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精彩 清新 深沉 中国文化报特邀八家媒体人试写2020年高考作文

时间:2017-04-29

无论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还是人生转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紧密贴近现实,唤起无数真挚的感慨和共鸣

提示:本文共有 83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编者按:2020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体裁多样、视角新颖、内涵丰富。无论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还是“人生转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紧密贴近现实,唤起无数真挚的感慨和共鸣。本报专刊中心特邀八位媒体同行与今年的考生们共写高考作文试卷。媒体人的阅历、积累和思想深度与学生时代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当然不能简单地和考场作文来进行类比。但真实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在解答着一道道新鲜试题而不断前进的呢……

全国I卷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写一篇发言稿。

用人之道与天下兴亡

赵仙泉

孔子称颂管仲,司马迁赞扬鲍叔,而我要对齐桓公竖起大拇指。

为什么呢?管仲虽然贤能,但他毕竟也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居然被“小白”装死给骗了;鲍叔即使举贤不避友,再怎么出于公心,但齐桓公有“一票否决权”,假如齐桓公心胸狭隘,坚决不用管仲,鲍叔的好意也实现不了。因此,齐桓公的王者风范、成就伟业的气度,才是真正值得推崇的!

我们从管鲍之交与桓公用人的这个历史故事可以悟出一个道理:用人之道与天下兴亡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大局,也是格局。多大的格局成就多大的事业,得人才者得天下(与“得民心者得天下”并不矛盾)。周文王破格起用垂钓于渭水的姜尚,让他成为首席智囊,此后姜太公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奴隶百里奚,使之成为一代名相,而百里奚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反之,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听信谗言而流放关键人才屈原,没有采纳他“联齐抗秦”、由楚国统一天下的战略与策略,最终亡国。此类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不胜枚举,今人当以史为鉴,让历史智慧用之于当代伟业。

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些人物故事也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比如传奇将军许世友,曾经是张国焘的下属,在延安时期他受委屈差点要“出走”。毛主席以极大的气魄容许他带枪去见面,别人都担心许世友会干出意外的事来,而毛主席信任他,没有把他当外人。许世友深受感动,从此一生忠心耿耿。这个故事也说明,只要不是阴谋家、野心家,只要是光明磊落的人,最后站稳立场就可用。同时,有过特殊经历的人,只要信仰坚定,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再比如陈赓大将,他曾经救过蒋介石的命,老蒋特别想重用他,而他坚决跟共产党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那么,在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海纳百川、如何用好关键人才,这是一个重大的时代主题。一方面,要坚决破除“小圈子”“团团伙伙”,反对成为“家臣”,避免用人上的“逆淘汰”;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科学的、现代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做到“野无遗贤”。如此,民族复兴大业可期,无数的人才定然托举起中国成为不可撼动的东方巨人。

(作者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

全国新高考Ⅱ卷 电视台邀你做《中华地名》主持人,以“带你走近—”为题,写一篇主持词。

带你走近胶州

苗 春

青山与大海相连,历史与未来相牵。惠风和畅,物华天宝。远古时期这里洪水频发,人们渴望海底蛟龙镇抚海中兴风作浪的怪兽,因此将这里命名为“蛟城”“蛟州”,后来逐渐演变成“胶城”“胶州”。

虽然这只是传说,事实是胶州因境内的胶河而得名,但这里确实是先民投注美好生活愿望的地方。胶州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但胶州的历史却比青岛久远。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上世纪70年代,汇聚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三里河遗址被发现时曾震惊考古界。唐宋时期,这里是北方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帆樯林立,使臣、商贾、僧人穿梭,“胶州元宝”是世人青睐的硬通货。

如今,这里的人们满足了祖先的期许,过着幸福生活,广场文艺周周演,邻里艺术团串门演,胶州秧歌、胶州茂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这里也是中国剪纸之乡和中国秧歌节的永久落户之地。自“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以下,这里艺术家辈出,直至今天。

先民生活的三里河,如今建成了城市流水公园,免费供市民徜徉。还有大沽河旅游度假区、艾山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国家森林城市”并非浪得虚名。逛完了,可以“吃蛤蜊,喝啤酒”,还可以尝尝被鲁迅先生在散文《藤野先生》里提及的江浙用红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尊为“胶菜”的胶州大白菜,再品品在山间奔跑长大的瘦猪肉“里岔黑”,不但快乐,而且健康。

胶州正在腾飞。“腾飞”并非虚言:位于胶州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已经全面竣工,即将倚陆路面海,一飞冲天。胶东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8000万人次,同时,青岛地铁也向胶州延伸,火车将与胶东国际机场零换乘,实现海陆空无缝连接。

胶州位于胶州湾西北岸,胶州湾因胶州而得名。近代史上,胶州因这个名字承受过列强侮辱,如今的胶州湾隧道、胶州湾跨海大桥都是繁荣兴旺的象征。“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百强县”……在神州大地灿若群星的县级市地名里,胶州拥有自己不凡的光芒,也必将带给今人更多惊喜,带给祖先更多荣耀。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编辑)

天津卷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14亿人的“平均脸”,最美!

石 羚

谁拥有最美丽的中国面孔?

有人说是古代绘画上的仕女,“一倾倾人城,再倾倾人国”;有人说是写真里的中国模特,三停五眼、四高三低;也有人说是享誉世界的华人明星,凭借影视作品将中国元素播撒海外。

诚然,用绘画、摄影、视频保留下来的惊鸿一瞥、精彩一刻令人难忘,但环肥燕瘦,各人有各人的审美;时移世易,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尚。最美中国面孔,绝不仅仅看外表,也不应当属于少数人。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日子里,一张张面孔令人动容。援鄂医疗队员来不及擦拭眼泪与汗水,护目镜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印痕,他们的面孔并不精致;一位武汉农民骑行40公里给医护人员送蔬菜,布满沟壑的面孔谈不上英俊;还有那些在街巷卡点执勤、在工厂车间加班、在火神山昼夜施工的人们,我们甚至看不出口罩背后的面孔长什么样。没有化妆,没有摆拍,镜头背后的他们甚至略显憔悴、忧虑或紧张,但我坚信:他们是最美中国面孔。

莱辛说:美的根源在静穆。但对人而言,不能像雕塑、绘画那样在静态中寻找美。相反,越是面对大风大浪,越是迎战风险挑战,就越能鉴别面孔的美丑。缺医少药时,医生毅然喊出“让我上”;物资紧缺时,小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武汉;居家隔离时,家家户户服从大局足不出户。与病毒斗争的中国面孔,更有一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美。正所谓“面由心生”,战疫面孔背后的精神力量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历史不会忘记2020年,这是一群平凡人铸就的不凡时刻,这里有千万张普通脸庞组成的中国面孔。毋庸置疑,我们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也无法认识每一张脸庞。但历史会记住平凡英雄的群像,与抗击“非典”的英雄、改革开放的先驱、抗日救国的勇士、维新变法的志士一道,镌刻在5000多年的史册上。相比时尚、潮流外形一时一变,担当、勇敢、互助、求真的中国面孔,与黄皮肤黑眼睛一道浸入民族的基因,越千古而同然,历万年而不朽。

心理学研究显示,最好看的面孔不是最特殊的那一个,而是所有面孔重叠后的“平均脸”。抗击疫情的平均脸,体现在14亿中国人追思逝者的泪花、同仇敌忾的目光和战胜病毒的笑意里。像大多数中华儿女一样,将个人选择融入宏大叙事,将个体成长汇入家国洪流,我们就是最美中国面孔的一员。

(作者为《人民日报》记者)

江苏卷 人们总是关注喜爱的人和事,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请写一篇文章。

谁铸就了你未来的样子

潘洪其

《墨子·兼爱中》讲过一个故事: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朝中大臣为了避免肥胖,每天都只吃一顿饭,一年之后,满朝文武官员都饿得脸色黑黄。所谓“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饿人”“饿死”者投楚王之所好,目的是为了取悦楚王,手段则是专门为楚王提供喜闻乐见的信息,令其处于被喜闻乐见的信息环绕的“茧房”之中。

社会学的“信息茧房”理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人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在一个蚕茧般的“房间”中。你喜欢耳闻目睹什么信息,一方面你自己会有意无意主动选择这样的信息,并过滤或屏蔽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另一方面,环境也会有意无意向你提供这样的信息,并尽量不让你听到、看到你不喜欢的信息。

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楚王好细腰”效应日渐突出,“信息茧房”困境愈加严重。正如有人形容的,“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你在手机上的浏览和点赞,记录了你的喜好,显示了你对特定信息的需求,而特定信息不断回应你的喜好,满足你的需求,这也是一个不断改变你、塑造你的过程。

你喜好和需求的信息影响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强化了你的信息喜好和需求,你和环境共同的努力,铸就了你未来的样子。然而,这真是你自己最初希望成为的样子吗?对你自己和对他人、社会来说,这真是你最好的样子吗?

不是的,至少不能确定。这是因为,第一,你自己喜好和需求的信息是单一的,且很可能是片面、狭隘的(想想楚王为何独好“细腰”),被这样的“信息茧房”所改变和塑造,你的人格可能也是片面、狭隘的。第二,环境向你提供你喜好和需求的信息时,不但可能使一些片面、狭隘的内容被强化,而且可能夹杂大量散乱、碎片化的垃圾信息或有害信息。如此信息特供和信息投喂,既是为了取悦你,也是为了蒙蔽你,既可能弱化你的心智,也可能毒化你的灵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表达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时,要自觉克服片面与狭隘,走出傲慢与偏见,有意识地扩大浏览、点赞的范围,甚至刻意接触一些自己不喜好和不直接需求的信息,避免作茧自缚、故步自封。在此基础上,环境向个人提供、推送信息时,也需要有意识地扩大搜索、筛选的范围,甚至刻意推送与个人的喜好和需求大不相同、格格不入的信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环境而言,这在技术上、手段上都已经完全没有问题。

做好了这些,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加全面、丰富的“未来的样子”,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开放、活跃的环境,建设一个更加均衡、和谐的社会。

(作者为《北京青年报》高级编辑)

全国III卷 请给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见贤思齐,激扬青春

黄 帅

高一新生:

你们好!作为过来人,看到你们正是激扬青春的年纪,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我有一些对人生的感悟,很想与你们分享交流。面对未来的漫漫人生之路,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清晰的自我定位。“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也”。在高中学习生活中,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理想的目标,看清自己的优缺点,面对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早有古希腊的哲人说过:“认识你自己。”这可谓千年以来最严肃的哲学命题之一。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能认识自己,也不能认清社会与他人,在糊涂中度过一生。这种不认真、不讲究的生活,并不应该成为人生的常态。尤其是在三观树立的关键阶段——高中时期,就更需要想清楚这其中的道理,及早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

很多人在中学阶段迷失了自我,并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反而陷入了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这些年轻人进入大学后,也很难认清自己,更不会激发生命的潜力,做出非凡的业绩。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人,在高中阶段就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方向,并十年如一日地为之努力。不论是“修齐治平”,还是“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奋进精神,先辈在青年时代就都树立了崇高理想,找到清晰定位与奋斗方向。或许我们无法达到历史上那些贤德之人的崇高境界,但如果能汲取其中的点滴智慧,也足以笑傲人生了。

因此,大家在高中阶段,一方面要做好功课,争取在高考中考取满意的大学。另一方面,则要给自己树一面精神的旗帜,明确人生的方向,踏实走好每一步。年轻人既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如今一些同学颇为浮躁,对眼前的学业不感兴趣,沉溺玩乐,还有同学一味只是为了应试目标而努力,完全不考虑那些有助于开阔眼界的学习,这显然无助于提升综合素质。激扬的青春,应该是振奋精神的同时,避免上述两种极端情况,每天进步一点点,勤勉踏实度过高中阶段。

美好的人生就在眼前,希望你们扎实努力,砥砺前行。上述我的个人经验,是我人生体悟的总结。或许它会对你们的发展有所裨益,倘若真的可以给自己清晰地“画像”,你们的青春之路必将更加精彩,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记者)

北京卷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请写一篇议论文。

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郭 超

55颗北斗卫星,织成一张“天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如果庄子看到这个信息,可能要皱皱眉头。因为他推崇的是“无用之用”。大树因为有用,才被砍伐下来做成房梁,没有用的树木,才能自由生长,享其天年。

如果孔子看了这个消息,估计会很欣慰,老者、壮者、幼者,他都希望能安排得明明白白,每个人都能施展所长,每个人都有合适的位置,这不就是选贤与能、人得其所的大同社会吗?

中国传统社会中,多数时候都是孔子的看法占上风。积极进取、各安其职的价值观为社会所提倡。可能只有魏晋等“乱世”时,人们生活朝不保夕,庄子所代表的消极避世的看法会稍稍抬头,大家不再推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转而追求“今朝有酒今朝醉”。

不过社会一旦步入正轨,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之网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同时在自己的位置上力争做到最好。这又成为主流价值观。

不仅在古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追求“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价值观。对个人来说,要找到自己在社会之网中的功用。这可能需要花些时间来“试错”。

去年以来最火的“网红”恐怕就是李子柒。据说她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跟爷爷做工,给他帮厨,后来爷爷去世,她十几岁时就辍学步入社会。对于我们这些有机会上大学的人来说,她的人生可谓“凄惨”。她先后做了不少零工,做短视频也试过不少主题,但都不温不火,直到她找到通过短视频向世界展现中国“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段落这个创意。

当然,并不是找到这条路她就成功了。她在之前10年左右时间里,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让她在“短视频”这个网红频现的领域里脱颖而出。

“板凳要坐十年冷。”“磨刀不误砍柴工。”坐冷板凳和“磨刀”的功夫尤为重要。在磨练心性、增长技能这方面,我们还真需要点庄子“无用之用”的态度。李子柒在十几岁之前恐怕也没有想过,自己吃的那些苦到底有什么用。她可能只是因为生活所迫,同时因着自己的兴趣,学到了不少生活技能。后来,这些技能才把她的生活点亮。

我又想到,被启功称为“最不丧志的玩物大家”王世襄。他青少年时期提笼架鸟,玩鸽子,斗蛐蛐儿,在老师眼里就是个纨绔子弟。不过他比一般公子哥儿在玩上更加认真,琢磨出道理来了,成了门学问。后来他写明式家具、写葫芦、写鸽子,都成为那个领域的开山鼻祖。当初那种“游戏心态”可能对后来的成就颇有助益。试想,如果他当初把玩鸽子当功课来做,可能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就了。

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功用”,发掘自己擅长的技能。但是在积蓄力量、培养技能的时候,还需要点非功利的心态。或许这样才更能学有所成。正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不要被庄子的“无用之用”给骗了。别忘了,虽然庄子嘴上说“无用之用”,但他自己在诸侯眼中也“很有用”。常被诸侯礼聘为座上宾,希望他能出山辅佐自己。如果他真践行“无用之用”的理论,恐怕连学说都不会留下。也正因为他没有辜负自己的“才能”,他那可以弥补儒家学说弱点的理论才流传后世。

在轴心时代那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候,他和孔子都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他们共同编织着人类哲学思想的“天网”。

(作者为《光明日报》编辑)

上海卷 许多重要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

人类的失败与伟大

李勤余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把这句话用在当下的世界,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相信很多人都会由此联想到如今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把时间退回到上一年,又有谁会想到,这个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海德格尔早就把这种现象形容为“被抛”。人的命运,就像那根不可捉摸的抛物线,很难把握在自己的手上。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像是一种隐喻:在我们的一生中,谁也没办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些什么。

可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我想,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不会轻易表示同意。因为我们明明看到,成千上万的医护工作者从全国各地奔赴前线、勇敢逆行;我们明明看到,不计其数的基层干部不辞辛苦、奔走在大街小巷;我们明明看到,广大人民众志成城,组织起了一道“钢铁防线”。

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在命运的转折面前,人类不是无所作为,不是只能坐以待毙的。正如斯宾格勒所言,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醒觉”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总能思考我们为什么而存在,我们应该如何去对抗命运。这,大概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

可人,终究只是人。尽管带着点不情愿,但我们又该承认,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就如同我们至今仍然不够了解病毒,人在这个浩瀚的宇宙面前,必须承认自己的渺小,保持自身的谦卑。

人类是伟大的,却又不可能完全避免失败,这样的图景,岂不是有些矛盾?

并非如此。西西弗斯看上去每天都在进行毫无意义的工作——将一块巨石从山脚推到山顶,可是巨石太重一到达山顶又会因为自重滚落回山脚。但加缪坚持认为,总是徒劳无功的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原因很简单,他或许终究很难“成功”,但他可以从他的行为中获取作为人类的尊严。而这,就是人类不断生存、繁衍下去的意义所在。

参加高考、开始工作、结婚生子……人的一生有数不清的坎要过。而在这其中,又会有许多重要的转折在我们意想不到时发生。是的,我们会经历失败,会经历挫折,甚至在大多数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能奋起、能抗争,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不会放弃希望。只要我们还在和命运斗争,我们就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加缪说,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满一个人的心灵。我也这样认为。所以,我坚信,人可能会“无能为力”,但人永远可以有所作为。

(作者为《澎湃新闻》记者)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请写一篇文章。

在社会需求中树立个人理想

张 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事例告诉我们,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两者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两者背道而驰,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个人理想只有将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放在首位,适应时代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与价值。宋代词人辛弃疾为保家卫国,毅然投笔从戎,率领将士生擒叛徒奋勇杀敌,并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融入热情的文学创作中,在历史上留下文武双全的浓烈一笔。近现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忱东渡日本留学,但当他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时国人麻木不仁的情景时,选择弃医从文,意在用手中的笔唤起民族的觉醒,终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当代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带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绝,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逆行至抗疫前线,力挽狂澜,挽救万千生命于水火之中,收获“粉丝”无数,成为人们尊崇的偶像。

个人理想一旦脱离社会需求与时代发展,甚至与社会需求背道而驰,往往会迷失方向,成为空谈甚至误入歧途,阻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社会的健康发展。近代袁世凯只顾个人私利而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力图复辟,最终为世人所唾弃,所谓个人理想也只能沦为笑柄。二战期间,日本为本国私利,不顾世界和平发展潮流,肆意入侵周边国家,不仅使周边国家遭受重大损害,最终自食其果害人害己。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不可能完全贴合,甚至产生落差或冲突,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不仅关乎个人理想的实现,更关乎社会甚至国家、民族发展。梁启超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说明,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从来不处于对立范畴,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某种角度而言,社会需求就是由诸多个人理想所组成,并为个人理想提供方向与源泉。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与追求,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需求中,如此我们才能成为推动历史车轮向前发展的动力,正所谓孙中山所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联系,才能在更好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人民政协报》编辑)

责编:勾晓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精彩 清新 深沉 中国文化报特邀八家媒体人试写2020年高考作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报

木偶,故事,灰姑娘,中国儿艺,姑娘,毛尔南,作品,中国,观众,孩子们,代表,孩子,方式,演员,艺术形式,乐器,儿童剧,小鱼,年代,情感,新意,木偶戏,版本,童话,类型,终极,创作,发展,孙梦,尹晓东

2020-09-26 #故事大全

「中国文化报」甘肃文化和旅游工作者:把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

「中国文化报」甘肃文化和旅游工作者:把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

总书记,习近平,发展,工作,嘉峪关,故事,文化,甘肃省,纪念馆,敦煌文化,旅游,丝路花雨,甘肃,文物保护,甘肃文化,工作者,使命,精神,红色,读者,研究,敦煌研究院,转化为,中华民族,产品,基因,实际,敦煌,指示,指示精神

2017-12-18 #故事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国文化报:湖南花垣十八洞村绣出小康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中国文化报:湖南花垣十八洞村绣出小康路

苗绣,石顺,十八洞,订单,村里,合作社,火车头,产品,作品,企业,湖南工业大学,团队,村民,精准,一针一线,一家,总书记,产业,十字绣,合作意向,合约,图案,妇女,展会,年收入,手艺,技艺,村支书,村镇,湘西

2015-03-15 #故事阅读

二升三试写单元作文

二升三试写单元作文

小男孩,小精灵,坏人,森林广场,坏蛋,金字塔,小芊,草坪上,森林,人们,中央,小木屋,作文,变身,变性人,天时,天空,天都,建筑师,巨人,房子,才能,父母,绿巨人,话音刚落,身材高大,遭遇,陌生人,铁锤,不开心

2020-07-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2019高考作文素材10篇: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2019高考作文素材10篇: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故宫,养心殿,故宫博物院,地名,乡愁,工匠,培训,别太,曾为,郎平,力量,农村,历史感,单位,宿舍,学校,媒体报道,学生,所想,寝宫,成绩,求仁得仁,时间,璎珞,理由,游客,耍大牌,给养,皇朝,研究者

2008-03-18 #故事大全

如果今年高考写关于疫情作文 如何才能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呢

如果今年高考写关于疫情作文 如何才能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呢

事例,高考作文,疫情,学生,医护人员,打动人,例子,素材,影响,正能量,个例,人员,句子,基层工作,细节,网络媒体,血肉,最好是,高分作文,李兰娟,好的,清华大学,国家,作文,一问三不知,亲戚,可能性,假设性,写作文,南山

2016-06-02 #故事大全

满纸套路 就是不说人话 中学生作文要去向何方?

满纸套路 就是不说人话 中学生作文要去向何方?

作文,套路,学生,文体,老师,媒体,范文,问题,指导,训练,写作能力,教学,议论文,诗歌,领域,打高分,我愿意,中学阶段,亲人,人话,传统,基础,故事,思维,技巧,整体,高考作文,高分,课程,灵魂

2012-06-01 #经典故事

★兴安高考作文 2019兴安高考作文范文

★兴安高考作文 2019兴安高考作文范文

高考作文,题目,兴安,比别,比你,内蒙古,频道,甘肃,适用地区,青海,黑龙江,出国留学网,为大家,全国卷,我们网,请关注,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

2020-09-05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