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每天一个历史人物小故事

时间:2019-05-21

历史伟大人物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17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4 分钟。

. . . . 2016 10 01 20:06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范增 范增,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封位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70岁出山的权谋家 范增,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年届七十,当时他只是一个看门人,不过这个老头子倒是有两把刷子,上上下下,没有人敢轻视他。范增出道的时候已经70岁,是完全经过了秦朝时代的。

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起义,项梁响应陈涉起兵反秦,使楚地迅速成为天下反秦势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但是,树大招风。秦朝大将章邯在击败了攻入函谷关的陈胜部将周文之后,率兵首先攻打楚地的反秦武装。陈胜、吴广接连被杀。 陈胜战死之后,项梁率会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楚地反秦武装的核心人物。。范增前往投奔。范增和项梁相会于薛地。当时反秦斗争陷于低潮,项梁、刘邦等义军首领正相会于薛地,商议挽救时局的方针和策略。范增的到来适逢其时。 范增见到项梁等将领,首先分析了陈胜所以失败的原因。七十岁的范增对项梁说,陈胜的失败是必然的。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怀王误入秦国,最终没有返回故国,楚国百姓至今都非常怀念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

陈胜率先起义,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如今,这么多起兵的人都争着归属你,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将领,能够重立楚王的后人为楚王。 因此范增建议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项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在秦末的反秦战争中,范增是最早建议立楚怀王的后裔项梁、项羽为最高统帅的。 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义军将领出谋划策,对陈胜失败之原因的分析虽然不是非常正确、全面,但提出扶立楚王后裔的建议,使反秦斗争获得了一面新的旗帜,对团结和协调各地的反秦力量,促使反秦斗争重新走向高涨都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义军将领多是行伍出身,范增的加盟,不仅是人才的增加,而且改善了领导集团的能力结构,对楚国的反秦斗争大有裨益。 范增的建议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抛开道义道德层面姑且不论,就将这旗号当成一种工具来分析。这种工具用对了利益无穷,用错了也只能是后患无穷。 在烽烟四起的反秦初期,立战国时期楚王的后人为楚王,对当时的楚地老百姓确有一定的号召力; 但是,秦朝灭亡之后,如何处理在反秦斗争中重新称王的六国君王后裔,就成为一个非常棘手、敏感的政治问题:继续保持他们的王位,等于拱手将推翻暴秦的胜利果实送给他人,这是任何一个胜利者都很难办到的事; 而废弃他们在反秦初期确立的王位,则非常容易引来政治对手的攻击,成为政治上的一大败笔。

谁做了推翻暴秦的盟主,谁就捧上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项羽就是因为在秦亡之后未能处理好项氏在反秦初期自己拥立的楚王,而被刘邦扣上“弑君”的罪名,在政治上极其被动,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被离间而出走 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于是向项羽请和。 项羽打算同意,范增说:“此时很容易就能击败汉军,如果现在把他们放走而去征服,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刘邦的谋臣陈平抓住了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 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叫人准备丰盛筵席,捧着佳肴正要进献,细看使者,故意假装惊讶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

便更换佳肴,改以粗食供项羽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项羽,项羽就怀疑范增与汉有私情,渐渐夺去范增权柄。 范增大怒,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 项羽允许范增辞归。 范增虽辞归,但仍然给了项羽一个锦囊 。 范增曾对项羽说过,有一种谋略叫两败俱伤,这种谋略不得万不得已,是不可使用的。他给项羽的锦囊之中,隐藏的就是这样的一条谋略。 但是最后,项羽的结局是自刎乌江了。项羽至死都没有打开过范增给自己的保命锦囊,最后这个锦囊被刘邦得到,刘邦看完这个锦囊就命人毁掉了。 那么,范增再锦囊之中到底给项羽留下了什么呢?其实,这就是一条两败俱伤的反间计。 范增早就猜到项羽不会打开锦囊的,他对这个曾尊他为“亚父”的青年非常的了解,这是一个宁死也不会苟活的人,所以给他保命锦囊他也不会用的。

这个锦囊其实是为刘邦准备的,范增早就猜到刘邦肯定会得到这个锦囊的。 之所以说这是一条两败俱伤的计策,是因为只有项羽死了,刘邦才会得到锦囊,锦囊内的计策才能实现。 那么,范增到底在锦囊内说了什么呢? 据说,锦囊内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我已经和张良韩信商量好了,在您危急的时候,他们就会带兵过来救您,到时候杀掉刘邦,我们和他们共分天下”。 其实,这是一条离间刘邦和他的手下的计策,范增不希望它能能很快的成功,只要将猜忌的种子埋在刘邦的心中,总有一天他会发芽的。 果不其然,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就将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功臣。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smrxgs

221楼

2016 10 01 20:07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一: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巨鹿之战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以十月为岁首,秦二世二年为前209年十月至前208年后九月,该年闰月),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并杀死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于是渡过黄河,汇合前来增援的王离军20万(长城军)一起攻打赵国,大败赵军。 这时候,赵歇为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国相,都逃进了钜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 陈余作为赵国的大将,率领几万名士卒驻扎在钜鹿北边,这就是所谓的河北军。 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陈馀曾派陈泽率五千人先去试试秦军的力量,结果是到了那里就全军覆没了,自此,诸侯联军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后九月(闰月),楚怀王阵营分兵两路,一路以卿子冠军宋义为上将军,鲁公项羽为次将,亚父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一路以刘邦为主帅,进攻关中。楚怀王许诺说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楚国援赵大军进至安阳(现在山东曹县东南)后,宋义称最好等秦赵两败俱伤后楚军再收渔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进。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项羽痛斥宋义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河,援救巨鹿。

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赵将陈余又催促进兵。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此时,楚军的雄威压倒了诸侯军;援救钜鹿的诸侯国的军队有营垒十多座,却都不敢发兵出击。待到楚军攻打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

见楚军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诸侯军人人都惊恐不已。这样打败了秦军后,项羽便召见诸侯军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时,没有一个不是跪着前行的,谁也不敢仰视。项羽从此始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归他统帅了。 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 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 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

这时,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灭了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北面赶跑了匈奴,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被杀害于阳周。这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他们。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 那赵高一向阿庚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将军您在外时间长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

而且,上天要灭秦,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谁都明了。现在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进谏,在外已成亡国之将,孤自一人支撑着却想维持长久,难道不可悲吗? 将军您不如率兵掉转回头,与诸侯联合,订立和约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为王,南面称孤,这跟身受刑诛,妻儿被杀相比,哪个上算呢?” 章邯犹疑不决,秘密派军候始成,到项羽那里去,想要订立和约。和约没有成功,项羽命令蒲将军日夜不停地率兵渡过三户津,在漳河之南驻扎下来,与秦军交战,再次击败秦军。项羽率领全部军兵在污水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 军官们都说:“好。” 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

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巨鹿之战结束。 巨鹿之战后,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萧何为丞相,整顿后方,训练人马。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 关中的百姓对“约法三章”的汉王本来有好感,汉军一到,大多不愿抵抗。不到三个月工夫,汉王消灭了原来秦国降将章邯等的兵力,关中地区就成了汉王的地盘。 这一来,可把西楚霸王项羽气坏了。项羽打算发兵往西打刘邦,可是东边也出了事,齐国的田荣轰走了项羽所封的齐王,自立为王,情况比西边更严重。项羽只好先去对付齐国。 汉王刘邦趁项羽和齐国相持不下的时候,一直向东打过来,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项羽又不得不扔了齐国那一头,赶回来在睢水上跟汉军打了一仗。

汉军大败,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汉王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后也被楚军俘虏了。 汉王退到荣阳、成皋都在今河南荥阳县一带,收集散兵。这时候,萧何从关中调来一支人马,韩信也带着军队来见汉王,汉军才又振作起来。 汉王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一面守住荥阳,用少数兵力拖住项羽的军队;一面派韩信带领兵马,向北边收服魏国、燕国和赵国。 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把荥阳迅速攻下来。汉王十分着急。他的谋士陈平原来是从项羽那边投奔过来的,献了一条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 项羽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间计,真的对范增怀疑起来。范增十分气愤,对项羽说:“天下的大事已经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年老体衰,该回老家了。”

范增离开荥阳,一路上又气又伤心,就害了病,没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长了毒疮死去。 范增一死,楚营里再没人替霸王出主意。汉军受的压力也减轻了。汉王用少数兵力在荥阳、成皋一带牵制项羽的兵力,让韩信继续攻取北边东边,又叫将军彭越在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的运粮道儿,使项羽的军队不得不来回作战。 楚汉双方就这样对峙了两年多。

222楼

2016 10 01 20:07

公元前203年,项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将军曹咎留下来守住成皋,再三嘱咐他千万不要跟汉军交战。 汉王见项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战。一开始,曹咎说什么也不出来交战。汉王就叫兵士成天隔着汜水朝着楚营辱骂。 一连骂了几天,曹咎实在沉不住气了,就决定渡过汜水,和汉军拼一死战。 楚军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汉军趁楚兵刚渡过一半的时候,把楚军的前军打败,后军乱了阵,自相践踏。曹咎觉得没有脸再见项羽,在汜水边自杀了。 项羽在东边正打了胜仗,一听成皋失守,又赶到了西边对付汉王。在广武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地方,楚汉两军又对峙起来。 日子一久,楚军的粮食接应不上。项羽没法子,就把汉王的父亲绑了起来,放在宰猪的案上搁着,派人大声吆喝:

“刘邦还不快投降,就把你父亲宰了。” 汉王知道项羽吓唬他,也大声回答说:“我跟你曾经结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把父亲杀了煮成肉羹,请分给我一碗尝尝。” 项羽恨得咬牙切齿,真的想把太公杀了,又是项伯劝住了他。 项羽派使者跟汉王说:“现在天下闹得乱纷纷的,无非是你我两个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来跟我比个上下高低。”汉王要使者回话说:“我可以跟你斗智,不跟你比力气。” 项羽又叫汉王出来,在阵前对话。汉王当面数落项羽的十大罪状,说他不讲信义,杀害义帝,屠杀百姓等等。项羽听得发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齐放起箭来。汉王赶快回马,胸口已经中了一箭,受了重伤。 他忍住疼,故意弓着腰摸摸脚,骂着说:“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

左右把汉王扶进了营帐。汉军听说汉王受伤,都着了慌。张良恐怕军心动摇,劝汉王勉强起来,到各军营巡视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来。 项羽听说汉王没有死,大失所望。接着,韩信在齐地大败楚军,楚军的运粮道又被彭越截断,粮草越来越少。 汉王趁项羽正在为难的时候,派人跟项羽讲和,要求把太公、吕后放回来,并且建议楚汉双方以鸿沟在荥阳东南为界,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 项羽认为这样划定“楚河汉界”还不错,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吕后,接着把自己的人马带回彭城。 其实,汉王这次讲和,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汉王用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不出两个月,组织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一齐会合,由韩信统领,追击项羽。楚、汉双方一场最后决战就开始了。

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 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此时楚军尚有约十万人。 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 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 韩信亲率汉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带领大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 天明以后,汉军得知项羽突围,于是派遣五千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后,仅剩百余骑相随,行至阴陵因迷路耽搁了时间,被汉军追及,项羽突至东城,手下仅剩二十八骑。 项羽指挥这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 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至此,历时4年半之久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223楼

2016 10 02 20:00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二:虞姬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 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有人说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市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即位,由于秦二世的残暴,便爆发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

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 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 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作他坚强的后盾。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民间传说上的一段佳话。 相传,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随即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初期,楚军连连大胜,但在楚汉相争的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 虞美人在帐篷中心惊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 项羽回来了,这一回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他虽然靠着一支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 他自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尚是破题儿第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 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

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 只惦记着美人虞姬, 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虞姬凄然起舞,忍泪唱起《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的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历史(待考证)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虞姬为了让项羽不再有牵挂,唱完《和垓下歌》,拔剑自刎。

项羽悲恸万分,在仓促间只好于垓下草草掩埋了虞姬,随即项羽带着六百骑兵连夜突围而出,被汉军追至乌江边,乌江亭长说江东还是霸王的地方,汉军没有船,让霸王渡江东山再起。 项王说,自己当年与江东8000子弟出征,已全部战死,自己不愿苟且偷生,并无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将乌骓马送给乌江亭长引渡。 然后率领28个子弟兵执短兵器和杀来的汉军再次拼杀,最后项王见到自己的旧部下吕马童,说:不是我项羽不能打,今天天要亡我,我又奈何,既然老朋友都来了,那就让老朋友得万户侯(刘邦当时用重金购项羽首级),于是慷慨地自刎在乌江边,将头送给了吕马童。

224楼

2016 10 03 19:04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三:项伯 项伯名缠,是项梁的兄弟,项羽的叔父,时任楚国左尹(即左丞相)。 当时,项羽听说刘邦欲守关自王关中,遂在鸿门发布命令: 次日犒赏士卒,进攻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在大战即临,霸上将玉石俱焚的时刻,项伯想到了跟随刘邦的张良。 项伯跟张良很要好,是过命的交情。早在秦始皇时代,项伯杀了人,曾逃到下邳张良那儿长期隐蔽,度过了一段难忘岁月,两人可谓是患难之交。 项伯这个人挺念旧,他知道张良在沛公军中,惟恐殃及池鱼玉石俱焚,就连夜快马加鞭赶到霸上军营,悄悄会见张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告诉了老朋友,想让张良当即跟他一起走,先脱离险境再说。 至于高官厚禄,自然是题中之义,一个都不能也不会少。他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项王兵锋,势不可当!你赶紧跟我一起走吧,犯不着陪着沛公白白送死。”

张良说:“老朋友就是老朋友,真是太感谢你了!只是,你向来深知我的为人。我受韩王之命陪伴沛公,今天他危在旦夕,我却私下逃走的话,就太不仗义了,实在说不过去;我不能不对他说明。区区微衷,还望老友谅察!” 这一层却是项伯情急之中没有预料到的,他一时间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既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说服张良,又了解张良的性格,无奈之中,他只得勉为默许。张良马上入见沛公,详细禀告了相关情况。 刘邦大吃一惊,急得连连跺脚:“麻烦了!麻烦了!这可如何是好呢?” 张良反问道:“是谁为大王支了这个高招?” 刘邦说:“咳,别提他了,一个傻屄!他叫我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说那样就可以独占关中自在为王了。都怪我一时糊涂,听信了他的话,也没顾上征询你的意见。”

张良说:“依大王看,你的军队能够抵挡项王吗?” 沛公沉默了一会儿,回答:“当然抵挡不了。事情已经这样了,还是先说说咱们该如何应付吧。” 张良道:“刻下只有沛公自己去向项伯解释清楚,说明你不敢背叛项王,事情才可能有转圜的余地。” 刘邦点头称是。又好奇地问:“你是怎么认识项伯的?关系还那么铁。” 张良笑着说:“秦时项伯就与我交游。他杀了人,我救过他。今天我有急难,亏他不忘旧情,投桃报李,特意来告诉我一声。” 原来如此。刘邦一听也笑了,这才放下一半心来。此公思维呈跳跃性,脑子转得飞快。他又问道:“你和项伯谁年长?” “他比我大。” “好的。有劳子房去把他请进来,我要以兄长之礼隆重接待他。” 于是张良出来,邀请项伯会见沛公。事已至此,恭敬不如从命,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项伯就跟着张良进来。

溜须拍马灌迷魂汤本来就是刘季的强项。他对项伯满口恭维,十分客气;更兼张良在一旁穿针引线指导渲染,几杯酒下肚后,项伯彻底放松,飘飘然起来,油然对沛公产生了同情与好感,打心眼里感到他是个被委屈了的好同志。 刘邦一再向项伯敬酒,两人一拍即合,洽谈甚欢,并约为儿女亲家,转眼间两人居然成了哥们兼亲戚。张良冷眼旁观,也不得不在心里佩服刘邦的灵活机变。 刘邦笑容满面地说:“大哥啊大哥,兄弟入关以后,登记吏民,封存府库,除了本性难移玩了两个女人,其他都秋毫不敢染指;至于派兵守关,那是为了防备强盗出入和发生意外情况,属于维护地方治安的临时措施。 兄弟日想夜盼项王早日到来,看他的意思行事,他说如何,便当如何。项家的门第功业,全楚第一,无人能比!不听项王的,还听谁的?我刘季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到反叛。

天地良心,兄弟我冤枉啊!还望老兄在项王面前代为分说,消除误会。在下绝无二心,决不是妄自尊大忘恩负义的小人!” 刘邦的美酒、好话让项伯沉迷,张良深沉而热烈的目光则让他感到一种无可闪辟的责任感。他不能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项伯嘱咐刘邦:“我跟子房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何况我们又是亲家了,我也相信你无罪有功。项王面前,自会尽力而为。不过,无论如何,你明晨务必趁早亲自来鸿门向项王解释道歉。” 刘邦一口应承:“多谢,多谢!一定,一定!” 张良送项伯上路返程时,已经帮他编好一套说辞。刘邦一贯出手阔绰,当然也决不会让新亲家空手回去,馈赠相当够意思。这些且略过不表。 吃里扒外以私废公却又秉性忠厚问心无愧的项伯不虚此行满载而归。他夤夜赶回鸿门军中,在自家稍作停顿,就赶去觐见项王,把刘邦的话加油添醋学样了一遍。

当然,他谎称是张良主动找了他。见侄子沉默不语,项伯进而又说:“沛公率先打进关中,立下头功,我们才得以轻易入关,人家既有功劳,又有苦劳。他对我们老项家特别是大王你,可是毕恭毕敬推崇备至。 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就去击杀人家,这是违背道义的行为,天下人都会寒心。沛公有意明早主动前来谢罪,当面说清原委,解除嫌隙。依我看,不如善待人家。” 项王沉思良久,认为有理,点头应允。 在次日的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暗示项羽,让乘机杀掉刘邦,项羽因在事前已被项伯说服,认定刘邦为忠诚有功之将,因而对范增的暗示默然不应。 当范增召来项庄即席舞剑时,项伯一定看出了其中要杀刘邦的真意,立即拔剑对舞,常用身体遮护刘邦,使项庄一直难于下手。

在项伯看来,刘邦来鸿门是自己出的主意,因而他实际上是自己请来的客人,对他的性命负责是自己应尽的道义责任;何况自己与刘邦已在昨晚结为亲家,更有一层亲戚关系包含其中。 项伯劝项羽勿杀太公,所言道理虽不清晰、充分,但绝非是出于仁道主义则可以肯定。因为,项羽坑杀活人无数,从未见项伯有劝谏的表示。 他自己在九江王英布反叛投汉后,奉命收集九江散兵,也杀尽了英布的妻子儿女。 项羽败亡后,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赐其姓刘。项伯受封三年后死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smrxgs

225楼

2016 10 03 19:05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四:季布 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 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 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项羽被围垓下时,钟离昧和季布在韩信的“四面楚歌”的感召下,不得已只好跟着无心恋战的楚军们逃走了,当时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情非得已。 楚军们大部分都逃走了,他们两个作为主帅不走也不行了,否则就当个“光杆司令”,死无葬身之地了。项羽在乌江自刎后,钟离昧和季布成了刘邦重点追捕的对象。

毕竟刘邦知道他们两个是项羽的左膀右臂,一天不除去他们,心里就一天不安稳啊! 我们首先来看看季布的逃亡历程。 季布与濮阳县一个姓周的人家是世交,两家素来很友好。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逃亡中的季布敲响了周家的大门。 周家几乎连想都没想就收留了他。然而朝廷的“通缉令”很快就传遍了五湖四海,小小的濮阳县自然也不例外,布告上大致内容是,举报和抓住通缉犯钟离昧和季布悬赏RMB多少多少,窝藏通缉犯诛灭九族,杀无赦。 这下周家人可就犯难了,以他和季家的交情,他自然宁可自己死也要收留季布,然而此时的风声太紧了,弄不好季布没保护好,自己还会被连累到株连九族。 是啊,一个人的性命不要紧,但整个家族人的命全都搭上可就是大事了。于是周老爷子思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把季布改头换面,让他重新做人。

待季布改头换面后,周老爷子把他“卖”到一个鲁地姓朱的大户人家为奴。 这朱老爷子是个江湖名门之辈,广结天下豪杰。他和周老爷子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对于周老爷子带来的家奴,他二话不说就慷慨解囊拍板买下了。 然而令周老爷子始料未及的是,这朱老爷子自第一天起就对季布起了疑心。这倒不是说周老爷子的易容术太差,而是因为不管季布怎么改变,他与生俱来的英雄之气却是无法改变的。 朱老爷子通过明察暗访,很快就发现这个所谓的家奴竟是朝廷重金追赏的季布将军。 对于自己的发现,朱老爷子又惊又喜,他马上就赶到京城去了。当然,朱老爷子并没有直接把季布交给朝廷,而是找到了老相识夏侯婴将军,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由于两人是故交,面对朱老爷子的造访,夏侯婴很是热情地招待,又是杀鸡又是宰鸭,忙得不亦乐乎。

酒过三巡,朱老爷子就趁着酒兴开始提季布的事了。令朱老爷子颇感意外的是,他精心准备的演讲词并没有派上用场,因为他刚一提到季布,夏侯婴就说他也很敬佩季布,他愿意亲自去面见刘邦看看能不能赦免季布的死罪。 这夏侯婴是啥人物,他是刘邦身边的红人啊!几次救刘邦的性命于危难之中。他的话自然引起了刘邦的高度重视,刘邦思考了良久,终于说了句:赦免! 于是乎,接下来街道上换了一道赦免季布的新布告。随后的事很简单了,季布自然到洛阳见到了夏侯婴,然后在夏侯婴的带领下见到了刘邦。 曾经是战场上的对手,此时化敌为友,相逢一笑泯恩仇,季布低下了他高昂坚挺的头颅,然后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最后他表示他愿为国尽自己一分微薄之力。刘邦大手一挥,说,我现在就给你一个职位:郎中令。

这是刘邦对待一级战犯唯一一次大开恩。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指刘邦)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一诺千金的故事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

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 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 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 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 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 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

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226楼

2016 10 04 20:30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五:郦食其 郦食其(yì jī)(?~公元前203年),陈留县高阳乡人。 少年家境贫寒,好读书,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此,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郦食其。作为一介书生,他嗜酒如命,给刘邦献计攻克陈留,后又游说齐国,说下70多座城。作为一介谋士,郦食其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他的谋略,还有“民以食为天”等诸多名言。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各路英雄纷纷起兵,一时间风起云涌,天下大乱。 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各路英雄东奔西走,如走马灯般从高阳经过。郦食其却冷眼旁观,在他看来,陈胜、项梁等人卑微自私,都是鼠目寸光之辈,难成气候,惟有刘邦雄才大略,值得追随。刘邦手下有个侍卫,与郦食其是同乡。

这个侍卫回家探亲时曾多次谈论刘邦,郦食其就托其推荐自己。一天,刘邦正在洗脚,看门人跑来告之,刘邦问:何人来见?看门人回答:60多岁老者,身高八尺,像个儒生。 刘邦向来不喜欢读书,听说有儒生求见,不屑一顾地说:“我正忙着天下大事,没有时间见儒生。”郦食其闻听,立即怒目圆睁,手握宝剑说:“再去告之,我乃高阳酒徒,不是儒生。” 刘邦得知来者自称高阳酒徒,连脚都来不及擦,赶忙起身迎接,连连说:“过去听人说起过您,今天才得以相见,请问如何才能破秦?” 郦食其说:“你率乌合之众,收散乱之兵,竟然要攻打强秦,不过是羊入虎口罢了。陈留这地方是天下的要冲,交通四通八达,城中积蓄了很多粮食。我和县令有交情,让我去劝说他投降,他如不听,你再发兵攻打他,我作内应,就可以成功。”

刘邦听郦食其见解不凡,立即命人摆酒上菜。随后,郦食其到陈留劝降,但没有成功。当天晚上,他悄悄带人杀死县令,守军群龙无首,只好开城投降。刘邦大悦,赐郦食其“广野君”称号。 陈留城不战而下,对于刘邦意义重大。在此之前,刘邦手下不足万人,而攻占陈留又收士兵一万多人。 城中积蓄的大量兵器和粮草,不仅能充分保障军需供应,也为他招兵买马、扩充力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郦食其的出色谋略,让刘邦认识到了读书人的重要性,从此不再鄙视读书人。 郦食其颇受器重,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 占据陈留之后,刘邦兵精粮足,实力大增。他北上击开封之敌,转战千里,攻城略地,步步西进。 在攻克峣关时,刘邦听从张良之策,派郦食其等人前去游说守军投降。郦食其等人不辱使命,经过威胁诱惑,守关的将领答应投降。

最后,终于兵临咸阳城下,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相争之际,刘邦在彭城等地屡败,一度心灰意冷,曾打算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与楚国讲和。郦食其却告诉他:“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敖仓是天下粮谷的集散地,现在守敖仓的楚军战斗力低下,正好乘虚而入。刘邦听从了郦食其的计策,出兵据守敖仓。 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汉军在战略上立于不败之地,与项羽展开相持战,渐渐由弱转强,由防御转为进攻。 游说齐国 刘邦派遣郦食其前往齐国。郦食其对齐王田广说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 ” 田广回答:“我不知道。 ” 郦食其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 ”

田广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 ” 郦食其说:“归向汉王刘邦。 ” 田广又问:“老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 郦食其回答:“汉王刘邦和项王项羽并力向西进军攻打秦朝,在义帝面前已经明白地约定好了,先攻入咸阳的人就在那里称王。 刘邦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羽却背弃了盟约,不让他在关中称王,而让他到汉中为王。项羽迁徙义帝并派人暗杀了他,刘邦听到之后,立刻发起蜀汉的军队来攻打三秦,出函谷关而追问义帝迁徙的处所,收集天下的军队,拥立以前六国诸侯的后代。 攻下城池立刻就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了财宝立刻就分赠给士兵,和天下同得其利,所以那些英雄豪杰、才能超群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劳。 诸侯的军队从四面八方来投归,蜀汉的粮食船挨着船源源不断地顺流送来。而项王既有背弃盟约的坏名声,又有杀死义帝的不义行为;

他对别人的功劳从来不记着,对别人的罪过却又从来不忘掉; 将士们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 不是他们项氏家族的没有谁得到重用; 对有功人员刻下侯印,在手中反复把玩,不愿意授给; 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起来,也不肯赏赐给大家;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 因此天下之士才都投归刘邦,刘邦安坐就可以驱使他们。刘邦带领蜀汉的军队,平定了三秦,占领了西河之外大片土地,率领投诚过来的上党精锐军队,攻下了井陉,杀死了成安君; 击败了河北魏豹,占有了三十二座城池:这就如同所向无敌的黄帝的军队一样,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结果。 现在刘邦已经据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守住了白马渡口,堵塞了大行要道,扼守住蜚狐关口,天下诸侯若是想最后投降那就先被灭掉。

您若是赶快投降汉王,那么齐国的社稷还能够保全下来;倘若是不投降汉王的话,那么危亡的时刻立刻就会到来。 ” 田广认为郦食其的话是对的,就听从郦食其,撤除了历下的兵守战备,天天和郦食其一起纵酒做乐 惨遭烹杀 韩信听说郦食其没费吹灰之力,坐在车上跑了一趟,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气,加上蒯通的一番鼓动,就乘夜幕的掩护,带兵越过平原偷偷地袭击齐国。 韩信这一继续进军,齐王知道后就恼火了,不是说得好好的嘛,我都归顺了嘛,条件都谈好了嘛,怎么搞的,又派兵打呢? 你这是诈我啊!齐王马上反应过来,气哼哼地说,你郦食其是个奸诈的人,是你使的阴谋诡计让我解除武装的 因为现在整个齐国七十二座城池,齐王已经不设防了,他本想着和汉王是一家人他还设什么防啊?可突然韩信的军队就来了。

齐王一怒之下,下令:“烹之。”就把郦食其扔到油锅里去了。

227楼

2016 10 05 20:15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六:蒯通 蒯(kuǎi)通,本名蒯彻,范阳(今河北徐水北固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 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死后被刘邦捉拿后释放,后成为相国曹参的宾客。 乱齐之策 汉四年(前203年),汉将韩信俘虏魏王豹,攻破赵、代,使燕国降服,接连平定三国,然后率兵向东将要攻打齐国。军 队还没有过平原县,听说汉王刘邦已派郦食其劝降了齐国,韩信想停止进军。 蒯通游说韩信,说: “将军您受汉王的命令攻打齐国,而汉王又另外派兼有暗探身份的使者单身前去劝降齐国,难道有诏书命令您停止进攻吗?为什么不进军? 况且郦先生以一个士人的身份,乘车前往,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劝降齐国七十余城,将军您率领几万兵众,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座城。当了好几年将军,反而不如区区一个儒生的功劳大。”

于是韩信认为他说的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终于渡过黄河。 齐王已听从了郦食其的劝说,就把他留下,一起饮酒作乐,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因而袭击历下的齐军,于是来到临苗城下。 齐王认为郦食其欺骗了自己,就把他用沸水煮死,于是兵败逃走。 韩信最终平定了齐国,自立为齐国的代理国王。当时汉工正在荣阳受围困,就派张良前往,立韩信为正式齐王,以便安抚他,使他坚定地站在汉王一边。 项羽也派武涉去劝说韩信,想要和他联合。 三分之计 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变化取决于韩信,想劝韩信背叛汉朝,就先用隐语暗示韩信说:“我曾经学过相面术,观察您的脸谱,最多不过被封为侯爵,又总是处于危险之中;而看您的背形,则非常尊贵,难以说出。” 韩信问:“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蒯通于是请求让别人走开,然后说:“天下刚刚起来发难的时候,英雄豪杰之士自立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云雾一样会合,像鱼鳞一样错杂积聚,像疾风一样迅速兴起。 常时人们只为推翻秦朝而忧虑。现在刘邦、项羽两方相争,使人一败涂地,流离失所,数不胜数.汉王率领几十万兵众,据守巩、雒,凭藉山、河之险,一连数战,毫无功效,战败而逃,不能援救,在荣阳败退,在成皋负伤,逃到宛、叶之间,造就是所说的智谋、勇力都陷入困境之人。 楚人起兵于彭城,辗转争斗,所向无敌,进兵到荣阳,乘胜利之势,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间受阻,临近西山却不能前进,如今已经三年了。 锐气在险峻的关塞受挫,国库的粮食耗尽,百姓苦不堪言,不知归顺于谁。以我之见,除非有天下圣贤。

否则势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灾祸。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 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 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 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 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身穿锁甲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 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 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

韩信说:“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蒯通说:“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结下生死之交,等到为张餍、陈释的事而争吵,常山王抱头鼠窜,归附汉王,借兵束下,战于鄗北,成安君死于泜水南岸,身疗分家。 两人结交之时,亲密无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们相比,而最后却自相残杀,以至于灭亡,这是为什么呢? 祸患产生于欲望太多、人心难测。现在您忠心耿耿地与汉王交好,不会比那两位关系更紧密,而所争论的事情又往往比张餍、陈释的事情重要。 所以我认为您坚信汉王不会危害您是错误的.大夫文种使即将灭亡的越国生存下来,使勾践称霸于中原,功成名立而身遭杀害。 俗话说: ‘野鸟捕尽,猎狗就会被烹杀;敌国破灭,谋臣就将死亡。’

所以从交友这方面说,没有人能超过张耳和陈馀;从忠臣这方面说,没有人比得上大夫文种。这两个事例,应该说足以做为借鉴了,希望您好好想想。 况且我听说勇力和谋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将难保性命,功业压倒当世的人将得不到奖赏。 您渡过西河,俘获魏王,活捉夏说,攻下井陉,讨伐成安君的罪过并把他杀死,而得以在趟国发号施令,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向南挫败楚国的几十万兵众,终于斩杀龙且,派人西行向汉王报功,造就是所说的功业天下无双,谋略世间少有之人。 现在您功高难以奖赏,威重使君丰畏忌,归附楚国,楚人不信任您;归附汉国,汉人害怕您。您想带着这些功业和威望归附谁呢? 处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于天下的名望,我实在为您担心。” 韩信说:“先生暂去休息,我要考虑一下。”

过了几天,蒯通又劝说道:“能否听从忠告,是做事成败的征兆;谋划是否得当,是存亡得失的关键。从事奴仆的差役,就会失去万乘枓仁的权柄;保守低微的俸禄,就会丧失成为公卿、宰相的机会。 猛虎如果犹豫,还不如蜂、蝎以毒刺刺人。 这是说贵在能实际行动。功业很难做成却容易失败,机会很难遇到却容易丧失. ‘时机啊时机,不会第二次来临。’ 希望您不要怀疑我的计策。”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以为功多,汉王不会夺回他统治的齐国,于是婉言谢绝了蒯通的建议。蒯通因游说而不受信用,非常害怕,就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 刘邦平定了天下之后,韩信因罪被贬为淮阴侯,又因谋反而被处死,临死的时候叹息着说: “我真后悔不听蒯通的话,以至于死在女人的手中!”

刘邦说: “你说的是齐国的辩士蒯通。” 于是下诏书命令齐国把蒯通召来。蒯通来到朝廷,刘邦要将他处以烹刑,说: “你为什么教唆韩信反叛?” 蒯通说:“狗总是要对自己主人以外的人狂吠。那时候,我只知道有齐王韩信,并不知道有您。 况且秦朝丧失帝位,天下之人共同去抢,有才能的人首先得到。天下纷乱,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去做您所做的事,只是能力不够,您能把他们都杀尽吗?” 刘邦于是赦免了他。 太史公说:蒯通的计谋实在是厉害呀!它既搞乱了齐国而又骄纵坏了淮阴侯,最后又害死了田横、韩信这两个人! 可见韩信被害,和刘邦杀害功臣虽有关系,也和韩信本人没有大局意识,一味想增大自己的功劳,而造成功高者不赏有关。

228楼

2016 10 06 19:48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七:田横 田横是出身战国齐国的王族。他和兄长田儋、田荣,都是狄县的豪族。趁秦末大乱复兴故国,田儋、田荣曾相继自立为王。田氏三兄弟有很高的人望,秉承战国养士之遗风,史称“齐人贤者多附焉”。 后来田儋死于秦将章邯之手,田荣也被项羽击败后被杀。田横聚集了数万齐国逃兵,继续与楚战斗。 项羽进不能胜,退又不甘心,兵力被陷在齐。 后来田横趁项羽与刘邦争战之际,夺回了大量齐国的城邑,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己为相,独揽国政,既不朝楚,也不附汉。 刘邦派著名的儒生郦食其去游说齐归汉。郦食其凭借三寸不滥之舌,列举了天下大势和各种利害得失。 郦食其的游说很成功,田广和田横同意归顺刘邦,并撤去了守备。 这时韩信听说郦食其不费一兵一卒便为刘邦得到了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非常不满,立即出动大军攻打已经准备投降的齐国。齐国君臣大怒,田横以为刘邦不讲信义,欺骗了自己,便烹杀了郦食其。

兵败于韩信后,田横率众向东逃到了梁国,投靠了彭越。 西汉统一后,田横由于杀了刘邦的重臣郦食其,十分害怕刘邦的报复,就跑到了海州东海县一岛上据守,跟从者有五百余人。 刘邦知道田横三兄弟早年起兵定齐,他们在齐人中的威信很高,齐贤能者多有归附。刘邦担心这些人长期留在海岛中,会生后患,对汉不利,于是便下诏赦去田横之罪,召他回朝。 田横不肯,他说:“我烹煮了陛下的使臣郦生,现在听说郦生的兄弟郦商为汉将,我很恐惧他会报复,所以不敢奉诏。”他表示愿为庶人,与众人在海岛上度过一生。 刘邦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一面命令郦商不得为乃兄复仇,并下诏天下,如果有伤害田横和他的从人的,夷族,一面又派使者继续前往海岛赦免招降,说:“田横来,分封可以大至封王,小至封侯。不来,就派大兵诛灭!”

也许是为了让部下免遭屠戮,田横带两名从客随同汉使西行去见刘邦。 距洛阳越来越近了,剩下不到三十里地了,这个地方的名字也奇怪,叫尸乡。田横停住脚不走了,汉使问他为何停下,怎么了? 田横说:人臣去拜见天子,应当沐浴干净身子。于是大家伙儿在尸乡的驿站住下。 入夜,思索良久,田横悄悄唤来自己的两位门客,低声说道:我当初与刘邦可是平起平坐的,都曾南面称过王,如今人家当了皇帝,而我却以一个亡国奴的身份来听他使唤,“其耻固已甚矣”,这太丢人了; 何况,我还煮杀过他的臣子的哥哥,现在倒要去跟被煮者的弟弟一道侍奉同一个主子,话是那样说,就算人家畏于天子威严,不敢把我怎么样,可我自己心里觉得别扭呀! 再者说,我清楚,做了皇帝的刘邦想见我,十有八九,也只是想看看我这个曾经的齐国当权派,到底长得什么模样……

两位门客听着,云里雾里,不知主子田横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田横接着说:刘邦人在洛阳,现在砍下我的头,飞马送过去,三十里地用不了多长时间,相信我的面容不会因死而变形,他一定能清楚地看到。 言罢,不等门客反应过来,田横即起身拔剑自刎。 门客见状,也只好虽汉使快马加鞭将田横的人头送到洛阳,交给刘邦查验。刘邦心里踏实了,脸上却满是遗憾和慈悲,哀声哀气道:哎呀呀,真是的,田氏兄弟自平民起家,先后称王,看来确实是有贤能大德呀! 说着,还挤出了几滴眼泪,随即下令以王的规格厚葬田横。 看着主子入土,两个门客也不含糊,在田的墓堆旁挖了个窟窿,双双自杀其中,为田横殉葬了。 刘邦闻之大惊,十分感慨,并由此认定田横的门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贤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抚留居海岛的五百人。

五百壮士从汉使那里得知田横的死讯,也都相继“蹈海”自杀了。这个海岛后来就叫作田横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smrxgs

229楼

2016 10 07 18:47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八:张耳、陈余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作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特殊的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 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美女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美女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 张耳这时从困窘中摆脱出来,广泛交游,女家给张耳供给丰厚,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 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 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他,也很了解陈余不是一般平庸无为的人。陈余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两人相约同生死,共患难,断头无悔。 魏国灭亡之后,秦朝官吏得知张、陈是名闻遐迩的豪杰,担心他们率众反秦,于是悬赏通缉二人。张耳与陈余被迫隐姓埋名,逃到外地,当上了里监门(相当于今社区门卫)。 有一次,地方小吏因一个小过失,鞭打陈余。陈余恼了,当时就要拔剑而起,杀死小吏,被张耳制止。 事后,张耳把陈余叫到一棵桑树下,责备他说: “当初我给你说的话,你都忘记了吗?我们是干大事的人,怎么能够因为受这么一点小委屈,就和这样一个小吏拼命呢?” 陈余这个时候也早已冷静下来,爽快地承认了当时自己过于冲动,保证今后不会再干这样的蠢事。 陈胜起义之后,二人投奔义军,后受陈胜指派,辅佐武信君攻略赵地。 武信君死后,他们共同拥立原赵国国君之后赵歇为赵王,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反抗秦朝统治。 不久,秦将章邯率王离攻赵,赵军节节败退,赵王和张耳逃至巨鹿,被王离大军团团包围。

这时,陈余正在北方招兵买马,躲过一劫。匆忙招收几万人后,陈余带着刚刚组建的部队,赶到巨鹿救援。 此时的巨鹿,形势十分危急。王离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赵军人少,粮食也不多了。张耳急切地盼望着陈余的到来,他相信,自己与陈余是生死朋友,他绝不会见死不救。 可是,陈余率军来到巨鹿之后,见数十万训练有素的秦军声势浩大,知道自己那几万乌合之众决不是秦军的对手,只好深沟高垒,等待后续援军。 一连几个月,张耳率城中赵军拼死抵抗,苦苦待援,同时屡屡派人催促陈余,要求他立即进攻秦军,以解燃眉之急,陈余却不敢前进一步。 张耳又急又怒,再派张黶、陈泽二人传话斥责: “想当初,我和你相约为生死之交。今日之势,我和赵王命在旦夕,你却拥兵数万,不肯相救,难道这就是生死朋友?如果真是生死之交,为什么不出兵攻秦,你我内外夹击,或许还有一分生机!”

陈余解释说: “我明知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解巨鹿之围,进攻不过是让这些士兵送死而已。我活下来的目的,就是要为赵王和张耳报仇。假如今天硬要进攻,就像是以肉投饿虎,有什么益处呢?” “事情紧急,既然答应共生死,那就不要考虑后事了,赶快出兵吧。” 被逼无奈的陈余说: “此时进攻,实在有害无益,你们不相信,那就先带五千兵去试试吧。” 张黶与陈泽只好率五千士兵,奋力进攻,可他们哪是秦军的对手?就像是一团雪抛向火堆,刚到近前,就化完了。 最后,还是项羽大败秦军,俘虏王离,逼降章邯,解了巨鹿之围。张耳陪赵王出城致谢,又见到了陈余。一见面,张耳就谴责他见死不救,又问张黶、陈泽二人的下落,陈余答以二人战死。 张耳不信,以为他们死于陈余之手,故而反复数次,追问细节。

年轻气盛的陈余急了,解下兵符、印绶,推给张耳,说道: “想不到你竟然如此猜疑我,你以为我是贪生怕死,贪恋权势的人吗?我现在就不当这个将军了,你把这支部队带走吧。” 说完,陈余转身去了厕所。张耳见他发怒,一时也愣了,不知如何是好,他手下的谋士赶忙劝道: “这是上天给你的好机会,还不赶快把部队接受过来。” 张耳醒悟,马上佩印收兵。 等到陈余回来的时候,见张耳毫不客气的配上了将军印,怒上心头,转身就走。 二人从此恩断义绝。 秦亡之后,项羽分封反秦战争中,各路有功诸侯。因张耳曾追随自己进攻秦地,所以把赵地的一部分划出来,立张耳为常山王;又因陈余不曾跟随自己打仗,只给了他三个县,封为侯,陈余怒火冲天。 不久,齐王田荣叛楚,陈余借齐兵攻打张耳。张耳败走,投奔刘邦。 汉高祖二年,刘邦出兵,进攻楚国,邀请陈余出兵助阵。

陈余提出一个条件: “汉王杀死张耳,我就出兵。” 狡黠的刘邦,命人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很像的人,将此人的头颅,送给了陈余。陈余当即派兵助汉。 然而 不久,陈余就感觉到自己可能受骗了,于是又撤回部队,背叛汉王。 韩信平定魏地之后,刘邦派遣张耳辅助韩信,攻略燕、赵。井陉一战,汉军击破赵军,斩杀陈余。两人的恩恩怨怨,终于落下了帷幕。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smrxgs

230楼

2016 10 08 20:20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八:张耳、陈余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作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被消除本地名籍,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特殊的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 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美女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美女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 张耳这时从困窘中摆脱出来,广泛交游,女家给张耳供给丰厚,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 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 陈余,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他,也很了解陈余不是一般平庸无为的人。陈余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两人相约同生死,共患难,断头无悔。 魏国灭亡之后,秦朝官吏得知张、陈是名闻遐迩的豪杰,担心他们率众反秦,于是悬赏通缉二人。张耳与陈余被迫隐姓埋名,逃到外地,当上了里监门(相当于今社区门卫)。 有一次,地方小吏因一个小过失,鞭打陈余。陈余恼了,当时就要拔剑而起,杀死小吏,被张耳制止。 事后,张耳把陈余叫到一棵桑树下,责备他说: “当初我给你说的话,你都忘记了吗?我们是干大事的人,怎么能够因为受这么一点小委屈,就和这样一个小吏拼命呢?” 陈余这个时候也早已冷静下来,爽快地承认了当时自己过于冲动,保证今后不会再干这样的蠢事。 陈胜起义之后,二人投奔义军,后受陈胜指派,辅佐武信君攻略赵地。 武信君死后,他们共同拥立原赵国国君之后赵歇为赵王,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反抗秦朝统治。 不久,秦将章邯率王离攻赵,赵军节节败退,赵王和张耳逃至巨鹿,被王离大军团团包围。

这时,陈余正在北方招兵买马,躲过一劫。匆忙招收几万人后,陈余带着刚刚组建的部队,赶到巨鹿救援。 此时的巨鹿,形势十分危急。王离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赵军人少,粮食也不多了。张耳急切地盼望着陈余的到来,他相信,自己与陈余是生死朋友,他绝不会见死不救。 可是,陈余率军来到巨鹿之后,见数十万训练有素的秦军声势浩大,知道自己那几万乌合之众决不是秦军的对手,只好深沟高垒,等待后续援军。 一连几个月,张耳率城中赵军拼死抵抗,苦苦待援,同时屡屡派人催促陈余,要求他立即进攻秦军,以解燃眉之急,陈余却不敢前进一步。 张耳又急又怒,再派张黶、陈泽二人传话斥责: “想当初,我和你相约为生死之交。今日之势,我和赵王命在旦夕,你却拥兵数万,不肯相救,难道这就是生死朋友?如果真是生死之交,为什么不出兵攻秦,你我内外夹击,或许还有一分生机!”

陈余解释说: “我明知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解巨鹿之围,进攻不过是让这些士兵送死而已。我活下来的目的,就是要为赵王和张耳报仇。假如今天硬要进攻,就像是以肉投饿虎,有什么益处呢?” “事情紧急,既然答应共生死,那就不要考虑后事了,赶快出兵吧。” 被逼无奈的陈余说: “此时进攻,实在有害无益,你们不相信,那就先带五千兵去试试吧。” 张黶与陈泽只好率五千士兵,奋力进攻,可他们哪是秦军的对手?就像是一团雪抛向火堆,刚到近前,就化完了。 最后,还是项羽大败秦军,俘虏王离,逼降章邯,解了巨鹿之围。张耳陪赵王出城致谢,又见到了陈余。一见面,张耳就谴责他见死不救,又问张黶、陈泽二人的下落,陈余答以二人战死。 张耳不信,以为他们死于陈余之手,故而反复数次,追问细节。

年轻气盛的陈余急了,解下兵符、印绶,推给张耳,说道: “想不到你竟然如此猜疑我,你以为我是贪生怕死,贪恋权势的人吗?我现在就不当这个将军了,你把这支部队带走吧。” 说完,陈余转身去了厕所。张耳见他发怒,一时也愣了,不知如何是好,他手下的谋士赶忙劝道: “这是上天给你的好机会,还不赶快把部队接受过来。” 张耳醒悟,马上佩印收兵。 等到陈余回来的时候,见张耳毫不客气的配上了将军印,怒上心头,转身就走。 二人从此恩断义绝。 秦亡之后,项羽分封反秦战争中,各路有功诸侯。因张耳曾追随自己进攻秦地,所以把赵地的一部分划出来,立张耳为常山王;又因陈余不曾跟随自己打仗,只给了他三个县,封为侯,陈余怒火冲天。 不久,齐王田荣叛楚,陈余借齐兵攻打张耳。张耳败走,投奔刘邦。 汉高祖二年,刘邦出兵,进攻楚国,邀请陈余出兵助阵。

陈余提出一个条件: “汉王杀死张耳,我就出兵。” 狡黠的刘邦,命人杀了一个和张耳长得很像的人,将此人的头颅,送给了陈余。陈余当即派兵助汉。 然而 不久,陈余就感觉到自己可能受骗了,于是又撤回部队,背叛汉王。 韩信平定魏地之后,刘邦派遣张耳辅助韩信,攻略燕、赵。井陉一战,汉军击破赵军,斩杀陈余。两人的恩恩怨怨,终于落下了帷幕。

231楼

2016 10 09 17:11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五十九:刘邦 汉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

击败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谥号高皇帝。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骗到媳妇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到沛县定居,因为沛令和他是好友。 在刚刚到沛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

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 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亲自出来迎他。 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刘邦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女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妾。”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她许配给个贵人。沛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 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 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 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当时为沛公的刘邦率领义军攻入函谷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当时项羽刚刚于巨鹿之战取得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正向关中进发。

232楼

2016 10 09 17:12

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一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之西。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军队中掌管军政的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 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 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能啊。这又将怎么办呢?” 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

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 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 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 项羽说:“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沛公。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 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 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 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 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 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 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

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以上厕所为由,趁机起身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 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 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 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羽;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发怒,不敢亲自献上。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去吧。” 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羽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拿着剑和盾牌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

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就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辞别,说:“刘邦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 项羽说:“沛公在哪里?” 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项羽)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死了曹无伤。 范增的预言在数年后应验:项羽和刘邦在随后的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 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败北,在乌江自刎而死,刘邦建立汉朝,是为汉高祖。

为政举措 善用人才 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贤。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法律思想 刘邦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 发展经济 刘邦攻入咸阳之时,便立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刘邦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让士兵复员, 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 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 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注重文化 刘邦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儒家文化又产生了影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smrxgs

233楼

2016 10 10 19:44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六十:韩信 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用兵鬼神莫测、战无不胜的大将,政治大方向上却总是犯错误。被刘邦玩弄于股掌之中倒也罢了,最后居然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设计捕杀,真是窝囊!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秦末汉初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楚汉战争期间,韩信指挥井陉之战、淮水之战和垓下之战等著名战役,辅助刘邦灭楚兴汉,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吕雉与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 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萧何逃跑,是为什么?” 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萧何说:“韩信啊。” 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 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

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 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 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新兴的西汉政权,便开始了逐一地翦灭异姓王的斗争。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便首先从他身上下手。

其实,早在韩信为大将军后,刘邦便对韩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韩信攻城略地,为汉王朝的开创立下了赫赫战功;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地排挤、贬低韩信。 在楚汉战争中,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便虚抚韩信,封他为齐王; 待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 其后又借巡游云梦泽之机,设计擒住韩信, 并以谋杀罪将其押回京都,软禁起来,同时削去了韩信的兵权,最后将其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稀举兵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陈稀造反是韩信的主意,韩信与陈稀秘密约定,里应外合,由韩信做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释放囚在牢里的所有奴隶和犯人,干掉吕后和皇太子刘盈,然后共取天下。

吕后一听事关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二人商定对策后,由萧何去执行。 萧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依计派出一名心腹,打扮成军人模样,偷偷绕到北边转了一圈,回来故意称是皇上派来报信的,说陈稀已全军覆没,皇上就要凯旋回朝。 众臣听到捷报,都来宫中贺喜,只有韩信称病不出。第二天,萧何就派人请韩信到相府赴宴,谁知韩信自称有病,婉言谢绝了。 于是,萧何便亲自来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内室。韩信见萧何已经来了,再也无法推托,只得与萧何寒暄一番。 萧何说:“我和你向来是好朋友,请你去赴宴,是有话对你说。” 韩信忙问有什么话。萧何说:“这几天皇上从赵地发来捷报,说征讨大军大获全胜,陈稀已经逃至匈奴。你称有病不上朝,已经引起人们的怀疑了。现在皇上打了胜仗,大家都去朝贺,你不去,这样恐怕不好吧。”

萧何说的很有道理,韩信才勉为其难。何况萧何是他原保之人,更是深信不疑,便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 岂不知宫里早已埋伏着刀斧手,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 韩信见事不妙,急忙呼叫:“萧丞相快来救我!” 哪知萧何早已避开,哪里还呼喊得应?吕后坐在长乐殿上,尽数了韩信如何与陈稀暗约谋反,如何欲害她和太子等罪,也不容韩信申辩,便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 随后,吕后又下令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脑捕杀净尽。 初露锋芒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 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 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

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韩信画像,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 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

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 正在这时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 。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 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234楼

2016 10 11 16:47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六十一:萧何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 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 萧何是一个人才,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 作为一个不能带兵打仗的管家,在劝主子忍辱暂居汉中的日子里,萧何具体做了些什么呢?对刘邦日后的皇权之路又有多大的帮助呢? 一个是“养其民”。巩固根据地,大力开展生产,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储备粮草军饷,为刘邦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还定三秦”的战略大后方。 一个是“收用巴蜀”。萧何看到弹丸之地的汉中,不足与支撑汉王与项羽未来的长期争夺,他派遣官员前往巴、蜀二郡,恢复社会秩序,鼓励乡民耕地种粮,及时收取赋税,征召士卒以补充兵员。

第三个是“致贤人”。为刘邦的王图霸业发现、招纳和推举有用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萧何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并采取非常规的办法为之强留下韩信。刘邦的汉家江山,有一多半是韩信给打下来的,荐一人而能为主子赢得半壁江山,萧何的知人善任,刘邦能不赞赏佩服吗? 第四个是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巩固汉政权,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医治战乱创伤。他制定颁布新的法令,初步完善汉政权的行政机构;着手建设公共设施,开放原秦朝的皇家园林供百姓耕种,减免赋税。 在基层管理上,萧何在各乡村实施由乡民推举年长德高的人,任命其为“三公”,每乡一人,在乡里三老中再产生县级三老,辅佐县令,教化百姓,参政议政。正是在萧何卓有成效的治理下,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人民安居乐业,物质逐步增长,同时保证了前线的军需供应。

建立新都城 西汉最初的首都在洛阳,刘邦接受了娄敬和张良的意见,决定建都于关中。于是起驾西进关中,暂居旧都栎阳,由丞相萧何负责,在渭河岸原秦朝兴乐宫的旧址上修建新的国都。 萧何为了这座能与大汉声威相称的新都,可谓费尽心思,从总体规划布局到具体施工修筑,事无巨细,样样亲力亲为。 在他的精心组织、协调、指挥下,先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在平地上为汉高祖刘邦建造了一座以长乐宫和未央宫为主体,宫殿、台榭、楼阁、园林、池鱼齐全,气势无比恢宏的长安城。 未央宫落成时,萧何奏请高祖圣驾往视。刘邦在前呼后拥下巡视了一圈后,脸露冷色,在他看来宫室过于华丽豪奢。 当即责备丞相: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何以将宫殿建得如此奢华! 萧何理解皇帝的言外之意,忙上前解释道: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可以借此机会营建宫室,臣考虑天子以四海为家,皇宫不壮丽不足以显示天子的威严,另者一次建到位,免得子孙后代再去重建。

刘邦听了萧何这一席话,立刻转怒为喜。萧何却并不因此就认为天子的心里已完全平复,他借题发挥,接着虚心地向皇帝讨教:微臣这回虽蒙陛下宽宥,但来日方长,臣难免办事会有差错遗漏,还望陛下有以教之。 刘邦帝王的虚荣心在老臣和众文武的面前,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回是真的从心底里妥帖高兴了,指点萧何添建几处点缀,当即乐呵呵对众位大声道:新都就叫长安吧。 自污获得信任 刘邦建立西汉后,萧何被评选为第一功臣,当上了相国。汉高祖十二年,黥布反,刘邦带兵去讨伐黥布,萧何镇守关中。刘邦屡屡从前线派使者回来询问萧何在干什么。 萧何当时正一心一意地治理国家,同时还鼓励百姓捐出家财支援平叛战争。 可有一个门客指出了萧何的危险:“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不可能再得到皇上的提拔了。可自进入关中后,您就一直得到百姓的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就是害怕您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也会像韩信、陈豨等人一样谋反。

现在您为何不利用职权贱买土地,租出去赚钱呢?您用这种方法自损名声,皇上才不会对您起疑心。” 萧何依计行事,刘邦得知情况后,果然非常高兴。 刘邦打败黥布后回来,百姓拦路上访,控诉相国萧何抢夺百姓田地。萧何拜见刘邦,刘邦笑着对萧何说:“相国对百姓真好!”然后把老百姓的“上访信”交给了萧何,说:您自己看着给老百姓个答复吧。 萧何本是贤相,趁机建议:“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意为长安附近土地少,而刘邦的上林苑空地很多,希望刘邦将上林苑的空地拿出一些来给老百姓耕种,田里的秸秆还可以给牲畜做饲料。 刘邦大怒,说:“相国你自己到处敛财,却让我把上林苑的空地让给老百姓?” 于是将萧何拿入大狱。几天后,有王卫尉卫尉,乃统率卫兵守卫皇宫之官问刘邦,为何要这样做?刘

邦说,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有善归主,有恶自与”,现在,萧何自己收受商人的钱财,却在我面前为民请命,这是他“自媚于民”,所以我要下狱治他的罪。 王卫尉跟刘邦说,相国为民请命,这是职分所在。您以为相国真的贪财吗?当年您跟项羽争天下及后来平定陈稀、黥布叛乱时,萧相国一直镇守关中。 当时,萧相国如果对您稍有贰心,关中大地早就不是您的了。萧相国当时不贪整个关中这个大财,现在反而会贪商人的一点小财吗?而且,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秦朝最后亡国了,又怎么可以效法呢? 听了王卫尉的这番话,刘邦才知道错怪了萧何。萧何被赦后,赶紧“徒跣谢”。 刘邦此时反倒说:“您为老百姓请求上林苑的空地,我不许,我不过是桀纣一样的暴君,而相国您则是贤相。我之所以将您下狱,就是要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以衬托您的伟大。”

萧何自污,虽不免遭受下狱之辱,但总算得到了刘邦的信任,没有像韩信、陈豨等人一样被杀掉。 萧何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给刘邦做副手,没有大起大落,但过得十分辛苦。他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 他用尽一生心思,总算“找准了位置”,在危机四伏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成为一个幸运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smrxgs

235楼

2016 10 12 21:38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六十一:萧何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 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 萧何是一个人才,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 作为一个不能带兵打仗的管家,在劝主子忍辱暂居汉中的日子里,萧何具体做了些什么呢?对刘邦日后的皇权之路又有多大的帮助呢? 一个是“养其民”。巩固根据地,大力开展生产,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储备粮草军饷,为刘邦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还定三秦”的战略大后方。 一个是“收用巴蜀”。萧何看到弹丸之地的汉中,不足与支撑汉王与项羽未来的长期争夺,他派遣官员前往巴、蜀二郡,恢复社会秩序,鼓励乡民耕地种粮,及时收取赋税,征召士卒以补充兵员。

第三个是“致贤人”。为刘邦的王图霸业发现、招纳和推举有用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萧何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并采取非常规的办法为之强留下韩信。刘邦的汉家江山,有一多半是韩信给打下来的,荐一人而能为主子赢得半壁江山,萧何的知人善任,刘邦能不赞赏佩服吗? 第四个是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巩固汉政权,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医治战乱创伤。他制定颁布新的法令,初步完善汉政权的行政机构;着手建设公共设施,开放原秦朝的皇家园林供百姓耕种,减免赋税。 在基层管理上,萧何在各乡村实施由乡民推举年长德高的人,任命其为“三公”,每乡一人,在乡里三老中再产生县级三老,辅佐县令,教化百姓,参政议政。正是在萧何卓有成效的治理下,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人民安居乐业,物质逐步增长,同时保证了前线的军需供应。

建立新都城 西汉最初的首都在洛阳,刘邦接受了娄敬和张良的意见,决定建都于关中。于是起驾西进关中,暂居旧都栎阳,由丞相萧何负责,在渭河岸原秦朝兴乐宫的旧址上修建新的国都。 萧何为了这座能与大汉声威相称的新都,可谓费尽心思,从总体规划布局到具体施工修筑,事无巨细,样样亲力亲为。 在他的精心组织、协调、指挥下,先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在平地上为汉高祖刘邦建造了一座以长乐宫和未央宫为主体,宫殿、台榭、楼阁、园林、池鱼齐全,气势无比恢宏的长安城。 未央宫落成时,萧何奏请高祖圣驾往视。刘邦在前呼后拥下巡视了一圈后,脸露冷色,在他看来宫室过于华丽豪奢。 当即责备丞相: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何以将宫殿建得如此奢华! 萧何理解皇帝的言外之意,忙上前解释道: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可以借此机会营建宫室,臣考虑天子以四海为家,皇宫不壮丽不足以显示天子的威严,另者一次建到位,免得子孙后代再去重建。

刘邦听了萧何这一席话,立刻转怒为喜。萧何却并不因此就认为天子的心里已完全平复,他借题发挥,接着虚心地向皇帝讨教:微臣这回虽蒙陛下宽宥,但来日方长,臣难免办事会有差错遗漏,还望陛下有以教之。 刘邦帝王的虚荣心在老臣和众文武的面前,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回是真的从心底里妥帖高兴了,指点萧何添建几处点缀,当即乐呵呵对众位大声道:新都就叫长安吧。 自污获得信任 刘邦建立西汉后,萧何被评选为第一功臣,当上了相国。汉高祖十二年,黥布反,刘邦带兵去讨伐黥布,萧何镇守关中。刘邦屡屡从前线派使者回来询问萧何在干什么。 萧何当时正一心一意地治理国家,同时还鼓励百姓捐出家财支援平叛战争。 可有一个门客指出了萧何的危险:“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不可能再得到皇上的提拔了。可自进入关中后,您就一直得到百姓的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就是害怕您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也会像韩信、陈豨等人一样谋反。

现在您为何不利用职权贱买土地,租出去赚钱呢?您用这种方法自损名声,皇上才不会对您起疑心。” 萧何依计行事,刘邦得知情况后,果然非常高兴。 刘邦打败黥布后回来,百姓拦路上访,控诉相国萧何抢夺百姓田地。萧何拜见刘邦,刘邦笑着对萧何说:“相国对百姓真好!”然后把老百姓的“上访信”交给了萧何,说:您自己看着给老百姓个答复吧。 萧何本是贤相,趁机建议:“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意为长安附近土地少,而刘邦的上林苑空地很多,希望刘邦将上林苑的空地拿出一些来给老百姓耕种,田里的秸秆还可以给牲畜做饲料。 刘邦大怒,说:“相国你自己到处敛财,却让我把上林苑的空地让给老百姓?” 于是将萧何拿入大狱。几天后,有王卫尉卫尉,乃统率卫兵守卫皇宫之官问刘邦,为何要这样做?刘

邦说,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有善归主,有恶自与”,现在,萧何自己收受商人的钱财,却在我面前为民请命,这是他“自媚于民”,所以我要下狱治他的罪。 王卫尉跟刘邦说,相国为民请命,这是职分所在。您以为相国真的贪财吗?当年您跟项羽争天下及后来平定陈稀、黥布叛乱时,萧相国一直镇守关中。 当时,萧相国如果对您稍有贰心,关中大地早就不是您的了。萧相国当时不贪整个关中这个大财,现在反而会贪商人的一点小财吗?而且,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国,秦朝最后亡国了,又怎么可以效法呢? 听了王卫尉的这番话,刘邦才知道错怪了萧何。萧何被赦后,赶紧“徒跣谢”。 刘邦此时反倒说:“您为老百姓请求上林苑的空地,我不许,我不过是桀纣一样的暴君,而相国您则是贤相。我之所以将您下狱,就是要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以衬托您的伟大。”

萧何自污,虽不免遭受下狱之辱,但总算得到了刘邦的信任,没有像韩信、陈豨等人一样被杀掉。 萧何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给刘邦做副手,没有大起大落,但过得十分辛苦。他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 他用尽一生心思,总算“找准了位置”,在危机四伏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成为一个幸运者。

236楼

2016 10 13 19:07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六十二:张良 张良(?—前186)字子房,今安徽亳州人,汉初三杰之一,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狙击秦始皇未遂。 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 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 汉朝建立,封留侯。 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身居乱世,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

下邑之谋、画箸阻封的故事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春,刘邦接连收降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昂五个诸侯,得兵56万。同年四月,刘邦乘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之机,率兵伐楚。直捣楚都彭城。 攻占彭城后,刘邦被这轻而易举得到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但没有采取恰当的政治、经济措施,安抚此地,赢得人心,反而恶习复发,得意忘形之余大肆收集财宝、美女,整日置酒宴会,结果给项羽回军解救赢得了时机。 项羽闻知彭城失陷,立即亲率。3万精兵,从小路火速赶回,急救彭城。刘邦数十万乌合之师难以协调指挥,连粮饷都筹备不齐,所以一经接战,便遭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至此,许多诸侯王又望风转舵,纷纷背汉向楚,刘邦丢下老父、妻子、儿女,只带张良筹数十骑狼狈出逃,军事上再度遭受重大挫折,大好的形势复又逆转。

刘邦狼狈逃至下邑,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他沮丧地对群臣说:“关东地区我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我就把关东平分给他。你们看谁行?” 在此兵败危亡之际,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 他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有隙;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 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令肖公角攻伐他,结果未成。这二人可以利用。 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楚可破也。”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刘邦听罢,认为这确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于是派舌辩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接着又遣使联络彭越;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

“下邑之谋”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计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 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事实证明了张良“下邑之谋”的深谋远虑,最后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冬,楚军兵围汉王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楚军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 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危机。汉王刘邦大为焦急,询问群臣有何良策。 谋士郦食其献计道:“昔日商汤伐夏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秦王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之无立锥之地。 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六国君臣、百姓必皆感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楚人只得敛衽而朝。”

这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夸夸其谈,当时刘邦并没有看到它的危害性,反而拍手称赞,速命人刻制印玺,使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 在这关键时候,张良外出归来,拜见刘邦。刘邦一边吃饭,一边把实行分封的主张说与张良,并问此计得失如何。 张良听罢,大吃一惊,忙问:“这是谁给陛下出的计策?” 他沉痛地摇摇头接着说:“照此做法,陛下的大事就要坏了。” 刘邦顿时惊慌失色道:“为什么?” 张良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双筷子,连比带划地讲了起来。 他说:“第一,往昔商汤、周武王伐夏桀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致其于死地的考虑,然而如今陛下能控制项羽并于必要时致其死地吗? 第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后,表商容之闾(巷门),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是意在奖掖鞭策本朝臣民。现今汉王所需的是旌忠尊贤的时候吗?

第三,武王散钱发粟是用敌国之积蓄,现汉王军需无着,哪里还有能力救济饥贫呢? 第四,武王翦灭殷商之后,把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陛下鏖战正急,怎能效法呢? 第五,过去,马放南山阳坡,牛息桃林荫下,是因为天下已转入升平年代。现今激战不休,怎能偃武修文呢? 第六,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无人随刘邦争夺天下。 第七,楚军强大,六国软弱必然屈服,怎么能向陛下称臣呢?” 张良的分析,真是字字珠玑,精妙至极,且切中要害。 他看到古今时移势异,因而得出绝不能照抄照搬“古圣先贤”之法的结论。 尤其重要的是,张良认为封土赐爵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掖手段,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汉王,使分封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还靠什么激励将士从而取得胜利呢?张良鞭辟入里的分析,较之昔日请立韩王,处心积虑地“复韩”的思想认识,显然是一个飞跃,而且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张良借箸谏阻分封,使刘邦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以致辍食吐哺,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一点坏了老子的大事!”然 后,下令立即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为尔后汉王朝的统一减少了不少麻烦和阻力。 不能不承认,张良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237楼

2016 10 13 19:08

虚抚韩信的故事 当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的时候,韩信却在北路战线上顺利进军,势如破竹。他先是平定了魏、代、赵、燕等地,接着又占据了齐国的故地,欲自立为齐王。 使人禀告刘邦求封说:“齐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又与楚相邻,如果不设王,就难以镇抚齐地。望能允许我为假(代理)齐王。” 刘邦一听,不由得怒气上冲,当着使者的面,破口大骂道:“我久困于此,朝夕望他前来助我,想不到他竟要自立为王!” 当时,张良正坐在刘邦的旁边,张良清醒地认识到,韩信的向背对楚汉战争的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况且,韩信远在齐地自立为王,刘邦鞭长莫及,根本无力阻止。 于是,连忙在案下轻轻踩了他一脚,刘邦亦精明,反应亦快,立即感悟先前失言。

于是改口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 刘邦本来就爱骂人,有此一骂本不足为奇,况且先后衔接自然,天衣无缝,竟然没露出什么破绽。 当年二月,刘邦派张良拿着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击楚。 授印齐王,虽然是刘邦对韩信的暂时妥协,但这个顺水人情和权宜之计,居然笼住了韩信,成功地解决了汉内部的权位矛盾,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 稳住韩信以后,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功成身退的故事 汉五年二月,刘邦正式即帝位,史称汉高祖。同年五月,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 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当论及楚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时,刘邦道出其中的关键在于并用三杰(即萧何、张良、韩信)。

他语中盛赞张良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的字)。” 于是论功封侯。围绕封侯这件事,刘邦与张良展开一次惊险的生死搏杀。 刘邦对张良说,你想要齐国那一片土地都行,随你挑吧。出乎刘邦意料,张良的回答不是谢恩,而是谢绝,他不要。 在张良看来,刘邦封他齐地三万户,是深藏心计的。究竟什么用意呢? 齐国这片土地,两年前已经封给了韩信,而且是张良亲手经办的。 现在刘邦把他和韩信封在同一片土地上,无非是想在他们两人之间制造一点不大不小的矛盾,达到“以张制韩”、“以韩制张”的目的。 这说明,刘邦不仅对韩信,骨子里对张良也有些信不大过。张良对此心明如镜。不过,张良觉得回绝得过于简单了也不好,总得给刘邦留点面子。

他对刘邦说,我在博浪沙雇人行刺秦始皇失败,逃难时和你相识于留“留”是江苏省沛县东南的一座小城,我对那座小城难以忘怀,你实在要封就封我个留侯吧,于是刘邦“乃封良为留侯”。 张良悟出了功成名就后就该隐退的道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由来是历代皇帝的惯用伎俩。 经过这场风波,张良毕竟受到很大剌激,心中有些悲凉。他看到朝廷内各个利益集团、各个门派之间的矛盾已暴露得异常尖锐。 自己在刘邦心目中仅仅是一位谋士而已,并非信可托国之重臣。刘邦天下已经到手,再没有多少危急大难需要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了。况且自己身体也一直不太好,这个“臣”是不能再做下去了。 张良本来就生性淡泊,对名利看得不重,再加上刘邦为人阴险歹毒,因此他急流勇退,淡出政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lsmrxgs

238楼

2016 10 13 19:08

历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六十三:彭越 彭越,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将领,秦末聚兵起义,初在魏地起兵,后率兵归刘邦,拜魏相国、建成侯,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 后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杀三族,枭首示众。 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 立威起兵 彭越,是昌邑人,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陈胜、项梁揭竿而起,有的年轻人就对彭越说:“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咱们也效仿他们那样干。” 彭越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

彭越拒绝说:“我不愿和你们一块干。” 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 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 当时,彭越很抱歉地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 命令校长杀掉他。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就是了。” 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 众人都大为震惊,害怕彭越,没有谁敢抬头看他。于是就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有一千多人。 彭越挠楚的故事 彭越因有远大的志向和出众的谋略拜于刘邦门下,后人认为,刘邦能彻底消灭项羽,其中的功劳彭越当居于最上。

汉王围攻彭城失败后,彭越攻下的城池也得而复失,只得率军退守于黄河北岸。 汉三年,彭越常率军队往来出没,打游击战以攻楚,在梁地断绝楚的粮草补给。 汉四年冬;项羽与刘邦在荥阳相持不下,彭越乘机攻下了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扰乱了楚国后方。 项羽只得派曹咎坚守成皋,自己亲率军队来收复失地。彭越虽然丢掉了些城邑,但却打乱了项羽的计划,有利于整个战局。 汉五年秋,彭越率军队攻下了昌邑四周二十几个城邑,项羽败退到阳夏。 彭越挠楚所运用的军事谋略就是,将兵力分为多方,让这些兵力从不同方向对敌人进行假装进攻,如同骚扰一般。 敌人为了大局不敢妄自行动,我方兵力只要控制住敌人首尾的兵力,那么大部分兵力便可向敌方中间势力进行攻击。如此一来,就可将敌方的兵力全部打散,一举获得成功。

彭越挠楚开启了游击战的先河,这一策略深受后来军事家的认可和推崇。 刘邦率兵和项羽的军队对战之时,彭越率领军队一直周游于梁地和楚地之间,并经常率兵攻打楚国的后部力量。处在前线的项羽得知后,前后两次率兵回来增援。这样一来,为刘邦在前方战场减轻了阻力。 楚汉之争时,正是由于彭越率领军队在楚国后方积极地开展游击策略,才使项羽在应对刘邦主力军队时,还要应付后方的安全。 项羽奔波在两个战场之间,身心俱疲。彭越使用的游击战阻断了楚国后方对前方的粮草补给,给了刘邦进攻的机会。加上韩信的包围战,彭越巧用后方进攻技巧,让刘邦在作战中一举歼灭了项羽疲乏的军队,最终获得了胜利。 被刘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诛杀 公元前197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汉高祖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彭越征兵。

彭越说有病,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刘邦很生气,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 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 彭越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彭越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儿,控告彭越和扈辄阴谋反叛。 于是刘邦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袭击彭越,彭越不曾察觉,因此被逮捕,刘邦把他囚禁在洛阳。 经主管官吏审理,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刘邦依法判处。 刘邦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见彭越,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 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刘邦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

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239楼

广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每天一个历史人物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唐伯虎,王羲之,陆羽,万斯同,沈周,沈括,时候,包拯,文天祥,杨禄禅,皇甫谧,老虎,书法,哥哥,匡衡,叶天士,徐霞客,陈平,王献之,范仲淹

2020-04-02 #故事会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唐伯虎,王羲之,陆羽,万斯同,沈周,沈括,时候,包拯,文天祥,杨禄禅,皇甫谧,老虎,书法,哥哥,匡衡,叶天士,徐霞客,陈平,王献之,范仲淹,诸葛亮,宾客,故事,文学家,母亲,父亲,知识,刘邦,司马,周桐

2020-08-23 #故事阅读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唐伯虎,王羲之,陆羽,万斯同,沈周,沈括,时候,包拯,文天祥,杨禄禅,皇甫谧,老虎,书法,哥哥,匡衡,叶天士,徐霞客,陈平,王献之,范仲淹,诸葛亮,宾客,故事,文学家,母亲,父亲,知识,刘邦,司马,周桐

2020-09-05 #故事会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唐伯虎,王羲之,陆羽,万斯同,沈周,沈括,时候,包拯,文天祥,杨禄禅,皇甫谧,老虎,书法,哥哥,匡衡,叶天士,徐霞客,陈平,王献之,范仲淹,诸葛亮,宾客,故事,文学家,母亲,父亲,知识,刘邦,司马,周桐

2020-09-06 #短篇故事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10个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 网络历史人物小故事励志

唐伯虎,王羲之,陆羽,万斯同,沈周,沈括,时候,包拯,文天祥,杨禄禅,皇甫谧,老虎,书法,哥哥,匡衡,叶天士,徐霞客,陈平,王献之,范仲淹,诸葛亮,宾客,故事,文学家,母亲,父亲,知识,刘邦,司马,周桐

2016-09-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历史人物孙中山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孙中山的历史小故事

孙中山,洪秀全,先生,小帝,孩子,翠亨村,高野,牛奶,历史,清政府,历史人物,小故事,国父,中国,中华民国,产业,肉类,饮食,鸡蛋,抵抗,生活,汤水,孩子们,李氏兄弟,三兄弟,小花园,三民主义,华侨,商人,太平军

2020-07-17 #故事大全

历史人物孙中山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孙中山的历史小故事

孙中山,洪秀全,先生,小帝,孩子,翠亨村,高野,牛奶,历史,清政府,历史人物,小故事,国父,中国,中华民国,产业,肉类,饮食,鸡蛋,抵抗,生活,汤水,孩子们,李氏兄弟,三兄弟,小花园,三民主义,华侨,商人,太平军

2020-09-02 #故事大全

历史人物孙中山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孙中山的历史小故事

孙中山,洪秀全,先生,小帝,孩子,翠亨村,高野,牛奶,历史,清政府,历史人物,小故事,国父,中国,中华民国,产业,肉类,饮食,鸡蛋,抵抗,生活,汤水,孩子们,李氏兄弟,三兄弟,小花园,三民主义,华侨,商人,太平军

2017-09-01 #短篇故事

历史人物孙中山的历史小故事

历史人物孙中山的历史小故事

孙中山,洪秀全,先生,小帝,孩子,翠亨村,高野,牛奶,历史,清政府,历史人物,小故事,国父,中国,中华民国,产业,肉类,饮食,鸡蛋,抵抗,生活,汤水,孩子们,李氏兄弟,三兄弟,小花园,三民主义,华侨,商人,太平军

2007-08-2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