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京剧“隋唐”故事戏《断密涧》和《临潼山》是否来源于汉剧?

时间:2018-12-09

在这一过程中,以徽班所唱的徽调为基础,通过徽班艺人与汉调、秦腔和昆曲艺人在同台演出中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使京剧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个新的剧种

提示:本文共有 19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京剧是在北京原有的昆、弋腔和外地进京的徽班、汉调、秦腔等地方戏曲声腔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以徽班所唱的徽调为基础,通过徽班艺人与汉调、秦腔和昆曲艺人在同台演出中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使京剧脱颖而出,成长为一个新的剧种。因此,京剧剧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很多都是从其他剧种声腔改编而成的。戏谚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即是说京剧“隋唐”故事戏剧目数量的丰富程度。除此之外,京剧“隋唐”故事戏中的许多剧目都成为舞台上的大轴戏、京剧表演艺术流派的代表剧目,如谭派的《南阳关》《当锏卖马》、俞派的《晋阳宫》《四平山》、麒派的《徐策跑城》等,在京剧艺术发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京剧“隋唐”故事戏剧目来源的考辨,厘清剧目发展的历史过程,既可看清京剧形成发展的脉络,又可以更好地继承发展京剧艺术。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受到许多其他剧种的影响,他以徽调为母体,又吸收了汉调的营养,是徽、汉剧优秀传统的当然继承者。同时,在与其他剧种演员长期同班演唱的过程中,也吸收了梆子腔、昆曲的优秀艺术传统,从而使京剧在众多花部声腔中脱颖而出,成为流行全国的“国剧”。徽剧是一个古老的剧种,明末清初,形成于安徽怀宁县石牌镇一带,到清代乾嘉时期,逐渐走向鼎盛。

清代乾隆年间,徽剧表演艺术家高朗亭、郝天寿等将徽剧带到当时全国的商业与文化中心之一的扬州进行演出,并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点,使得徽剧在内容与表演上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受到观众的喜爱。乾隆五十五年,高朗亭带领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皇帝贺寿,从而拉开了徽班进京的序幕,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相继进京。在北京的戏曲舞台上,正值传统的昆、弋戏曲处于低潮,而秦腔被禁,徽班艺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大胆吸收其他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再一次丰富了自己的唱腔,后又吸收了进京的汉调的唱腔,从而逐渐发展为京剧。京剧从他的母体徽剧中继承了徽剧的众多遗产,其中自然包括为数众多的徽剧剧目。京剧剧目很多都是从徽剧翻改过来的,“隋唐”故事戏也是徽剧非常喜爱表现的题材,因此,在京剧“隋唐”故事戏中有很多剧目就是源于徽剧的。

如《举鼎观画》《徐策跑城》二剧,原系徽剧剧目,早在清同光时期徽班名伶四麻子、景元福即常与京班同台演出此剧,环球社《图画日报》载:“徽班老生景元福,同治初隶久乐戏园,后入天仙,演《观画跑城》……等剧,情文相生,功候独到……今新剧场之三麻子,庶几得其神髓。”《观画跑城》即《举鼎观画》《徐策跑城》二剧,为“隋唐”故事戏中薛家将故事戏中的两出。

此处所说的三麻子即王鸿寿,早年享名于里下河徽班,光绪元年来到上海演出,他善于编剧,将里下河徽班的大量剧目带到上海,为后来海派京剧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他受景元福的影响,亦擅演此剧,光绪三年其在天仙茶园京徽同台演出时即演过此剧,“民国”五年6月3日他在丹桂第一台演出此剧,此时三麻子已经对其加工,使之进一步京剧化,其曲调全部是高拨子,高拨子为徽剧主要腔调之一,朴素而激昂,适合于表现波动较强烈的情绪,仍保留着徽剧特色。再如《淤泥河》一剧,《缀白裘》中所收有《番衅》《逃关》《屈辱》《计陷》《血疏》《乱箭》《哭夫》《显灵》8出,曲牌多用乱弹腔,演罗成事,是徽班自编之戏,何时希说《缀白裘》所收为昆曲,是不对的。

京剧连本戏名为《周西坡》,共有15场,《叫关》与《小显》中用唢呐吹奏的二黄调即是由徽剧流传下来的。京剧“隋唐”故事戏中源于徽剧的剧目很多,随着其融合进京剧艺术之中,经过多次艺术加工和不断的传唱,已经很难再区分,不过京剧中大量的徽剧唱腔则表明它的血液中抹不去的徽剧基因。

嘉庆年间,以汉调老生米应先、童应喜为代表的楚伶大批进京,搭入徽班演出,将“皮黄合奏”的汉调带入北京。道光十年前后,湖北黄冈、汉阳、江夏等地发生水灾,一批楚伶为了生计进京搭徽班演出,其中包括王洪贵、李六、余三胜、龙德云等知名演员。这些楚伶来到北京搭徽班演出,将汉调的剧目、行当、表演带进徽班,形成“班是徽班,调是汉调”的格局,进而“徽汉合流”,最终形成京剧。

大批楚伶进京搭徽班演出,自然也带来了大量的汉剧的剧目,京剧“隋唐”故事戏中很多剧目就是从汉剧剧目演变而来的。京剧“隋唐”故事戏剧目源于汉剧剧目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保存在“楚曲”剧本中的《李密降唐》和《新词临潼山》两剧。王安祈在《关于京剧剧本来源的几点考察》一文的第一部分考察了楚曲本《李密降唐》、车王府本《断密涧》和《戏考》本《断密涧》三者的情节和唱词,发现其场次顺序、情节布局基本一致,《戏考》本仅是对曲词略作删节,因此可以看出以车王府本为代表的京剧是直接移植自楚曲汉剧的。邱慧莹在《清代楚曲剧本及其与京剧关系之研究》一书中也是将楚曲《新词临潼山》、车王府本《临潼山》、《戏考》本《临潼山》的曲词加以对比,认为,可见京剧“隋唐”故事戏《断密涧》和《临潼山》两个剧目均是直接源于汉剧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京剧“隋唐”故事戏《断密涧》和《临潼山》是否来源于汉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戏曲艺术的发展 京剧学学科 京剧的民间文化

戏曲艺术的发展 京剧学学科 京剧的民间文化

京剧,剧目,文人,民间文化,徽剧,剧种,昆曲,民间,汉剧,演义,秦腔,戏班,特点,群众,发展,京剧剧目,传奇,剧本,地方戏,艺术,观众,创作,余治,嘉庆,焦循,主体,三国志,乱弹,初探,剧团

2011-11-26 #短篇故事

听他们讲汉剧泰斗的故事 《汉剧十大行当名家访谈录》出版

听他们讲汉剧泰斗的故事 《汉剧十大行当名家访谈录》出版

汉剧,行当,名家,访谈录,历史,戏剧,艺术家,泰斗,余洪元,贾振,陈伯华,全书,学者,团队,戏曲,新书,文人,西洋,研究,朱伟明,梅兰芳,程良,大码头,好的,新中国,湖北大学,教授,发布会,作用,代表

2019-05-29 #故事阅读

民间故事戏曲名称有哪些?

民间故事戏曲名称有哪些?

剧种,音乐,京剧,滑稽戏,戏曲艺术,戏曲,体系,二黄,乱弹,唱腔,声腔,地区,场面,戏剧,川剧,弦索,舞蹈,晋剧,杂剧,梆子,汉剧,河北梆子,河南,湘剧,潮剧,秦腔,秧歌,粤剧,脚色,行当

2020-06-01 #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戏曲名称有哪些?

民间故事戏曲名称有哪些?

剧种,音乐,京剧,滑稽戏,戏曲艺术,戏曲,体系,二黄,乱弹,唱腔,声腔,地区,场面,戏剧,川剧,弦索,舞蹈,晋剧,杂剧,梆子,汉剧,河北梆子,河南,湘剧,潮剧,秦腔,秧歌,粤剧,脚色,行当

2020-08-23 #故事会

抗疫主题汉剧《老八栋的灯塔》首演 讲述感人故事

抗疫主题汉剧《老八栋的灯塔》首演 讲述感人故事

社区,故事,吴红,来源,汉剧,灯塔,地方戏曲,荆州新闻网,社区书记,吴朝,杨顺,胡威,蒋鸿,新闻中心,荆州电视台,荆州人,讲述了,位置,主题,主人公,地方戏,剧目,凯乐,党员干部,作者,剧院,台剧,合法权益,命令,市委

2013-11-15 #短篇故事

原创“积木汉剧”线下首演 汉腔汉调演绎抗疫故事

原创“积木汉剧”线下首演 汉腔汉调演绎抗疫故事

汉剧,武汉汉剧院,口罩,小戏,积木,武汉,线下,疫情,题材,观众,剧中,武汉人,记者,刘丽,王雨,故事,作品,剧照,导演,湖北,目的,防护服,表演,演员们,中提,曾靖茹,黄仁,黄娟,人民剧院,上平

2009-03-05 #故事阅读

原创“积木汉剧”线下首演 汉腔汉调演绎抗疫故事

原创“积木汉剧”线下首演 汉腔汉调演绎抗疫故事

汉剧,武汉汉剧院,口罩,小戏,积木,武汉,线下,疫情,题材,观众,剧中,武汉人,记者,刘丽,王雨,故事,作品,剧照,导演,防护服,表演,演员们,中提,曾靖茹,黄仁,黄娟,人民剧院,上平,送餐,地方戏

2014-09-21 #故事会

匠心传承 漳州木偶奇遇记

匠心传承 漳州木偶奇遇记

漳州,木偶,地区,木偶戏,福建,布袋戏,泉州,陈炯明,戏曲艺术,京剧,唱腔,台湾,文化,陈元光,传统,剧目,剧团,历史,布袋,昆曲,歌仔戏,汉剧,移民,芗剧,闽南,霹雳,布袋木偶,福建地区,闫志,徐竹初

2015-04-28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