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17.8亿背后的故事 孟子义利之辨 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必须知道

时间:2017-08-29

道理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我们又不得不遵照道理的框架来做事情

提示:本文共有 19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道理是社会上最没有用的东西,但是,道理又不得不讲。道理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我们又不得不遵照道理的框架来做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很多人脑海里都存在着疑问。

一,赖小民事件,我们是反贪疲劳,还是触目惊心?

我们不由的想起《人民的名义》,上边的反贪局长侯亮平,总是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各色人物在他面前都能原形毕露,可是现实中哪?

在一次次的反腐中终于视觉疲劳,当赖小民事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并不惊讶,不知道大家和我的看法一样不一样,不断地有人被查,他也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并没有什么特殊了。

当看到有100多个情人,我当时突然灵机一动,好像摸索到了现在大多单身成年男子为什么会存在的原因了。

又看到贪污17.8亿时,我就更加气愤了,他是在拿着老百姓的钱,然后抢普通人的老婆,这样深究下来,他好像给全国人都戴了一顶染色的帽子。

14亿人,每人给你了将近一块三,打造了他的资本王国。每人一块三,听起来好像也不多,庞大的人口基数,好像成为了消减社会痛苦的有力武器。灾难可以除以14亿,然后平分;贪污赃款可以除以14亿平分;那很好奇的一个问题在我脑海里出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是不是也可以。心中一个问题又出现了,第二大经济强国强盛了谁?

二,儿时的梦想,还是梦想,只是用错了方向。

一家子围坐在餐桌旁边,大家都在问小孩子的梦想,小孩子回答道:“我要做医生”

爷爷先抢着说话了:“医生好,医生社会地位高”

奶奶说话了:“医生好,工作稳定,福利好”

妈妈说话了:“医生好,除了工资之外还有其他收入”

爸爸说:“医生好,到时候找对象省事”

孩子无辜的环视了一圈,怯生生的说:“医生不是医病救人吗?”

大人都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有多少人失去了赤子之心,当我们指责孩子的时候,是否静下心来问一下自己,孩子的那些观点是不是因为自己潜移默化的感染以及影响造成的。

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在哪里?大家心里都明白的!

三,关于道理,三教中儒家讲的最好,道德的约束一切从做人开始

谈到国学儒家思想,大家都开始说了,君臣之礼,等级基层的压制,这是不可取的,这就是腐朽的思想,我们应该抵制的。

可是真的是这样子吗?孔子将 君应该做什么,臣应该做什么,讲的很清楚。并不是臣就要对君有盲从,君要臣做什么,臣就要做什么,这变成了愚忠。君臣之道,首先明确的是君,君有君的样子,然后臣就要有臣的样子,大家各司其职,为了整个环境的和谐而尽力。

儒家的思想主要通过五个层次来划分,分为仁,义,礼,智,信,然后各种层次又有着不同的关系。

正常来说,是递减的关系,失道而行仁,失仁而行义,失义而行礼,失礼而行智,失智而行信,失信而行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大致社会所存在的情况,往往从德的角度来进行详解。

儒家的思想变成了树立道德标杆,让读书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用这些标杆确定人的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从思想的层次教会怎么做人。

四,儒家思想重德,德在义利之间的抉择中起到关键作用

首先,什么是德,就是用来衡量做人标准的品尚。不同的时代,德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社会风气好的情况下,德的标准就会高很多,社会风气坏的情况下,德就会不断的降低。当人们不断的追求利益,这时候德就会变成被践踏的存在,也可以成为束缚人们的枷锁,在这个时候,人们和社会就会抛弃它,来实现各自不同的标准,这时候,法就出现,用来约束人们,不能触碰底线。

简单来说,德就是道义的最高要求,而法,是对最低行为准则的强制要求。

循规蹈矩,仁善道义,弘扬正气,孝道礼遇,慈善救济,善有善报,行善积德,有福泽,慈悲为怀,容忍大度,这些是德要求人们做的,而法并不能要求。当人们更多的追逐物质领域,就会将德全部抛弃。

五,大丈夫应该做什么样的事?孟子就已经告诉大家了。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话说完,就是守正,正心,有信仰,以苍生为己任。

有坚持的就必定有失去的,讲义必然违背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百姓,皆为利而奔走,为衣食住行而努力。而义要的就是放弃自己的利,成就大众的利,不为私欲引诱而动内心。

孟子清楚的知道百姓皆是逐利,但是还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来要求人。他主要要求的是哪些人呢?要求读书人,要求那些未来做官的人。当读书人,具备德之后称之为君子,当君子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以后,掌握权力这时候称之为大人,连一个称呼都这么严谨,可以看出,对德行的在乎程度。

可是在汉朝以后,董仲舒因为汉朝朝廷的关系,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了巩固王权的壁垒,儒家的思想也开始变质,变成了现在人们眼中的封建陈旧。

最后问题又来了,那什么样的人应该抛开利,而来用德来要求自己?我想,应该是那些,自己认为自己不是普通百姓的人吧?

明人不说暗话,记得转发,评论,关注呀!!!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17.8亿背后的故事 孟子义利之辨 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必须知道”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孟子》读书感悟

《孟子》读书感悟

孟子,这本书,这个故事,故事,人际关系,讲的是,得让,有才,在我,懂得了,作者,三字经,人以群分,人生目标,人格,仁义,区别,地位,时间,时候,弟子规,师友,意义,战国时期,才能,教育家,来源,朋友,杂草,终身

2010-08-22 #经典故事

孟子读书心得笔记

孟子读书心得笔记

孟子,仁义,这本书,思想,这个故事,故事,影响,事物,笔记,问题,南怀瑾,孟子旁通,独行特立,读书心得,讲的是,这个人,下子,个人,人际关系,形势,当代人,意义,才能,时候,权能,精神,能力,螃蟹,阿里,是一本

2008-01-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孟子》的读书笔记

《孟子》的读书笔记

孟子,仁义,思想,仁政,这本书,事物,人性,这个故事,精神,孔子,梁惠王,影响,人们,人皆有之,读书笔记,故事,视野,滕文公,孟子说,要做到,主张,为政者,事业,人际关系,先祖,公孙丑,圣人,形势,得民心,教育家

2019-04-03 #小故事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

孟子,仁义,这本书,思想,这个故事,故事,影响,读书心得,事物,问题,南怀瑾,独行特立,讲的是,这个人,个人,人际关系,朋友,想法,形势,当代人,意义,才能,时候,权能,群臣,理论,精神,能力,螃蟹,阿里

2016-09-29 #短篇故事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

孟子,仁义,这本书,思想,这个故事,故事,影响,读书心得,事物,问题,南怀瑾,独行特立,讲的是,这个人,个人,人际关系,朋友,想法,形势,当代人,意义,才能,时候,权能,群臣,理论,精神,能力,螃蟹,阿里

2016-11-19 #故事会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

孟子,这本书,这个故事,故事,人际关系,影响,讲的是,得让,有才,在我,中人,懂得了,中国,三字经,人以群分,人生目标,人格,仁义,先祖,光芒,区别,地位,弟子规,师友,思想,精神,眼识,时候,意义,战国时期

2020-01-16 #小故事

儒学谜案:相隔近200年 孟子真是孔子的徒弟吗?其实真不是!

儒学谜案:相隔近200年 孟子真是孔子的徒弟吗?其实真不是!

孟子,孔子,儒家,荀子,子思,儒学,孔丘,孟轲,荀卿,郭德纲,人们,儒家思想,儒生,君子,名门,嫡系,孔孟之道,师徒关系,影响力,思想,战国,核心,师承关系,于子思,于曾子,冉有,多提,子夏,孔孟,孔曰

2011-02-21 #小故事

柏拉图和孟子之间的哲学

柏拉图和孟子之间的哲学

孟子,柏拉图,问题,利益,社会,苏格拉底,仁义,关系,国家,观念,人和,事实,人们,出发点,家庭,本性,命题,思路,为人处事,错误,梁惠王,谢文郁,写法,思想,意识,父母,自身利益,个人,事情,意义

2007-04-28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