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大连小康故事 希乐书记“希乐”事

时间:2019-09-07

无论走到哪里,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小康情怀

提示:本文共有 47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希乐书记来了!

希乐啊,大娘想找你说说话

希乐,请你再跟俺掰扯掰扯

在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李家村和后盐村

驻村“第一书记”刘希乐

每天都被这些亲热的称呼包围着

他也心甘情愿地享受着这一切

用他的话说

这是尕伙儿对我的信任

俺心里希乐希乐的

希乐书记的“希乐”故事

——记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驻村“第一书记”刘希乐

04:35

01

希乐书记的小康情

刘希乐先后在李家村、后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无论走到哪里,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小康”情怀。因为他深深地明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他作为第一书记的最重要职责。

“带领乡亲们奔小康,首先要瞄准那些掉队的贫困户。”这是希乐书记的一贯工作思路。

2018年5月,他到李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来村以后,第一个接触的就是贫困户王锋一家。这是一个很不幸的普通村民家庭,两个儿子都是脑瘫患者,一个12岁,一个6岁,完全无生活自理能力。家里为了给两个儿子看病,变卖了房产,背了一屁股债。

望着这对苦难夫妻泪眼婆娑,失落无助的表情,希乐书记心疼了,当即掏出1000块钱递到王峰手里说:“我是咱村扶贫的驻村第一书记,你家的困难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家就是我们村委会的亲戚,我会经常来看望你们,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从此,王峰家经常出现希乐书记的身影,他问寒问暖,时不时地接济一些钱和生活用度。他利用党日活动,亲自动员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捐物、主动奉献爱心。他数次登门联系社会慈善力量狮子会太昇服务队,除了协调帮扶,每年资助慈善款2万元;他还利用个人关系,为两个孩子联系了康复机构,每周一次由村里派人开车带他们到指定地点进行专业康复……。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居然亲自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义务出工,把王峰家破旧漏雨的老屋修缮一新,并用捐款为他们解决了一台宽屏幕电视机。而且,细心的希乐书记还在王峰家的屋外支起了一排栏杆,为的是让患儿可以搀扶着栏杆进行居家康复。这件事,在村民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村民们纷纷议论,“这个第一书记,敢攀穷亲戚,为老百姓遮风挡雨,真是好样的。”

今年5月15日,希乐书记下沉到后盐村城家小区3号楼,敲响了一楼住户的门。这里居住着两位老人,女的叫耿桂春,72岁;男的叫刘成海,73岁。

见到新来的村“官”,两位老人面露怯色,很拘谨。希乐书记马上热情地作了自我介绍:“大叔大妈,我是组织上派到咱们村的第一书记刘希乐,你们就叫我希乐吧。”接着,他诚恳地说明了来意:“我听说大叔大妈都是村里的老党员,大妈还是咱们村的老妇女主任,那咱们就是一家人啦。我这次登门拜访,就是要和大叔大妈结扶贫帮困对子来啦。”

一席话,说得两位老人老泪纵横。当了20年村委会妇女主任的耿大娘流着泪拉着希乐书记的手,一个字、一个字从嘴里用力蹦出:“孩——子,共——产——党——好,政——府——好——啊。是——党——的——扶——贫——奔——小——康——政——策——救——了俺——呐!”

听着她口齿不清、神情激动的话语,希乐书记的眼睛也湿润了。他早已经从乡亲们口中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原来,2年前,耿大娘得了严重的脑溢血后遗症,说话费力、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差;老伴刘大爷也年迈多病,连买个日常生活用品也要靠邻居们帮忙。老两口虽然纳入低保行列,但生活上仍然捉襟见肘,是典型的农村困难党员家庭。尽管如此,两位老人认为自己是老党员,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从没有向村委会提出过任何要求。

望着眼前可敬可爱又可怜的两位老党员,希乐书记动情地说:“以后,咱们不客套了,二老就把我当成儿子吧!有什么困难,尽管跟儿子说,我一定想办法解决。” 真情换亲情,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代人,像亲人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驻村两年多来,希乐书记怀着一腔小康情,先后与28户特困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个人捐款捐物达3万多元,组织各种志愿服务项目120余个。目前,这些贫困家庭已经全部脱贫。

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说:“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 民心是秤,口碑就是这杆秤的秤砣。希乐书记用“敢攀穷亲戚,为老百姓遮风挡雨”的一腔小康情,换来了“第一书记”的好名声。这个好名声,秤出来的不仅是政绩,更是村民百姓认可的情和义,情义无价。

02

希乐书记的心头事

希乐书记每天总爱在驻村笔记本上记东西,用他的话说:“都是些心头事。”是的,驻村以来,他的心头事越来越多,笔记本也越记越厚。扶贫帮困、党建工作、抗击疫情、垃圾分类,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成了希乐书记的心头事。

“心头事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都是大事,必须牵挂在心上。”这是希乐书记对“心头事”的解释。

实事求是地讲,希乐书记所在的两个村,都是“不差钱”的“无贫村”。但希乐书记经过深入调查认为, “无贫村”并非无“贫”可“扶”。仅就经济发展来讲,仍然存在严重短板。

在现下农村,随着土地流转,大量青壮劳力常年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村里的妇女和老人,被戏称为“3860部队”。这些农户,历来是扶贫帮困工作的重点。

今年,利用人口普查的机会,希乐书记统计了后盐村的情况:全村共有留守育龄妇女1496人,60岁以上老人1243人,基本覆盖了所有家庭。这些人中,无业人员占87%以上,家庭收入来源基本靠外出打工人员的收益。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就会出现很大的家庭返贫危机。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村绝大多数家庭外出打工的壮劳力都窝在家里,一些家庭出现了经济短缺的现象。

这个问题,立即成了希乐书记的“心头事”。他觉得,帮助闲散在家的妇女和老年劳力、半劳力就近就地就业,不仅可以解除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返贫风险。

在村委会会议上,他明确提出了全村的扶贫工作重点向困难妇女和老人倾斜的工作思路。他要求当前要着力抓紧抓好两件工作:一是用一个月时间逐家逐户进行走访,把全村留守的妇女和老人作精确统计,对每个需要重点帮扶的对象都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调查全村土地流转情况,以党建工作为牵引,与流转企业建立党建联合体,动员企业优先接纳村现有符合就业条件的留守妇女和老人。

“第二项工作由我牵头负责。”希乐书记当仁不让揽下了这个“心头事”。

根据摸排调查和本人意愿,希乐书记将后盐村542名愿意就业的妇女和半劳力列入了就业帮扶名单,并悬挂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逐一落实。

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希乐书记联系的党建联合体8家成员单位都一致表示,要为扶贫攻坚奔小康贡献企业的一份力量,积极安排村里符合条件的妇女和半劳力就业。辖区内的46家企业也表示,扶贫帮困奔小康、建设新农村他们责无旁贷,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岗位出岗位,没说的。特别是几家物业公司,就业门槛较低,需求量大,而且就近就地,很好地解决了村民就业的种种顾虑。目前,全村已有486名留守妇女和半劳力解决了就业岗位。剩下的人员,希乐书记正协调区人社局帮助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希望他们都有业可就、有班可上。而且,他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搞起了跟踪订单式服务。

希乐书记的“心头事”不仅如此。

党建始终是他抓的“头等大事”。最近,他正在组织对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口袋党员”“隐身党员”进行摸排。他要让村委会党组织成为这些党员的“娘家”,让这些党员继续过上正常的、正规的党组织生活。他还要给每个党员过“政治生日”,让每个党员永远记住在党旗下的誓言,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搞垃圾分类宣传,也是他的“心头事”。这件事,希乐书记既挂帅又出征,亲自开会作动员,亲自撰写宣传文章,亲自组织垃圾分类演示培训,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呢?全村垃圾分类已蔚成风气,村容村貌大变样。有好几个外出打工人员回村,竟差点认不出家门了。

手记

第一书记“官”虽小,心头的事儿却不小。因为,“百姓的事儿比天大”。“心头事”就是责任心、事业心。党员干部有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心头事,就会胸中有信念、工作有劲头、脚下有路子、群众有期盼。

03

希乐书记的“希”和“乐”

有人问希乐书记:你最大的希望和快乐是什么?希乐书记毫不犹豫地回答:“莫过于看到村民们家家有笑声,人人都小康。”

希乐书记把为村民百姓服务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他说:“一天不为村民们做点事,就抓心挠肝不舒服。”

在李家村工作时,他发明了一个“民情110工作室”,专门负责接听村民群众的服务诉求,然后逐一研究解决。

李家村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150名退役老兵。这些老人中,一半以上是建国前入伍的,最大的已经90岁高龄了。对于这些共和国功臣,希乐书记照顾的无微不至。他不仅经常去看望,还提议村里在70岁以上退役老军人家里安装了“一键通”,有绿键和红键之分。按绿键是一般性求助,而红键则是危险突发性紧急求助。这个“一键通”,绑定了退役老军人亲人和邻居的电话。村里还专门设立了热线管理员,在老人亲人和邻居的电话无法接通时,可直接与热线管理员一键通话。热线管理员的电话资料库有各种求助电话信息,包括医疗服务、家电维修、水管疏通以及志愿服务等等。退役老兵们每当说起这件事,都会情不自禁地夸赞:“希乐这孩子,尽为俺们这些老人办好事儿,真好。”

“阳光总在风雨后”。希望和快乐,往往与危难相伴而生。对此,希乐书记有着深切的体会。

2019年暑期,台风“利奇马”突袭大连。时任李家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刘希乐,经历了这场狂风暴雨的考验。

8月12日清晨,暴雨和狂风肆虐地搅动着山村的田野房屋和牲畜。希乐书记带领村干部和村里的抢险救援突击队已经在泥水里奋战了两个昼夜,将处于危险区域的400多户人家全部平安转移出去。

连日强降雨,可把希乐书记累坏了。过去几天,他始终冲在防台防汛一线,开着私家车及时转移安置危房户群众,带领“两委”班子成员、村民组长、村内党员深入村屯清理河道、排水沟、查看庄稼受损情况。衣服鞋子湿了就湿着穿,渴了有时就喝口雨水,饿了就吃个面包炖方便面,家里孩子发烧40摄氏度就让自己的父母带着看医生……

经过连续奋战,全村无一户村民家庭受灾,无一人伤亡。大灾过后,当初固执死活不肯转移搬家的赵志春老人,代表全体村民专门到村委会送一面锦旗表示感谢。他紧紧握住刘希乐的手说:“希乐啊,要不是你那天苦苦地劝我老头子搬家,我这把老骨头说不定早就被大雨冲走了。你真是我的大恩人!”

希乐书记从老人真挚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种患难与共的亲情,体味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是啊,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为人民服务更快乐的事情呢?

这种希望和快乐,在他带领全体村民三个多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体验的更为深刻。在那些联防联控的日日夜夜里,他率先垂范,亲自带领后盐村128名由共产党员组成的“先锋力量”,在辖区内开展宣传、登记、监控、排查、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将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至基层,出色完成了对辖区1147户居民的6轮排查,做到了不漏一人、不留死角。不久前,他被大连市评为抗击疫情先进个人。村民群众对希乐书记的这种为了村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是村民们的“敢死队长”。对这个称呼,希乐书记很受用。他说:“为了村民百姓生命安全,不怕死,死不怕。”

能让村居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希乐书记很欣慰。他将始终不忘初心,在为民造福的道路上忙碌着,享受着!

手记

“一天不为村民们做点事,就抓心挠肝不舒服。”希乐书记的“希”和“乐”,生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观、事业观、价值观。他是享受的,他的“希”和“乐”,正是他的人生追求和快乐之源。

人物

简介

刘希乐,男,汉族,1981年9月生,中共党员,文学学士,高级政工师,大连甘井子社区学院党支部书记。2018年5月,担任大连湾街道李家村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11月至今,担任大连湾街道后盐村驻村第一书记。2020年,获评大连市2019年度“十佳驻村第一书记”。

来源:更大连

编辑:李金秋

美编:张强

校对:张军

责编:李元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大连小康故事 希乐书记“希乐”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大连小康故事:巾帼书记初长成 大连小康故事

大连小康故事:巾帼书记初长成 大连小康故事

张源,驻村,黄文,乡亲们,村民们,第一书记,家社区,扶贫,地瓜,村民,村里,榜样,老百姓,事情,农民,手记,丁屯,书记,上级,普兰店,决心,大水井,幸福感,目标,精神,青春,亚于,人居环境,女书记,就是我

2010-02-28 #故事阅读

大连小康故事:第一书记是个“桃子王”

大连小康故事:第一书记是个“桃子王”

罗钟,桃子,合作社,油桃,超市,销售,胜利村,第一书记,果农,大商集团,厦门,大连,箱子,黄桃罐头,村里,秋瑞,市场,水果,乡村,产业,信誉,手记,成员,才能,瓦房店市,销售收入,宁家村,副书记,专业合作社,价钱

2012-10-18 #小故事

大连小康故事:像地瓜一样深扎黄土地

大连小康故事:像地瓜一样深扎黄土地

地瓜,黄宏,农民,阎店乡,书记,第一书记,种植户,村民,产业,销路,年年,全村,生意经,问题,乡亲们,瓦房店市,经济学,黄土,副局长,集体经济组织,优势,农户,品种,大连,手记,财政局,发展,工作,驻村,地瓜种

2011-06-01 #小故事

辽宁除了大连 最富的是这个小康城市 会是你们的家乡吗

辽宁除了大连 最富的是这个小康城市 会是你们的家乡吗

盘锦,城市,沈阳,大连,鞍山,发展,人均,交通,多方面,省份,辽宁,被誉为,芦苇荡,化工城,新兴石油,民发,万和,中心地带,世界,举世罕见,光环,作用,人文景观,时候,总量,密度,小康,景点,渤海,海岸线

2016-01-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文明大连》之三:社区书记“玩变身” 成了百姓“娘家人”

《文明大连》之三:社区书记“玩变身” 成了百姓“娘家人”

李晶,文明,居民,社区,辖区,好人,人员,娘家人,西岗区,沈阿姨,大连市,工作,市教育局,隔离,疫情,驿站,问题,志愿服务,文明人,一楼,人民广场街道,中山区,党员,大集,家庭,志愿者,居民区,文明城市,老人,解民

2018-06-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讲脱贫故事聚小康合力:丰宁天桥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崔阳

讲脱贫故事聚小康合力:丰宁天桥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崔阳

崔阳,村民,龙潭村,连翘,基地,村里,欧李,乡亲们,苍术,产业,连翘花,中药材,全村,天桥镇,金山,采摘园,典型,丰宁,专业,中药,书记,县委,农村,北京,合作社,大山,干部,山村,带头人,承德市

2017-11-11 #长篇故事

“大连文学周—百名作家看金普”采风活动启动

“大连文学周—百名作家看金普”采风活动启动

金普,新区,大连,故事,工作,采风活动,主题,名作家,委员会,小康社会,疫情,创作,防控,接地气,徐剑,张子影,杨黎光,朴峰,王茹,大连市委,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协,中国作家,五坊,六保,旅游度假区,新时代,辽宁出版集团,群众文化,东沟

2013-11-08 #小故事

吉林好人丨拔掉穷根奔小康——延边州汪清县鸡冠乡影壁村支部书记孙清团的故事

吉林好人丨拔掉穷根奔小康——延边州汪清县鸡冠乡影壁村支部书记孙清团的故事

孙清,影壁,项目,村民,投资,全体,村主任,乡亲们,全村,农民,土地,村里,贫困人口,村路,劳动能力,主心骨,产业,农业机械,大门,汪清县,我家,损失,暴雨,木耳,村干部,水田,老百姓,自来水,建设,工作中

2009-03-1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