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漫话胶东路————“波螺油子”

时间:2018-08-17

在德国人占据青岛十七年期间,规划设计了沿海一线基本的格局,确实留下了不少的经典老建筑

提示:本文共有 40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说起青岛老城区的街道,其历史渊源基本都可以追溯到德国侵占胶州湾时期。在德国人占据青岛十七年期间,规划设计了沿海一线基本的格局,确实留下了不少的经典老建筑。加之后来又两次被日本侵占,也遗留下了大量的殖民痕迹,每条老城的街道或是因为功能定位或是因为建筑风格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风情,许多建筑在流逝的时间中变换着不同的主人,许多道路在不同的历史年代里变换着不同的名字,风雨沧桑历经百年。

提起老街,就不得不提极具青岛地域特色的胶东路,在它因为东西快速路建设而大部分被拆毁的数年里,有各种文章和旧照片都在纪念它,或是感慨或是留恋或是叹息,似乎都有关于这条路的一段深情往事。在这座城市的百余年历史里,它低调、市井、充满神奇而令人怀念,在青岛人眼中它因螺旋曲折形似海中辣波螺,加之常年累月马牙石路面被磨得光亮而有一个仿生式的比喻,更本土化的名字--“波螺油子”。

青岛有几条马牙石铺成的路,胶东路是最长的也是最曲折的一条。这条路的建成时间大致是上世纪20年代,当时国内外局势动荡,当政者无心也无财力搞市政规划和建设,然而在此背景之下,“菠萝油子”却就此建成。在探寻这条路的来龙去脉过程中,发现其中有许多有趣和值得玩味的故事。

据说这本来就是一条路,不过不是行人的路。在被铺上马牙石成为道路之前,这是荒山野岭间一条季节性的山溪水道,东端位于原大连山和伏龙山交界,以前伏龙山是多水的,山上有山泉和一个大的湾塘,溢出的池水形成一个小瀑布,就是今天莱芜一路小学位置,西端位于观象山西北坡。夏季周边山上雨水常年冲积而成一条通过谷底苏州路、无棣二路进益都路明沟入海的一道沟壑,这就是当年胶东路的雏形,大自然形成的这条沟壑究竟形成于何年何月完全不可考证。对老胶东路有印象的人们不难忘记东西两端路口、苏州路无棣二路交界处都是呈喇叭口的形状,都是比较典型的冲积地貌,因此这种说法极为可信。德国人侵占青岛后并没有把这片区域放进规划建设蓝图中,而把交通建设重点放在热河路、辽宁路一线。那时这里还只是人烟稀少的一片沟谷盆地。

随着德国人殖民掠夺和国内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一些京城满清贵族、商贾、文人墨客和当时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淘金者、难民大量涌入青岛,寻求避难和贸易,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充裕的劳动力,于是开始在此区域聚集。选择这片荒山野岭的原因说来挺有意思,一方面与时政有关,最初德国人是华欧分制,有严格的分界线,江苏路、沂水路一带是德国人的花园式住宅区,而这个地方正好与此毗邻,处于中山路商业区、产业工人居住的台东镇中间三角地带,位置便利。另一方面与“风水”有关,中国人选址建宅有讲究,这片谷地在丘陵山峰的三面环围之中,加之这条山溪的存在,很符合传统中国人眼中的“环山抱水,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这个说法有点玄幻,不过这里南面观象山、信号山可以抵挡一部分来自南面海上潮湿海雾,北面贮水山、大连山又可以阻挡冬日凛冽的北风,气候变化相对温和,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富者需要修宅安家,当时是殖民地,选址又在山坡上,于是顺坡就势各种仿欧式的别墅、庭院纷纷建成,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绝无模仿与重复,时至今日仍能在苏州路、无棣一路一带找到残留的几栋当年的老建筑,从破落但难掩精致的石雕门柱或是房屋的气势中不难想象当初主人非富即贵;贫者需要栖身,于是随便在沟坡上搭个窝棚,这也是后来的无棣二路、三路的几个贫民化里院式建筑的起因。尽管贫富差距大,但国人彼此还都是融洽相处以和为贵。之后日本入侵,在小鱼山南麓兴建别墅区,在上海路、热河路、德平路、辽宁路、黄台路等周边大量开辟住宅区,也见缝插针式的侵入此地,修建了大量的日式住宅和商铺,民国政府时期、解放后一些个人及企业在此地及周围建设了不少私人宅院、筒子楼、宿舍楼等,使得该地区的成为年代跨度最大,建筑风格最为多样的城市片区。

居住首要考虑的就是出行,南北走向的胶州路、热河路、辽宁路是德国人规划的干线交通,而东西方向的通行问题亟待解决。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修路造桥不仅仅是单纯的通行问题,还是造福一方的积德善举。于是这条山溪水道,在不惜人力财力的改造中成为贯穿这片地区东西方向的胶东路,它连接起了这些私人院落,利己;也为台东镇和中山路商业区之间打通了一条便捷的人行通道,利人。

这是一条完全由国人自己手工打造的路,多少万块15厘米见方60厘米深的马牙石条依靠人力打凿、运输,人工一块一块的钉入山间泥土中,彼此挤压而紧密契合,在落差几十米的山坡间高低起伏蜿蜒曲折。这是这座城市最曲折的一条路,从东到西大约有500余米长,以最低处的无棣二路为界路被分为东西两段。听老人们讲这条路的铺设也是有讲究和学问的,整条路完全依山势而建,为了便于通行和节省体力,并不在意增加距离和节约铺路的石料,人为打造有9个很大的弯曲被称作“九曲十八弯”。路面宽度平均不足5米,拐弯多坡度陡,因此只能步行,这有点像中国北方的胡同,但又远比胡同复杂。虽然是一条路,东西两段却是一动一静,东段常年比较幽静,几个散落在弯弯曲曲道路上的二层院落和寥寥行人;而通往热河路江苏路的西段,则是人来人往商贩走卒,在不同时代出现不同的繁荣,这又仿佛很暗合中国的阴阳之道。

如果从今天工程学的角度来看“波螺油子”,你会发现这条路当年修的及其科学合理,每块石头都能够分散坡度与重力带给的路面压力,一方面能够保留住雨季的排水功能,另一方面又能极好的保持极陡的坡面水土不流失不沉降,雨停水净路面无存水、不泥泞,这也是这条路能够保持近80年原貌没有被重建或翻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以后的数年里,进行周边楼院的管道改造时,只需拔出马牙石开挖铺设管道而后填土放回,由于重力和石头间的挤压作用很容易恢复原有路貌。这是城市道路演化中沙土路、石板路、柏油路不具备的优势,因而一直得以完整的保存。

如果雨天漫步“波螺油子”是别有一番情趣的,看雨水落在路面上激起的水花水雾流淌着,一双凉鞋或是干脆赤脚踏在被磨得光溜溜的马牙石面上并不硌脚,水没过脚背人犹如在行走在一条小溪中,溯溪而上石条铺设的排水明渠在路的一旁,雨水汇集顺坡而下,从路的东西两侧加上谷底的苏州路三股水流形成一条奔腾的河流,涌入无棣二路。雨水大时无棣二路是不能通行的,水深过膝水流湍急。改革开放后无棣二路曾是农贸市场,每逢大雨路旁总有一些水果蔬菜摊被大水冲的七零八落,偶尔也会有莽汉强行过路被水冲倒,狼狈之相令人忍俊不禁。因为是在谷底的原因苏州路和无棣二路地下水充足,旧时很多私人院落都有水井,水经过山间石缝过滤清凉可口,在缺水的时候很多周围居民都是靠这些院落里水井打水生活。如果冬季遇到大雪天,这里基本就是孩子们的滑雪乐园了,两块竹片脚下一绑或者找个水果筐盖屁股往上一坐,多少人的童年乐趣都被这条“波螺油子”铭记。

如果在秋夜走走“波螺油子”,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这条路的美。路灯昏黄不多,仅在路的几个拐角处,月光映着马牙石路面明暗交错。沿坡道而下,远处周围层层叠叠的建筑轮廓,近处院落里的闪烁的灯光和头顶上繁星点点已然融为一体,使你忍不住放慢脚步。行人罕至了,却并不感到独自走夜路的恐惧,秋风清秋月明,周围秋虫鸣叫声此起彼伏,宛如一支蛐蛐组成的交响乐团。忽然蛐蛐声减弱了,便知对面可能有人来了,这时只需轻咳几声或者抬抬手中的手电筒,算是互相打个招呼,告诉彼此不是歹人……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胶东路,才有了这片街区以后的繁荣与发展。沿山坡道路层叠修建的各种欧式、日式、里院式,楼、棚等建筑,代表不同时期中国本土文化同欧洲殖民文化、日本移民文化的相互融合,这在青岛乃至整个中国也是屈指可数的,胶东路恰恰成为了这种貌似杂乱建筑与人文的契合点,从无到有,从兴盛到消逝,伴随着百余年历史的风风雨雨而显得与众不同。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这里曾是华商富人落脚的地方;三四十年代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混居区域,周围商铺、医院、学校、工厂、佛寺林立;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秘密电台曾藏匿于胶东路20号;五十年代中共市委党校建在胶东路口的大连山上,山顶上一直留有日本人修建的地堡、炮台坑道,直至九十年代初期党校搬迁,这里开始了岛城最早期的房地产商业开发建设;改革开放初七八十年代商业开始复兴,很多小商小贩在此摆摊又见繁荣;九十年代的中后期,随着计算机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这里成为贩卖盗版光盘的滋生地,大量初涉计算机领域的人才都在这条路上出没,这也是辽宁路成为今天科技街的一个前传。

2001年东西快速路的建设,胶东路的西段已经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几根桥柱子,架起了从西部老城区通向东部新城区的快速路;东段也被人为拉直,已经不是当年九曲十八弯的样子。现如今青岛地铁的纵贯南北的1号线和横穿东西的4号线都在这条路上设有站点,又再次成为施工工地。已经再难找到那种老楼老院往日的光景,只有东段还残留的几座老楼静静的伫立在那里,见证着这年复一年的变化,似乎这座城市的交通发展总也绕不开这条路这个点。

为何许多人仍去纪念这条路?也许是因为曾在此生活过;也许是以前经常路过,也许这段路上曾有一段美丽的人生往事;也许是因为曾在这里买过盗版光碟……但我想这条路背后更像是历史的一个符号或隐喻,它承载了当初中国各阶层在救国存亡的时代背景之下励精图治的开拓精神,修一条通出山谷的路,更像是为在低谷中的国家寻求一条出路。尽管生活在这条路旁的最初的人们在以后动荡的岁月中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这里,曾经发生在这里很多精彩故事都随着岁月和老人们的逝去或搬迁而被遗忘,所能追寻的也许只有些许往日旧照和纸上残简断片的文字。这就如同我们每日每天的生活,也许每天每日都感觉不出变化,但再一回头时发现一切都已经变了,已经远不是当年那种生活味道。

新的马牙石依然铺在所谓的胶东路上,人走车碾多年以后马牙石还是会磨的光滑油亮成为“油子”,但也许它已不再是人们心中的“波螺油子”了。这条路也许已经有一百岁了吧?

写下此文,希望在多年之后再有人谈论起这条路时,依然还会有人能记得它当初的样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漫话胶东路————“波螺油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童年趣事——捉油子

童年趣事——捉油子

油子,表哥,外婆家,地方,小时候,叫声,小伙伴,蝈蝈,评论,豌豆,别让,里以,大将军,半坡上,和庄,来吧,真的好,都会,书包,下学期,一口气,丘陵,儿子,伏牛山,人眼,停下来,全身,叶子,双腿,响动

2008-08-29 #小故事

鹰油子的传奇故事

鹰油子的传奇故事

齐闯,小米,房子,小村庄,油子,人们,女子,东北话,东北汉子,好媳妇,就像是,年轻时,毕竟是,辽西地区,绰绰有余,那鹰,那可真,在那时,回一,爱上,这都,意思,一带,全国,东山,个人,光棍汉,兴安岭,奥妙,块石

2010-06-21 #经典故事

鹰油子的传奇故事4

鹰油子的传奇故事4

白兔,奇美,女子,油子,玉兔,仙女,美女,楚楚动,那奇,好地方,倒地,五味杂陈,仙气,交杯酒,人们,代代,传统,传说,内心深处,回味,情韵,情深意长,嫦娥,娶媳妇,怀中,子孙满堂,小康,帅哥,扑击,意义

2012-09-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每周一读——《教育漫话》教育漫话约翰·洛克教育

每周一读——《教育漫话》教育漫话约翰·洛克教育

E.,约翰·洛克,洛克,教育漫话,英国,教育,德行,方式,绅士,著作,身体,资产阶级,发展,论述,如何使用,学术课程,这本书,进行教育,出生于,克拉克,和政,新贵族,牛津大学,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家,代表作,世纪,上流社会,主张,主题

2009-08-14 #长篇故事

洛克教育漫话

洛克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读后感,杨金玲,洛克,文字,理论,被誉为,寒假里,近现代,深入浅出

2009-04-18 #经典故事

漫话绩溪拓馃

漫话绩溪拓馃

绩溪,徽菜,面粉,农妇,一带,中国,神话故事,百姓,绩溪县,饮食文化,宝库,卫视,安徽省,我家,民间,烹饪,粮食,面饼,老天爷,记者,我们的祖先,老乞丐,五雷轰顶,何朝,邵之惠,其源,国务院,还想吃,漫话,从南到北

2017-12-13 #短篇故事

《漫话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漫话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奇思妙想,学生,交流,蝙蝠,牛顿,情境,夜间飞行,口语交际,设计意图,故事,漫话,钢琴,斯帕拉捷,设想,教学环节,同学们,同学,屋顶,训练,学生在,来给大家,秘密的故事,场合,提纲,板书,材料,江总书记,科学家,科学,知识

2020-06-09 #故事大全

《漫话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漫话奇思妙想》教学设计

奇思妙想,学生,交流,蝙蝠,牛顿,情境,夜间飞行,口语交际,设计意图,故事,漫话,钢琴,斯帕拉捷,设想,教学环节,同学们,同学,屋顶,训练,学生在,来给大家,秘密的故事,场合,提纲,板书,材料,江总书记,科学家,科学,知识

2012-02-18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