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北京胡同女尸案:是哥哥谋财杀母 还是妹妹偷情杀母 谁冤枉?

时间:2019-08-02

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天早上,北京东厂的巡逻差役在鼓楼旁边的西斜街,发现了一具无名女尸,看尸体状况,死亡时间大概是凌晨左右

提示:本文共有 42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冤案的背后,是权斗,蒙冤之人不是生命,只是一颗棋子,为什么这样说?您且看下文。

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天早上,北京东厂的巡逻差役在鼓楼旁边的西斜街,发现了一具无名女尸,看尸体状况,死亡时间大概是凌晨左右。

1.捉拿审讯嫌疑犯

在女尸的旁边,散落着一些疑似凶手留下来的东西,一个写有“四冰果”三个字筐,一把锋利的镰刀,还有一串血脚印。

这个无名女尸是谁?

东厂差役找胡同里的人出来辨认,最后得知死者是住在这个胡同里的孙氏。明确了死者的身份,接下来就要找出那个杀人凶手了。

从现场来看,凶手是用镰刀杀人之后,然后丢掉凶器逃离现场的,而且跑的时候,脚上还沾了死者的血,所以留下了一串血脚印。顺着血脚印,东厂差役找到了西斜街中部的张柱家,而这个张柱,刚好就是靠卖四冰果为生的小贩。

很明显,案发现场留下的那个写有“四冰果”的筐,很有可能就是张柱的,而张柱就是这起凶杀案重大嫌疑人。

差役们蜂拥而上,抓住了张柱,还在他的家里搜出了沾满血的靴子,被吓得浑身发抖的张柱被差役带回了东厂。到了东厂后,张柱却坚持自己不是杀人凶手,而是尸体的发现者。

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张柱的交代,他家境贫寒,年到30岁还未娶妻,只能与父母相依为命,平日靠卖“四冰果”为生。“四冰果”的制作要求原料新鲜,所以张柱常常需要凌晨三四更就起床,趁着大地沾染露水之时,赶到后海采集鲜莲蓬、鲜茨菰等水鲜。

案发那天,张柱和往常一样背着筐,踩着四更天的露水,就往后海赶去。天色黑暗,张柱只顾赶路,突然被地上什么东西绊了一跤,跌倒在地。张柱爬起来,仔细辨认,发现地上有个黑影,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人。

只见那人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妇人,身穿粗布衣服,倒在血泊之中。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吓得张柱连连后退,刚想用手捂住鼻子,突然发现自己的手上也沾满了鲜血。

本应该先去报案,但他被吓得慌了神,丢下筐子和镰刀,拼命往家里跑。进了家门,母亲问他出什么事情了,他也吓得不说话,脱下沾满鲜血的靴子就上床躺着去了。

差役们听他说得合情合理,看他的模样老实忠厚,不像是杀人越货的歹徒,所以就把案子上报给了当值的理刑百户李青。李青查问了案情,却不容分辩认定张柱就是凶手,然后就对张柱严刑逼供。

那东厂可是一个魔窟,什么恐怖的刑具和逼供的方法都有,看到那些刑具就让人胆战心惊。可是张柱老虎凳也坐了,辣椒水也灌了,十个手指也被夹烂了,就是不承认自己杀人。

嫌疑犯死不招供怎么办?

东厂办案不需要程序正义,李青就在没有张柱招供画押的情况下,把张柱杀了张孙氏的情况写了一个案卷,连同人犯发给刑部,让刑部依法处理。

要知道东厂是直属于皇帝的特务机构,专门负责侦查百官,虽然与刑部没有上下级关系,但是他们对朝廷六部官员都是颐指气使。所以被东厂定了罪,刑部一般也就是走个过程。

那张柱是不是就死定了呢?没有,他还有机会。

2.案情拨云见日

案子被东厂发到刑部,案子就交给了刑部郎中魏应召。魏应召深入了解案子之后,立刻就发现东厂转来的卷宗漏洞百出,疑点重重。

卷宗没有被告张柱的供词和认罪。作为杀人凶器的镰刀光亮如新,没有任何血迹。死者张孙氏胸部身中三刀,血流如注,张柱穿着衣服却没有大片血渍,而且他的靴子上的血迹是略已凝固的血块,而不是新鲜的血液。所以这符合张柱发现尸体后沾上血迹的说法。最大的逻辑漏洞是,张柱杀了人以后为什么还留下血脚印,一直连到家中,还把写着“四冰果”的筐子留在现场,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凶手似的。就在魏应召分析案卷的时候,张柱的母亲也正在为儿子的事情伤心痛苦,不相信儿子会杀人。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张秀萍姑娘,穿着孝服闯进了张家,哭着告诉张柱母亲说,是自己害了张柱。

这个张秀萍又是何人?

原来她就是死者孙氏的女儿,她说自己有个哥哥叫张福,平日好吃懒做,还爱赌博,赌输了就回家逼母亲张孙氏给钱。母子俩不知道吵了多少回架了。那天晚上,张秀萍熬夜织布,又听到母亲和哥哥在激烈争吵,后来声音止住了,她也就没放到心里去。

当天凌晨,张秀萍发现母亲不见了,家中祖传的碧玉佩也不见了。正急着,张福慌慌张张地回来了,脱下一身血衣就上床睡觉,也不搭理妹妹张秀萍。随后,张秀萍就听到了母亲遇害的噩耗,她联系案情和哥哥的表现,觉得哥哥就是杀害母亲的凶手。

她开始顾及亲情,不愿意指认哥哥,可是后来又听说老实的张柱,蒙受了不白之冤,所以就跑到张家来谢罪了。

张柱母亲连忙扶起张秀萍,说服她一起到刑部救人。到了刑部,张秀萍大义灭亲,指证哥哥张福是杀害母亲张孙氏的重大嫌疑人。

接着,魏应召又从一个后海的采藕人那得知,凶案发生当天凌晨曾看到张福慌慌张张地把一件东西投入后海之中。魏应召派人假扮成种藕人潜入后海中,果然在湖底摸出了一柄牛耳尖刀。刀上带有血迹,极可能是杀人凶器。

盘查当铺的刑部差役又在德胜门内“亨盛当铺”发现了碧玉佩的当单存根。当单的日期是张孙氏被杀后的第三天,当主是一个赌棍。这名赌棍一被抓进刑部衙门,就全盘招供,说碧玉佩是张福在张孙氏被杀的当天下午以五百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他的。

接着又在张福家搜出了血衣,于是,魏应召决定收网捉拿张福。审讯开始时,张福还装作无辜的样子,拒不承认杀害母亲。可是面对所有证据,张福不得不供认杀害母亲的事实。

胡同女尸案至此真相大白,案情明白无误,那张柱是不是就可以沉冤得雪,被释放回家了呢?如果是这样,这不过是一起沉冤得雪的普通杀人案,不值得你花时间再看。接下来才是这起案件的关键所在。

3.案件开始变质

魏应召得到了判案的所有人证、物证以及罪犯的认罪画押,但他依然还是不敢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张福不是普通人,而是那个判决张柱有罪的东厂百户李青的线人,也就是说他是东厂的人。

案件一牵涉到东厂就麻烦了。如果秉公执法,这不就证明东厂刑讯逼供,草菅人命吗?到时候东厂的颜面何存,丢了面子的李青,能同意判他的“狗腿子”张福有罪吗?

魏应召为难了,但他依然是一个正直的人,思考再三,决定还是实事求是,根据案情把东厂的结果翻过来,申请判决张福斩立决。

魏应召混迹官场多年,知道官场上的潜规则,为了顾全东厂的面子,专门给东厂经办此案的差役,和李青塞了红包。李青掂量了一下红包,笑着脸说:“辛苦刑部各位大人了,那就按照魏大人的意思改吧。”

案件到这里,是不是就该尘埃落定了呢?

才怪。

魏应召把奏折往宫里一递,就等着皇帝批准,然后将张福开刀问斩。

第二天,宫中专门就胡同女尸案传来圣旨,但圣旨的内容却是痛斥刑部妄出人罪,痛责魏应召草菅人命,将魏应召逮捕入狱,等待发落。胡同女尸案移从刑部移交都察院,令右都御史熊浃复审。

魏应召认真查案,案情也非常清楚,皇帝怎么会莫名其妙给他一闷棍呢?

问题就出在魏应召把李青想得太简单了。他绝不想失了颜面,也不允许有人挑战他的权威,所以他刚笑眯眯地把魏应召打发走,一转身就给皇帝写了一封密奏,赶在刑部的案卷之前送入了宫中。(东厂直属皇帝,密奏可以直达皇帝)

在李青的密奏里,案情来了一个全面反转,变成了张柱与张秀萍通奸,奸情被孙氏发现后,张柱杀害了孙氏,刑部郎中魏应召收受张柱贿赂,要栽赃张孙氏之子张福。

好一个李青,不愧是东厂的人,真是血口喷人,栽赃嫁祸的专家。

此时的嘉靖皇帝痴迷于炼丹求仙,对朝廷政务不甚关心,但对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密奏却非常重视,也非常信任这些特务机构。嘉靖看密奏写得斩钉截铁、正义凛然,就信了李青,所以这才会有那一道让人匪夷所思的圣旨。

皇帝让复查,那就复查吧。

右都御史熊浃,看得深,看完卷宗就知道问题的症结,不是案情复杂不明,而是变成了刑部与东厂的政治斗争,或者再往根上说,是朝臣与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

那熊浃会站在哪一边呢?

熊浃最终还是站在了刑部的立场上,他隔天就给嘉靖皇帝做了回复,先是详细陈述了此案的疑点,指出了东厂审理的漏洞,肯定了刑部的审判是真实可靠的。

后面又提到了朝廷司法大权的归属问题,指出现在东厂等特务机构已经侵犯了司法大权,出现了许多违法行为。熊浃认为朝廷司法大权应该专属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不能让其他机构染指。

熊浃的奏本呈上去,是不是就真相大白,案子就该结束了呢?才怪。

嘉靖皇帝看到熊浃的回复,读了前半部分后基本认同了熊浃的观点,也认为刑部的审理是正确的,是东厂搞错了。但是读到后半部分时,嘉靖皇帝就有意见了。

东厂直接听命于皇帝,熊浃指责东厂干涉司法,不就是指责皇帝干涉司法吗?权术大师嘉靖皇帝,决不允许外朝大臣挑战他的权威。

于是,皇权专制暴露出了它最无赖的一面,嘉靖皇帝不顾事实,下令解除熊浃都御史之职。胡同女尸案要进行第四次审讯,由刑部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二人重新审理,命令尽快审明回报。

熊浃也被打了一闷棍,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就是要按东厂的结论结案。只有这样,嘉靖觉得才能震慑朝臣,维护皇权。可偏偏陆粲、刘希简二人毫不畏惧地再次站在了朝臣的一边,很快给出了和熊浃一样的回复。

这次嘉靖皇帝勃然大怒,第三次专门就此案下旨,将刑部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二人革职,投入监狱,将胡同女尸案发回进行第五次审讯。圣旨命令刑部督审,要由一名侍郎亲自主持。

这桩案子现在该如何收场呢?

其实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只要外臣不屈服,这个案子皇帝就不会结案。面对皇权和正义,正直的外臣都坚持事实,但有“不识时务”的正直人,就有阿谀奉承的投机分子,官场从来不缺乏这种人。

于是,这个人顺势而出,他就是刑部侍郎许赞。为了事实,魏应召倒下了,熊浃倒下了,陆粲、刘希简也倒下了,但许赞不想倒下,他选择向皇权妥协。

许赞审案,基本不问案情,直接当庭宣布张柱杀害张孙氏,判处斩立决;被害人孙氏之子张福无辜入狱,赏银五两,当堂释放;被害人之女张秀萍,与凶犯张柱通奸,又诬陷其兄,杖责一百棍,赶出京师。原刑部郎中魏应召受贿枉法,草菅人命,即刻发往云南充军。

整个案子不到1个小时就判完了。

4.被冤枉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悲剧和滑稽。

张柱当天就被拉到法场斩首了。张柱的母亲悲愤不已,跳入护城河自尽了。张秀萍受了杖责后,悲愤不已,当天在家中悬梁自尽了。魏应召收拾行装,和家眷一起去云南充军。而真凶张福,却得到了许赞给他的五两“国家赔偿金”。

据说嘉靖皇帝听到“凶手张柱已经伏法”的回报后,说了一句:“可惜了,二十几岁的年纪啊。”许赞因为顺从了皇帝,之后官运亨通。很快,嘉靖皇帝就提拔许赞担任吏部尚书,后来还进入了内阁。

可悲,可叹。

明明所有人都知道张柱是冤枉的,但是因为莫名其妙,卷入了上层的权力斗争,最终他和母亲,张秀萍以及正直的官员都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小人物的不幸,不在于不努力,在于不能左右权力斗争而自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北京胡同女尸案:是哥哥谋财杀母 还是妹妹偷情杀母 谁冤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时候 北京胡同的味儿 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小时候 北京胡同的味儿 怎么也找不回来了

胡同里,孩子,你们家,北京,事儿,味儿,楼房,老人,邻居,越来越少,门儿,越来越多,班儿,盖得,北京胡同,家有,小落,街里街坊,小时候,东西,人儿,人情,前脚,后脚,同感,哥哥,姐姐,嘴馋,奶奶家,感觉

2018-03-03 #故事大全

小说连载:北京胡同的纯真 追忆七零后们的青春祭(9)

小说连载:北京胡同的纯真 追忆七零后们的青春祭(9)

舒扬,少男,陈歌,孙子,韩松,噩梦,学校,点儿,人家,身体,阴风,事儿,主儿,文海,时候,朋友,血雨,血丝,谎言,潘向东,白森森,说什么,那可是,了头,同学,哭声,哥哥,回事儿,地方,姑娘

2007-12-04 #小故事

长春90后杀母事件 凶手疑患有抑郁症

长春90后杀母事件 凶手疑患有抑郁症

小区,物业,孩子,吉林,小伙子,记者,警方,工作人员,妈妈,居民,华大天朗国际,三楼,事儿,抑郁症,母亲,旅店,父亲,派出所,长春,刘女士,李女士,孔令辉,小南街,新文化,个人,事情,刀把,原因,地点,完人

2014-10-31 #短篇故事

“北大学生杀母案”嫌犯落网:媒体该报道犯罪者的故事吗?

“北大学生杀母案”嫌犯落网:媒体该报道犯罪者的故事吗?

谢宇,媒体,故事,公众,犯罪,案件,标准,社会,消息,背景,规律,读者,逻辑,一家,信息,使命,动机,杀母,大众,好奇心,机理,警方,犯罪分子,犯罪者,网友,论调,警示,但至少,媒体人,舆论场

2013-09-01 #小故事

12岁杀母少年:今天无罪释放 明天可能就在你的孩子身边

12岁杀母少年:今天无罪释放 明天可能就在你的孩子身边

少年,父母,杀母,母亲,孩子,社会,未成年人,案件,冷血,制度,媒体,家庭,法律,电视,教育,是他们,未成年人犯罪,谁不想,众人,事件,中国,代价,八卦,司法,国家,家庭教育,屠刀,新闻,明星,湖南

2020-01-2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胡同的文化 寻找老北京的记忆

北京胡同的文化 寻找老北京的记忆

胡同,北京胡同,北京,辟才胡同,人们,情怀,地方,水井,蒙古语,一种说法,以市场,赵禹,吴良,张城,韩家潭,东夹道,内务部街,前街,干面胡同,柴胡同,油坊胡同,烧酒胡同,老北京人,老北京,红星胡同,茶儿胡同,韩家胡同,为数,产业,人名

2011-08-15 #经典故事

扫街北京胡同:品味北京 品味胡同

扫街北京胡同:品味北京 品味胡同

北京,胡同,胡同里,居北,北京胡同,老北京,外地人,世风,人情,名胜古迹,原生地,建筑,百姓生活,风物,镜头,不想再,不一定,品味北京,有机会,有时间,老北京文化,记录下,转一转,不厌其烦,一而再,乐在其中,原汁原味,流连忘返

2014-07-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市资讯|北京胡同记录 烂漫胡同 湖南会馆在这条胡同里

北京市资讯|北京胡同记录 烂漫胡同 湖南会馆在这条胡同里

北京,北京胡同,胡同,居民,转型,图中,美景,地方,地区,游客,吃起来,烂漫胡同,北京热电厂,卤煮火烧,好的,湖南会馆,老北京,北京市,中胡,产业基地,厂房,大部分,大烟囱,小吃,照片,红框,肥肠,颜色,食品,生活

2016-09-10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