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请提供一些革命烈士的故事

时间:2019-12-09

上海烈士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89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三)1934年12月,大批日伪军对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冬季“讨伐”。由于叛徒吴某告密,敌人着重搜索我后方医院所在地四方顶子和苇塘沟一带。当时,赵一曼脖子上长个疮,住在后方医院,不幸被敌人捕去。在拘押期间,赵一曼有效地对伪军连长进行抗日宣传,她说:“你做事要想着你是中国人,在战场上我们兵戎相见,但你不能杀害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你杀我可以,但我绝不死在日本人手里。”伪军连长听罢其大义凛然的话语,深受感动,启发了他的民族觉悟,最后将赵一曼释放。 1935年2月,赵一曼被任命为珠河县铁道北地区区委书记。她继续在游击根据地从事党的地方工作,以支援、配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由哈东支队扩编而成)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珠河游击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给日伪统治以极大威胁。1935年7、8月间,敌人调动大批日伪军再次闯入珠河游击根据地,对抗日军民进行空前的“大讨伐”。在这种情况下,珠河中心县委于9月10日召开会议,作出《目前哈东政治形势与我们任务的决议》,决定由赵尚志率领第三军主力离开珠河,去松花江下游汤原等地开辟新游击区,同时留下部分队伍在珠河游击根据地坚持斗争。据此,第三军二团大部随主力去汤原,其余部吸收珠河五区模范队、青年义勇军编成新二团留守游击根据地。由王惠同任团长,赵一曼任政治部主任。 在反“讨伐”斗争中,赵一曼、王惠同率领新二团在珠河游击根据地与敌军进行数次血战。当时,天气渐冷,战士衣着单薄,他们经常风餐露宿与敌人作战,有力地策应了赵尚志所率第三军主力部队的活动。对于赵一曼的抗日活动,日伪报纸曾以“红装白马女匪首,狂奔于密林中”做过报道。1935年11月15日,新二团在铁道北春秋岭活动时,被日伪军包围。在突围激战中,我军虽击毙日军横山部队机关枪队队长古谷清一等数人,但也受到很大损失。团长王惠同负伤被俘,后被杀害。赵一曼左手腕被敌人子弹打穿。许多战士牺牲,队伍被敌人打散。之后,赵一曼与另外四人转移至西北沟,在一所空房子里养伤,准备再找失散的队伍。11月22日,由于汉奸告密,珠河伪警察队首席指导官远间重太郎和伪警察中队长张福兴率第三中队包围了赵一曼所住的房子。战斗中,两名同志牺牲,赵一曼左腿负重伤。在子弹打光,后退无路的情况下,赵一曼等三人被俘。 赵一曼等被押回县公署大院,正在珠河的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股长大野泰治见其流血过多,怕她死掉,取不到口供,便马上对她进行审讯。审讯中,大野残暴地用鞭子抽打她,用鞭杆戳她的伤口,逼她承认共产党员身份,讲赵尚志部队的情况。此时,赵一曼只是愤怒地瞪着大野,对组织的机密守口如瓶。但当大野问她“为什么进行抗日活动?”时,赵一曼却一下打开嗓门,作出义正辞严的回答:“我是中国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还用得着解释吗?”接着,她对“日满亲善”、“王道乐土”等欺骗宣传和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进行了充分地揭露和严厉的控诉。敌人从她的坚强态度上认为,她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多农民坚固地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 第五天,赵一曼由大野泰治亲自监视,从珠河乘火车,被押解到哈尔滨,关在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看守所里。以后,大野对身负重伤的赵一曼几乎每天用各种酷刑进行一小时的审讯。但不管敌人是引诱软化,还是以死威胁,都不能动摇她坚强的革命意志。她回答敌人说:“我的主义就是抗日,正如你们的职责是以破坏抗日会逮捕我们为目的一样,我有我的目的,进行反满抗日运动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十余天后,赵一曼腿部伤口已溃烂,病情危重。此时大野等敌寇仍不死心,决定给她治疗,幻想医愈后“好当作破坏抗日组织的‘反间’用”。12月13日,赵一曼被送进哈尔滨市市立医院(现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旧楼)。入院后,经Х光照相发现,其左大腿呈粉碎性骨折,在软组织中,竟有二十余块碎骨片。敌人为了保住她的生命,决定给她做截肢手术。但是,遭到赵一曼的断然反对。以后,在市立医院外科大夫张柏岩的精心治疗下,赵一曼的伤势逐渐好转。大约经三四个月,她已经能够拄着拐杖散步了。1936年3月,赵一曼从第一病房迁到第六病房(现医大邻一曼街小二楼处)。并派警士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监视、看护她。 董宪勋和韩勇义都是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爱国青年。赵一曼常常向他们讲述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活动情形,及在宾县、珠河、延寿等地深山里,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富有革命意义。她把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虐罪行和驱逐日寇、推翻满洲国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写在包药的纸上,让他们看。经过赵一曼的教育,董宪勋和韩勇义都表示要作一个反满抗日的志士,要帮助赵一曼脱逃,一起奔赴哈东抗日根据地。6月上旬,从伪警务厅传来了将有一批伪警察调动工作的消息。为了争取主动,6月24日,赵一曼召集董、韩二人开会,决定6月28日逃走。(四)6月28日,是个星期天。董宪勋与韩勇义乘医院公休,守卫松懈之机,于当晚9时,将赵一曼从第六病房后门抬入汽车。之后,沿山街向太平桥方向开去。到文庙附近屠宰场后身,赵一曼下车,乘上事先预备好的小轿,由轿夫抬着逃出哈尔滨。当夜,赵一曼和董宪勋、韩勇义三人又在金家窝棚换乘一辆马车,向宾县三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奔去。 6月29日晨,敌人发现赵一曼逃走。于是对28日出入第六病房的人员及车辆进行了严格的调查。结果发现了那个俄国人司机。根据他的口供,敌人又找到了道外轿铺,随即派出伪警察快速向宾县三区方向追赶。6月30日晨,在仅距游击根据地二十里的李家屯附近,赵一曼等三人被敌人追捕。 赵一曼被捕后,敌人把她关进哈尔滨市伪警察厅拘留所(现东北烈士纪念馆地下室)。残暴的伪警察厅特高股长林宽重指令凶手用汽油灌、皮鞭抽、烙铁烫、铁条扎等种种酷刑加倍折磨赵一曼。但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毫不动摇。她怒斥特务头子林宽重道:“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赵一曼同时被捕的董宪勋、韩勇义在其影响下,也表现得十分勇敢、坚强。 一个月后,敌人对赵一曼再也无计可施了,于是决定将其处死。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敌人押解到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珠河县。在前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镇定自若。敌伪档案资料记载:“在押送途中,她虽然感到死亡逼近,但她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态度,反而透露了为抗日斗争而死才是光荣的口吻。”在列车中,赵一曼从押送的敌人手中要来纸笔,给心爱的儿子写下了感情炽热的遗言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写完之后,觉得余言未尽,又提笔写下了:“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 到了珠河,敌人把赵一曼架在一辆车上“游街示众”。但她气势昂扬,视死如归。当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赵一曼在珠河小北门外英勇就义。临刑前,她举起铐着手铐的双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对此,敌人资料记载说:“其态度从容,毫无惧色,令人震惊。”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献身的优秀儿女。东北光复后,为了永远纪念她,当地政府将她从医院逃离哈尔滨时所经过的山街,改名为一曼街。同时,将她遭受酷刑的原哈尔滨市伪警察厅改建为东北烈士纪念馆。为赞颂、褒扬这位巾帼英雄,朱德委员长曾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郭沫若为其题诗: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党的好女儿、忠贞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虽已逝去,但她胸怀壮志,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的革命品格及从她身上放射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永远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本文由省委党史研究室撰写 。 回答者: 8545060830 经理 四级 4 2 19:08赵一曼的故事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颗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邓中夏(1894~1933) 湖南宜章人。“五四”运动时,即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后积极从事工人运动。1922年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部长、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全总驻赤色工会国际代表、赤色工会国际执行委员、中共湘鄂两省委委员。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月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胜 利 那有斩不除的荆棘? 那有打不死的豺虎? 那有推不翻的山岳? 你只须奋斗着, 猛勇的奋斗着; 持续着, 永远的持续着。 胜利就是你的了! 胜利就是你的了! 方志敏(1900~1935) 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政治委员。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在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1934年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1935年1月在与国民党反革命军队作战中被捕。同年8月6日在南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狱中纪实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 乃是宇宙的真理!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 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黄 励(1905~1933) 湖南益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由于叛徒告密被捕,于7月5日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工人苦 北风呼呼声怒嚎, 手提饭篮往外跑, 望一望工厂未到, 哎哟,哎哟!望一望工厂未到。 马路跑过两三条, 两只脚腿都酸了, 去迟了厂门关了, 哎哟,哎哟!今天工钱罚掉了。 吉鸿昌(1895~1934) 河南扶沟人,1932年入党。1933年任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1934年11月在天津被捕,英勇就义。 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 刘伯坚(1901~1935) 四川平昌人。曾在法国和比利时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党派他出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后又去苏联军政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在中央苏区工作,曾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1931年任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担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战斗中受伤被俘牺牲。 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1935年3月11日,由大庚县狱中带脚镣经大街移囚绥署候审室。 罗世文(1904~1946) 四川威远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川西特委书记、四川省委书记、八路军成都办事处主任、新华日报成都分社社长。1940年在成都被国民党反动派非法逮捕。1946年10月18日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被害。 诗一首 故国山河壮, 群情尽望春; “英雄”夸统一, 后笑是何人? ——1946年10月18日临难前朗诵于白公馆 杨根思,1922年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一个农民家庭里。很小的时候就在上海资本家的工厂做童工,失业回乡后又给地主家做"牛倌"。1944年他光荣地成为新四军的一名战士。由于表现突出,1945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作战中,他机智勇敢,曾在围歼泰安守敌的战斗中,用18颗手榴弹夺取制高点;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三次把拉雷投到敌地堡前;在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守敌碉堡群;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率1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机智的摧毁1组暗堡群,还俘虏了近一个排的敌人……先后多次荣立大功、小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还荣获了"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光荣称号。1950年,身为连长的杨根思,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的杨根思,率领全连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朝鲜战场。初入朝鲜,开进东线战区,身着单薄的战士们首先遇到的是冰天雪地,零下30℃严寒的考验。杨根思积极动脑,迎战困难,教战士们用雪擦手擦脸,把玉米皮撕成一条一条揉搓后一层又一层地裹在脚上防寒,大大减少了官兵的冻伤。 1950年11月25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打响了。27日,志愿军第9兵 团在朝鲜战场东线的长津湖地区向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发起进攻。至28日,将美军分割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地。29日,被围在下碣隅里的美军向南发起攻击,企图配合北攻的美军,共同打通开往古土里的通道。杨根思奉命率所部3排坚守位于下碣隅里东南的1071.1高地及其东南的小高岭。该高地扼制公路,是下碣隅里被围之美军向古土里南撤的必经之路。美军在飞机、火炮狂轰滥炸的掩护下,疯狂抢夺高地,炮弹、燃烧弹混杂在一起,阵地上硝烟弥漫、烈火熊熊。杨根思沉着指挥,勇敢应战,连续打退数倍于已的美军的8次进攻。战至上午10时,弹药已经耗尽,他带领战士们用刺刀、枪托、铁锹、石块与美军拼杀,最后全排 仅剩他和两名伤员,仍坚守着阵地,而此时,增援部队尚在途中。在这紧要关头,面对蜂拥而至的美军,已负伤的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冲进敌群,一下被惊呆了的美军还没有回过神来,就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毙命。杨根思以年轻的生命和满腔的热血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为表彰杨根思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会议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一枚。 回答者: 凌箐晗 江湖新秀 四级 4 2 19:291.刘忠:1936年黄埔军校11期学员,就读于成都北较场。分别参加了1938年武汉会战、1939年长沙会战,期间由排长升为营长,左手臂被枪打穿负伤。1946年退役,在隆昌的兵站工作。于1995年去世,享年83岁。 2.孙震:1892年出生,成都人。193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1937年担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参加了山西会战。1938年担任22集团军总司令,驻扎在山东临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之后,22集团军在湖北襄樊一带与日军周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7年孙震被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1949年底去台湾,1985年于台北去世,享年94岁。 3.罗昌举:经历了1938年的成都大轰炸。1940年在重庆就读于国民党国防部38技校。1942年考入空军11飞机修理厂,抗日战争中在凤凰山机场作为一名地勤人员做出过很多贡献。抗战胜利后调任77空军留守站任负责人。1949年担任西南空军司令部(原国民党西南航空站)第四中队的分队长。1954年后,一直在地方担任技术工作至2003年才退休,现年83岁。 4.张文志:1934年仍是个学生的他满怀救国热望投笔从戎,在广安加入杨森部队,并考入干部大队,一年半后升为排长。1936年随杨森部队撤出四川,转战贵州。从贵阳日夜兼程参加上海保卫战,成为部队中仅剩的军官,并于火线中升为连长。1939年参加了长沙会战。同年,调入黄埔军校学习。 5.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彭德怀一同指挥针对日本军队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战果。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6.马本斋 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请提供一些革命烈士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革命烈士的故事 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 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

董存瑞,暗堡,炸药包,革命烈士,故事,任务,桥型,碉堡,连队,部队,隆化城,头桥,新中国,隆化中学,东城,我军,国民党,受阻于,危急关头,右手,守军,地面,开阔地,左手,导火索,战友,所在,爆破组,炮楼,火力

2020-05-10 #短篇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 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 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

董存瑞,暗堡,炸药包,任务,桥型,碉堡,连队,部队,隆化城,头桥,新中国,隆化中学,革命烈士,故事,东城,我军,国民党,受阻于,危急关头,右手,守军,地面,开阔地,左手,导火索,战友,所在,爆破组,炮楼,火力

2020-09-15 #故事大全

革命烈士的故事 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 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

董存瑞,暗堡,炸药包,革命烈士,故事,任务,桥型,碉堡,连队,部队,隆化城,头桥,新中国,隆化中学,东城,我军,国民党,受阻于,危急关头,右手,守军,地面,开阔地,左手,导火索,战友,所在,爆破组,炮楼,火力

2019-07-14 #小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邱少云,刘胡兰,革命烈士,故事,文水县,高地,加强连,任第五,里一,东城,不幸,所在,农家,儿童团,共产党员,共产党,土改运动,平康,小时,守敌,妇女,大举进攻,家乡,山西省,干事,怕死,敌区,敌人,连队,时间

2020-04-13 #故事会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邱少云,刘胡兰,革命烈士,故事,文水县,高地,加强连,任第五,里一,东城,不幸,所在,农家,儿童团,共产党员,共产党,土改运动,平康,小时,守敌,妇女,大举进攻,家乡,山西省,干事,怕死,敌区,敌人,连队,时间

2020-04-27 #长篇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邱少云,刘胡兰,革命烈士,故事,文水县,高地,加强连,任第五,里一,东城,不幸,所在,农家,儿童团,共产党员,共产党,土改运动,平康,小时,守敌,妇女,大举进攻,家乡,山西省,干事,怕死,敌区,敌人,连队,时间

2020-05-09 #短篇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邱少云,刘胡兰,革命烈士,故事,文水县,高地,加强连,任第五,里一,东城,不幸,所在,农家,儿童团,共产党员,共产党,土改运动,平康,小时,守敌,妇女,大举进攻,家乡,山西省,干事,怕死,敌区,敌人,连队,时间

2020-05-10 #故事阅读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邱少云,刘胡兰,革命烈士,故事,文水县,高地,加强连,任第五,里一,东城,不幸,所在,农家,儿童团,共产党员,共产党,土改运动,平康,小时,守敌,妇女,大举进攻,家乡,山西省,干事,怕死,敌区,敌人,连队,时间

2020-05-10 #短篇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革命烈士的故事100字 革命烈士的故事

邱少云,刘胡兰,革命烈士,故事,文水县,高地,加强连,任第五,里一,东城,不幸,所在,农家,儿童团,共产党员,共产党,土改运动,平康,小时,守敌,妇女,大举进攻,家乡,山西省,干事,怕死,敌区,敌人,连队,时间

2020-05-11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