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脱贫故事|不等不靠 这对残疾夫妻用勤劳与坚强趟出一条致富路

时间:2018-09-06

夫妻俩都是残疾人,靠自己辛勤劳作改变了命运,不仅日子越过越红火,更是赢得了邻里乡亲的交口称赞

提示:本文共有 14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提起养鸡大户陈洪彬夫妻俩,在联合乡蔡家坝村那是无人不知。夫妻俩都是残疾人,靠自己辛勤劳作改变了命运,不仅日子越过越红火,更是赢得了邻里乡亲的交口称赞。

家庭本不富裕

遭遇车祸雪上加霜

7月18日,清晨天刚亮,陈洪彬的妻子佘继菊在大儿子的帮助下用水拌好鸡食,随后一瘸一拐地提着鸡食走进了鸡舍,把鸡食投放在鸡舍的时候还不忘守护着鸡群觅食。

陈洪彬夫妻俩今年48岁,育有3个孩子,陈洪彬的二儿子陈治安今年15 岁,从出生到现在都不能讲话,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照顾。

2014年以前,夫妻俩一直在新疆务工谋生,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夫妻俩很努力,在2014年他们回到老家修了房子,还用务工的收入为二儿子治病,生活过得很艰难,但是也还过得去。

但让夫妻俩没想到的是,房子修好后再去新疆务工的时候,两人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夫妻俩腿脚严重行动不便。突如其来的事故不仅让他们丢掉了工作,还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出事之后,陈洪彬夫妻俩在新疆休养了一段时间,最后不得不选择回到家乡。“出事后,我们都没有能力工作,只能回到家乡,想着做点轻松的事情供孩子上学。”陈洪彬回忆起往事,仍感到悲伤。

多方帮助

夫妻俩办起养鸡场

“刚回来的时候,连种庄稼都不太可能,很多事情都不能做,那时候感到非常绝望。”看着正在读书的孩子,陈洪彬告诉自己不能退缩,要坚强的面对生活。

面对这样的家庭,蔡家坝村组干部多次上门看望慰问陈洪彬,多方面给予照顾,帮助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为了帮助他们寻找生活出路,村组干部还商量着为陈洪彬一家规划轻松点的产业项目。几经商量,陈洪彬夫妻俩最后决定发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夫妻俩东拼西凑借了一些资金,修建了养鸡场。去年4月7日,夫妻俩从重庆引进了1000只鸡,一直以务工谋生的陈洪彬夫妻,成为村里的 “养鸡大户”。

“以前都是散养几只鸡,没有大规模养过,所以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那时候引进的土鸡苗都是刚出生不久的,引进回来之后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忙活,忙着脱温、照顾等。”陈洪彬说,都是自己一点一点学过来的,虽然累点,但是看到了希望。

“我能到今天这一步,要感谢政府、村里的干部和邻里乡亲,今天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佘继菊说,脚不方便,几乎不出门,什么政策都不了解,都是政府及村里干部来帮忙讲解如何做,随时来走访。

勤劳苦干

生活有了希望

养鸡的技术,对于陈洪彬夫妻俩来说,就是空白。为了掌握专门的养鸡技术,他们积极向懂技术的人请教。为让小鸡长得好,白天,他们守在养鸡场里,喂饲料、打扫鸡场;晚上,他们自学鸡群防病治病知识,研究养鸡技术。

“我们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换水、喂食,打扫鸡舍等,晚上最早都要忙到10点多才可以休息,为鸡苗准备好晚上的饮水和食物等。”佘继菊说,现在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在管护鸡苗和销售成品鸡的时候会忙到更晚。

对于常人来说,这些工作都不算很难,但是对于一对残疾夫妻来说,显得很吃力。就是在给鸡投放食物的这些小事情上,一瘸一拐地提着食桶走进鸡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夫妻俩一直在努力。

养殖、防疫、销售,经过精心的管理,去年鸡场出栏了将近1000只鸡,收入了4万元。夫妻俩挣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陈洪彬今年6月3日再次从重庆引进了2000只鸡和1000只鸭,扩大了养殖规模。

“去年,每只鸡以13元每斤的价格出售在黔江蓝海城菜市场的。”陈洪彬看着长势良好的鸡苗,对今年养殖的收入信心满满。

作者:杨春燕

编辑:骆 容 | 编审:黄智宇

彭水日报社出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脱贫故事|不等不靠 这对残疾夫妻用勤劳与坚强趟出一条致富路”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不等不靠!这位残疾女孩的励志故事 值得每位贫困户听听!

不等不靠!这位残疾女孩的励志故事 值得每位贫困户听听!

陈伦,故事,残疾,女孩,人生,干部,深圳,贫困户,金奖,并加,改变自己,绿色,中央,会用,亲身经历,农村,冠军,培训班,勤劳致富,双腿,平台,委政府,家人,广东省,政策,朋友,机会,残疾人,泪水,纷纷表示

2007-03-30 #经典故事

「脱贫振兴八闽行」泉州南安山夫合作社的创业故事:不等不靠 敢想敢干

「脱贫振兴八闽行」泉州南安山夫合作社的创业故事:不等不靠 敢想敢干

合作社,示范基地,连生,残疾人,残疾,向阳乡,农产品,产业链,泉州市,山夫,家庭,蔬菜种植,高山上,丝瓜,南安市,农村,周边,基地,市场,岗位,模式,贫困户,发展,建设,生产,销售,销售渠道,小欢,苏海,在向

2012-03-22 #故事大全

「脱贫振兴八闽行」泉州南安山夫合作社的创业故事:不等不靠 敢想敢干

「脱贫振兴八闽行」泉州南安山夫合作社的创业故事:不等不靠 敢想敢干

合作社,示范基地,连生,残疾人,残疾,向阳乡,农产品,产业链,泉州市,家庭,山夫,蔬菜种植,高山上,南安市,农村,周边,基地,市场,岗位,模式,贫困户,发展,建设,生产,销售,销售渠道,小欢,在向,体验馆,档口

2017-05-19 #经典故事

「脱贫振兴八闽行」泉州南安山夫合作社的创业故事:不等不靠 敢想敢干

「脱贫振兴八闽行」泉州南安山夫合作社的创业故事:不等不靠 敢想敢干

合作社,示范基地,连生,残疾人,残疾,向阳乡,产业链,农产品,泉州市,山夫,蔬菜种植,家庭,高山上,丝瓜,人民网,南安市,农村,周边,基地,成员,市场,岗位,模式,贫困户,发展,建设,生产,销售,销售渠道,小欢

2015-06-27 #故事阅读

衡南:扶贫扶志 看“乌鸡司令”的脱贫故事

衡南:扶贫扶志 看“乌鸡司令”的脱贫故事

苏清,乌鸡,养殖,贫困户,司令,干部,发展,栗江镇,吴传,不等不靠,衡南县,产业,勤劳致富,可达,致富路,纯收入,元左右,小额信贷,唐墨,石珊,塘里,放鱼塘,开辟了,万事开头难,下子,主题,事迹,亲戚朋友,办喜事,内生

2017-05-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脱贫故事丨陈丽萍: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转身

脱贫故事丨陈丽萍: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转身

陈丽萍,贫困户,砂糖桔,政策,发展,产业,村民,规模,长乐村,带头人,新家,群众,生活,国家政策,全村,决心,好榜样,技术,摘帽,村里,水果,特色产业,砂糖,知识,致富路,腰包,贫困村,柑橘类,驻村,不等不靠

2020-08-13 #故事会

「脱贫攻坚·扶贫故事」自力更生 不等不靠 圆了致富梦——记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乡“最

「脱贫攻坚·扶贫故事」自力更生 不等不靠 圆了致富梦——记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乡“最

大棚,棚子,故事,香瓜,技术,收入,第一时间,我现在,时候,村里,樱桃树,陈亚琴,下子,政府,产业,党和政府,家庭,巴林左旗,年龄,指导员,残疾人,老公,蔬菜,西瓜,工作,扶贫,驻村,不等不靠,一直都,一起种

2015-05-16 #长篇故事

贵州福泉:村民曹志发身残志愈坚 脱贫不靠等

贵州福泉:村民曹志发身残志愈坚 脱贫不靠等

曹志,妻子,政府,顶梁柱,养殖,无奈,孩子,车祸,贫困户,生活,不等不靠,右腿,命运,家庭,时候,村里,毅力,残疾人,残疾,特惠,病人,群众,腿脚,妻子说,拄着拐杖,改变生活,突如其来,愈坚,年年,李涛

2020-07-1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