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时间:2019-08-29

历史人物的趣味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8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06 16年各省历年录取批次线 戈公振(1890 1935),原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1890年11月27日生于江苏省东台县一个读书人家。他的父亲戈铭烈是个监生,在家乡以教书为业,家境清贫。戈公振6岁入私塾,对美术图画甚为爱好。14岁时,他考入东台县高等学堂,毕业后随在江西铜鼓任知县的伯父读书。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后,伯父卸职,戈公振也回到家乡,在一个乡绅家中当家庭教师。次年,他经人介绍,入《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和图书管理工作,业余到神州法政学堂学习法律和历史。1913年,戈公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通师范学校,但终因交不起学费而未能入学。他决心走自学成才的道路。这一年冬天,戈公振得到同乡绅士夏寅官的介绍,去上海投奔狄楚青。狄楚青是号称上海“四大金刚”之一的办报人,此时正主办《时报》。戈公振在狄楚青所办的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他白天工作,晚上专心夜读。由于他勤奋好学,在学徒期间就崭露头角,替书局编写了一本习字帖和一本《中国图案集》,受到素爱碑帖的狄楚青的赏识,被提拔为书局出版部主任。1914年,狄楚青鉴于戈公振文字写作颇为出色,将他调到《时报》做编辑。 入《时报》编辑部工作后,戈公振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并以其创造性的工作令人刮目相看。仅仅半年时间,他便由校对升为编辑,先后任本埠版编辑、地方版编辑,并撰写时评。在五四时期,他协助狄楚青对《时报》进行大胆的改革,创办了多种副刊。这些副刊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深受读者欢迎。戈公振为《时报》首创图画附张,增出《图画时报》,刊登中外大事,深为读者所喜爱。他认为:“文义有深浅,而图画则尽人可阅;纪事有真伪,而图画则赤裸裸表出。盖图先出于文字,为人天然爱好之物。虽村夫稚子,亦能引其兴趣而加以粗浅之品评。”中国虽早有画报,报纸也早有插图,但一直沿袭石印。《时报》出版的画报用道林纸铜板精印,使中国的画报进入了“铜板时代”,为中国的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戈公振也由于工作突出,被狄楚青聘为《时报》总编辑,负责该报的实际工作。 戈公振在《时报》工作期间,对学进行过一番研究。1925年2月,他根据美国克拉的书编译出版了《学撮要》,立即受到工作者和读者的欢迎。随后,他开始了史研究,并以其对中国报学研究的心得,撰写了《中国报学史》,由商务印书馆于1927年11月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史专著。 戈公振编著的《中国报学史》一书,对报纸(包括事业)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的探讨研究。它描述了中国从古至今事业的概况;叙述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创办报刊的过程,揭露了它们对中国政治的、教育的、文化的、商业的、宗教的等六个方面的渗透和干涉中国内政的一些情况;介绍了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双方论战的状况;同时,对袁世凯反动统治时期的黑暗也作了生动的揭露。像戈公振这样把报刊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来研究,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一书,为中国事业史这一学科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戈公振把中国报纸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营业时期。他给报纸下的定义:“报纸者,报告,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他还提出:“当新鲜,有如蔬菜鱼肉不可陈腐。”这一观点,揭示了各阶级对报道的一种共同要求。 他强调要有趣味性。他认为,作品是精神产品,应当给人以愉悦,如果老是空洞的说教,抽象的道理,官样的文章,读者是不会看的。 他主张文字要活泼,内容要新鲜,趣味要浓厚。他在《时报》办了多种副刊,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强趣味性,吸引各方面读者。他又认为,趣味是要的,但又不能片面地去追求趣味性。他对当时有些报纸追求低级趣味,登载黄色,提出过尖锐的批评,指出:“今日之报纸,唯搜求不近人情之新奇,以博无知读者之笑。其幼稚诚不堪言笑。”戈公振还提出要向民众开放。他认为,报纸是办给人民看的,理应为人民鼓与呼。报纸不为人民说话,自然就会失去群众。“向群众开放,好处甚多,使多数人了解政治问题,能自下个人判断,进而监督报纸,强制政治家,使自觉其责任重大,于国家的进步,这是有非常重大关系的。”戈公振的这些话,无疑是针对时弊而发的。 1924年,《时报》主人狄楚青因多年积劳成疾,无心继续办报,将《时报》主权出售给黄伯惠,戈公振仍留在报社工作。1927年初,他将《时报》多余的照片转给办《上海画报》的友人钱芥光,引起了黄伯惠的不满。戈公振愤然辞职,以多年的积蓄第一次自费出国,足迹遍及英、法、德、意、瑞士和美国。在英国,他参观了《泰晤士报》,并到伦敦政治学院听课;在德国,他参观了在科伦城举行的世界报纸博览会;在美国,参观了《纽约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在日本,参观了《大阪每日》和《福冈日日新报》等。瑞士和德国的街头卖报亭,德国新发明的自动售报机,日本街头的图片展览橱窗等,都是他进行调查的对象。 1928年底戈公振回国后,应史量才之邀,参加了《申报》的工作,担任该报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兼摄影社主任。他把从国外学到的先进经验,运用到办报实践中去。如参照外国管理制度,建立剪报室,他自己动手,剪贴报纸各类,并把剪报装订成册。他还多次就《申报》的内容、推广销路、建立资料室和创办画刊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 1930年5月,在戈公振的努力下,《申报》开始出版《星期画刊》,颇受读者欢迎。同年8月,戈公振在《生活》周刊发表《中国报界应有之觉悟》,主张各报应协力合作,呼吁言论自由,发挥一定的宗旨和特色,使报纸成为民众的喉舌。与此同时,他在上海大夏大学、复旦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讲授学和报刊史,并担任中央大学系主任。 1932年9月,戈公振第二次出国。他先到法、意、德、奥等国考察,同年12月到达苏联。他在苏联实地考察了三年之久,向国内发回了大量反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报道。这次出国考察过程中所写的通讯和专稿,大都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发表,并由邹韬奋辑成《从东北到庶联(苏联)》一书,于1935年12月出版,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 九一八事变后,为报道事实真相,戈公振不顾个人安危,随国际调查团赴中国东北调查。他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不畏日本的恐吓,冒险三进沈阳和北大营,亲临九一八事变现场采访,一度被日伪宪警逮捕,幸获释放。在实地采访中,他为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英勇业绩所感动,及时写了许多通讯报道,同时,强烈谴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剧,还利用报刊进行文化侵略。对此,戈公振表示极大的义愤,揭露说:“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盛京时报》,以中国之文字与中国人之口吻,而攻击我政府与国民,斯可忍,孰不可忍!附述于此,以当国人棒喝!”1935年10月中旬,正准备与邹韬奋一起办《生活日报》时,戈公振不幸得阑尾炎,于22日在上海逝世,年仅45岁。沈钧儒为其写了一句悼词:“壮者戈先生”,可谓是对戈公振不平凡的一生的高度概括。(熊尚厚 苏会芝)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戈公振 时报 报纸 狄楚青 工作 中国 读者 图画 时期 上海 编辑 报刊 日本 画报 苏联 戈公 邹韬奋 书局 事业 副刊 文字 趣味性 研究 黄伯惠 东台县 主任 主张 九一八事变 人民 伯父

2020-05-01 #长篇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戈公振,时报,报纸,狄楚青,工作,中国,读者,图画,时期,上海,编辑,报刊,日本,画报,苏联,戈公,邹韬奋,书局,事业,副刊,文字,趣味性,研究,黄伯惠,东台县,主任,主张,九一八事变,人民,伯父

2020-05-25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戈公振,时报,报纸,狄楚青,工作,中国,读者,图画,时期,上海,编辑,报刊,日本,画报,苏联,戈公,邹韬奋,书局,事业,副刊,文字,趣味性,研究,黄伯惠,东台县,主任,主张,九一八事变,人民,伯父

2020-05-26 #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戈公振,时报,报纸,狄楚青,工作,中国,读者,图画,时期,上海,编辑,报刊,日本,画报,苏联,戈公,邹韬奋,书局,事业,副刊,文字,趣味性,研究,黄伯惠,东台县,主任,主张,九一八事变,伯父,人民

2020-06-30 #小故事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戈公振

戈公振,时报,报纸,狄楚青,工作,中国,读者,图画,时期,上海,编辑,报刊,日本,画报,苏联,戈公,邹韬奋,书局,事业,副刊,文字,趣味性,研究,黄伯惠,东台县,主任,主张,九一八事变,伯父,人民

2020-07-17 #经典故事

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

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

欧阳修,孩子,曾子,玄奘,先生,故事,妻子,夫人,文字,极苦,生平,用心,老师,中国名人,他不要,加以修改,后人笑,从贞观,李尧,毛泽东,毛主席,也要去,佛法,佛教,佛经,儿子,办法,原文,印度,品德

2020-07-17 #短篇故事

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

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历史英雄人物的

欧阳修,孩子,曾子,玄奘,先生,故事,妻子,夫人,文字,极苦,生平,用心,老师,中国名人,他不要,加以修改,后人笑,从贞观,李尧,毛泽东,毛主席,也要去,佛法,佛教,佛经,儿子,办法,原文,印度,品德

2012-12-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细说商汤网开三面的由来及其故事情节中国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 细说商汤网开三面的由来及其故事情节中国历史人物

网开三面,故事情节,由来,武汤,川北,下文,出路,又名,态度,撤去,比喻,表面,读者,在线,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分享一下,核心提示,意思是,是怎样

2020-05-19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