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长平之战 赵国如果不用赵括取代廉颇 最终能击败秦国吗?

时间:2019-10-07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军的主帅,一开始是王龁,而不是白起,与此相对应的是,赵国这一边,也是由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进行指挥

提示:本文共有 22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长平之战爆发,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军的主帅,一开始是王龁,而不是白起,与此相对应的是,赵国这一边,也是由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进行指挥。两军僵持之后,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又反感廉颇怯缩不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二十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能一战定乾坤,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帅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最终,赵括败给了白起,让赵国损失了40多万精锐士卒。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赵国如果不用赵括取代廉颇,最终能击败秦国吗?

首先,对于长平之战的失败,很多人将责任归咎到赵括身上,认为赵括是“纸上谈兵”,这才输给了秦国。反之,如果继续重用廉颇,则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不用赵括取代廉颇,也无法击败秦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赵括登场之前,廉颇已经屡战屡败了。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六月,秦将王龁率军进攻,攻破赵军阵地,击败赵将廉颇,斩杀赵军四名都尉,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军攻占。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也即一个月之后,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应战。

于是,秦国军队发起强攻,攻占下赵军西边的营垒,斩杀赵军两名都尉。对于廉颇来说,尽管采取了坚守不出的方式,但是,这依然没能遏制秦国大军的进攻势头。赵军连败,赵将廉颇率军败退至丹河东岸,修筑壁垒,赵军自此怯缩不战。因此,赵孝成王对于廉颇畏惧秦军、久拖不决颇为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对此,在笔者看来,廉颇用不断的撤退,以此避免更大的损失。诚然,这是一个战术上合理的选择。不过,在战略上,赵国确实没有支撑廉颇拖下去的条件。

另一方面,就赵国的国力来说,实在经不起这样长期的消耗了。在廉颇坚守的背景下,秦军依然在不断进攻赵国的阵营。为此,赵国不仅需要接受人员伤亡的结果,还需要在粮草上满足数十万大军长期坚守的需要。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却不具备如此巨大的粮草供应能力。在长平之战期间,赵国曾向齐国等诸侯国借粮,不过没有成功。对于齐国来说,选择了默认秦国消灭其他诸侯国的立场。在借粮没有成功的背景下,赵孝成王只能用赵括取代廉颇了。

因为粮草一旦中断的话,数十万的赵国将士将会不攻自破,甚至哗变了。于是,既然不能继续拖下去,赵孝成王决定用赵括取代廉颇,从而迅速和秦国大军展开决战。换而言之,不论输赢如何,赵孝成王都不能继续同意廉颇坚守下去了。在长平之战时,相对于赵国,虽然秦国的粮草供应压力也比较大。但是,在商鞅变法和吞并巴蜀之地后,秦国的粮草供应能力还是要强于赵国的,这也是秦昭襄王敢主动挑起长平之战的重要原因,也即秦军具备长期拖下去的条件。

在商鞅变法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垦草令》。所谓《垦草令》,《商君书·垦令》中记载:“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懒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懒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为刺激农业的发展,商鞅制定了增加农民数量,使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从事农业的策略。而在商鞅变法后,秦国于公元前316年发起了秦灭巴蜀之战。此战,秦国吞并了巴国和蜀国,也即将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纳入到秦国的疆域中。

经过长期的治理和发展,巴蜀之地成为秦国粮草的重要供给地。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长平之战爆发时,秦国的综合国力要强于赵国。而这,显然不是廉颇继续坚守就能弥补的差距。所以,看似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让纸上谈兵的赵括登上战场,实际上这是因为赵国战略的调整,需要一个敢于速战速决的人指挥赵军。彼时,廉颇在秦军的进攻之下屡战屡败,根本不敢主动和秦国交锋了。既然如此,赵孝成王只能用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取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当然,赵国的最终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合纵其他诸侯国。

最后,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在长平之战时,赵国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策动其他诸侯国一起攻打秦国,哪怕为此付出一定的利益都是可以的。

但是,在长平之战的过程中,赵孝成王并没有相关的行动,这导致赵国是凭借一己之力来对抗强大的秦国。而这,无疑让廉颇的坚守失去了意义,也即赵孝成王没有充分利用廉颇坚守所争取的时间。换而言之,在长平之战,如果赵国想要继续重用,并还想击败秦国的话,那么赵孝成王必须争取到魏国、楚国等大国的支援,从而达到合纵攻秦的目的。一旦山东六国合纵攻秦的话,那么秦国很可能会在长平之战的战场上主动撤退,从而坐视赵国获得韩国上党郡的结果。而只要能够接受来自韩国的上党郡,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长平之战 赵国如果不用赵括取代廉颇 最终能击败秦国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长平之战中 赵国大败 为何世人都指责赵括而忽视廉颇?

长平之战中 赵国大败 为何世人都指责赵括而忽视廉颇?

赵括,廉颇,秦国,赵国,秦军,兵力,国力,长平,人们,大战,王龁,范睢,长平之战,小将,战役,手下,离间计,老将,问题,被打败,纸上谈兵,万大,周赧王,秦昭襄,赵国接,连战,下赵,战国时期,国运,世人

2014-09-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 田单 李牧 廉颇为何派赵括?

长平之战赵国有乐毅 田单 李牧 廉颇为何派赵括?

赵括,赵王,秦军,赵国,赵军,纸上谈兵,国力,进攻,平之战,白起,赵奢,兵法,情况,廉颇,父亲,问题,主动出击,因为他,商鞅变法,长平之战,万大,乐毅,力强,士兵们,战赵国,秦赵,秦国强,赵国兵,赵国全,国都

2020-06-12 #经典故事

长平之战 除了廉颇和赵括 赵国真的没有名将能用了吗?

长平之战 除了廉颇和赵括 赵国真的没有名将能用了吗?

赵王,廉颇,国家,实力,赵括,赵国,名将,战役,秦国,武将,强盛的国家,战争中,长平之战,国和,名的,主权,传闻,内心深处,名字,忠心,所在,政治,时候,领土,是非,特点,斗争,胜利,春秋战国时期,从来都没有

2014-08-25 #经典故事

长平之战时 除了廉颇和赵括 赵国真的没有名将可用了吗?

长平之战时 除了廉颇和赵括 赵国真的没有名将可用了吗?

赵国,廉颇,乐毅,长平之战,田单,赵军,李牧,赵括,赵奢,名将,赵孝成王,周赧王,秦军,爆发时,秦国,时候,燕国,秦国大军,赵孝成,条件,父亲,笔者,长平,进攻,国伐齐,平之战,赵悼襄王,马服君,军队,主帅

2017-02-26 #故事大全

长平之战:廉颇对王龁 赵括对白起 赵国是如何葬送40万大军的?

长平之战:廉颇对王龁 赵括对白起 赵国是如何葬送40万大军的?

赵军,赵国,秦军,廉颇,秦国,韩国,白起,赵括,一统,冯亭,赵奢,长平之战,就这样,上党,军事,坑杀,国力,损失,实力,青少年,纸上谈兵,万青,当当,王龁,赵孝成王,郑国,郑国渠,郡守,中箭,事态

2014-06-01 #长篇故事

赵括当真是纸上谈兵?从赵国把廉颇换下开始 长平之战赵国就输了

赵括当真是纸上谈兵?从赵国把廉颇换下开始 长平之战赵国就输了

赵括,赵奢,秦国,赵国,廉颇,儿子,赵孝成王,马服君,史记,时候,秦军,呼声,母亲,长平,赵军,长平之战,主帅,冠军,赏赐,赵王,问题,刘翔,王曰,袁崇焕,范雎,赵国换,赵孝成,不一样,压力,家伙

2019-10-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赵国长平之战的失利 究竟怪廉颇还是赵括?到底该谁为此负责

赵国长平之战的失利 究竟怪廉颇还是赵括?到底该谁为此负责

上党,秦国,赵国,赵括,地区,廉颇,战争,秦军,军队,韩国,冯亭,平阳君,赵孝成王,平原君,形势,战略,战斗,原君,秦兵,王和平,白起,长平之战,主帅,代价,大军,太守,敌国,赵王,责任,责任人

2008-06-28 #小故事

长平之战中 如果没有换上纸上谈兵的赵括 廉颇就能打赢秦国吗?

长平之战中 如果没有换上纸上谈兵的赵括 廉颇就能打赢秦国吗?

廉颇,赵国,秦国,赵括,王龁,将领,军队,城池,秦军,粮草,白起,秦赵,长平之战,俘虏,名将,农业,大军,战术,粮食,老将,运输,防守,这场战争,纸上谈兵,在当时,上秦,比你,士兵,一筹,一线生机

2015-10-30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