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猜测和预见 及其古人对其的研究

时间:2018-07-09

人工智能是现代科学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大脑的扩展和廷伸

提示:本文共有 15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大家好,我是邢向妮,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人工智能”的猜测和预见。

“人工智能”是现代科学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大脑的扩展和廷伸。“人工智能”的实质,是采用现代技术方祛,模拟人脑的某些机制,从而代替人的某些思维活动。这种创造,在科学技术很不发达的古代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正象人们在发宙飞机以前早已产生飞天的幻想一样,在现代科学侧造‘电脑”以前,人们对“人工智能”也早已有所猜测和设想。

在《列子》一书的《汤问》篇中,作者生动地描途了一个能言、能视、能行,甚至有感情的机械人。据锐,周穆王在西巡返回途中,有一个叫偃师的工匠,给穆王献上一个自己制作韵“倡者”。其行走,信若真人;其歌舞,应节合拍。真是“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穆)王以为(真)实人也”。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倡者”还挤眉弄眼,调戏“王之左右侍妾”,引起穆王大怒。可是剖开一看,原来是个机械人。作者是这样描绘的:

“···…王大怒,立砍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列目不能视;度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请看,这个机械人以皮革、木材之类为材料,但构成人体的各种“部件”却无不具备。当然,作者的想象离不开他的时代,那时候投有塑料材料,没有半导体元件。尤其是作者说“废其心,则口不能言”,显然是受“心主神明”的传统观念的支配。不过,我们这里感兴趣的是,作者设想的这种机械人,不但有口能言,而且有感情、有意识、有思维。现代的“电脑”尚未越过“感情关”,作者的想象实在丰富。

谁都知道,《列子》上的这个故事出于虚构和编造。但是,作者借穆王之口所提的问题,却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本来,意识是“造化者”即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思维可以说是物质“最美的花朵。”然而,人的技巧能不能对自然的创造进行模拟?人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象自己那样有智能的机器?《列子》的故事,实际上是讨论这样一个哲学问题,而故事的情节本身显然对此已作了肯定的回答。

晋人张湛在为这个故事作注时又写道:

“近世人有言人灵因机关而生(者),何者?造化之功至妙,故万品咸育,运动无方。人艺粗拙,但写载成形,块然而已。至于巧极则几乎造化,似或以此官而生此说……”

张湛讲的“近世”,当指汉末和魏晋时期;“人灵”即人的意识或智慧;“机关”意为机械结构。张湛指出,有人认为,人的意识或智慧是由人体的机械结构而产生的。汉末、魏晋时期,“机关”系能工巧匠所作,人们以为是最复杂最巧妙的东西,因而借以比喻人体的特殊构造。

可是,人体的“机关”又怎样产生人的意识或智慧呢?据说,“造化之功至妙”。由于大自然的创造力太奇妙了,它创造了人体这种特殊的“机关”,因而产生了人的意识或智慧。至于人类自己,虽然也能创造一些“机关”,但由于技艺粗拙,总是有形休而无意识。如果人的技艺水平将来高度发展了,也许有一天可以接近自然造化的创造(“巧极则几乎造化”)。张湛认为,《列子》的故事可能同上述看法有关。确实,二者之间有明显的思想联系。

“机关生人灵”的说法,以现代科学来衡量,非常幼稚。不过,在张湛的那个时代,却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见解。我们知道,“人是机器”的观点,在欧洲直到十八世纪方才出现。法国唯物主义者拉·梅特里也是用巧匠所造的“机括”(亦可译作“机关”),比喻和说明人的心灵之产生。

他指出,“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在人体当中又有一种比一般机括“更奇妙的、更细致的、推动所有这一切机括(指整个人体)的机括,它是我们一切感觉、快乐、情绪,思想的来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猜测和预见 及其古人对其的研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新突破!人工智能模型实现自动精准识别36种视网膜病变

新突破!人工智能模型实现自动精准识别36种视网膜病变

疾病,图像,视盘,标签,视网膜疾病,视网膜,研究,区域,团队,多任务,黄斑,模型,网络,影响,训练,分类网络,联合检测,莫纳什大学,人工智能,医生,和黄,深度,患者,方法,标注,眼底,研究成果,类别,语义,分类

2011-09-25 #故事大全

新突破!人工智能模型实现自动精准识别36种视网膜病变

新突破!人工智能模型实现自动精准识别36种视网膜病变

疾病,图像,视盘,标签,视网膜,视网膜疾病,研究,区域,团队,多任务,黄斑,影响,模型,本站,网络,训练,分类网络,联合检测,莫纳什大学,人工智能,内容,医生,和黄,深度,患者,方法,标注,眼底,研究成果,类别

2007-04-07 #经典故事

新突破!人工智能模型实现自动精准识别36种视网膜病变

新突破!人工智能模型实现自动精准识别36种视网膜病变

疾病,图像,视盘,标签,视网膜疾病,视网膜,研究,区域,团队,多任务,黄斑,模型,网络,影响,训练,分类网络,联合检测,莫纳什大学,人工智能,医生,和黄,深度,患者,方法,标注,眼底,研究成果,类别,语义,分类

2017-05-26 #小故事

「中科馆大讲堂」从《流浪地球》到《三体》——解读科幻与现实中的人工智能

「中科馆大讲堂」从《流浪地球》到《三体》——解读科幻与现实中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天文爱好者,嘉宾,齐锐,流浪地球,副研究员,北京市,人类,天文,技术,星空,科幻,科学技术,研究院,讲座,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刘培,刘慈欣,莫斯,副主编,中国科技馆,中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未来世界,清华大学,项大,时间,地...

2015-10-24 #短篇故事

强人工智能是潘多拉魔盒吗

强人工智能是潘多拉魔盒吗

强人工智能,意识,人工智能,人类,智能,机器,研究,刘伟,周志华,人机,学界,大脑,问题,翟振明,弱人工智能,主任,人们,学科,材料,行为,发展,威胁,不能做,人的智能,目标是,周志,子力学,霍金,马斯克,中山大学

2015-06-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忆伟人 触摸人工智能 听文物故事……上海六一活动精彩纷呈

忆伟人 触摸人工智能 听文物故事……上海六一活动精彩纷呈

机器人,张鹏,故事,活动,伟人,人工智能,主题,文物,时期,宋庆龄,古人,筷子,裤袜,让孩子,朋朋,上海,上海市徐汇区,零距离,偏远地区,宋庆龄陵园,哥哥,图片,工具,材料,方式,馒头,古代服饰,孩子们,小朋友们,庆六一

2016-11-11 #小故事

如何在艺术中使用人工智能的6个例子

如何在艺术中使用人工智能的6个例子

技术,艺术,参与者,项目,机器学习,图像,艺术家,创作者,历史,系统,能力,斯坦福大学,研究,年代,合作,同理心,社会正义,人工智能,图书馆,城市,工具,方式,无家可归者,算法,请愿书,测试,卡特,新博,另一个,如果您

2008-05-24 #长篇故事

国内首款蒙古文人工智能平台发布

国内首款蒙古文人工智能平台发布

蒙古文,平台,奥云,蒙汉,接口,西里尔,传统,开发人员,文章,蒙古语,管理,汉蒙,蒙汉文,智能信息处理,内蒙古,人名,印刷体,功能,智能,本相,记者,需求,服务,为个人,自动翻译,自动机器,语音合成,张景阳,内蒙古大学,研究中心

2019-10-0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