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与茶有关的故事

时间:2020-04-26 07:00:02

相关推荐

与茶有关的故事

工作的时候,手头的杯子里不是咖啡就是茶:权当“无聊”工作的添头了。

以前住的地方离麦当劳很近。清晨去学校的时候,有时候会买一杯咖啡,给卡片上打一个“M”形状的孔:五杯换一杯,何乐而不为。有时候看着马卡龙,眼馋,就买两个。这货好看,但实在是太甜了,看食谱才知道多一半是糖。还特别娇气,普通面粉不好使,必须用杏仁粉;你想少放些糖,让口味儿轻一点儿,不行,糖的作用是固定形状,糖少了圆饼就“发”起来,成铜锣烧了;打发的面糊搅拌过头,对不起,消泡了,圆饼就会有空心夹层,跟活动板房似的;挤到烘焙纸上了以后得晾一晾——这个可以类比做馒头——不晾一下就没有光滑的外壳;晾过头了,不好意思,外壳变硬了,圆饼没空间适当膨发,有可能很丑地从旁边爆开,也没有裙边,死死黏在烘焙纸上,看得你想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后来回家一次,咖啡便断了。到杭州,见了磊磊,他教我喝茶。

小时候妈妈爸爸都很爱喝茶,茶几的透明玻璃下塞满了各种茶叶盒子。日常他们喝茉莉花,有时候也能见到稍好一些的茶,像龙井、铁观音和大红袍。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喝铁观音,傻乎乎地把一整袋全都倒进了一个五百毫升的塑料杯子里。倒入热水以后,过了一会儿,惊奇地发现这茶骨骼清奇,一杯底的茶叶竟然膨胀到了一整个杯子!我也就抱着这杯子喝了一整天。结果茶碱摄入过量,愣是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早晨舅舅差点儿没笑得背过气去。

记得有一次爸爸从海南回来,带了苦丁茶,细长,像个扎好的绿色的油纸伞。汤色翠绿极苦,喝不下去。还有一次爸爸从老家带来了砖茶,手掌心大小的圆饼,用黄色的草纸包着,上面用赭石色的颜料画着压在茶饼上的花纹,重量比想象中来得沉。第一次见,问爸爸这茶怎么喝。他说首先得敲成小块儿,然后丢到锅里煮。现在想来,估计这种茶需要远距离运输和保存,因此压得很实,开水泡的热力不足以化开这茶。牧民制作奶茶用的就是这种茶。草原上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果蔬摄入量有限,只能靠这茶叶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饮食习惯的渊源经常能从地理、历史和生活条件中找到解释。相聚甚远的两件事在很久以前因为一个稀松平常的原因联系在一起,习惯和传承冲淡了前因后果,使之变成生活的背景音乐,自然而不留痕迹。等到后来的人们向上追溯找到起因,由衷地感叹时间和文化滴水穿石的力量。

兴许是西安水质不好,碱重,洗干净的水壶烧一次水内壁就会有薄薄一层像湿淀粉一样的水垢。茶叶出色儿快,第一泡太苦,浓稠而厚重,以后滋味全无,使得我对茶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

和磊磊见面是在杭州东站,他从绍兴来,我从西安去。然没没去过绍兴,但对鲁迅先生的鲁镇有着飘渺而美好的印象:撑着乌篷船去看赵庄的社戏,灵活小巧的船游得飞快,远处黛青的群山好像兽脊,在黑色天空的背景下远远地向后跑去。脑海中的绍兴古城,人们逐水而居。一丈宽的河水顺着地势,时而分散,时而汇合,自在而任性。每隔数百步就有一座石拱桥连结河两岸,有的桥上修建亭子,供人们歇脚避雨。孩子们趴在栏杆上向下望,大人驾着船摇着橹晃晃悠悠从桥下穿过。孩子们便从栏杆这边跑到那边,看船从桥洞下面探出头来,冒出半个身子,再摇摇晃晃地走远,高兴得好像在看日出。

我担心和磊磊走错过了,于是就在车站的星巴克门口等他。远远地就认出他了,看着像个孩子。小脸儿跟马卡龙似的,白白净净。带着黑框窄边眼镜,羞赧地躲着我的目光,伸手要帮我分担包的重量。我自然是不会让他提了,孩子还小,正在发育,压着不长了就不好了,是吧。

第二天醒的很早。在杭州这个有山有水,舒适而惬意的地方,早饭当然不能错过。在知味观要了鲜肉小笼,片儿川和猫耳朵。杭州,古称临安,南宋都城。可能是由于北宋由开封南迁,给杭州带来了一些北方的味道,比如这个片儿川。我觉得这是个儿化音,因此读成片儿—川。磊磊会把这个“儿”读出来:片—儿—川。就像一个小学生,端端正正坐在桌前,手背后,双眼炯炯有神,一本正经地跟着讲台上的语文老师读:片—儿—川。诶呀,小磊磊同学读得真好,奖励你一朵小红花,顿时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了。

吃鲜肉小笼的磊磊。面前摆的是啥,我忘记了。

还有这个猫耳朵。要不说南方人精细呢,其实在西安我们叫麻食——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北方在吃的方面感觉普遍豪迈。记得在东北吃过一道菜叫“一锅出”,也叫“烀饼子”:一个圆底铸铁锅,周围粘着一圈玉米面馒头,锅里炖着排骨,豆角,土豆。主食和菜都有了,方便。话说东北的豆角都比西安的粗,蔬菜也入乡随俗了。

吃完饭,从北山路走到南山路,沿着湖畔溜达。南山路上有一个王德传茶庄。层层叠叠的树丛后藏着一个亮红色的“邮筒”,其实是他家茶罐的样子。王德传来自台湾。台湾的青茶和红茶很有名,像东方美人、金萱茶,冻顶乌龙等等。王德传主要卖的也是这些。拿到茶单,磊磊选了蜜香乌龙,算是王德传的看家本领。我没什么偏好,因没喝过白茶,所以选了安吉白茶。后来才知道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当时真是稀里糊涂的。

十月中旬,天气不再炎热,如同黄金周后消退的人流量。茶庄的后院紧挨着西湖,清风徐来,湖面蒙着淡淡的水雾,平静而温柔。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天南海北地聊,聊生活,聊感悟,聊见闻,聊美食,七七八八,林林总总。两个人爱好相似,总有话说,是个让人心花怒放的事儿。磊磊给我讲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六祖慧能的故事。那首偈子我倒是听过。过一会儿就又说到中医,一会儿又说到各种“玄学”,算命,看面相之类的。他要去了我的生辰八字,说一定要给我算一算。我们俩都很喜欢《红楼梦》,角色扮演玩儿得飞起。

“我早晨泡的枫露茶,要三四次才能出色儿,现在给我拿来吧。”

“李奶奶喝掉了。”

“他是你něi门子的奶奶!撵了出去!大家清静!”

“我不吃六安茶。”

“知道,这是老君眉。”

在南山路上的王德传。据说现在已经关门了。

磊磊懂茶。他给我讲了很多茶的故事。那时我还比较喜欢喝清淡的绿茶。他说刚开始喝茶的时候,都会喜欢绿茶,鲜爽,清冽,不压舌头,如同撷一片清明和谷雨时节湿润微冷的水汽投在了杯中。慢慢地,口味会变“重”,追求厚重的口感和富有层次的香气。这时候就会慢慢爱上青茶和红茶。

每次回家都会带很多茶叶来。磊磊了解我的口味,会给我准备很多。也会从爸爸妈妈那里挑一些自己喜欢的。他们会让我把喜欢的都拿走,我一般只会拿几包。喝茶会上瘾,有时候会想那个味道。爸爸妈妈也是爱喝茶的人。都拿走的话,等他们闲来无事,心血来潮,忽然想喝,转念一想茶都被我带走了,这种感觉就好像正在心满意足地吃棉花糖的孩子,低头一瞧才发现袋子已经空了,刚刚吃掉的那个已经是最后一个了。

喝茶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每天清晨,先想今天喝什么,然后根据茶叶取适当温度的水。绿茶主要喝一个鲜字,所以沸水中适当掺入一些凉水。有人说绿茶炒青的时锅温能到一百四十度,因此茶叶不会被水烫熟的。其实这都是个人喜好了,就算是心理作用——觉得用温度稍低的水泡出来的茶更好喝——也挺好。喝茶喝的就是一份心情,谁会泡茶来解渴。青茶和红茶我会用沸水泡,香味被热水激发,随着升腾起的水蒸气弥散开来。至于煎茶,特别是玉露,需要用温度很低的水让茶色慢慢释放,体温正好。

把茶叶投入杯底,用小水流沿着杯子倒入,水在茶杯中旋转,带着茶叶充分展开,“凤凰三点头”,好像自己是舞长嘴铜壶的伙计。每次喝茶,都不断修改和加深对不同品种的茶的味道的认识。龙井的兰花豆香;玉露的海苔香;安吉白茶的鲜香;铁观音的馥郁浓香;阿萨姆的麦芽香;大吉岭的果香;大红袍高而远的兰花香……其实这些词一点儿都不“玄“,喝到的时候方才觉得语言匮乏,无法用语言传达脑海中抽象的感受,这些词反倒是最准确的。用做菜举个例子最合适了。大家说宫保鸡丁是荔枝味型加糊辣,说的是宫保鸡丁用醋、糖和生抽调出的酸甜鲜味和油煎二荆条的香辣。谁会在吃的时候说这哪里有荔枝的味道?!其实味觉和嗅觉很难简短而准确地传达,用熟悉的事物代表反倒是不错的选择。

有时候脑袋放空,喝茶的时候就会想象自己坐在苏州古镇街边小茶馆里的八仙桌旁,旁边火炉上烧着热水,桌子上摆着两只白瓷盖碗。碗口向外延伸出一个弧度,好像古建筑上的飞檐。碗盖比碗口略小,盖上盖子,茶汤逸出,好似金镶玉。门口的茶幌随风飞舞,旁边卖豆浆的小店放着周璇的《月圆花好》,简单的伴奏和很有年代感的音质淡然悠远。街对面的饭馆二楼的雕花木窗微启,客人点了一曲弹词,苏白唱腔和着三弦粗犷而精巧的音色从琉璃屏风后面传来。每天的生活再一直能这么简单真是好,提前步入夕阳红。

王德传。室外下雨,移步到室内。

还真被磊磊说中了,慢慢觉得绿茶味道有些淡,就好像一直吃淮扬菜,偶尔还是想来一顿火锅或者串串。外国人喜欢喝拼配红茶,比如大名鼎鼎的伯爵红茶,用红茶做底,加入花瓣,用香柠檬精油调味。有时候可能会不加入花瓣,比如澳洲的连锁茶店 T2 Tea 销售的以悉尼、墨尔本等等城市名字命名的早餐红茶。可能是他们喜欢配着茶点和牛奶,浓烈的红茶能化解茶点的甜腻,牛奶能遮住茶的涩,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有些茶的拼配实在是奇怪。有一种茶,Chai,里面会有八角,肉豆蔻和丁香,感觉这个茶包能直接拿去炖排骨。这个茶口感厚重,带着一丝辛辣,喝完身上热热的,比较适合冬天。

T2 茶店。茶叶都放在方盒子里。绿茶,青茶,红茶,盒子上标志的颜色越深。一个细节是这些标志不是贴上去的,而是直接印在盒子上的,光滑反光,颜色都选的非常好,很适合里面装的茶叶的气质。

在 T2 转来转去感觉能挑出来的不拼配、不调味的红茶就只有阿萨姆和大吉岭了。我一直以为这两种茶常被用来做立顿的茶包,并且还是磨成粉的那种,觉得这两种茶没法和我们的祁门红茶、正山小种和金俊眉相提并论,惭愧的是这三种我都没喝过。也是抱着随便试试的心情各买了一盒阿萨姆和大吉岭。阿萨姆的汤色深红而鲜亮,发酵程度深,有浓烈的麦芽香。大吉岭汤色较淡,琥珀色,有淡淡的花果香。青茶和红茶独特且多变的味道总能带来惊喜。青茶和红茶的制作工序一般比绿茶繁琐:摇青,揉捻,发酵,焙火,每一步都会引入无数变量,这些变量此消彼长,相互促进,相互抑制,最终带给茶叶柔和悠远的香气。

以后有机会想去茶园跟着师傅学采茶制茶。清明谷雨前后,天气微冷,背着竹篓,走在水汽缭绕的山间。我摘过苹果。不能使劲把果子拽下来,也不能用指甲掐断连着的把儿。把苹果托起,像旁边一歪,苹果就会和树枝清脆地分开。想必采茶一样,不能使蛮力,也不能掐断,否则水分流出,影响质量。应该跟摘苹果一样,将茶叶从枝条上折下,投入竹篓中。手指会被嫩绿的枝条染成粗糙的黄绿色,就跟剥核桃外面那层青皮时一样,只不过味道好闻,带着茶叶新鲜的涩味。采好的茶薄薄地摊在竹匾上晾晒,时不时翻动一下。炒青的时候,师傅面前斜放着一口锅,手轻轻将茶叶从锅中带起,在空中抖落散开,然后在锅壁上将茶叶压成雀舌般的薄片。中国人对茶叶的审美,对味道的记忆,就在这一次次挥洒中得以传承。

喝茶如同和自己相处,和自己对话,整理心情,抵消一部分不好的状态。用阿萨姆唤醒每一天;放松的时候来一杯龙井;午后用大吉岭提神;用茉莉花安抚一下焦虑的心情;晚上手边放一杯安吉白茶,看看书,或者写点儿东西。每天两点一线,往返于家和实验室。茶如同八月底盛开的金桂,淡黄色小巧精致地点缀在深绿的叶子间,让生活没那么单调。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与茶有关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求一个有关名言警句的故事要有关名言警句的故事最好是名言警句+道理+有关的故事比如出

求一个有关名言警句的故事要有关名言警句的故事最好是名言警句+道理+有关的故事比如出

故事,时间,有关,鲁迅,名言警句,好的,一生,亲人,革命家,文学家,勤奋者,出处,海绵,有志者,道理,背景,伟大的思想家,只要你,重要经验,珍惜时间,最好是,都是在

2020-07-03

跟数学有关的名人名言成语跟名人有关的数学小故事也可以 是名人有关数学探索的故事

跟数学有关的名人名言成语跟名人有关的数学小故事也可以 是名人有关数学探索的故事

数学,名人,有关,波利亚,问题,成语,故事,卢卡斯,爱因斯坦,贝尔斯,舒尔,幼苗,人数,事实,动力,作用,发明创造,发消息,名人名言,名言,定律,采纳率,想象力,性质,形式,数学家,绘画,模式,梗概,知识

2014-05-02

有关孝心的故事200字有关孝心的故事

有关孝心的故事200字有关孝心的故事

母亲,父母,奶奶,故事,二儿子,夫妻,好心,高青,人家,大儿子,忤逆,女儿,父亲,老人,关孝,给母亲,儿子,孝心,夫妇,妈妈,婆婆,日子,老母,刘恒,心的故事,把我们,有时如,没得到,丈夫,品质

2020-09-06

有关中国伟人的故事有关中国伟人的故事作文

有关中国伟人的故事有关中国伟人的故事作文

华罗庚,到金,温室,中学校长,中学,勤杂工,外国,数学家,芬芳,爷爷,经历,疾病,王老,花儿,苦难,金坛,门生,我国著名,中时代,少年时,王校长,家境贫寒

2020-04-22

有关中国伟人的故事有关中国伟人的故事作文

有关中国伟人的故事有关中国伟人的故事作文

华罗庚,到金,温室,中学校长,中学,勤杂工,外国,数学家,芬芳,爷爷,经历,疾病,王老,花儿,苦难,金坛,门生,我国著名,中时代,少年时,王校长,家境贫寒

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