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西南民族文化 神话原型表现 转山节

时间:2020-06-06

由于西南少数民族的节日观念大多来源于古老的神话或是由类似的心理惯势造成的观念,神话往往是西南民族节日文化原初的观念内核的表现形式,而本节则试图

提示:本文共有 19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本文乃作者梦梦聊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原初的节日观念指的是节日的原初的文化内核、原始意象,它与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所说的“集体表象”,以及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原型”十分相似。由于西南少数民族的节日观念大多来源于古老的神话或是由类似的心理惯势造成的观念,神话往往是西南民族节日文化原初的观念内核的表现形式,而本节则试图揭示神话如何在节日文化中表现其作为原型的作用。因此,在本节中将把原初的节日观念称为神话原型。这样,将更利于准确地描述节日文化与神话的渊源关系。

神话原型这一概念来源于荣 格的原型理论,原型理论又建立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之上。

纳西族

集体无意识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贯穿于荣格的全部理论。如果说,弗洛伊德关于个人无意识的假设其依据主要是医疗实践,那么,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假设依据的则主要是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他涉猎了大量的神话、原始艺术和文学作品,以此作为研究人类共同心理结构和心理运动规律的主要途径,他由此而发现了隐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许多心 理原型(或原始意象)。他注意到:某些表现在古代神话、部落传说和原始艺术中的意象,反复地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文明民族和野蛮民族中,例如,力大无比的巨人或英雄、预卜未来的先知或智慧老人、半人半兽的怪物和给人们带来罪孽和灾难的美等这些神话意象往往具有结构学上的相似性。

此外,在宗教和原始艺术中,还常常有以花朵、十字、车轮等图形所象征的意象,荣格把它们叫做“曼茶罗式样“,认为它遍布世界各地。荣格判断: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一定有它们赖以产生的共同的心理土壤。

纳西族人民

荣格针对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学说加以发展,认为集体无意识是无意早西南民族节日的深点内正识的深层结构,是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是先天存在的、普遍一致的。这种“集体的”梦、幻觉和想象,反复出现的超个人的原始意象,揭示了人类共同的、普遍一致的深层无意识心理的结构,即集体无意识。

若要从节日文化的深层内涵来认识西南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我们可以以神话原型(节日的原始意象、核心观念)在上述五项节日类型中的具体表现功能分开描述。

西南少数民族

我认为本民族文化生态系统较完整,尚能在节日中追溯到其神话原型,并有相关的神话传承规范着节日习俗,神话与节日民俗系统融为一体,丝丝入扣,较为典型地体现着神话原型铸就、融合该民族文化心态、传统文化观念、民族性格的核心机制,神话原型以原生态或初始的文化内涵在其节日民俗和文化构架中发挥影响、制约作用。该层次的节日以涵盖西南氐羌系诸民族的祭天节日民俗,以及宁蒗县永宁乡的纳西族摩梭人(纳西族一支系,他称“摩梭”,后同)“转山节”最为典型。

转山节的节日习俗,首先表现为山神崇拜,这是永宁纳西族摩梭人渊源久远的自然崇拜的表现形式,远古先民最易对自己周围存在的事物产生形象直观的认识,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关系最直接的事物,往往最容易受到尊崇。

转山节

滇西北、川西南一带是永宁纳西族摩梭人祖先发源、生息之地,这里高山险峻,气势磅礴,人们靠山吃山,耕种、放牧都离不了山,对山的崇拜成为其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部分及初始部分。山神崇拜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一定区域内最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最大的山神,作为全民族的“保护神“,狮子山就具有这个特点。永宁纳西族摩梭人认为,“格姆”女神山(即狮子山)掌管着永宁坝子及附近的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收、气候年成、妇女生育、男女爱情。在永宁坝子、泸沽湖地区,方圆几十公里内都能看到巍峨秀丽的“格姆”女神山。民间谚语说:狮子山戴帽,便知要下雨。可以说出门见山,抬头见山。这样,永宁纳西族摩梭人庞大的山神系统就不难理解了。

保护神

由于历史上摩梭人各氏族、部落的居住环境有差异,山有大小、秀丽险恶之分,他们认为这些山皆可显灵护佑,各地人们就近拜山,于是形成永宁纳西族摩梭人各地祭拜各自山神的习俗。例如泸沽湖周围的纳西族摩梭人崇拜祭祀的是“则支”山神和“纳哈”山神;永宁坝的纳西族摩梭人崇拜祭祀的是“阿沙(男)山神”和“格姆(女)山神“;四川盐源县前所的纳西族摩梭人祀拜的是“纳喇”山神和“乌角”山神。

拜山神

在这些历史上被各地氏族和部落认为保护神的大山神(大山脉)之下,还有被各村落认定的众多的小山神(村寨附近的小山丘),而在这些村落山神中,又既有血缘村落的山神,也有地缘村落的山神。此外,纳西族摩梭人还盛行神树崇拜,母系亲族往往在本村落的神山中选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作为母系亲族和母系家庭的保护神。“转山节”的祭坛,即选在狮子山象征其生殖器的山腰洼地里,以一片神树(松树)作为祭坛。

参考资料《中国西南民族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西南民族文化 神话原型表现 转山节”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 西南民族文化节日 从起源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西南民族文化节日 从起源到发展

节日,民族节日,发展,观念,形态,层次,民族,民族文化,习俗,传统,原型,变异,神话,阶段,现代化,从起源,文化变迁,文化,商品经济,模式,交流,冲击,分析,变迁,初始形态,如果不是,现代生活,科学文化,人类,价值观念

2013-04-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 谷物神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 谷物神

神话,起源,谷种,人类,农业,傣族,彝族,民族,云南,哈尼族,佤族,独龙族,稻谷,阿昌族,文化,农事,地区,少数民族,谷物,各民族,神人,神话中,原始农业,动物,布朗族,母题,祖先,白族,种子,粮食

2016-12-04 #经典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 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傣族

中国传统节日 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傣族

傣历,农耕,傣族,节日,神话,农事,生产,佛教,地区,历法,泼水,起源,佛教文化,日子,浴佛节,傣历新年,人们,习俗,依据,傣家人,农业,内涵,文化,意义,本原,本民,浴佛,眼光,礼仪,结果

2010-04-21 #长篇故事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它的五种类型特点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它的五种类型特点

2017-06-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探索新的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探索新的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2013-07-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 祭天民族的不同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 西南民族节日 祭天民族的不同

天神,哈尼族,文化,祖先,仪式,彝族,观念,历法,人间,民族,纳西族,习俗,天界,始祖,火把节,白族,利恩,初民,关系,景颇族,渊源,祭品,节日,途径,过程,勒斯,敬祖,仪式中,各民族,先民

2013-09-16 #短篇故事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 其他祭祖节

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 其他祭祖节

彝族,始祖,德培,罗节,仪式,节日,阿昌族,牌坊,石头,阿童,蹬窝罗,云南省,民族,歌舞,纳西族,祖灵,祭司,主祭,传说,农历,化身,史诗,太阳,祖先,相结合,过程,顶端,毕摩,密枝,彝年

2009-12-27 #故事会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基诺族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西南民族节日 基诺族

农耕,节日,农事,基诺族,民族,农业,庄稼,白族,链式,鸡笼,农业文化,傣族,内涵,哈尼族,棉花,精华,芋头,过程,尝新节,仪式,稻作,稻谷,稻草,节令,回家,卡巴,新米,罗比,阿西,农业生产

2020-04-2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