》(第三季)通过各类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及其各自之间关系变化的呈现,引发纪录片观众对于独属于中华民族的非遗项目生存状态的关注、让观众思考非遗如何接续的问题、进一步启发观众对文化独特性与民族性的理解、弘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增强了观众的文化与民族认同感。

除了国家层面的文化使命与认同感塑造,《传承》(第三季)对于日常生活、风土人情与婚姻爱情的表述同样完整。

纪录片第四集《守壹》对横沥牛墟活牛零售市场里“锦叔”日常生活的再现、第九集《维系》对马维龙父子积极准备一年一度的赛马比赛过程的日常化呈现等,把与非遗相关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带入观众视野。

借故事的细微之处诉说着非遗项目的生活化特征、使民族传统文化与个人日常生活的关系得到思考;当然,纪录片在对非遗“去陌生化”的同时,也呼唤了普通观众对我国非遗项目存续的担当和责任意识,这也是非遗纪录片人文意义的体现。

《传承》(第三季)作为一部非遗纪录片,一方面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民俗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又展现了传承过程的生动细节,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文化内涵。

于是,这部作品实现了社会档案的角色功能,使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记忆得以保留,让非遗的人文精神得到萃取,彰显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独特性,体现出丰厚的人文意义,用另一种形式完成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抵达与超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小人物 小故事 大情怀 非遗纪录片《传承》第三季为何让人难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用小人物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

用小人物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

网络,中国,新中国成立,精品,视听,短视频,节目,主题,作品,主流,国家广电总局,人民,内容,故事,观众,频道,上线,平台,文化,纪录片,视频,传播,宣传,正能量,主旋律,使命,布局,情怀,时代,现实

2015-09-22 #短篇故事

用小人物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

用小人物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

网络,中国,新中国成立,精品,视听,短视频,节目,主题,作品,主流,国家广电总局,人民,内容,故事,观众,频道,上线,平台,文化,纪录片,视频,传播,宣传,新时代,主旋律,使命,布局,情怀,时代,现实

2020-01-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用小人物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

用小人物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

网络,中国,新中国成立,精品,视听,短视频,节目,主题,作品,故事,主流,国家广电总局,人民,内容,观众,频道,上线,平台,文化,纪录片,视频,传播,宣传,新时代,主旋律,使命,布局,情怀,精神,时代

2020-04-27 #经典故事

草根励志小人物成就人生小故事

草根励志小人物成就人生小故事

天赐,孙宪,电影,故事,生命,草根,黑尾鸥,影片,素材,世界,人生,成就,小人物,导演,小时,海岛,纪录片,于辉,励志小,三个人,美工,人物,中国,力量,大奖,奇迹,常人,普通人,演员,海鸥

2020-06-23 #故事大全

15个小人物的故事 这部国产纪录片直击心灵

15个小人物的故事 这部国产纪录片直击心灵

生活,纪录片,万岁,观众,世间,题材,光影,感觉,手法,电影,艺术,院线,不尊重,表现方式,任总,程工,好的,真实生活,名头,优势,人生,世人,个人,人们,人文,人文主义,人物,先河,作者,伤疤

2020-02-21 #小故事

央视纪录片《传承》讲述非遗故事:小人物的绝技 大文化的追求

央视纪录片《传承》讲述非遗故事:小人物的绝技 大文化的追求

技艺,项目,图说,绝活,磐安炼火,水上漂,纪录片,精神,网络图,绝技,观众,路明,人们,堂倌,小伙子,火炭,故事,川菜,手艺,狩猎,责任,传统文化,大地上,非遗传承人,俞亮,大文,季延,斯长于,陈有根,释理亮

2020-06-11 #长篇故事

央视纪录片《传承》讲述非遗故事:小人物的绝技 大文化的追求

央视纪录片《传承》讲述非遗故事:小人物的绝技 大文化的追求

技艺,项目,图说,绝活,磐安炼火,水上漂,纪录片,精神,网络图,绝技,观众,路明,人们,堂倌,小伙子,火炭,故事,川菜,手艺,狩猎,责任,传统文化,大地上,非遗传承人,俞亮,大文,季延,斯长于,陈有根,释理亮

2020-09-07 #经典故事

央视纪录片《传承》讲述非遗故事:小人物的绝技 大文化的追求

央视纪录片《传承》讲述非遗故事:小人物的绝技 大文化的追求

技艺,项目,图说,绝活,磐安炼火,水上漂,纪录片,精神,网络图,绝技,观众,路明,人们,堂倌,小伙子,火炭,故事,川菜,手艺,狩猎,责任,传统文化,大地上,非遗传承人,俞亮,大文,季延,斯长于,陈有根,释理亮

2013-08-22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