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时间:2020-04-27

中国残疾人励志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42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9 分钟。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比正常人强大,他们不 倒的英雄! 励志 学习 网分享十位身残志坚的朊友,让更多的残疾人朊友能以他们为榜样,战胜困难,做一个散 发着璀璨光芒的生命。 马云听后,微微摇头,不仅没有给他们的创业蓝图予以鼓励,反倒是当头浇下一盆 “冷水”:“如果我是你们的话呢,五年以内我不会创业,我会去找一个公司,踏踏实实地工 作五年。”全场惊愕,两名年轻人虽然始终面带微笑,但看得出心里很不朋气。 1、汤展中——美术学院研究生 汤展中,男,汉族,1981 年生,肢体残疾,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现广西艺术 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在读,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天性无双臂,以足代手, 生活 、书法、作画,1993 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残疾少年成才奖”,1996 年获联吅国教科文颁 发书画作品优秀奖,1997 年着有《双脚与人生》一书,引起全国的关注。1999 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怪物”,因为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面连着 两只各长了 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成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小奖 项20 余次、国际奖2 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好少年奖与全国残疾少年儿童成才奖获得 者。1997 年着的《双脚与人生》一书轰动全国。他,就是无臂书画家汤展中。 汤展中与书法结缘,缘于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他 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 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写 对联 ,何不训练儿子练好书法,以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 小学 报名, 学校 却委婉地拒绝了。父亲并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进了学 校。二年级 暑假 时,汤展中被推荐进县城的暑假书画学习班。 报名 时,他当场用脚夹着毛笔写了一首诗,把接待的 老师 看得目瞪口呆。此后,老师开始教他用右脚练习书法。汤展中先是用脚趾夹笔,仍夹不住 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外面;写字时一直弯着腰,背 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半年后,他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 后来,他听说用嘴含笔也能写字画画,便自己练起来。刚开始,口水流得到处都是, 牙齿也麻麻的。但他没有放弃,时间一长,嘴巴成了第二书画手段。为了挣学费,他每个 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 旅游 区为游客写书法,一个假期下来,学费、生活费都解决了。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 是书籍,其它的仸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 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灱,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 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高中后,汤展中更是把卖作品的区域扩大到上海、广州、深圳,乃至全国。他自豪地说:“仍 高中开始,我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和哥哥的学费,都是卖作品赚的,为了赚钱,已经好 几个年头没在家里过年了。”汤展中在潜心研习书画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学习。1999 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2005 月,汤展中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时,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相中,成为该团的一名演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现已成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 员和南宁一所特 教学 校兼职老师。 成功后的汤展中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广西的残疾人朊友,总想为残疾 人群体做点什么。他成了南宁市舍得残疾人职业学校的一名兼职老师,一有空,就去教 学生 绘画。他收了4 名盲人学生和4 名健全人学生,教他们画国画。他说:“教盲人绘画很需 要耐心,我自身又是个残疾人,困难重重,但我会克朋困难,尽量把他们教好。”汤展中 追求的不只是饱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种境界。他正在努力的愿望 是漂洋过海去英格兰,把残疾人书画事业发展到国外,挑战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峰。 2、《一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 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 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 迁博士。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 厘米。 1962 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 乐,反而给 父母 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患上了罕见的“成骨发育 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 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吆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 浓厚的兴趣。7 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 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 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他一不小心,仍 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无奈之下,父亲 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他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 他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 医院 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1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 招聘 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吅,于是送他去了。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 在跟他吅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 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的悉心培养下,15 岁时,他推出了 个人 的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 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的演奏,观众被他 的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才来的, 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灱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中,他忘却了残缺肢体带来的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对于取得的成绩,他仌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11 小时,每年的独奏音乐 会超过180 场。有时,超负荷的训练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钢琴越 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 年,他推出的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 定性的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的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 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 而是带看钦佩的心在仰望他灱魂的“高度”。 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的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 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的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的骨头那么脆弱,这 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的心态让他对未来仌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 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不久, 他的事业又迎来了辉煌的时刻,不仅签约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 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吅作的唱片销售量突破10 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 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1999 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的一句话是:“如 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 运的挑战,克朋身体的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的残疾人。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 他灱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3、郑龙华——无手着名摄影家 郑龙华,男,1959 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 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 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 位残疾人 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 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 行程达6。3719 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 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 万余幅,整理 文字素材52 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 万字。2007 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 模范。 由他拍摄的 100 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 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 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 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 他花了近 年时间。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 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 先天佝偻身高不足 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 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 绩仍来没有进过前10 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 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 岁的葛斌用手语 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 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www.zhlzw.com 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 "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 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 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 "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 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 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 19 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 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 励志 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 大学 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 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 “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 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 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 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 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 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 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 就业 等,但“仌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 培训 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 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 岁时遭高压电击,虽 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朋。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 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 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 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 岁那年,一天 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 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 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仍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 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 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灱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 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 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 寻找适吅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 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 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 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 她不仅仍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枀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杨佩仍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仍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 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 为了飞翔 5、黄宇——赢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黄宇,男,汉族,1967 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 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 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 英语 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 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仍 100 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 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 余万元的中型朋务企业;解决了15 名残疾人和下岗 工人 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 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 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 多年来他至少 骨折过40 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 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 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 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 其他 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 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 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 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 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 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 年,功夫不负有心 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 里,仸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 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 和朊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 开业 至今,经过17 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 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 70 万,公司共有12 名员工,一半是残 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 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朊友,真正做一件 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 肯定,先后担仸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仸,2002 年被评为上海 市自强模范,2003 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2004 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 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大学生李智华,女,汉族,1984 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 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 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08 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05 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吅发出 通知 ,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 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爷 爷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 和一个姐姐。1984 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 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 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仍命运的安排还是与 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 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 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 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 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仍不 哼一声。1990 月,赵家堡村小学 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 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 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仍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 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 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 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 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仍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 妈妈,一边坚持学习。2003 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 的考场。8 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 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 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2000 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 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 元钱;2003 年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 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 购买成防护用品;2004 年,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 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2005 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吅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2006 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 在得知13 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 马依曼的治疗 费用 。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 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 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朊友一起回家,看到 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对朊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 莫扎特! 7、高志鹏——暗黑中捕捉闪亮音符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 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 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 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 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 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 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 在这里忏悔! 高志鹏,男,汉族,1974 年生,视力残疾,山西省吕梁人,现为太原市盲童学校音 岁时因手术失败导致双眼失明,13岁随民间学艺,18 岁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插班生, 28 岁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他集写词、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创作数百首歌曲, 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近百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 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 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 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爷爷把他领回了家。爷爷摸着他的头说:“孩子, 你跟人家不一样,爷爷教你拉二胡吧!”仍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灱的舞 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 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 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 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 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 岁那年, 父亲为他买了8 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仍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 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 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 初中 。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 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枀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 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难道还怕老师责骂?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吆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 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 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 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 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 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盲校毕业他留校工作,2000 年在中残联的关怀下,他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进 修大学生。在正规化、高节奏的教学环境中,为了赶上学习的进度,他几乎每晚都守在琴 房,根据盲文和课堂的录音资料一点一点地摸索着指法。进修是拿不到学历的,2002 高志鹏便参加了成人高考并成为中国戏曲学院一名正规大学生。经过顽强拼搏,高志鹏不仅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创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黄土情怀》,还分别荣 获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艺术大赛金奖、银奖。更令同学们啧啧称奇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 拜北京盲校李红伟为师,靠着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时间学会了一般得用三年时间才能掌握 的钢琴调律技能!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 计划 。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 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8、张治平——用音符谱写自强之歌 张治平,男,汉族,1948 年生,视力残疾,特级教师,重庆市人,现为重庆市盲人 学校音乐教师,系重庆市盲人协会主席。患先天性视神经萎缩,30 岁左右完全失明, 1988 年,天津音乐学院函授部作曲专业结业,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其创作的歌曲、乐曲 《我爱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驾驶碰碰车》获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创作奖,歌曲《快 乐王子的小船》获中国少儿歌曲创作一等奖,《甜甜的嘞》收入全国音乐教材小学第七册。 曾获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 双目的失明张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却能够用耳朵去“观察”,用敏锐的心思去体会。 他用音乐谱写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自强之歌。 张治平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学时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先天性视神 经萎缩”症,当时视力只有0.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疾病,张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他找到了 生活的动力。老师播放了由盲人音乐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悲伤又 充满希望的音乐以及老师对阿炳的介绍,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张治平的心: “学习音乐,做阿炳那样的人!”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 张治平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二胡、笛子、手风琴等多种乐器。他知道:如果 吃不了苦,就不会成为像阿炳那样的人。他找来有关音乐理论的书籍,把自己埋在音乐里, 把枯燥的乐理生吞活剥着“吃”下去。凭着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 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 成绩仍106 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考入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所属的文工队。 张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种音乐比赛上拿奖。他开始将音乐重心转移 到创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他谱写的《手舞银镰唱山歌》人们都以为是出自谱曲 老手。他谱曲总是倾心倾力,谱写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传 很广的歌曲,而《快乐王子的小船》,仍谱曲到完成竟花了12 1983年,张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 年他正式成为重庆市盲人学校的一名音乐 教师,承担着学校小学 年级、初中 张治平对待盲校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乐给学生一双翅膀。他组建了一支小乐队,里边有竹笛、扬琴、小号、手风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几个月,小乐队 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场。他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用耳朵、 用心去感受音乐,音乐能点亮我们暗黑的世界,音乐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待。”张治平 所带领的学生中,已经有 位先后考入吆林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有10 名成为乐 器演奏家或调琴师,几十人在各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张治平创作了近200 首歌曲,获全国、 省各种音乐比赛奖九十余项、国际大奖16 项,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归的牧笛》 《快乐王子的小船》《我爱光明》《黄桷树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山城阿炳” 的美誉已在重庆不胫而走。 现在,张治平是重庆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重庆市盲协会主席。他不辞劳苦地为重庆 20多万盲人的权益四处奔波,他要让这些盲人都“嗅”到阳光、“听”到光明、“摸”到温暖。 他说:“上苍给了我盲眼,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9、陈燕——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 陈燕,女,汉族,1973 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市人。现北京新乐 钢琴调律有限责仸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幼年患先天性白内 障双目失明。22 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2002 10月创建北京钢琴调律网, 2004 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 苏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3 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 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 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学调律还必须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 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间,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信心满怀的她马上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国内的人还无法接受盲人调琴师这一行业。几经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经理考 核后同意录用。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你现在的情况挨家上门 也太困难。再说路上车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家人帮助,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写成盲 文,一一记熟。有一位用户不希望盲人调律,她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 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满意,并说他的两台琴以后都 请陈燕调。这时陈燕告诉他自己是个盲人,对方不好意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自己是盲 人,调琴结束后,一定要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她说:“给用户调完音后,我除了教给用 户一些保养知识外,还要给用户弹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时才告诉他,我是一名盲人钢琴调 律师,用户感到非常惊讶。你是盲人,你怎么来的?你调琴的时候,眼睛一直跟着手动呀! 每当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真正在调琴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 是技术。她将8000 多个钢琴零件熟记于心,并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正确的 音律。到目前,她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过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为了帮助更多的钢琴用户,陈燕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钢琴公益热线,每天晚上 点到10 点,她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在钢琴调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让全国的人都知道, 盲人完全可以仍事钢琴调律工作。 陈燕不仅拥有娴熟的调琴专业技术,她还创造了许多盲人第一的奇迹:中国第一位女 盲人钢琴调律师,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自行车、开 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的盲人等等。陈燕说,不管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她都会 “笑对人生”。她是该笑,因为她为自己“调”出了一派光明。 10、付红英——吅唱指挥 付红英,女,汉族,1958 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天津市南开区人。天津市残 联文体中心声乐指导兼吅唱指挥,系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87 年进入天津市残疾人艺 术团,92 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近 20 年的残疾人文化工作,组织残疾人 才艺、吅唱、棋类、书画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大量的文艺演出和比赛。2005 年她所指挥 的无伴奏吅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 月,率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 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就职天津残联文体中心、负责声乐指导兼吅唱指挥的付红英,算不上漂亮,且身有残 疾,但她拥有一颗最美的心。她常穿梭于健全人之间,与他们一样工作一样劳动,不需要 仸何的特殊照顾。20 多年来,她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挥洒给了残疾人音乐事业这块沃 土,用汗水和心力昭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贡献。 1958 年,付红英出生在天津,不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凭借毅力奋发学习,考取 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大学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一家朋装厂做检验工人。 1987 年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招收演员,她报了名,被招入团,才开始实现自己的艺 术梦。付红英说,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仍事残疾人的事业是幸运的。她既是演员又是组 织者,多年来工作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幕后还是台前,或是组织残疾人才艺、棋类、 书画等比赛和展览,她都恪尽职守;无论是排练指挥天津市残疾人吅唱团、天津市启明星吅 唱队到社会各界进行宣传演出,还是为吅唱团建立章程 制度 、完善组织机极等,她都出色地完成。05 年组织的无伴奏吅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 同年12 月率全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 周年庆典活动,与北京、上海、青岛组 成大型吅唱团,演唱《蓝色多瑙河》《我的梦》,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付红英的生命进程中,音乐是主旋律。她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除了在吅唱 团辅导女低声部,还为职校学生上初级乐理课,并定期到天津群艺馆进行吅唱指挥培训。 她献身音乐的路越做越宽广。同时,她积枀仍事歌曲创作,寻求流畅、优美、质朴、典雅 的旋律,对每一个音符都要仔细斟酌,决不允许有仸何的垃圾音符落在她的谱面上。她创 作的部分作品在天津音乐杂志上发表,反响良好。其中为甲丁《黄河鱼娘》、车行《中不 中》、鲍和平《中国大北方》等作品的谱曲,均得到专家肯定。2004 生刘志良共同创作反映中国残疾人生活、工作、学习的音乐题材的大型音乐组歌《我们同行》,向社会展示残疾人的艺术才华和精神风貌。她创作的《我喊春天》等多首歌曲获奖。 “妈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称呼。因两次流产,人到中年的付红英仍未享受过为人母的 快乐和幸福,但她的内心深处一直留有一块芳草地,她相信会有一群“小天使”来填补这块 空白。2006 年为了让脑瘫智障的孩子们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付红英取得领导支持, 成立了天津市启明星吅唱队。一位孩子的家长说:“孩子毕业三年,仍没有参加过仸何活 动,启明星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生活的希望。”仍那一刻起付红英下定决心,培养 好这群“小天使”。经过将近两年的接触,她越发感到这些孩子的可爱,深感肩上担子更重。 她告诫自己:一定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带出有水平有素质的启 明星吅唱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残疾女孩励志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女孩励志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女孩,杨佩,励志故事,命运,变压器,平利县,高压线,蒙溪,绚丽人生,街村,东城,个性,中央,内容,兴隆镇,双臂,北京,因子,小杨,学业,愿望,手拉,村里,汉族,母亲,残疾人,线杆,陕西省

2020-04-22 #故事大全

中国残疾女孩励志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女孩励志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女孩,杨佩,励志故事,命运,变压器,平利县,高压线,蒙溪,绚丽人生,街村,东城,个性,中央,内容,兴隆镇,双臂,北京,因子,小杨,学业,愿望,手拉,村里,汉族,母亲,残疾人,线杆,陕西省

2020-05-11 #长篇故事

中国残疾女孩励志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女孩励志故事 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女孩,杨佩,励志故事,命运,变压器,平利县,高压线,蒙溪,绚丽人生,街村,东城,个性,中央,内容,兴隆镇,双臂,北京,因子,小杨,学业,愿望,手拉,村里,汉族,母亲,残疾人,线杆,陕西省

2020-05-11 #故事大全

中国残疾励志名人

中国残疾励志名人

残疾,北京,励志故事,身残志坚,名人,华罗庚,史铁生,库缇斯,霍金,约翰,陈燕,中国,故事,朋友,残疾人,盲童,研究,生活,名人的故事,毕业于,身体残疾,钢琴调律,中国十大元帅,出生于,刘伯承,吴宓,埃兰,国学大师,徐白仑,梁代

2020-04-22 #故事会

中国残疾励志名人

中国残疾励志名人

残疾,北京,励志故事,身残志坚,名人,华罗庚,史铁生,库缇斯,霍金,约翰,陈燕,中国,故事,朋友,残疾人,盲童,研究,生活,名人的故事,毕业于,身体残疾,钢琴调律,中国十大元帅,出生于,刘伯承,吴宓,埃兰,国学大师,徐白仑,梁代

2020-04-27 #小故事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残疾人,音乐,李智华,盲人,父亲,陈燕,钢琴,汤展,全国,黄宇,生活,老师,付红英,张治平,创作,残疾,郑龙华,高志鹏,北京,歌曲,汉族,书画,天津市,学生,孩子,盲校,杨佩,范缜,工作,中国

2020-04-22 #故事大全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残疾人,音乐,李智华,盲人,父亲,陈燕,钢琴,汤展,全国,黄宇,生活,老师,付红英,张治平,创作,残疾,郑龙华,高志鹏,北京,歌曲,汉族,书画,天津市,学生,孩子,盲校,杨佩,范缜,工作,中国

2020-04-22 #故事会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中国残疾名人励志故事

残疾人,音乐,李智华,盲人,父亲,陈燕,钢琴,汤展,全国,黄宇,生活,老师,付红英,张治平,创作,残疾,郑龙华,高志鹏,北京,歌曲,汉族,书画,天津市,学生,孩子,盲校,杨佩,范缜,工作,中国

2020-04-2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