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时间:2020-04-20

明清时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9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摘 要:明清民间故事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民间故事的集大成,先秦以来的许多故事得以定型。然而明清民间故事的地位,仍然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 关键词:民间故事;过渡性;继承性;时代性;呼唤性 文章编号:978 7 5369 4434 3(2011)04 122 02 明清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两个朝代,虽然它们在早期都有过举世瞩目的辉煌功业,但由于其本身的腐朽性,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它所孕育出来的继生物频频出现――农民革命的浪潮和西方列强入侵风起云涌。深有大厦将倾之感的封建专制王朝不得不作出垂死挣扎,对外关锁门户,对内巧设名目、残酷镇压。然而,无论统治者采取何种伎俩,本质上已丧失生命力的封建专制,其衰败趋势每况愈下。于是,从明代中期到民国初年,中国历史跌入最为动荡不安的滚滚长河。 在此社会背景下,中国人的思想意识,艺术表现,生活状况等逐渐发生着变化:原来的“真龙天子”也不过是出生下层的贫民(朱元璋);“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只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幌子而已,对正统的信仰开始动摇,对官府的敬畏逐渐减弱,对现实中的丑恶不断地进行讽刺和抨击。正统的诗文趋于衰弱,面向大众的俗文学以强劲之势迅速扩展开来。“口头文学的作者,是生息在广大的民间的,是熟悉各种社会现象,关心各种实际生活的。因此在他们的故事中,歌唱中,甚至三言两语的俗语中,大都能够反映出比较有普遍性的世态人情。”[1]明清民间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况,直接而深切地表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下面就内容方面谈谈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一、继承性 民间文学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普遍产物,因此,季羡林先生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只要有国家,就会有民间。只要有民间,几乎就都有民间文学。然而民间文学的情况却是千差万别的”[2]。明清民间故事也不例外,它的创作与流传保留了民间故事的固有特征,而且内容上也带有此前的印记。如明代王同轨的《耳谈》卷十的《缩地法》: 济宁民某,掘墙得古书,云《太公兵法》,中能缩地。按法与里中儿试,往扬州看灯。用伞柄头指其背,诫勿开目,独自念咒作法,果至扬州。遍有街巷,灯市火城,歌楼酒馆,车马骈填,已皆在其中。既返,至半途,儿私开目堕地,隔千里矣。乃至独归,为儿家所讼。拷掠间,邃以前事对。居十日,儿还得释,书竟匿之。 据传秦代的费长房就有缩地之术,这里称神奇的缩地术得之于失传的《太公兵书》,是处于故事的虚构。借助魔法夜行千里的情节,在明清民间故事前早已见到。而《耳谈》中的其他篇章,也多有此现象,如《张寅汉》,正是唐代民间故事“云中落绣鞋”的亚型之一。《宝应獭妖》在唐人陈劭所撰的《太平广记》卷四七零《逼幽记》中的《薛二娘》,因唐代的楚州,治所在今天的淮安,辖区包括宝应,故《耳谈》中的《宝应獭妖》明显从《薛二娘》脱胎而出。 再如《聊斋志异》卷八中的《象》一篇,讲述一猎人被野象用长鼻摄入山中,攀援至树颠,射杀与象群为敌的猛兽狻猊,随后象群又从地下掘出大量象牙相酬谢的故事。这种动物报恩型故事,在唐代《广异记》中的《安南猎者》记叙也很生动。 在明清民间故事中,讲述男女私通的故事颇多。清人赵南星的《笑赞》表现男女私情的笑话极精彩: 一妇人与人私通,正在房内,丈夫从外来,妇人将其人装入布袋内,立于门后。丈夫问道:“布袋内是甚东西?”妇人着忙,不能对答。其人曰:“米”。 正如其后的赞语所云:“男女私通者名曰奸情,言其人皆奸诈人也。《韩非子》载李季之妻与人私通,季从外至,妻令其人赤身披发而出。季问:‘此时何人?’妻曰:‘不见’。季曰:‘我见鬼矣,不活矣’妻曰:‘不妨,用狗矢沐浴可以禳灾。’奸诈如此,真乃是鬼。此人入布袋内自称是米,愚蠢如此,乃是猪也。鬼也胡为,猪也胡为,岂不叹杀人也。”可见,先秦故事中已有同样的内容。凡此种种,勿需罗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雷同的现象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无论历史的车轮运转到何处,出自同一区域的民间故事内容,总难免有些覆辙现象,就如事物的发展呈高低起伏的波浪状态一样,当封建历史运转到相同程度时,就很可能会产生相同的因子。其次,与人们的审美情趣有关。凡是能引起人们审美愉悦感的内容,总是保持着永恒的生命力。就如人类赞美伟大的爱情一样,它永远是一个不竭的话题。对真善美的礼赞,对假丑恶的鞭笞,是千百年来人民心灵的共鸣。再次,新事物总是从旧事物中蜕变而出,以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在其流传的征途上保留一些先前的内容,正是其本身特征。 二、时代性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思想文化意识,明清时期,由于自由思想的融入,形成了明清民间故事独特的时代性。“民间文艺,是历代广大人民在社会生活和斗争中,在创造必需的物质文化的同时,所集体创造的必需的精神文化。她反映着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现象,诉说着人民的观感和欲求,表现着广大群众的美学观念和艺术才能。”[3]民间故事真正的是不虚美,不隐恶。“对自由充满了热爱和向往,没有半点的奴颜和谄媚。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可贵的艺术。”[4]体现明清故事时代特色,如抗倭,倾诉,企盼真诚与自由等。如《耳谈》卷九中的《虎冢》: 木工丘高乘船出海,身染瘟疫,众弃之山麓而去。遇以雌虎,饲以乳,高得虎乳,日益强健。人虎亲昵相处,一如夫妻。生二子,性惧猛暴,十二岁力举数百斤。后被举荐于浙江巡抚胡公门下,破倭立功,受上赏。虎与高死,合葬成冢,名曰“虎冢”。 抗敌破倭是明清时期的事相,这里连人虎生子都加入其中,不难看出故事的时代烙印。明代社会出现的荤故事――一种思想文化的畸形产物,如《万锦情林》中的《传奇雅集》记述江右世家子,与一百多个女人的性爱关系;《痴婆子传》说少女上官阿娜出嫁之前就与人淫乱,出嫁栾家后淫性不改,既与小叔子又与其公公。而这些正是明代社会以理学扼杀思想自由的产物。 能够代表清代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应当是乾隆年间檀萃在《粤囊》中的“越城”: 其称五羊城,穗城者,五仙人骑五羊持穗而至,衣及所骑各如方色羊化为石。为周为秦,传时各异。五仙祠在坡山之阳,肖仙像而祀之。仆游祠,见仙前各置一石,常石耳。云羊石为贾胡所窃,道士以常石补之。祠前高阙上悬大钟,细之以藤,亦为贾胡潜而易,钟遂哑。甚哉!贾胡之狡也。 “贾胡”即“胡贾”,意思为洋商人。这个传说故事正是闭关锁国的背景下民间与外界的私通,透露出洋人入华的信息,也是后来列强用洋枪洋炮攻开中国大门的前兆。 清代有“北狐南仙”之说,关于狐仙的故事颇多。“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贵唱时”的蒲松龄“以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揭露社会上的种种黑暗丑恶,折射着这个时代的万千气象。 袁枚采录的民间故事《续子不语》中的《沙弥思虎》是清代民间故事中尤为典型的一篇,小和尚沙弥的“一切物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得舍他不得”,与袁枚所提倡的“性灵”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小和尚沙弥正是该时期“赤子之心”的体现者,禅师则意味着禁欲主义。 明清民间故事可谓汗牛充栋,是中国民间故事的集大成,它犹如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明清社会的真实面貌。 三、呼唤性 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专制已步入穷途末路,内乱外患频频出现,正如曲子所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经济上,他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还要为统治阶级进行生产;政治上,他们一方面要抵御倭寇,击毁“造反者”,另一方面还要遭受不公平的法律裁判;文化上,他们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他们还要不时喝着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毒液。这种种的不公平、不合理,必然体现在他们的言谈话语中。于是以民间文学为母乳的《聊斋志异》,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向这种种丑恶。作为千百万劳苦大众一员的蒲松龄看到魑魅横行,魍魉遍布,感受到真情泯灭,虚伪猖狂。他渴望真诚的世界,呼唤美好的人间,可现实中根本是找不到的,于是他借花妖鬼狐倾诉自己的衷肠。他悲愤“叶公元不好真龙”(《寄孙树百》),他寂寞“此生所恨无知己”(《偶感》),他的言语字字句句是人民的血泪之声。 清代满族作家和帮额所录的民间故事《夜谭随录》中的《米芗老》,揭示了一个大悲剧: 康熙间,总兵王辅臣叛乱,所过掳掠,得妇女,不问其年之老少、貌之妍丑,悉贮布囊中,四金一囊,听人收买。接下来讲一个叫米芗老的年轻人,买回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妪,后来又来一老汉,买回一个17岁的少女,然后老少互换的故事。令人震撼的是乱军掳掠的妇女,竟然装在麻袋中像牲口一样,用几两银子就可成交易,悲惨之状令人心怵。 在明清民间故事的《笑话》中,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如《剥地皮》: 一官甚贪,任满归家,见家属中多一老叟,问此是何人,叟曰:某县土地也。问因何到此,叟曰:那地方上的地皮都被你剥过来,教我如何不随来? 总之,一部明清故事史,也是一部泱泱中华的血泪史,它如泣如诉,倾吐着在那个苟延残喘的时代人民的声声哀号,方方面面地折射着时代的污浊场景。可喜的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是任何力量都抗拒不了的,时代的进步思想犹如一股强大的洪流,民间故事在抨击、谩骂、挖苦、讽刺的同时,也正高声疾呼着一个春雷震荡的新时达的到来! 参考文献: [1][3]钟敬文.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新时代[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14;1. [2]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66. [4]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4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 10281296.htm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民间故事,故事,人民,贾胡,时代,内容,产物,宝应,时代性,民间,过渡性,沙弥,现象,社会,季羡林,薛二娘,蒲松龄,袁枚,封建专制,布袋内,思想文化,明清时期,中国,丈夫,人们,传奇,先生,关系,历史,地皮

2020-04-24 #短篇故事

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民间故事,故事,人民,贾胡,时代,内容,产物,宝应,时代性,民间,过渡性,沙弥,现象,社会,季羡林,薛二娘,蒲松龄,袁枚,封建专制,布袋内,思想文化,明清时期,中国,丈夫,人们,传奇,先生,关系,历史,地皮

2020-05-05 #短篇故事

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民间故事,故事,人民,贾胡,时代,内容,产物,宝应,时代性,民间,过渡性,沙弥,现象,社会,季羡林,薛二娘,蒲松龄,袁枚,封建专制,布袋内,思想文化,明清时期,中国,丈夫,人们,传奇,先生,关系,历史,地皮

2020-05-21 #故事阅读

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明清民间故事的过渡性

民间故事,故事,人民,贾胡,时代,内容,产物,宝应,时代性,民间,过渡性,沙弥,现象,社会,季羡林,薛二娘,蒲松龄,袁枚,封建专制,布袋内,思想文化,明清时期,中国,丈夫,人们,传奇,先生,关系,历史,地皮

2020-08-25 #小故事

孩子特别依恋某一个物品?你有必要了解如何帮助孩子成功过渡

孩子特别依恋某一个物品?你有必要了解如何帮助孩子成功过渡

孩子,妈妈,物品,恐龙,时候,乔治,毯子,阿文,安全感,被子,玩具,宝宝,行为,爱的,客体,父母,过渡性,给孩子,儿童,压力,家长,布偶,小孩子,注意力,在身边,不理解,她自己,有一天,让孩子,小女儿

2015-01-16 #长篇故事

民间收藏:讲述明清以来湖南故事

民间收藏:讲述明清以来湖南故事

湖南,瓷器,作品,插屏,民间,见证,展览,彭述,杨杰,袁建平,醴陵釉下五彩瓷,省博物馆,瓷业,内壁,文化,展品,小楷,收藏者,文物,清光绪,湖湘,竹簧,精品,老师,量器,风采,明清时期,湖南历史,釉下五彩瓷,釉下五彩

2010-02-17 #长篇故事

古代明清民间鬼故事

古代明清民间鬼故事

校草,数学,大学,天和,室友,文科,校园,时候,邻居,高中部,去吃饭,我不是,我认识,竟然是,比较多,喜欢上了

2020-04-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明清民间风水故事

明清民间风水故事

樊哙,范进,风水,龙泉山,朱桢,王化龙,风水宝地,人们,宝地,宰相,民间,风水先生,阴阳先生,刘邦,向东,土中,宝盖峰,朱元璋,李道宗,楚昭王,江夏王,沈如筠,玉屏峰,马峰,在这块,术士,风水师,北方人,和七,故事

2009-06-21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