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李世民的失算 精心为李治留下的三位托孤大臣 便宜了武则天

时间:2020-04-17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提示:本文共有 35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上谓太子曰:“李世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资治通鉴·唐记十五》

649年,身体渐渐不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夏天到翠微宫避暑,正是在翠微宫,李世民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遂开始为太子李治的登基布局。经过深思熟虑,李世民为李治准备了三位顾命大臣,希望在他去后,他们能够尽心辅佐李治,为大唐保驾护航。

李世民向来善于驭下,对此三人也做了不同的安排,《资治通鉴》详细记载了这其中的一切,而这三人正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李世民对他们的安排颇有深意,比如说李勣。

李勣是唐初名将,在李唐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况且他是仅有的几位有将帅之才的名将,在名将如云的唐初是和李靖齐名的存在。

李靖已经年近八十,李勣就成了最为重要的名将,地位很高,李治自然很需要这样的一个名将,但是李治向来仁弱,而且没有上过战场,这样的一个帝王如何压得住战功赫赫的李勣?

李世民是思虑了很久的,因此他才和李治有了上面那段话,李世民叮嘱李治,他现在会将李勣外放到外地为官,如果李勣毫不犹豫就去上任,那么李治登基之后就可以将李勣任命为仆射,位居宰相;如果李勣有所犹豫,那么就杀了他。

李世民的这个做法颇有深意,他的目的就是让李勣对李治这个皇帝忠诚,也可以说是对大唐的皇帝忠诚,身为大将,皇帝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问理由,不质疑缘由。但是忠诚这件事是很难说的,李世民不可能直接召见李勣,让他对李治效忠,那样的效果不大。

所以李世民直接以行动来让李勣效忠,在李世民病重的关键时刻,将李勣外放为叠州都督,这是一件大事,李勣如果对皇帝忠诚,听皇帝的话,那么就不会对此有异议,直接就去上任,如果他对这件事有异议,想要问个究竟,想要探知李世民的身体情况也大唐的未来等等,那么这样的一个武将是不合格的。

实际上,李世民就是用外放这件事通知李勣要听话,现在听自己的,未来听李治的,而李勣是怎么做的呢?他完全猜到了李世民的用意,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就去赴任了。李世民和李勣这对君臣,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就这样完成了一种特殊情况的托孤。

相比于,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安排则简单了很多,两人更多的是以文臣的形式存在的,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很深,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人之人,两人算是发小,又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亲妹妹,亲上加亲。

李唐在隋末起事后,长孙无忌一直追随李世民,是李世民最忠实的追随者,而且他还是李治的亲舅舅,自然会成为李治的最强助力,所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

“朕今悉以后事付公辈。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

而对褚遂良的安排更有意思了,他对褚遂良说:

“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其力也。我死,勿令谗人间之。”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信任和爱护。李世民为李治留下这三位顾命大臣,可谓用心良苦,但是李世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正是他留下的这三个人,在未来为大唐埋下了隐患,让一个女人脱颖而出,建立了武周政权,这个女人,相信大家都知道,即武则天。

那么,这三位顾命大臣是如何“帮”了武则天呢?实际上,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武则天从李世民的一个才人变成了李治的皇后,做了皇后的武则天才在后来渐渐掌权,有了拥有天下的野心。

当然,并不是说这三位顾命大臣支持武则天做皇后,而是他们的做法便宜了武则天。李治想要废王立武的时候,其实心志并不坚定,他也害怕大臣们都不愿意,所以他想先说服自己的舅舅、百官之首长孙无忌,《资治通鉴》记载:

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礼部尚书许敬宗亦数劝无忌,无忌厉色折之。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治这个皇帝在长孙无忌这个臣子面前的姿态摆得极低,即便如此,长孙无忌甚至都不肯让李治将自己的请求说出来。

说起来,李治这个皇帝做的也真是憋屈,长孙无忌固然是他的亲舅舅,但也已经到了把持朝政的程度了,他的话语权很明显是高于李治的, 这让李治恨上了这个舅舅。

长孙无忌代表的是关陇贵族的势力,对李治形成了掣肘,这是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李世民在位的时候,长孙无忌很低调,但李治为帝的时候就不是那回事了,仁弱的李治完全压制不住这个舅舅,甚至还任由其摆布,这让李治如何甘心?

所以在武则天的撺掇下,李治下定决心打击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长孙无忌这些人越是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治就越是想要武则天做皇后。

当长孙无忌召见当时的宰相们的时候,长孙无忌、李、于志宁、褚遂良四人的表现很有意思,首先李勣称病不肯参加这样的争斗,而于志宁又不敢说话,坚决反对的就只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褚遂良始终记得李世民的话,要保护好长孙无忌,所以他让长孙无忌不要说话,而由自己出面阻止李治废王立武。

褚遂良的办法就是死争,说到动情处,他“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而请求回家种地,褚遂良依仗的就是自己顾命大臣的身份,“有罪不得加刑”,逼的李治仓促结束了这次会议。

这次不愉快的会议让李治很是头疼,他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服这些大臣答应立武则天为皇后,而他自己是不会退让的,当这件事处于僵局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李勣一句话让李治豁然开朗,那么,李勣是怎么说的呢?《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句话,正是:“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这句话可以算得上是雪中送炭了,虽然看起来李勣持中立态度,认为这是李治的家事,但细想一下就知道,李勣是站在了李治这一边,算是同意立武则天为皇后,李勣的态度给了李治很大的助力,“上意遂决”。

很快,废王立武就变成了现实,而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们并没有落得好下场,褚遂良被贬到了潭州做都督,后来又换个好几个地方,几年之后死在了任上,而长孙无忌则在几年后被许敬宗诬陷,被流放到了黔州,并被逼自杀,长孙家也被抄家,长孙无忌的子孙辈流放岭南。

一代权臣长孙无忌落得这样的下场令人唏嘘,但他能有这样的结局也并非没有预兆,吴王李恪在临死的时候就曾说:“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李恪为什么如此恨长孙无忌呢?就因为永徽年间,长孙无忌为了权力,在房遗爱谋反案中对李唐王室大家株连,让李唐王室折损了很多位高权重的王室成员,比如任司空的吴王李恪、任太常卿的江夏王李道宗、还有李恪的弟弟蜀王李愔等等,这几位都是被长孙无忌强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的。

长孙无忌的这次大动作,让李唐王室折损很大,所以李恪才在临死的时候如此恨长孙无忌,而也正是长孙无忌的所作所为,让李治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李唐王室成员的阻拦,毕竟素有威望的那几个人都已经被长孙无忌弄死了,所以李治和武则天受到的阻力又减少了几分。

长孙无忌在临死之前或许也想到了李恪当初的话,或许长孙无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后悔了,后悔自己为了权力,整死了那么多人,也让自己的结局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如果我们再将时间拉长,那么就会看到李世民在临终之际最后的谋算,实在是为大唐埋下了祸患的种子倒是便宜了武则天。李世民不可谓不精明,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三个人,他自己完全能压制的住,他们能为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锦上添花。

而三人到了李治手上,则很难发挥完美的作用,至少在废王立武这件事上,这三人就成了武则天的“助力”,李世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精心留下的三人竟然便宜了武则天。

《资治通鉴》将这些事一桩桩、一件件都记载了下来,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更是如同它的名字那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当然,到了现在,它的作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读《资治通鉴》都能获益良多,治世之道、经商之道、处世之道等等都有涉及,每个人读了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所以读史一定要读《资治通鉴》,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能学习很多东西,让人变得更加优秀。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对于文言文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而且能完全看懂文言文的也并不多,更不用说涉及1300多年历史的《资治通鉴》了,所以如果想读《资治通鉴》,就不能没有注释和翻译,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有原文有翻译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四姑娘在这里推荐这套白话文足本无删减版的《资治通鉴》,这套书的底本是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商务印书馆等权威版本进行校勘的,并由百名大学教授和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整理和比对,力求做到内容和版本上的精准,为的就是为普罗大众提供最权威的《资治通鉴》读本,绝对值得拥有。

现在这套书正在搞活动,原价258元,现在只需要69元就能拥有,性价比是相当高了,如果你想通读《资治通鉴》,从中获得成长,那么, 赶紧点击下面的横幅购买吧。

【智品】 资治通鉴 全套六册¥69度小店月销499购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李世民的失算 精心为李治留下的三位托孤大臣 便宜了武则天”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李世民死前演一出戏 让大臣对李治忠心耿耿 结果却差点毁了唐朝

李世民死前演一出戏 让大臣对李治忠心耿耿 结果却差点毁了唐朝

李治,李世民,大臣,武则天,帝王,田忌,天下,永徽,大才,褚遂良,长孙无忌,霍光,太子,忠心耿耿,功臣,帝位,托孤,死力,臣子,笔者,老爹,贬官,资治通鉴,帝王们,很多时候,这件事,言听计从,唐太宗李世民,史上第,唐纪

2008-08-17 #故事阅读

李世民的托孤辅臣?竟遭武则天毒手的书法家《孟法师碑》品鉴

李世民的托孤辅臣?竟遭武则天毒手的书法家《孟法师碑》品鉴

褚遂良,孟法师,欧阳询,虞世南,局部,李治,书法,李世民,武则天,忠君,人品,剧中,时期,皇后,褚遂,书法艺术,书品,作品,后人,官职,拓本,河南,法师,虚实,轻重,顿挫,富于变化,武媚娘传奇,离开人世,高风亮节

2015-11-03 #故事阅读

李世民 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你真的了解吗

李世民 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你真的了解吗

太子,李治,李世民,历史,时候,武则天,子嗣,晋王,皇上,武才,上都,前段时间,三角,传奇,体力,大火,唐史,原因,哥俩,连续剧,大臣,妹子,妃子,年华,拥立,爱情,老头子,皇子,老子,胆量

2017-05-29 #小故事

武则天:李世民和李治 哪个才是她的真爱?

武则天:李世民和李治 哪个才是她的真爱?

武则天,李世民,徐慧,李治,皇上,女人,杨氏,大臣,孩子,文学,皇帝,长孙皇后,傻子,嫔妃,床上,弟弟,时候,皇后,美貌,职位,一个女人,去世后,觉得自己,得多,李元吉,达理,不一样,下李,大家好,有家

2018-09-08 #经典故事

可以同时迷倒李世民与李治的武则天 到底有多美?

可以同时迷倒李世民与李治的武则天 到底有多美?

武则天,李世民,女性,大臣,唐中宗,历史,武媚娘,李治,一生,人物,儿子,国家,后宫,妃子,社会,皇上,他的儿子,貌美如花,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宫争宠,来当,李显,相格,天子,上龙,不一般,富贵人家,中国,三妻四妾

2013-10-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李世民打下的江山 李治继承皇位 最后成就了女皇帝武则天!

李世民打下的江山 李治继承皇位 最后成就了女皇帝武则天!

李治,武则天,长孙无忌,李世民,上官仪,大臣,太子,褚遂良,唐太宗李世民,李承乾,天为,上官婉儿,势力,皇帝,皇后,个儿子,上官婉,代皇,唐太宗,唐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尧舜禹,官仪,宫为奴,明君,得大,来当,李泰,李淳风,褚遂

2009-12-30 #短篇故事

李世民临终之前留下两位大臣 力保大唐江山 却被武则天残害

李世民临终之前留下两位大臣 力保大唐江山 却被武则天残害

褚遂良,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治,武则天,历史,大唐,天下,大唐帝国,王皇后,能臣,女王,帝国,事件,势力,保驾护航,史料,皇帝,江山,武王,皇后,舅舅,谶语,资治通鉴,唐三世,是多么,这两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高宗李治,褚遂

2009-02-20 #短篇故事

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时一直无子 和李治一起就怀孕 原因为何?

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时一直无子 和李治一起就怀孕 原因为何?

武则天,李世民,李治,女人,李渊,孩子,丈夫,大臣,父亲,皇帝,在她,去世后,侯爷,唐太宗李世民,来让,李家军,武父,女王,里一,帝国,地位,一生,传奇,事情,代沟,全天,借口,千古,发兵,叔叔

2016-03-0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