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王羲之父子之死与五斗米教的迷信

时间:2020-03-17

王羲之父子二人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5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的故事。

五斗米教也称天师道教,因入教需交五斗米而得名,传说是由东汉张道陵创立,汉末张修传道。从东汉到唐朝信徒长期不绝,东晋及南北朝时期也是天师道教比较鼎盛的时期之一,我们从那时人名字里经常出现“之”字就可知道。

王羲之的子孙们,凡在历史中有记载名字的,名字中几乎都带有“之”字。据统计,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以下亲属有近40个。

这个时期的名人如:王坦之、刘牢之、司马孚之、王怀之、司马昙之、寇谦之、斐松之、顾恺之等等不胜枚举。

据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指出:“此传载谦之之名字少一‘之’字,实非脱漏,盖六朝天师道信徒以“之”字为名者颇多,之字在其名中,乃代表其宗教信仰之意,如佛教徒之以”昙“或”法“为名者相类。按陈寅恪的说法,名字带有“之”字即是五斗米教教徒。

王羲之家世代信奉天师道教,他的故乡琅琊郡也是天师道最盛行的区域之一。因渤海、黄海所属的燕齐一带自古就是方士方术盛行的地带,琅琊郡也正是滨海地带,滨海对神仙方术的痴迷是有依据的,迷信来自对自然力量的恐惧,滨海地区自古多以出海捕鱼为生,渔民生命受自然影响最直接,出海会遇见暴风雨及海市蜃楼,更容易对这些超越理解的现象产生虚幻的解读,方士方术在这里也更有滋生的基础。王氏家族祖籍滨海,受环境的耳濡目染信奉天师道教想必是家族传统。

王羲之便是五斗米教信徒,辞官后与常与好友组团到各大山川江湖旅游垂钓,有时候会约道士许迈炼炼丹磕磕药,这个许迈是虔诚的五斗米教信徒,道教典籍《真诰》里常提到的“许先生”便是此人,可见许迈还是道教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道士。王羲之和许迈有时候会不远千里去采药石炼丹,日复一日,这是一个有钱有闲的天师道教徒的日常生活。看上去好像也没见得有多虔诚。

王羲之最虔诚信奉天师道教的一个记载,发生在他即将死去的某一天。彼时王羲之已磕药多年,作为一个病入膏肓的毒瘾患者,王羲之觉得自己可能要不行了,这个时候他想起了当时的五斗米教教主杜子恭。

这个杜子恭作为五斗米教教主,传说法力无边徒弟众多,其本人常常有给人一道符水,让人起死回生的事迹流传。偶尔也会变变魔术,找人借把西瓜刀,说我用完了就会尽快还你,但是又不直接当面还刀,隔两天刀主出去打渔,打上来一条大鱼,划开肚子一看,嘿,西瓜刀竟然在鱼肚子里。这种奇事传的多了名气也越来越大,渐渐的被人称作“杜明师”,名气比当朝的气功大师王林只高不低。

作为东晋有名的大师,杜子恭确实有点能耐,他听说王羲之要请自己去看病,想了想对弟子说:王羲之肯定病的不轻,我猜是治不好了,要不然也不会来请我呀!果然不出所料,杜子恭刚说完这话十几天后,王羲之就医治无效死了,享年59岁。

除了王羲之外,《晋书》记载他的几个儿子也都信奉五斗米教,其中二儿子王凝之信的尤其的虔诚,还因为太迷信五斗米教丢了性命。

当时孙恩聚众造反要攻打会稽郡,王凝之是当时的会稽内史负责守城。眼看着敌人要来了,王凝之仍然悠哉游哉的不放在心上,手下的幕僚看不下去了劝他抓紧时间布防,提高战备防预等级。王凝之胸有成竹似的,让幕僚们别大惊小怪,自己自有妙计。于是,把自己关进小黑屋祷告了一番,然后出来对众将士说:我已经暗中请了天神来帮我们守城,天神答应我将派鬼兵来帮忙,敌人必败!

这情节是不是很熟悉?因为一千多年后美国大片《指环王》和《权力的游戏》就是这样拍的啊。

众将士听到首领这么说多泄气啊,估计都转过身,默默的在背后骂了句“呵呵”。结果如你所知,会稽城破王凝之被孙恩杀了。

王凝之明显是情报收集工作没做好,不知道对手孙恩的底细。这个孙恩不是别人,和前文提到的杜子恭颇有渊源,孙恩是杜子恭徒弟孙泰的侄子,杜子恭死后就将教主的位子传给了孙泰,孙泰和他的六个儿子被杀之后,教众们群龙无首,便推举孙恩作了教主。作为五斗米教新任教主的孙恩,法力等级肯定比这普通教众王凝之强大的多,死在教主手里可以说王凝之一点都不冤。

再说王羲之另外一个儿子王徽之,王徽之和父亲性格比较像,都不热衷于做官,辞官后也是到处游玩琢磨本教精髓。作为一个五斗米教信徒,王徽之也十分的迷信。

王徽之与他七弟王献之关系最好,两人同时患重病。当时有迷信说:一个人生了重病,如果有人愿意代替他死的话,原来得病的人就可去病保命,也就是一命换一命。

王徽之听说这个迷信之后就对术士说:我的才能和地位都不如我弟弟(王献之),如果非要死一个的话,还是我去死吧,我愿意用我的余生换弟弟活着。

这术士也不太通人情,完全不懂得照顾下病人情绪。很直白的告诉王徽之说:人家代病人死,得是身体健康的人,你自己马上都时日无多了,哪儿来的命替你弟弟啊!

很快王献之就先死了,但是考虑到王徽之的病情,家人就没有告诉他。有一天,王徽之突然问旁边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呀?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很平静,完全看不出悲伤。于是就要轿子来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王献之一向喜欢弹琴,王徽之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旁,拿过王献之的琴来弹,但是无论怎么调整情绪弹出来的琴声都不协调,王徽之一怒之下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王献之)啊,子敬啊,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王徽之也跟着去世了。

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继承了家族信奉天师道的家风,王献之患病的时候,家人为他作法上章消灾度厄,按照道家的法术的要求,王献之要向上天反省他曾经犯过的过错,进行忏悔祈祷。王献之想了想说:不记得犯过什么过错,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王献之娶的是他舅舅郗昙的女儿。后来因为他被挑选为新安公主的驸马,成为了皇室禁脔,不得已便与表妹离了婚,可能王献之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认为是平生做过的唯一恶事。

谈玄论道是魏晋上层人士日常社交的主要活动之一,同时,那个时候精通玄学也是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玄学的基础理论著作中,除了《易经》属于儒家学派的著作外,《老子》、《庄子》均是道家著作,随着后期释家学说的融入,儒家学说在名士研究中也越来越边缘化。而从东汉五斗米教派的产生,到东晋信奉五斗米教成为社会主流,说明了道家在社会民众间的崛起和儒家学说的衰落。而我们今天讲的王羲之父子信奉五斗米教的故事,也恰恰是当时社会风俗和思潮的一个反映。

——————————————————————————

本文转自公众号三面人文墨。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羲之父子之死与五斗米教的迷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羲之 王献之 为什么父子共用同一字?之到底什么意思?

王羲之 王献之 为什么父子共用同一字?之到底什么意思?

王羲之,例子,王献之,李商隐,琅琊王氏,王旷,王览,令狐绹,父子,姓名,孙恩,李贺,王祥,天师道,五斗米教,儿子,信仰,名字,名人,天师,孙子,寇谦之,王导,现象,皇后,药师,道士,什么意思,卢循,应进士举

2010-04-09 #故事大全

书圣王羲之生平:我一家都信五斗米教 服五石散

书圣王羲之生平:我一家都信五斗米教 服五石散

王羲之,内史,晋书,道教,会稽,王导,王羲,五石散,五斗米教,辞官,长生,公元,伯父,信徒,兰亭序,匈奴,妻子,官职,成人,时间,父亲,毒性,笔法,影响,年五十,王氏家族,王羲之传,一江,于晋穆,何耶

2014-07-26 #故事阅读

墨客——王羲之父子王羲之王敬之

墨客——王羲之父子王羲之王敬之

王羲之,评论,C++,王子敬,王敬之,墨客,父子,蓝田,王安石,王羲,萧氏子,扬州,性格,总资产,王家,王子,王导,之之,二王,孔岩,子王,小礼,游云,王丞相,王子猷,王敬仁,许玄度,陈敏华,人和,傲气

2010-09-22 #长篇故事

王羲之父子简介

王羲之父子简介

王羲之,王献之,王羲,名士,王子猷,王徽之,谢安,谢公,郗鉴,右军,会稽,书法,兰亭集序,子猷,子敬,王导,孙恩,王氏家族,乌衣巷,时人,后人,江左,王徽,王珣,天师道,大将军,主人,人物,内史,兰亭

2008-03-03 #短篇故事

王羲之父子简介

王羲之父子简介

王羲之,王献之,王羲,名士,王子猷,王徽之,谢安,谢公,郗鉴,右军,会稽,书法,兰亭集序,子猷,子敬,王导,孙恩,王氏家族,乌衣巷,时人,后人,江左,王徽,王珣,天师道,大将军,主人,人物,内史,兰亭

2010-02-06 #故事大全

三国时期雄踞汉中的张鲁与他的五斗米教

三国时期雄踞汉中的张鲁与他的五斗米教

张鲁,刘焉,汉中,刘璋,曹操,一带,张道陵,朝廷,政府,政权,益州,庞羲,祭酒,五斗米教,公元,孙子,巴中,政教合一,刘备,太清昭,师君,张修,张鲁传,张鲁母,黄权,转移到,使者,太常,凤凰城,四川省作家协会

2009-02-03 #短篇故事

历史上的五斗米教参与过哪些历史事件?

历史上的五斗米教参与过哪些历史事件?

张修,张鲁,张道陵,刘璋,五斗米,发展,政教合一,历史,力量,太平道,宗教,巴蜀,汉中,道教,刘焉,张衡,顺帝,在汉,祭酒,巴蜀人,一面,中国,位置,思想,时期,符水,影响,统一,东汉末年,不断发展

2011-06-01 #小故事

和王羲之父子有关的那些事!

和王羲之父子有关的那些事!

王羲之,王献之,章草,二王,庾翼,书法,老妪,门生,父子,父亲,逸事,草书,张翼,简文帝,作者,唐人,扇子,扇面,道士,道德经,集市,创作,庾亮,穆帝,赵孟頫,黄庭经,中国书法,书法家,作品,原作者

2014-01-0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