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形象

时间:2020-05-26

关于秦始皇和司马迁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4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形象 作者:张欢欢 来源:《文学教育》2014 年第 10 期 内容摘要:自古至今,秦始皇的形象在“殷鉴”中成为“残暴”的代名词,在历史的塑造中也 不断往片面简单的脸谱化人物靠近。然而其在《史记》中的形象却仍是丰满立体、个性鲜明 的,《秦始皇本纪》表现了始皇由创建帝国一统天下的英主转变为残暴帝王的过程,司马迁本 人对其态度亦非常中肯客观,是将始皇当成一个初创天下而缺乏经验的悲剧英雄来创作的,字 里行间处处可见史公的遗憾和惋惜。 关键词:《史记》 秦始皇本纪 司马迁 秦始皇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极富传奇色彩,历代史家对其评价最富于争议性,誉之者赞 其为“千古一帝”,毁之者斥之为“一代暴君”。《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发表个人看法 的地方,但于《秦始皇本纪》中却一反惯例,于论赞中略论了秦始皇世次,评点之语则寥寥, 给后人留下了较大的阐释空间,因此对司马迁于秦始皇的态度是赞是非,各执一端争论不休。 认为司马迁对于秦始皇持否定态度的观点众多。明凌稚隆言“始皇虽暴乱,史职不废,而 太史公于始皇本无忌讳,故得以恣情摹画,成一篇文字”[1],将《始皇纪》当成是司马迁的史 职所在而写作的,认为史公可以恣情描摹始皇之暴乱而无需避讳。今人西嶋定生确信《史记》 对始皇有十分不公正的否定评价:“对秦始皇晚年的评价是非常之消极的。”[2]持否定观点者最 主要论据是司马迁以“贾生推言”一句引入《过秦论》代为论赞,他们指出贾谊这篇史论的主旨 在于分析“秦之过”,因此可证史公如椽巨笔旨在批评责让秦始皇之非。有的学者还认为司马迁 在材料安排取舍中用“讽刺性手法”表现了始皇的残暴。凌约言语“按此纪逐年叙。先叙灾异凡 十书,见秦祚将亡之兆也。后叙立石颂德凡六书,见秦皇骄矜之极也”[3]。西方学者杜润德 (Stephen W.Durrant)认为秦王二十九年“为盗所惊”大索刺客十日无所获这种令人灰心丧气的 事端,与颂扬帝国成就相连接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他称此为“嘲讽性地并置”[4]。他还证以 《始皇纪》时而缓慢时而迅速的行文速度,得出“司马迁是在严厉批评秦始皇、《本纪》对这 一人物的处理可以被视为‘反讽式的’”结论。还有的观点坚持司马迁附二世传记于后,不另立本 纪,意在说明秦朝灭亡罪在秦始皇。如周先民认为这样的处理是耐人寻味的,写二世是为了表 明导致秦朝速亡的罪魁祸首是秦始皇。[5] 《始皇纪》对始皇功过是非的评价实际上非常客观中肯,司马迁对于始皇的态度并非如此 否定,上述诸语有可商榷处。 其一,过“秦”是否过“秦始皇”?前人已证,《始皇纪》仅引《过秦论》下篇无误。《过 秦》有上中下篇,司马迁为何仅引下篇代为论赞?实际上,《过秦》上中下篇分别指出秦始 皇、秦二世、子婴三代过失,总结秦亡教训。从直接批评始皇的话语来看,上篇最多,中篇次 之,下篇又次之,仅有一句“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史公选择了批评始皇最弱的下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代为论赞,可知其引用重点不在批评始皇。《过秦论》下篇,指出秦之错误在于“壅蔽之伤国 也”,下篇还载“向使婴有庸王之才,仅得中佐,秦未当灭也”,司马迁仅引下篇其实主要在于 表现对子婴杀高之后无所作为的遗憾和对秦朝本不致灭而“壅蔽伤国”的惋惜之情。清人李晚芳 云:“亡秦者高,而酿高之祸者斯,故传斯而详高,见斯之死,非死于二世,而死于高也。”[6] 李斯赵高等重臣尚且如此玩弄权术擅改玺书,可不见“壅蔽之伤国”吗?史公于《王翦列传》中 批评王翦不能“抚秦建德,固其根本”而“偷合取容”,于《蒙恬列传》中批评蒙恬“阿意兴功”而 不强谏秦王,不也是深切惋惜忠臣名将不谏不悟而致伤民亡国吗?《过秦》下篇又载“是以三 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前面批评始皇之语, 意在指出此句,即说明三主失道并不仅仅是君王的过错,忠臣智士不谋不谏、亦即“壅蔽”才是 亡国的重要原因。 其二,司马迁是否在选材和篇章布局中故意讽刺秦始皇?《始皇纪》的确记载了诸多始皇 横暴自恣的行为,诸如大兴土木、焚书坑儒、随意杀戮无辜等,并且司马迁将始皇暴戾行为与 刻石颂德的举动相间记述: 立石颂德二篇——使人入海求仙、伐湘山、为盗所惊大索十日——立石颂德二篇——逢盗 兰池大索二十日——立石颂德——焚书坑儒、杀戮泄语人及无辜——立石颂德——秦始皇崩 但恰恰与杜润德所言“嘲讽性地并置”相反,史公此种布局并非是为了嘲讽秦始皇的刚戾行 为,而是在描述始皇残暴的同时,提醒不要因此抹杀始皇统一天下的大功。篇中始皇功业与过 失交错陈列,正是史公特别笔法。嬴政十三岁亲政,三十九岁前为秦王,三十九岁后统一天下 为始皇帝,四十九岁逝世,在皇帝位仅十年时间。《始皇纪》中,始皇统一天下前,司马迁没 有写任何始皇残暴之语,而是详细记载嬴政粉碎嫪毐、吕不韦党羽以及听取李斯尉缭建议的事 迹,其形象是贤明而有魄力的英主。始皇统一天下后,司马迁在书写其称帝改制等诸多对后世 影响极大的贡献,之后便是功过相间的详细记载,其残暴也渐渐体现在行间字里。秦始皇的功 业表现在刻石内容之中,间以描述始皇的暴戾,是为了表现秦始皇由创建帝国一统天下的英主 转变为残暴帝王的过程,行文处处可见史公的惋惜和遗憾。秦公元前 221 年统一纷乱诸国,此 时去名义上统一仍有天下共主的春秋已二百余年,去天下一统的西周已近千年,经历了几百年 乱世的人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一个重新统一的超级大国。此时秦始皇摸索着和大臣一同 谋划建设,已经做了许多诸如置郡县、治驰道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其统一天下和建制之大功 业,司马迁是极其赞扬和肯定的。李长之言其实司马迁“对秦并不坏,《六国表》可见”[7],是 也。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肯定,《六国年表》可证。其原文如此,可见史公态度: 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 易行也。学者牵於所闻,见秦在帝位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形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形象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形象

始皇,司马迁,秦始皇,史公,下篇,立石,天下,颂德,史记,壅蔽,态度,秦王,论赞,人物,形象,大索,帝国,忠臣,英主,观点,过秦论,李斯,杜润,王翦,秦始,秦始皇本纪,上中,大功,客观,学者

2020-05-28 #经典故事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形象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形象

始皇,史公,司马迁,秦始皇,摘要,形象,中成,代名词,人物,史记,天下,帝国,客观,态度,殷鉴,缺乏经验,英主,过程,创作,个性鲜明,中的形象,成一个,悲剧英雄,自古至今,本人对,秦始皇本纪,转变为,一统天下,字里行间,在历史

2020-05-26 #短篇故事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形象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形象

始皇,史公,司马迁,秦始皇,摘要,形象,中成,代名词,人物,史记,天下,帝国,客观,态度,殷鉴,缺乏经验,英主,过程,创作,个性鲜明,中的形象,成一个,悲剧英雄,自古至今,本人对,秦始皇本纪,转变为,一统天下,字里行间,在历史

2020-05-28 #小故事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秦始皇,史记,东帝,海洋,琅邪,历史,交通,八神,统一,司马迁,于海,王子今,秦齐,体现出,会稽,视觉中国,之国,光明,笔下,时间,图片,学科,成就,汉武帝,海滨,海王,海道,蓬莱,齐国,秦始皇本纪

2020-05-26 #故事会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秦始皇,史记,东帝,海洋,琅邪,历史,交通,八神,统一,司马迁,于海,王子今,秦齐,体现出,会稽,视觉中国,之国,光明,笔下,时间,图片,学科,成就,汉武帝,海滨,海王,海道,蓬莱,齐国,秦始皇本纪

2020-05-28 #故事会在线阅读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秦始皇,琅邪,史记,天下,于海,南海,方士,航路,秦始皇本纪,立石,咸阳,地方,始皇,宫殿,海洋,鲸鱼,会稽,东帝,徐福,秦东门,东土,东海,交通,内容,历史,文字,海神,郡县,影响,统一

2020-05-26 #故事会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秦始皇,琅邪,史记,天下,于海,南海,方士,航路,秦始皇本纪,立石,咸阳,地方,始皇,宫殿,海洋,鲸鱼,会稽,东帝,徐福,秦东门,东土,东海,交通,内容,历史,文字,海神,郡县,影响,统一

2020-05-27 #故事会

王子今: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王子今: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与海洋

秦始皇,徐福,史记,秦始皇本纪,徐福东渡,陆梁,郡县,日本,方士,秦二世,王子今,秦始,辛德勇,琅琊台,先生,事情,历史,名义,咸阳,掖县,山望,意识,求仙,永生,海洋,略论,童男童女,见证,八大景,五帝本纪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