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时间:2020-05-10

四年级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提示:本文共有 18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故事

在成语的背后有时候会有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其实就是一个。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成语:势如破竹

西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晋武帝。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一道奏章。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

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

杜预想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下子把吴国灭掉。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

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现在我方士气旺盛,如果及时进攻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了。”

杜预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大败的。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征南队伍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仍然勤于军备。后来,他还利用队伍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成语:前功尽弃

战国末期,秦国日益强盛。秦昭王见楚王无道,国力衰微,有机可乘,立即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不久,楚国京城陷落,接着白起又在山西上党地区的长平大败赵军。秦军军威大振。

长平之战后,白起又率得胜之师,移兵魏国,将魏国京城大梁铁桶般地围了起来。魏国朝野一片惊慌,不知如何是好。魏王召见苏厉向他请教。

苏厉说:“秦国早就有灭掉六国的打算,事情很难办。不过,我愿意去见周天子,也许周天子能阻止秦国继续用兵。”魏王听了苏厉的话,心中升起一线希望。

苏厉马不停蹄地赶到周天子住的洛邑,对周赧王说:“白起善于用兵,秦昭王派白起攻占了楚国,又连败赵国、韩国,目前又将魏国京城大梁围住。如果大王您再不制止,只怕周朝的天下有倾覆的危险。”

周赧王觉得苏厉说得挺对,就派人对白起说:“如今将军已经立下了大功,应当马上托病退兵,急流勇退,不然一旦战败,就前功尽弃了。”

白起根本不把周朝使者的话当回事,仍然对魏国发动猛烈的进攻,结果大获全胜。

可是,白起虽然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秦昭王后来却听信谗言,不仅罢了白起的官,还逼迫他自杀。白起果然是前功尽弃。

成语:集思广益

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他就是蜀汉后主。由于后主年轻,朝堂中的大小国事,都由丞相诸葛亮来拿主意。这样,诸葛亮权倾朝野,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掌握者。虽然诸葛亮的威望很高,功勋卓着,但他从不骄傲,而是经常听取下级的意见,来改正工作的缺失。

丞相府中,有一位掌管文书事务的主簿官,名叫杨颙。当时,他看到诸葛亮对每一件事情都要过问,就觉得这种工作作风对于蜀国的发展极为不利。

有一次,杨颙对诸葛亮说,处理国家大事,上下之间应该有不同的分工。他还引经据典,列举了史书上的着名例子,劝诸葛亮不必对一切文书都亲自处理,不要为琐碎的小事而劳神,应该把一些琐细的事情交给下属去办,而自己则履行丞相职责,只抓军政大事。

诸葛亮觉得杨颙的意见很有道理,因此对他的提醒非常感激。但是因为刘备对自己恩深如海,他唯恐一时不慎,辜负了刘备所托的大事,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

后来杨颙染上重病而死,诸葛亮心里非常悲伤,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诸葛亮还特别写了一篇文告,鼓励下属参政议政,多提意见。

这篇文告就是着名的《与群下教》。

他在文中写道:“国家大事需要大家共同讨论,所以丞相府让大家都来议论政事,以便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见,从而振兴汉室江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按要求写四字成语1.写出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5个2.写出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5个

按要求写四字成语1.写出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5个2.写出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5个

成语,故事,比喻,有关,唐则天,后羿射日,幼苗,人群,国语,吴语,天授,嫦娥奔月,左传,问题,采纳率,成语故事,或事物,神话故事,气势,皇后,资治通鉴,阵容,他自己,历史故事,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如火如荼,精卫填海,退避三舍,请君入瓮

2020-09-12 #长篇故事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有关历史故事的成语

何进,成语,八仙,历史故事,桌子,红山,梁鸿,作文,人家,哥哥,布衣,庄稼,树木,刘辩,吕蒙,李膺,掩目捕雀,有关,东岗,大将,家具,宦官,木炭,钟会,青山,生活,孙权,董卓,郭太,邓艾

2020-04-27 #故事会

有关马的成语 诗句 俗语 历史故事 片段有关马的成语10个 分别解释并造句;诗句5

有关马的成语 诗句 俗语 历史故事 片段有关马的成语10个 分别解释并造句;诗句5

...,作业,故事,故事梗概,文学,数量,片段,和解,在线,作品中,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就不会,多费口舌,就不用,成语字典,精彩片段,一马当先,一马平川,千军万马,万马奔腾,单枪匹马,悬崖勒马,老马识途,马到成功,马革裹尸

2020-08-02 #故事大全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5-26 #短篇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5-29 #小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5-28 #短篇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苻坚,战争,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将领

2020-05-30 #小故事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和典故

晋军,战争,苻坚,方阵,吴广,杜预,陈胜,徐州,晋国,重耳,曹操,成语典故,军队,吴国,成语出处,司马炎,秦二世,比喻,兖州,成语,吴王,秦军,诸侯,吴军,项羽,公元,将军,壮丁,大泽乡,大将

2020-06-1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