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两大时代文字不断演变 到秦始皇实现统一

时间:2020-02-01

自春秋中后期开始,华夏世界的文字体系开始了多元化发展

提示:本文共有 24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哈喽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讲春秋战国两大时代的文字演变到统一。自春秋中后期开始,华夏世界的文字体系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当时的两个基本事实,决定并推动了这样的发展。一个基本事实是,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发展,新的书写材料的多方发现,既产生了经常需要文字传送信息的强大而普遍的社会需求,又给这种需求提供了现实材料的可能。于是,人们在多种材料上书写刻画文字,就成为普遍现象。

各人写法不一,又渐渐导致文字以多种多样的简化方式出现。一定区域的人众,或某个诸侯国,若对某种简化方式有了认同,便构成了这一区域、这一国家特定的文字写法。这种由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认定的特定文字,渐渐增多,谁也干涉不了谁。于是,渐渐形成了华夏文字在事实上的多元化现象。另一个基本事实是,西周王权已经在事实上衰落、解体以至崩溃,诸侯分治争霸,互不统辖。故此,属于天下“文教”的文字使用,没有一种统一的政权力量可以规范。天下文字的演变,事实上进入了自由放任的历史阶段。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文字自由化,呈现出两个基本趋势。一则,各大国各地区文字的数量都有很大增加,发明创造出许多既符合实际需求,又符合华夏文字特质的新文字,使中国文字的表意功能在这一时期惊人地丰富起来;二则,书写简化形式多样化,书写材料多样化,使文字字形的差异越来越大,“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已经成为普遍的历史事实。这一趋势发展到战国中期,已经在各国强力竞争的潮流中,简化为以七大国文字为主流的七种文字形态。

到秦统一中国,以七大国分别而论,其文字形态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秦国文字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史籀文,为华夏文字正统,但是字形最复杂。后世王国维在其《史籀篇疏正序》中,有考证云:“《史籀》一书,殆出宗周文盛之后。春秋战国之间,秦人作之,以教学童……秦人作字书,乃独取其文字,用其体例,是《史籀篇》独行于秦之一证。”这就是说,直到战国末期,秦国的文字一直以西周的史籀文为基础,至少没有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山东六国的文字呈现出色彩纷呈的形态,各自简化流变不一,字形相差很大。在山东六国之中,又分为两种情况:因同出晋国而被称为“三晋”的魏赵韩三国,文字基本相同;燕、齐、楚三国,各自差异最大。

这就是秦帝国统一之际的文字状况。秦帝国统一文字的实际过程大依据历史实践,秦帝国统一文字,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确立文字基准。也就是说,以哪一种文字为统一基准。最后的决断,是以继承了华夏文字正统西周史籀文的秦国文字为基准,统一天下文字。第二阶段,核定天下现有文字总量。因为,统一文字的基本点之,是必须保留春秋战国以来大量创造的新文字。否则,文字统一了,表意功能却因文字的减少而大幅度衰退,这样的文字统一是无法巩固并持续的。所以,必然的基本程序之一是对各个国家现有的文字总量仔细甄别遴选,确定保留的文字数量和具体字形。

第三阶段,书同文一—给所有的文字规定统一而明确的写法。这是文字统一的最核心环节,也是最困难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核心,则是对山东六国所创造出来的已经远离华夏正统文字特质的新字,怎么样才能以接近于华夏正统文字特质的形态写出来?因为,就实质而言,这几乎接近于再创造。但是,恰恰就是在这样一个轴心阶段,秦帝国表现出了最为杰出的创造力。秦帝国的文字改制团队,以丞相李斯为最高负责人,以隶书大师程邈、王次仲为业务副手,从三个方面解决了书同文这个最大的历史难题。

其一,以此前的大篆为基础,以当时已经相对流行的小篆为标准,共商规范,写出了所有文字的标准小篆文本。同时颁布天下,作为官府公文与契约文书的法定书体。相比已经产生、流行的隶书,小篆相对复杂,相对难写。但小篆最大的好处,是利于辨认。如同后世的宋体字一样,写起来费劲,但笔画清晰整肃,认起来反而速度快,而且基本上不会误认。承担这一任务的,是当时秦帝国公认的三个书法大家—李斯、胡毋敬、赵高。李斯写出了《仓颉篇》7章,胡毋敬写出了《博学篇》7章,赵高写出了《爰历篇》6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期,这三篇秦小篆杰作依然被皇室保存,并曾被重新整理,以60字为一章共分55章,共计3300字。显然,这是当时的全部常用字了。至为可惜的是,这三篇杰作的文字内容在后世泥牛入海,无法查找了。

其二,隶书为辅,以利军事、商旅、民人急务等方面之快捷便事。作为一种文字书写方法,隶书在战国时代的民间交往中已经广泛使用。中国书法史上的程邈、王次仲,都是当时的隶书大家。所谓隶书为辅,就是官方承认隶书也是法定书体之一,只是不能在公文与契约文书中使用罢了。隶书的标准写法之范本,也由两个大家来完成一程邈、王次仲。这两个大师都写了什么内容,惜乎已经失传了其三,无论官民,凡私人来往之信件等事务,书体自便。这一文字政策,是顾及到当时社会已经有许多种流行于战国时代的实用简便的写字方法,若骤然全部取缔,是不利于社会生活的。

保留并承认这些简便书写在私人交往中的合法性,既便于个人交往,又照顾到战国两百余年所形成的复杂文字形态的渐进性。也就是说,秦帝国在事实上将统一文字看做了一个历史过程,而没有急于求成地一刀切。在秦帝国的施政风格中,这是极为难得的文化战略方面的弹性表现。也正是这样一种估计到各个社会层面需要的弹性文化战略,使这次空前的文字统一,获得了天下深刻而普遍的共识,使特立独行于世界文明的华夏文字方块字,自此成为中国统一文明的精神旗帜,万古飘扬,万古不朽!从根本上说,秦统一中国文明,相比于统一中国疆域,是更具本质性的统一。

在小编看来,秦帝国是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是秦帝国创建了中国统一文明,而不是其他任何时代。秦帝国的文明史地位,所以高出之后任何一个王朝,就在于它所创造的统一文明体系,框定了此后中国古典社会的全部发展轨迹。此后任何一个古典政权,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历史高度与历史辐射力。各位读者朋友。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素材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两大时代文字不断演变 到秦始皇实现统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的文字演化 到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的文字演化 到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

文字,统一,甲骨文,货币,秦帝国,后世,黄帝,仓颉,战国,形制,材料,金文,阶段,历史,时期,时代,陶文,四大,图像,官方,形式,文明,符号,部族,金币,铜钱,青铜,乱象,世界,制度

2015-10-08 #小故事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 七国文字差异有多大?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 七国文字差异有多大?

文字,统一,秦始皇,文化,秦国,字体,差异,楷书,不统一,后世,大篆,字形,情况,发展,影响,魏三国,国家间,地方官员,文化的交流,非常接近,基础,地域,官员,小篆,差别,文书,春秋战国,诸侯,诏书,问题

2016-08-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 七国文字差异有多大?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 七国文字差异有多大?

文字,差异,文化,诸侯,李斯,秦始皇,统一,情况,现象,繁体字,诸侯国,秦王政,基础,战国时代,方国,春秋时代,西夏,读者,西夏文,文字系统,这个字,天子,中国,世纪,上下文,单词,后世,周天子,局势,战争

2015-09-29 #经典故事

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简介

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简介

秦国,秦王政,疆域,中国,春秋,之国,诸侯国,统一,中央集权,强国,时期,楚国,诸侯,强秦,秦始皇,秦相,中原,战争,国势,国力,地区,大国,巴蜀,徒具,战国,政治,良将,都城,韩国,齐国

2020-05-26 #短篇故事

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简介

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简介

秦国,秦王政,疆域,中国,春秋,之国,诸侯国,统一,中央集权,强国,时期,楚国,诸侯,强秦,秦始皇,秦相,中原,战争,国势,国力,地区,大国,巴蜀,徒具,战国,政治,良将,都城,韩国,齐国

2020-05-28 #故事大全

秦始皇是仁君还是暴君呢?他统一了六国 是个不凡的人物

秦始皇是仁君还是暴君呢?他统一了六国 是个不凡的人物

秦始皇,始皇帝,历史,国家,暴君,时候,统一,司马迁,明君,功业,帝国,了解他,理所当然,君相,寻仙求,毛爷,江青,在当时,和仁,大时代,新航线,仁君,人民,一生,一国之君,人无完人,一统,个人,书同文,中华

2010-11-08 #短篇故事

卫国凭什么能在春秋战国混战中屹立不倒八百多年?即使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是不灭他!

卫国凭什么能在春秋战国混战中屹立不倒八百多年?即使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是不灭他!

卫国,康叔封,卫懿公,国君,卫武公,百姓,周公,康叔,魏国,狄军,国都,大臣,官职,遗民,卫军,卫君,卫君角,卫康伯,卫怀君,周成王姬诵,周幽王,周平王,姬赤,宁氏,秦二世,秦始皇,蔡叔,霍叔,齐桓公,儿子

2009-11-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秦始皇筑长城

秦始皇筑长城

秦始皇,长城,皇帝,规定,统一,匈奴,蒙恬,郡守,兵车,时候,文字,法令,秦国,始皇帝,秦王政,秦以六尺,赵衰,连河,连贯,御史,上都,上青,国都,成一,三皇五帝,万民,万里长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制度

2020-05-26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