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民间故事:妈 你找我要“三斤六两纸”干嘛 父亲:准备后事吧

时间:2017-12-25 14:41:22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妈 你找我要“三斤六两纸”干嘛 父亲:准备后事吧

作品类型:民间故事类,习俗、回光返照、丧葬系列。

“传”承民间文化,“说”出魅力故事。

乌山村,原本几百人的大村子,现如今只剩下两户,或许要不了多久,这两户也会不存在了吧。这隐藏在大别山深处的小山村,也即将成为历史。我知道还有很多这样的村子慢慢消失,但却没有一个和乌山村一样,真正意义上的消失。没错,大多数都是因为山村交通不便,村民们搬离了而已。而乌山村则不同,村民陆陆续续过世,现如今只剩下两位孤寡老人。而今天这个故事主人公,便是乌山村中仅存两位老人中的一位。

她叫小莲,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当然这是年轻时候别人才这么喊她,现在只喊她乌奶奶。我不止一次地问过乌奶奶,这乌山村到底出了什么事?真的如流传的那样,是因为乌山村民得罪了祖宗的缘故吗?乌奶奶笑了笑说我瞎扯,一切都是巧合罢了。不过这巧合也太离谱了。几百人的村子短短几十年,岂能是说没就没得,又不是古代时候。

乌奶奶又是笑了笑,紧接着开始说起她小时候发生的那件诡异事。但当时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仅仅是个开始而已,更诡异的还在后面。

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上山砍柴时受过伤。不仅一辈子躺在床上,有时脑袋还有点痴呆。当时我就七八岁吧,母亲受伤之后就一直由我照顾。父亲除了种地以外,还给人家做些木工活,因此,家中长时间,都是我这么一个七八岁小女孩和卧床不起的痴呆母亲,在家相依为命。

你别不信,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况且在80多年前,七八岁孩子,养猪、喂牛、做饭啥都会,哪像现在的孩子如此娇惯呐。就这样过了四五年左右,也就是我十四岁左右时,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早晨,父亲难得在家清闲几日,我与往常一样做好早饭,准备出门去放牛。

忽然,一直卧床不起的母亲爬了起来,这下把我和父亲吓一大跳。要知道母亲可是在床上躺了四五年了,并且和正常人一样。要是你以前没见过我母亲,现在看到她你绝不会相信,她是一个卧床四五年且有些痴呆的人。

不一会,母亲突然喊住我说道:“小莲,我向你讨个东西。”我有些迷茫和不解地看向父亲。而父亲脸色越来越难看,似乎很难过,因为眼角都泛起了泪花。在父亲这找不到答案,我又把目光转向母亲,并轻声问道:“妈,你要找我讨什么呀?”

“三斤六两纸”母亲说完这话后转身就回了屋。父亲此时终于顶不住了,崩溃的大哭了起来。此时屋外围上许多村民,我也是从他们口中得知,什么叫“三斤六两纸”。当我明白过来的时候,也跟着父亲哭了起来。

原来这“三斤六两纸”不是别的,而是给死人用的黄表纸。在我们老家,亲人过世需要女儿来烧第一次黄表纸,而这第一次烧的纸需要三斤六两重。在乌奶奶解释后,我恍然大悟。

不知过了多久,父亲便拿出钱,叫我去买,并且对屋外的族亲说道:“准备后事吧”。说完父亲也进了里屋,我想父亲可能是想最后陪一陪母亲吧。我转过头准备往外走,此时偷瞄了一眼母亲。此时只见母亲穿起了那件红棉袄,据说那是他们结婚的时候,父亲送给母亲的。

乌奶奶说,有时候人死之前会有预感,会有回光返照,我母亲就是如此。果真,等我买回黄表纸后刚烧完,母亲便走了。原本我以为事情到这里便结束,但哪知这仅仅是开始。没过几天村里又有老人向子女讨要“三斤六两纸”,母亲是个开始仿佛像跟风一样,在一年时间内,全村的老人死的个七七八八了。

当时所有人都魔怔了,内心非常害怕,于是村里组织年轻一辈的人,让他们拖儿带女去外面闯荡吧。一来是村子里太诡异了,二来也是希望他们出去打工,能赚到钱,毕竟山村还是很苦的。

但是谁知这一想法,却是敲响了这乌山村的丧门钟。一个手扶拖拉机,满载全村的希望,一股脑全掉进山沟沟里,无一生还。只剩下自己这些未出村的人,这不七八十年过去了,也就剩下我们这两户了。我想说的是,乌山村并不是你们口中传的那样邪乎,只是个巧合罢了。

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其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其实各种民间故事都是如此,稀奇古怪的背后都隐藏另一则故事。我们需要以欣赏的态度去看,而不是盲从,要从故事中领悟寓意,陶冶情操。

温馨提示:本故事属民间文学作品,杜绝封建迷信。配图来自网络,需要请联系删除。了解民间文化,从欣赏故事开始。有您喜欢,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价值,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遗落民间的精神瑰宝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半杯水文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民间故事:妈 你找我要“三斤六两纸”干嘛 父亲:准备后事吧”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懒人刘二民间故事

懒人刘二民间故事

刘二,刘二娘,老娘,田福,马翠兰,翠兰,李医生,刘湾,村主任,娘俩,寡妇,媳妇,生活费,刘湾村,刘全,人家,准备后事,年纪,医院,孝子,懒汉,扎花,村里,效果,支书,气色,药费,进口药,回家,工作

2020-07-27

懒人刘二民间故事

懒人刘二民间故事

刘二,刘二娘,老娘,田福,马翠兰,翠兰,李医生,刘湾,村主任,娘俩,寡妇,媳妇,生活费,刘湾村,刘全,人家,准备后事,年纪,医院,孝子,懒汉,扎花,村里,效果,支书,气色,药费,进口药,回家,工作

2020-07-26

民间故事:神针李先生(下)

民间故事:神针李先生(下)

李先生,银针,王老汉,郭老,牙疼,祖父,李丰,再犯,二儿子,吴学,可治,应是,王忠义,一生,作品,准备后事,口气,没过几天,咋办,家人,常理,常情,敢保,挚友,时日,无疾而终,有情,汤药,气息,民间故事

2018-09-17

民间故事:石狮子医病

民间故事:石狮子医病

老石匠,雕刻,石狮子,图文,当天晚上,儿子,家人,石狮,生活,子都,医馆,田园生活,外地人,一段时间,一大,呼吸困难,县城,准备后事,修养,侥幸心理,价格,办法,医生,感觉,大夫,媳妇,好话,工具,恩德,收入

200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