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 为啥只带了10万兵马?有两方面的原因

时间:2020-05-11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所率领的军队并非只有六万,而是超过十万

提示:本文共有 16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公元645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当时带了十万兵马远征;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而言,这个规模是比较合适的。

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所率领的军队并非只有六万,而是超过十万。

对于李世民远征高句丽的军队规模,《旧唐书·太宗下》中记录的比较简单:“发天下甲士,召募十万,并趣平壤,以伐高丽。”即征调了10万人。

在《资治通鉴·唐纪十三》中,则记录的比较清晰。当时唐军兵分水陆两路:

水军的的统帅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时任刑部尚书的张亮,他作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淮、岭、峡等南方善于水战的精兵四万,再加上从长安、洛阳招募的精勇三千,乘坐五百艘战舰,由莱州(今山东烟台辖区内)走海路出发;

陆军的统帅则是另一位凌烟阁功臣李世勣,他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步骑六万,以及数量不明的突厥等少数民族将士。据史书记载,右卫大将军阿史那思摩(又名李思摩)、将军契苾何力这两位突厥贵族首领都随军参战,并且都光荣地挂了彩。

当然,两军的总指挥是亲征的唐太宗李世民本人。不过,这十余万的规模看起来挺庞大,但面对当时的高句丽仍处于下风。

高句丽实力不容小觑

隋唐两朝之所以孜孜不倦地拿高句丽开刀,是因为这个藩属国已经成了中原王朝的潜在威胁。

首先,人口数量可观。据后来唐高宗时的统计数据,高句丽被灭后,境内共176座城池、人口69万多户;而在唐高宗继位时,唐朝的人口也只有380万户。

其次,作为中原数百年的藩属国,当时的高句丽既吸收了农耕文明,汉化程度极高。比如其首府平壤城也称长安城;其国人爱看书,最受欢迎的书籍是《五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种田养蚕,略同中国”、“人税布五匹,谷五石”,具备了中原传过去的农耕与纺织技术;冶炼技术先进,“兵器与中国略同”,李世民在安市城外曾缴获全套铁甲超过万件。

其三,高句丽兼具了游牧渔猎民族的好斗性。他们每年举国练兵:“每春秋校猎,王亲临之”;最高执政官,并不是由高句丽王任免,而是由武力决定:“交替之日,或不相祗服,皆勒兵相攻,胜者为之。”相当的暴力直接;同时,高句丽民间用法严酷:“大体用法严峻,少有犯者,乃至路不拾遗”。

这也是当初隋炀帝首次亲征高句丽要征调百万大军的原因之一。

事实也证明,高句丽军队确实为数不少。当唐军夺下辽东、抵达安市城后,高句丽北部地区的统帅高延寿、高惠真率领十五万军队前来救援;再加上城内的守军,唐军在规模上确实处于下风。

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唐军规模不可能太大

但李世民为啥不多带点军队?这是有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其一,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当时的唐军几乎年间对外作战,交战对手主要有突厥、薛延陀、吐谷浑、吐蕃,皆为战斗力强悍的游牧民族军队;但面对这些强敌,唐军仍占据优势,可见当时的中原军队有多么强大;

其二,客观的后勤困难。隋炀帝三次亲征高句丽,第一次大败,第二次因杨玄感内乱回撤,第三次逼迫对方投降后班师,三次都没有完全达成战略目的。而就战斗力而言,当时的隋军并不比唐军差,问题就出在后勤上。由于军队规模太大,加上路途遥远、道路难行,隋军的粮草保障成了头号难题,还未到平壤,将士的口粮已空:“才行及中路,粮已将近”。而高句丽抓住这一点,采取坚守、消耗之策,让隋军吃尽苦头。

因此,李世民只征集10万人出征,也正是综合考虑了敌我双方情况基础上所做的决定。不过最终唐军仍旧面临了后勤问题。在占领辽东后,唐军抵达安市城外,并且以少胜多、大败前来救援的十五万高句丽军队,斩首2万、俘虏3.6万,敌军统帅高延寿、高惠真投降。但其后唐军围攻安市城两个月未下,考虑到后勤逐渐吃紧,李世民下令班师:

上以辽左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

此战唐军战损近2000人,战马死亡约八成,斩首敌军4万、俘获人口7万。看起来收益率挺高,但对于当时横行天下的李世民而言,内心并不满意,甚至叹息:“要是魏征还活着,肯定不会让我打这一仗。”

后来,唐朝仍继续对高句丽用兵,但改成了以小股军力进行持续压制的方式。经过多年的不间断打压,公元668年,李世勣攻下平壤城,标志着高句丽灭亡,东北地区的潜在威胁被彻底铲除。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 为啥只带了10万兵马?有两方面的原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唐太宗李世民为政举措

高句丽,唐军,唐太宗,辽东,贞观,时期,吐谷浑,贞观之治,李道宗,高延寿,颉利可汗,中国,俘虏,吐蕃,年间,建安,新罗,唐太宗李世民,万来,伏允,侯君集,李绩,白岩城,高句丽人,天子,原因,战争,四面出击,地区,士兵

2020-05-28 #短篇故事

李世民被俘 跪地求和?唐太宗征高句丽的历史真相

李世民被俘 跪地求和?唐太宗征高句丽的历史真相

高句丽,李世民,唐军,历史,土城,高丽,唐太宗李世民,大军,战士,战马,朝鲜半岛,死者,目的,编者,陷入僵局,安市城,这场战争,高句丽人,全军覆没,傅伏爱,唐太宗,宗征,唐高宗李治,独孤,薛仁,苏定方,马牛,都尉,都护,大连市金州区

2019-05-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从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两方面 看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思想是什么?

从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两方面 看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思想是什么?

李世民,军事家,将帅,士兵,将领,战术,严格训练,军士,坚壁,情形,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史料,战略思想,手下,李道彦,李建成,樊兴,军事思想,其将,世民,全国,军队,功效,太宗,大侠,思想,战争,战斗力,战机

2010-07-07 #故事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 是怎样带领国家走向富强 终实现贞观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 是怎样带领国家走向富强 终实现贞观盛世

李世民,唐太宗,唐军,百姓,吐谷浑,李靖,贞观,高句丽,李渊,李道宗,皇帝,突厥,吐蕃,战争,老百姓,有才,生活,进攻,制度,军队,农民,双方,基础,国家,少数民族,才能,方面,父亲,发展,侯君集

2016-06-04 #故事会

难道有什么隐情?身体倍棒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过早病亡?

难道有什么隐情?身体倍棒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过早病亡?

李世民,大唐,高句丽,身体,金丹,唐太宗李世民,李渊,隋炀帝,兄弟,军队,周边,动刀,战役,皇帝,玄武门之变,事情,战场,敌人,父亲,皇宫,程度,万大,江夏王,状态不佳,太子,人们,举动,体魄,后代,后人

2018-03-31 #故事会

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只活到了50岁?死因让人感慨万千

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只活到了50岁?死因让人感慨万千

李世民,高句丽,唐太宗,唐军,皇帝,驾崩,唐太宗李世民,李渊,历史,地形,大唐,损失,正史,长生不老,史中,李治,秦始皇,隋炀帝,后人,中都,为数,丹药,兄弟,人生,事情,位置,兵力,关系,军队,名声

2019-04-16 #故事阅读

韩国历史剧:一箭射瞎唐太宗 李世民下跪求饶 大唐被迫割地赔款

韩国历史剧:一箭射瞎唐太宗 李世民下跪求饶 大唐被迫割地赔款

高句丽,韩国,唐太宗,李世民,英雄,渊盖苏文,历史,历史剧,剧情,名将,大唐,帝国,祖先,历史真相,安市城,简直是,韩国人,久攻不下,一只眼,孙中山,孔子,唐太宗李世民,新强,李白,朱元璋,李舜,李绩,隋炀帝,上都,专家

2018-02-19 #故事会

魏征与唐太宗镜子故事 李世民惧怕魏征不是没有原因的

魏征与唐太宗镜子故事 李世民惧怕魏征不是没有原因的

魏征,唐太宗,李世民,鹞子,唐太宗李世民,明君,关系,历史,大臣,皇帝,缺点,镜子,魏征好,大唐盛世,不多了,向来都是,一生,一面,一面镜子,传说,人生,事情,以人为镜,君臣,时期,忠心,小动作,故事,感觉,情景

2020-09-0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