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时间:2019-07-31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提示:本文共有 21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原标题: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一鼓作气

曹刿(又作曹沬),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打仗,还是工作,都必须一鼓作气。在营销事业中更是应如此把握机会,气可鼓而不可泄。一鼓作气,保持高度的热情,并学会借力,借势,将工作做好。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能尽信书,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不能死搬教条,墨守陈规,应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今福建三明市将乐县人)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在虚心的同时,还要懂礼貌,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去请教他人,只有虚心人才会不断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洛阳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故事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能沉迷享乐之中,同时要牢记优良传统,不可数典忘祖

讳疾忌医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桓侯不久病逝了。

故事启示我们对待问题要像扁鹊一样有防微杜渐的意识,不能像蔡桓公那样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视而不见。蔡桓公既然请来了扁鹊给看病,起码要本着信任的态度来看待医生的建议,推而广至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是要本着信任的原则来对待。

读史有学问,读史有智慧。我们可以以史为鉴。现实中的一切,总能找到它们历史的影子,历史书卷里的众生百态,也总能在现实中找到它们的注释。了解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的教训,对我们以后在处事代物都大有帮助。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作为青少年,作为祖国的花朵,不应该贪图享乐,不应该让祖国母亲再受到痛苦与灾难,而是应该要好好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文化,长大后才能好好地报效祖国,使将来的祖国在我们的贡献下加繁华昌盛。

最后,引用毛主席的一首词。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图文 文字网络

编辑刘桂良

审核杨彪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桓侯,扁鹊,刘禅,程颐,秦军,老师,司马昭,曹刿,程颢,赵括,一鼓作气,告诉我们,士气,廉颇,故事,蜀国,工作,进攻,蔡桓公,赵奢,这个故事,使者,伊川,儿子,历史,学问,态度,总能,才能,洛阳

2020-04-27 #经典故事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桓侯,扁鹊,刘禅,程颐,秦军,老师,司马昭,曹刿,程颢,赵括,一鼓作气,告诉我们,士气,廉颇,故事,蜀国,工作,进攻,蔡桓公,赵奢,这个故事,使者,伊川,儿子,历史,学问,态度,总能,才能,洛阳

2020-05-11 #经典故事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桓侯,扁鹊,刘禅,程颐,秦军,老师,司马昭,曹刿,程颢,赵括,一鼓作气,告诉我们,士气,廉颇,故事,蜀国,工作,进攻,蔡桓公,赵奢,这个故事,使者,伊川,儿子,历史,学问,态度,总能,才能,洛阳

2020-06-26 #故事会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桓侯,扁鹊,刘禅,程颐,秦军,老师,司马昭,曹刿,程颢,赵括,一鼓作气,告诉我们,士气,廉颇,故事,蜀国,工作,进攻,蔡桓公,赵奢,这个故事,使者,伊川,儿子,历史,学问,态度,总能,才能,洛阳

2020-09-03 #长篇故事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桓侯,扁鹊,刘禅,程颐,秦军,老师,司马昭,曹刿,程颢,赵括,一鼓作气,告诉我们,士气,廉颇,故事,蜀国,工作,进攻,蔡桓公,赵奢,这个故事,使者,伊川,儿子,历史,学问,态度,总能,才能,洛阳

2019-07-13 #故事大全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桓侯,扁鹊,刘禅,程颐,秦军,老师,司马昭,曹刿,程颢,赵括,一鼓作气,告诉我们,士气,廉颇,故事,蜀国,工作,进攻,蔡桓公,赵奢,这个故事,使者,伊川,儿子,历史,学问,态度,总能,才能,洛阳

2011-09-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上下五千年 来自历史故事的启示

桓侯,扁鹊,刘禅,程颐,秦军,老师,司马昭,曹刿,程颢,赵括,一鼓作气,告诉我们,士气,廉颇,故事,蜀国,工作,进攻,蔡桓公,赵奢,这个故事,使者,伊川,儿子,历史,学问,态度,总能,才能,洛阳

2012-01-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上下五千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汗青,外国,事务,人物,故事,诗词,典范,了学,上下五千年,朋朋,爱上,内容,乐趣,人们,培育出,古诗词,大典,少年,时候,朝代,盘古,本博,名篇,外学,拔取,诗人,从小学,听故事,当起来,爱上了

2020-09-03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