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时间:2020-04-24

清朝民间最恐怖鬼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05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2 分钟。

本文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精选6篇]由德力故事网提供!想知道更多关于鬼姐姐鬼故事民间、民间鬼故事、民间鬼故事小说网、民间鬼故事小说短片等故事内容,就到德力故事网!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第一篇 古代聊斋之鬼面

唐朝咸阳。

县尉李泮,有个外甥,我们称他为王某吧。据说就是一个胆气冲天的人。他为人仗义,有些年轻人的冲动,也想效仿古代的豪侠之士。

每当集会,他必定会耍两下拳脚工夫,夸口自己拳打北邙武当山,脚踢南苑少林寺。得真人不传之功,刀山火海如若平地。那怕鬼神相迎,都会被他打回森罗殿去。

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必定会对他说:“孩子呀,药不能停!”但古时候民风淳朴,人们也就只是听听,听后一笑。有时候还得做出一副“请大师收我等为徒。”的表情。或者鼓个掌,算是对他长篇大论手舞足蹈的一个捧场。

万人景仰!此中滋味,只可意味。王某不禁飘飘然了。

这天晚上,几个年轻人又在城中酒楼狂欢。

当然,酒是免不了的,还得有几个靓丽女子作陪,吹拉弹唱助兴。

几个人东拉西扯一阵海吹。王某又开始了侃天侃地,说他曾赤手空拳抡翻一只大虫,曾下海手无寸铁弄死一条长鱼。曾遇见狐鬼,当场把它们打回原形。众人附和,啧啧称奇,连声道壮士。

夜深了。

众人也喝得差不多了,使各自散去。

王某一个人,连滚带爬回到家,在家门口吐了一阵,寒风吹来,他打了个喷嚏,几片菜叶从他鼻孔掉了出来,他又连连呕了一阵,酒也醒了一大半。

进屋。点灯。入榻。

他想起刚才那歌女动人的歌喉,白皙的双手,双挺拔的双峰,又不禁打了几个饱嗝。心想改天一定要把她拥入帏中,温存一番。

正待睡着,他的眼睛瞄到了屋子的南侧,不看倒好,这一看……

只见南侧的墙上,赫然出现一个影子,红色。朦朦胧胧,不甚了了。慢慢地,逐渐明晰。看起来是渗入墙中的斑斑血迹,俄而洇成一大片,继而变成一大滩红色。

那滩红色扩到一尺左右,便不再变化,王某盯住看了半晌,竟然发现,这是一张人脸!

虽然看起来就像画在墙上一样,但那脸五官具备,耳眉眼鼻嘴,样样都有。

这张脸长得可以让王某再呕一次。

那鼻子仿佛被拍扁了。至于眼睛,像一个幽深的古井,凹得厉害。耳朵和头一样长,嘴巴大得出奇。那牙齿森森,像极了夜行时不远处那两点蓝光下的白光。

真的是不能看呀,太丑了!

王某还是有点胆气,他从榻上起身,走上前去,就是一拳,那东西的嘴似乎咧了一下,竟然消失不见了。

王某这一拳下去,酒全醒了,是疼醒的。刚才太用力了,墙壁上都有个淡淡的拳印。

“明天就和那帮小子说说,连鬼神都怕我!”

他哈哈大笑,也忘了手的疼痛,突然,他不笑了,笑不出了。

因为,那影子变成白色出现在西墙上。你见过那纯白的纸吗?就是那颜色。

王某也顾不了那么多,换个手又是一拳,墙上的人脸皱了眉,又咧了咧嘴,才象刚才那样消失。

王某睡不着了,他四下张望。

那张让人恶心的几天不想进食的脸出现在了东墙,这次,变成了和他手上瘀青一般的颜色。

他又不管手疼了,奔上去又是一记一重拳,那影子仿佛牙被打落一般,脸上的表情很痛苦,然后又消失了。

王某左手揉右手,右手搓左手。忽地发现那张脸移到了北面,变成了如夜晚天空的漆黑色。

竟然还对他眨了右眼眨左眼,嘴似乎在吹口哨。面积比先前大了不少,也更恶心,王某终于又吐了。

王某气极,也不顾手疼,咬牙对着墙上的一阵猛敲,那张丑陋至极的脸不再躲闪,贴在墙上。漠然地盯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个对它无可奈何,像撒泼女人般的年轻人。

他感觉受到了极大侮辱,便寻起一把刀。握在手中,用力朝墙上的那张脸扎去。

那脸似乎一愣,仿佛对王某的做法出人意料。

忽地又像真的被扎中一般,作出剧痛的形象,五官纠结。

王某想干脆给它个痛快,便想上前,再刺上几刀。此时,那张令人作呕令人生厌的、黑色的脸,离开了墙壁,朝他猛地扑过来。

王某猝不及防,没想到有这出,手下意识往前推。他也算是个力气较大之人,无奈他用力全力,不能动那张脸丝毫。

那张黑色的如墨般的丑脸盖了过来,带着浓郁的肃杀之气,逐渐地和王某的脸融为一体,仿佛王某生就一副黑脸。

王某感到呼吸急促,他想呼吸,但是却不能,

那张脸,把他的脸堵得严丝合缝。王某一阵挣扎,逐渐停止了呼吸。

及至死,手还保持着推人的怪异姿势。

几天以后,王某下葬,其脸色依然如漆黑的夜色,在晴空下,异常恐怖。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第二篇 行乐图

引子

清朝顺治年间,京城盛行远足之风,一些家境殷实的男子自结社团,号称云游社。

密云境内有一书生,名叫卜正,年方弱冠,生得一表人才,家中父母双全,租上留下多处房产店铺,是远近有名的富户。然而卜正不思进取,最是沉迷这云游社,若是听说哪里有稀奇美景,立时便要拉帮结伙赶去,一年足有十个月游走在外。他父母为他定下一门亲事,指望他能从此收心。

那卜正乍得了花容月貌的娇妻,果然规矩了许多,日日守在家中不再外出。谁知婚后一月,卜正从一名社友手中得来一张行乐图。据说此图记载着四十九个藏匿于人间的奇景。购得此图后,卜正整日在家闭门计算路程时间与花费。家人不知就里,还以为他转了性子,放心将全盘生意交付于他。

转眼数月,卜正之妻怀有身孕,卜家上下张灯结彩酬神祭祖,正在热闹时,卜正却忽然没了踪影。次日,邻村的一名富户突然带了一众人等浩浩荡荡前来清点房屋田产,卜老爷才知卜正已经将家产全部变卖,出游去了。

卜老爷夫妇只得带着孕媳搬到一间破旧的茅屋之中居住。顷刻之间,一家人从九天之上跌至泥沼,内中苦楚自是不言而喻。

再说卜正,他自小骄纵任性,从没为何事费过心思,如今竞心心念念全在行乐图上,将家中一众老小抛诸脑后。他散尽万金。一路按图索骥,悉心查访了八年,仍不见半点图中所描述的奇景,这才大梦初醒,踏上了归家之路。

走到家中,卜正才知自己当年闯下大祸,迫得父母妻子只得在一间小茅屋中存身。父母一生优渥,哪受得了如此苦楚,没多久就先后过世。妻子为他诞下一子,苦苦支撑了几年,最终抑郁而死,幼子自此也不知所踪。

卜正听完邻居的讲述,呆呆地走进破败的茅屋,再也没有出来。第二天,邻居们才发现卜正已悬梁自尽,地上摊着一张纵横交错的地图,左侧三个大字——行乐图。

不止社

京城的钟鼓楼边有个宝钞胡同,其中有个三进三出的大宅院,主人家叫乔生,年逾四十,结着个京城中有名的云游社,名叫不止社,取“步行不止”的意思。内中成员非富则贵,寻常景致哪里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于是他们四下散布消息,若是有人寻访到他们闻所未闻的奇景,愿以百金奉上。

一日,不止社一众人等正在花园中饮酒畅谈,忽然小厮来报,说有一位年轻公子手持宝图求见。乔生遂令人将那持图的人请进来。只见来人二十岁上下的年纪,长得清秀腼腆,哪里像是游历丰富之人?有人笑道:“小兄弟怕是与我等开玩笑的吧,不然就将宝图打开让我等开开眼界。”

少年道:“此图不耐光,须借您一间干净的暗室。”乔生欣然同意,当下引着少年与众人来到一间没有窗户的藏书室,点起两盏油灯,众人团团将少年围在其中。

少年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卷轴,轻轻展开。只见上面纵横交错绘有成片地图,乍看之下毫不起眼,众人不禁一片嘘声。哪知少年忽然手腕一抖,屋中两盏油灯顿时爆出大大的灯花,再看那图上竟现出一层氤氲之气,隐隐显出一幅景色:浩瀚沙漠中有着一片清亮的水潭,几头骆驼正在潭边饮水,远处沙丘之上一轮残阳缓缓下沉。众人俱都屏息观看,只见太阳刚刚落下,那潭水突然蠢蠢欲动,不多时竟聚成个丈许高的兔子,在沙漠中跳跃而行,所行之处滴水不洒。那巨兔全身透明如水晶,身体中尚有活鱼来回游动,丛丛水草亦是清晰可见,煞是有趣。众人纷纷发出惊叹。

少年伸手挥散那图上氤氲之气,四下环顾后得意道:“此景名为‘走兔泉’,离京城不过三百里,众位可曾听过见过?”

乔生大喜道:“这位小兄弟身怀如此宝物,我等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在下唐突问一句,按这宝图中的标注,果真能找到这些景致吗?”

少年点头道:“此图乃我家传宝物,共有四十九个景致,所出现的时辰不一,只我一人知晓。若想亲眼得见,须得我引领前往才行,不过,所费不菲。”

不止社众人一听此言,个个喜得摩拳擦掌,一齐道:“我等都愿前往,有劳小兄弟这就定下行期,至于所费,但凭尊驾开口。”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第三篇 断魂戏台

东汉灵帝时期,在当时的都城洛阳有一个戏班,班主姓董。董班主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大师兄如海,英俊潇洒,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另一个是小师妹如云,如花似玉,唱腔圆润悦耳。这对师兄妹青梅竹马,在舞台上配合起来天衣无缝,很受观众欢迎。

一天,王爷刘丛请他们去唱戏。董班主听说过这位王爷,因为喜怒无常又十分残暴,被老百姓私底下称作暴王爷。董班主不敢得罪,硬着头皮带着戏班进了王府。

在王府后花园,建有一个非常高大的戏台。如海如云正在台上表演,刘丛突然叫停,他要亲自和小师妹如云同台唱戏。锣鼓家什重新响起,刘丛有模有样地唱起来,当唱到最热闹时,他竟然用红布蒙住双眼,从台后向台前连续翻筋斗,一直翻到戏台的最前沿儿才停。大戏台有十几米高,下面青砖铺地,一不小心摔下去,就会脑浆迸裂。

这位暴王爷刘丛不但会唱戏,还有这么一个拿手绝活儿,大家顿时目瞪口呆。刘丛洋洋自得地说:“你们戏班不是很有名吗?有没有人能像王爷我这样翻几个筋斗?”

董班主急忙上前施礼说:“王爷演戏如有神助,我等凡人岂敢跟王爷相比。”

刘丛冷笑一声说:“以后不要在外面四处漂着啦,就留在府上给王爷我唱戏吧。”董班主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也不敢违抗暴王爷的命令,只得点头谢恩。

刘丛表面说留下戏班给他唱戏,实际是看中了漂亮的小师妹如云。到了晚上,他让如云单独到寝宫唱戏,却对她百般调戏,欲行非礼。如云姑娘外表柔弱,内心刚烈,拼命反抗,刘丛没有得逞,一怒之下就杀了她。

小师妹如云自小父母双亡,被戏班的董班主收留,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如云一死,董班主忍无可忍,夜闯寝宫要行刺刘丛,却不幸被发现。刘丛本身就会武功,又有功夫高手护驾。董班主刺杀王爷不成,自己反被打成重伤,奄奄一息。

不过,刘丛也受了伤,虽然没死,双眼却被刺瞎了。刘丛暴怒,他要当着董班主的面,将戏班全部人马统统杀死。可怜戏班二三十号人,顷刻间倒在血泊之中。当刀斧手举起大刀,要砍向如海时,如海突然双膝跪地,连连磕头,请求王爷饶命。

董班主目睹爱徒这样忘恩负义,气得口吐鲜血,大骂不止。刘丛把那柄刺瞎他双眼的匕首往地上一扔,说:“你若真心投靠我,就先亲手杀了他。”如海二话没说,捡起匕首刺进董班主的胸膛,董班主含恨而死。

狡诈的刘丛又说:“我怎么知道,你不会像你师傅那样也想杀死我呢?”

如海听罢,一甩头,紧咬披散着的一缕头发,猛然用匕首挑断自己的双脚脚筋,说:“王爷,这下您放心了吧?求王爷能留我性命,我甘愿终身当牛做马伺候王爷。”

刘丛点点头说:“看在你唱戏不错的分上,就留你一条狗命吧。”

从此,大师兄如海就留在王爷府,戏台下面铺地的青砖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刘丛登台唱戏,戏台周围有重重护卫,如海凑不到前头,还一个劲地扒在人缝里使劲为王爷鼓掌叫好。这时候,刘丛已经成了瞎子,在戏台上翻筋斗再不用蒙红布了。

这天,如海爬到王爷面前,磕头说:“长时间不唱戏,心痒难受。恳请王爷开恩,赏我一个登戏台的机会。”

刘丛眼一瞪说:“狗奴才,你是一个废人,怎么登台唱戏?”

如海说:“王爷最爱唱的那出戏里有一幕叫踢死狗,我情愿做那只狗,我还会叫呢!”如海说着,汪汪汪学了几声狗叫,竟然比真狗叫得还像。原来,如海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长——口技。不仅学狗叫,猪马牛羊、狼豺虎豹、蛐蛐,等等,他都学得惟妙惟肖。

刘丛点点头,又说了一句:“好好给我演,若有一点儿不老实,我就让你死无全尸。”

“借我一百个胆儿,我也不敢对您不敬。多谢王爷开恩。”

以前,戏里的那只狗,都是用木头疙瘩外面包了层棉布扔在台上当假狗。刘丛再登台唱戏时,如海就扮演那只假狗。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五,刘丛在王府大宴宾朋,皇亲贵族、达官贵人,包括当朝皇帝刘宏也应邀前来看戏。

汉灵帝刘宏知道刘丛有绝活儿,点名让他唱戏。锣鼓开场,刘丛登台,咿咿呀呀唱到了踢死狗这一幕。如海爬到戏台中央,刘丛朝他腹部猛踢三脚,如海应声学狗惨叫,汪汪汪,然后滚到戏台一边。

因为如海学狗叫非常逼真,皇上开怀大笑。刘丛更是来了精神,接下来开始表演他的拿手绝活儿。只见他甩去长袍,从台后向台前翻筋斗。“咚咚咚,咚咚咚”,鼓声震天。刘丛一路筋斗翻到戏台最前沿儿,双脚离前台沿儿仅有一掌距离。人们以为瞎子刘丛仍会像往常一样戛然停住,但这一回不同,刘丛不但没停,反而继续往前翻——结果一脚踩空,从十几米高的戏台上栽了下去,脑袋撞在青砖上,当时两腿一蹬就断气了。

台上台下顿时乱作一团。混乱中,如海拄着双拐不紧不慢离开了王爷府。今日是正月十五,是师傅和小师妹他们一周年的祭日,他来到洛水岸边,眼望苍天,含泪大叫:“师傅,小师妹,戏班的兄弟姐妹们,让你们在天之灵久等了,如海今日为你们报仇雪恨了。”

原来,当年如海亲手杀死董班主,是因为看到师傅已经不行了,索性早些结束他的性命,免得他再受痛苦,这也赢得了刘丛的信任。而自己苟且偷生,不惜挑断双脚脚筋,则是为了暂时保全性命,等待有朝一日亲自为师傅、师妹报仇。可是,刘丛身边众多功夫高手日夜保护,他一个残疾人要如何杀死暴王爷呢?

如海苦思冥想,绞尽了脑汁。有一天,当他看着刘丛在戏台上翻筋斗时,灵机一动。刘丛能够表演翻筋斗那惊险的一幕,并非什么神人相助,而是靠着听鼓点儿。唱戏时敲锣打鼓都有套路,当到了固定的点位,鼓声就会停,刘丛随之停止翻筋斗。此时不早不晚,双脚正好落在戏台的最边沿儿。

如果鼓再敲一下,结果会怎样?如海不由得眼睛一亮。但刘丛唱戏时,戏台周围的护卫太多,自己一旦靠近鼓槌儿,势必会引起他们的警惕。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于是,如海主动要求扮演戏中的那只假狗,这样便能够名正言顺地靠近台边,最后利用口技发出鼓点声。如海就是这样,将暴王爷送到了十八层地狱。

洛水滔滔,岸边只剩下一对破旧的拐杖,洛阳城的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如海。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第四篇 丹砂井的秘密

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在正午时分响起,伴随着热闹的喧天锣鼓,前来贺喜的人几乎踏平了廖家门槛。

今天既是廖老太爷的百岁寿诞,也是廖家新屋落成上梁的吉日,又恰逢着前天刚得到乡里的喜报:玄孙廖幼儒中了举人——三件喜事凑在一起,不仅廖家人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便是四县八乡的远亲近邻们,也都十分愿意来凑这个热闹沾沾喜气。

作为江塘县的旺族大户,廖家一直没有分家,从老太爷算起,到现在差不多已经五代同堂了。不仅老太爷夫妻双双达到百岁暇龄,就连他们的五个儿女、十多个孙辈,也都已经过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阶段。前些年道台大人不知听了谁的建议,将本县本府年过七十的老人统计在册,造了一本《寿民录》作为国家祥瑞之兆上献朝廷,果然让皇帝龙颜大悦,着实嘉奖了道台大人一番。而在这本册子里,廖家人就差不多占去了一半页面:八十二岁的廖家长子,八十岁的二子,七十七岁的三子……尤为难得的是,不仅这些廖家的嫡系子孙个个康宁长寿,他们的老妻也都精神矍铄,毫无老迈龙钟之态,所以在江塘县,一提起廖家,人人都是啧啧称奇羡慕万分。

热闹的流水宴在廖家从正午一直摆到夕阳下山,人们才渐渐散去。散席的时候,当然大家也忘不了善颂善祷一番:“明年可还要来吃老爷子的寿酒啊……”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廖家的繁茂鼎盛之象却在举族搬进新居后不到两个月,就开始了衰败,先是廖老太爷偶感风寒一病不起,在某夜的睡梦中静静离世,紧接着老夫人因为哀伤过度,也随即逝去……

刚办完两位老人的丧事,没多久便是廖家的大房、二房、三房……陆陆续续地,高龄的老人们都相继谢世。随着五房里最后一位年过七旬的长辈过世,剩下的小辈们也就不再恪守“聚族而居”的家规,很快便分家析产。以后因为经商或是别的原因,又有不少人搬到了外县,而留在本地的廖氏子孙里也没有再出现长寿之人,而是像大多数普通百姓一样,往往寿至五十上下便老病而亡了。

江塘县的长寿之族就此式微消散,渐渐地再也无人提起。

时间流逝了二十多年,一直外放为官的廖幼儒因病乞休回到了家乡。重新站在廖家祖宅门前的时候,廖幼儒想起了多年前自己中举时的风光场景,不禁感慨万千。

回乡定居,置产自然是头等大事,考虑到偌大的祖宅一直空锁无人居住有些可惜,廖幼儒索性出资将之翻葺一新。结果在淘修屋后水井时,有工人意外地在井底发现了一个式样古朴的石匣,匣底正有红色的汁液微微渗出。打开匣盖,里面满装着色泽芳红的丹砂,仔细闻嗅,甚至还可以闻到隐隐的清香味道。

少年时代的久远记忆慢慢涌上了廖幼儒心头:以前居住在老宅时,这口井向来就是全家人的饮水之源,而江塘县水土贫瘠,别处的井水总有一股酸涩的味道,要用明矾净上一回才堪饮用,唯独廖家的这口水井格外清澈,那种清甜芳洌的气息,直到现在似乎还留在脑海里呢——难道以前太爷爷、太爷们的长寿竟是从这上面来的?廖幼儒平时也颇喜钻钻丹鼎之术,看着手中的这匣丹砂,一个念头不知不觉跳入了脑海之中……

虽然因为年代久远,丹匣的来历已经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在重新将这匣丹砂砌入井壁,并且从入住之日起,再次以这口甜水井作为主要饮水来源之后,廖家的长寿之人渐渐又增多起来,廖幼儒本人就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七岁的高龄。

临终之前,廖幼儒立下了遗嘱:廖家子孙,当永远居住在祖宅之中,切勿轻易迁出!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第五篇 短命鬼的故事

蒲仙警告: 请不要看这则短命鬼的故事 除非你已经准备好了另一个鬼故事 或者一首你所听到的新谣谚 短命鬼的故事

传说阴间有一条街,名叫踩遍衔。据老辈人讲,踩遍街是阴间最繁华热闹的街市,上午人来这里赶场,下午鬼来这里逛街,晚上则人鬼混杂,互通有无。在街的未端,有一家半边茅舍,户主无耻,生得腰圆膀粗,臂力过人。祖祖辈辈都没置下半点家业,每天东游西荡,赌线醉酒,全靠强借讹诈度日。无耻四十岁那年,妻子应氏才生下一子。取名无香火,指望这孩子今后能传宗接代,延续无家香火。

光阴荏苒,不觉间香火已长到十六岁。没想到这孩子长大后却与无耻大不相同,生得短手,短胳膊,短腿,短身子。穿着短道袍,短鞋,短袜,短裤子,手中拿着一把短刀子。做起事来也顾头不顾尾,说的是短话,做的是短事,专以短见害人、骗人、哄人、欺人。因此,左邻右舍就给他起了-个诨名,叫他短命鬼。无耻更是大失所望,每日非打即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拿儿子出气,千方百计要置他于死地。妻子应氏再三相劝,无耻也总是不听,一天,无耻到有钱桥仔细鬼家去借钱,仔细鬼非但不借给他,还逼他还清年前借的半升豆子,两个当下就争吵起来。无耻借钱不成,还被仔细鬼痛骂一顿,气得两眼鬼火直冒,回到家里就拉过儿子一顿毒打。妻子应氏忙上前劝道:“你这样毒打他,总有一天会被你打死了。”

无耻怒斥道:“我无门自祖上以来、俱是人物魁伟,出入头地,你看这个儿子如此丑陋,如何能传宗接代呢?倒不如打死了的好!”

应氏叹道:“杀生不如放生,你既然这么厌恶他,不如给他一条生路,让他自己逃生去吧。”

无耻道:“我反正不想要这样的儿子,任凭你去发落,不必句我!”

应氏于是选了几件短命鬼平常穿的破旧衣服,又悄悄地拿了二两银子,打成一个蓝布包袱,等到七月半,鬼门开,阴间鬼魂都去阳间寻找替身的大好时机,把短命鬼送出鬼门关。一路千叮万嘱,要他多行善事,积点阴德,然后在阳间寻个替身,重新投胎做人。一直看着短命鬼走出鬼门关,消失在云雾之中,应氏才抹着眼泪转身回家。

却说短命鬼来到阳间,开始还牢记着母亲的话,想照着母亲的话去办,做几件好事,然后找个替身转世做人。但转念一想,为别人做好事未免太亏了自己,劳神费力的,实在划不来。做啥子好事哟,算了!父亲一辈子专干坏事,还不是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自己不过娘肚子里生下来就长得没三分人样,这又不是我的错,凭啥要天天挨打挨骂呢?还被赶出了家门!哼!我偏不去做好事,也要变个人样给他们看看!于是,短命鬼便浪迹天涯,四处寻访名师,在丰都名山阴阳桥旁边的鬼洞里,拜了一个千年恶鬼学艺。两年过后,短命鬼已经能变化人形,只要一念咒语,就能变化成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或容貌俏丽的大姑娘。只是那身子却怎么变也变不高,短命鬼为此十分犯愁。一天,他到阴司鬼街去为师傅打酒,见有两个老者在一旁闲谈,其中一个说:不论什么鬼怪幽灵,只要喝了活牛的血,就能随心所欲地变换形体。短命鬼听了,心里非常高兴。酒也不打了,路到郊外去寻找活牛。说也凑巧,他刚转过一道山坡,就见坡脚下一头大水牛在草坝里吃草,一个农夫正蹲在田坎边洗脚。短命鬼一见心中暗喜,悄悄地走过去,摸出随身携带的一把牛角弯刀,举起来,正准备割牛的颈带,好附在那里喝血。不想大水牛一见刀锋在眼前晃动,受了惊吓,“哞哞哞……”大水牛投起脑壳乱叫。农夫听见叫声,一下子转过身来,见状,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就向他甩去。一边甩,还一边骂道:“哪里钻出来的丑八怪,大白天都敢偷牛!”

短命鬼一心只想着喝牛的血,一点防备也没有,突然听到农夫一吼,吓了一跳,爬起来就跑。不想这一吓,他几年的道业已被折损去了一半。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短命鬼气得呱呱乱叫,于是趁农夫牵着牛回家去的时候,搬来一些乱石头,丢进农夫的田里。

第二天,农夫又赶着牛来犁田,却发现未犁完的田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乱石头。他觉得很奇怪,心想昨天还好好的,这些石头莫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他四处一望,发现短命鬼坐在远处一棵大树上朝这边张望,-边还得意地怪笑。农夫一下子全明白了:肯定是这小鬼使坏,找事报复他。他脑子一转,有了主意。于是故意大声嚷道:“谢天谢地,菩萨见我积德行善,特意在我田里降下这么多石头为我壮土。大石头拉屎,小石头尿尿,我的田越来越好了,明年准要多打一半的粮食。哈哈哈……”他大声笑了一阵,又煞有介事地自言自语道:“好是好,不过我得马上回去,找人来看着,可不能让别人把我田里的石头偷换成狗屎,要是换成狗屎那就糟了,那狗屎不但不壮土,还会把我臭死,田也无人敢下去犁,秧也无人敢下去栽了……”说罢,赶着大水牛,哼着山歌儿,头也不回地回家去了。

短命鬼在树上听见了,心里想道:石头给你屙屎拉尿,哼!你想得倒美。你怕臭,我偏就弄些狗屎来把你臭死,臭得你不敢下去犁田栽秧,来年活活地把你饿死!于是跳下树来,一块块地把石头从田里搬走了,又运来一些狗屎倒进田里。

第三天,农夫一大早就赶着大水牛,来到田里。只见满田里都是狗屎,昨天的石头一块也没有了。他暗暗高兴,可嘴里却故意大声吆喝:“糟了,糟了!也不知是谁把石头偷走了,还弄来狗屎糟踏我的田地。”一边骂,一边套上牲口,犁起田来。

短命鬼躲在大树上,听见农夫在那里大声吆喝。高兴得手舞足蹈,“嘿嘿”地笑个不停,心想这次可把农夫整惨了。

谁知他正一个人在那儿得意忘形,不小心摔了下来,脑袋正巧碰在一个三尖石上,顿时脑浆崩裂,一下子就给摔死了。

蒲仙提示:

如果你不能提供一个关于鬼与狐的故事,

或记录一首你周围的民间谣谚,

你就可能从高处跌下来。

但愿你不会成为短命鬼的替身。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第六篇 土地爷报恩

从前,豫北有个孝民屯村,村边有座土地庙,庙里供奉着土地爷和土地奶奶。

离小庙不远住着两户人家:张忠和李善。张忠年过花甲,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他和老伴梁氏含辛茹苦地将七个儿女养大,儿子们都已娶妻生子,闺女也相继出阁。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两口本该轻松轻松,享享天伦之乐了。可儿女们不孝,各自过自己的小日子。老两口身体不好,干不了地里活,又没人照顾,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日子过得非常凄凉。

李善也已年过五旬,老伴杨氏从未生养过,两人年轻时恩恩爱爱,勤勤恳恳,跟张忠家八九张嘴吃饭比起来,生活过得很富裕。如今老两口虽说上了点年纪,但相互为伴,身体健康,又有从前的节余,生活全无后顾之忧。

孝民屯还有户陈姓人家,弟兄四个。这一天,陈大路过土地庙,见庙里很脏没人打扫,就想尽尽心,让土地爷和土地奶奶过个干净日子。

陈大感到神胎碍事,打扫起来很不方便,就把土地爷和土地奶奶搬了出去。待把庙里打扫干净后,他又把土地奶奶搬了回来,正要搬土地爷时,村里突然失火了,火光冲天,陈大救火心切,急忙跑回村救火,把土地爷忘了个干干净净。

这天晚上,陈二从村外回来,路过土地庙,不小心让土地爷绊了一跤,摔了个鼻青脸肿。陈二顿时大怒,站起来对着土地爷骂道:“龟东西,摔得老子生疼。”说完一脚将土地爷踢到庙前的水坑里,然后骂骂咧咧地走了。

第二天,陈三家来了客人,没有下酒菜,于是陈三拎着鲆鱼网,来到土地庙前的水坑里打鱼。撒了几网,没打上一条鱼。又一网下去,捞上来个木头架子。陈二骂道:“晦气!”就把木头架子扔到坑边儿,气呼呼地回家去了。

陈四吃了饭没事干,转悠到土地庙里,看到神坛上只有土地奶奶缺了土地爷,吃了一惊,忙出门去找,看到了坑沿上的木头架子。

陈四是个画匠,一看便知这是土爷的神胎架。陈四骂道:“哪个混球,这么缺德,把土地爷弄成这样!”

陈四一边骂,一边把木头架子拿回庙里,又从家里拿来家什,和了一堆泥,重新塑了一尊土地爷。土地爷终于又归了位,和土地奶奶并肩坐在神坛上。

晚上,土地奶奶问土地爷:“昨天我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了,你跑哪儿去了?谁好心给你换了身新衣裳?”土地爷听了“唉”了声说:“别提了!”便把昨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给土地奶奶听。末了说道:“若不是陈四好心积德,我恐怕是回不来喽!”

土地奶奶听了也感叹道:“真是人心莫测,一家人,亲弟兄,怎么就有好有坏。老头子,你准备怎么安排他们四个人的命运呢?”土地爷听了,深思了一下说:“我要让陈二家将来生五儿五女,陈三家生三儿三女,陈大家生一儿一女,陈四家没儿没女。”

土地奶奶听了,指着土地爷的鼻子不解地问道:“老头子,你是老糊涂了吧,你咋能好坏不分,赏罚颠倒呢?没听人常说,多子多福嘛!”

土地爷听了土地奶奶的一番话,笑着说道:“多子多福,是多豆腐吧,你看咱的两家邻居,张忠家五男二女,可到老落的啥光景,没人理睬,多凄凉。李善两口子倒没儿没女,过得多得意,这叫做‘多儿多女多磨难,没儿没女享清闲’。像咱俩人也是没儿没女,不也过得满快活吗!”土地奶奶听了,觉得土地爷的话满有道理,便自言自语地说道:“还是老头子有见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刘丛,王某,班主,土地爷,王爷,卜正,短命鬼,廖家,戏台,鬼故事,土地奶奶,农夫,戏班,众人,少年,暴王,传统,师傅,应氏,狗屎,石头,翻筋斗,乔生,中国民间,小师妹,妻子,庙里,民间,人们,丹砂

2020-04-15 #故事阅读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刘丛,王某,班主,土地爷,王爷,卜正,短命鬼,廖家,戏台,鬼故事,土地奶奶,农夫,戏班,众人,少年,暴王,传统,师傅,应氏,狗屎,石头,翻筋斗,乔生,中国民间,小师妹,妻子,庙里,民间,人们,丹砂

2020-04-20 #经典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刘丛,王某,班主,土地爷,王爷,卜正,短命鬼,廖家,戏台,鬼故事,土地奶奶,农夫,戏班,众人,少年,暴王,传统,师傅,应氏,狗屎,石头,翻筋斗,乔生,中国民间,小师妹,妻子,庙里,民间,人们,丹砂

2020-05-06 #长篇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刘丛,王某,班主,土地爷,王爷,卜正,短命鬼,廖家,戏台,鬼故事,土地奶奶,农夫,戏班,众人,少年,暴王,传统,师傅,应氏,狗屎,石头,翻筋斗,乔生,中国民间,小师妹,妻子,庙里,民间,人们,丹砂

2020-05-12 #经典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刘丛,王某,班主,土地爷,王爷,卜正,短命鬼,廖家,戏台,鬼故事,土地奶奶,农夫,戏班,众人,少年,暴王,传统,师傅,应氏,狗屎,石头,翻筋斗,乔生,中国民间,小师妹,妻子,庙里,民间,人们,丹砂

2020-05-28 #长篇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刘丛,王某,班主,土地爷,王爷,卜正,短命鬼,廖家,戏台,鬼故事,土地奶奶,农夫,戏班,众人,少年,暴王,传统,师傅,应氏,狗屎,石头,翻筋斗,乔生,中国民间,小师妹,妻子,庙里,民间,人们,丹砂

2020-05-28 #经典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刘丛,王某,班主,土地爷,王爷,卜正,短命鬼,廖家,戏台,鬼故事,土地奶奶,农夫,戏班,众人,少年,暴王,传统,师傅,应氏,狗屎,石头,翻筋斗,乔生,中国民间,小师妹,妻子,庙里,民间,人们,丹砂

2020-06-03 #长篇故事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中国民间传统鬼故事6篇

刘丛,王某,班主,土地爷,王爷,卜正,短命鬼,廖家,戏台,鬼故事,土地奶奶,农夫,戏班,众人,少年,暴王,传统,师傅,应氏,狗屎,石头,翻筋斗,乔生,中国民间,小师妹,妻子,庙里,民间,人们,丹砂

2020-06-1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