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是哪十三朝?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时间:2017-03-07

陕西有趣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75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谢谢邀请!

先请诸位赏析一首唐诗: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唐·卢纶《长安春望》

诗中的长安城就是诗人卢纶身处的大唐王朝之帝都,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历经数千年的风云变幻,看尽十数朝的兴衰荣辱。

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当代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看四十年的中国,要去深圳;看一百年的中国,要去上海;看三千年的中国,要去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必须要去西安。”

都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那到底是哪十三朝呢? 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首先,笔者说一说几千年中都有哪些王朝在西安建都。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城市。

自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的西周王朝建国开始,到至公元十世纪初大唐王朝灭亡为止,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且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

在多数朝代,西安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郡、府级建制。

西安城古今名称变迁大致如下:

西周王朝称为“沣京、镐京”(周);

秦王朝称为“咸阳”(秦朝咸阳包含今天西安一部份);

西汉王朝称为“长安”;

王莽新朝称为“常安”(新);

魏晋南北朝称为“常安”(南北朝);

大隋王朝称为“大兴”;

大唐王朝称为“长安”;

五代后梁王朝称为“长安”;

五代后唐王朝称为“长安”;

北宋王朝称为“长安”(有时称“永兴”);

大元王朝称为“长安”;

明清时期都称为“西安”;

西安所在历代行政区划古今变迁大致如下:

周朝基本上称为“宗周;

秦王朝称为“内史”;

两汉王朝称为“京兆”;

此后一直到大唐王朝都称为“京兆”;

五代后梁王朝称为“大安”;

五代后唐王朝称为“京兆”;

北宋王朝称为“京兆”;

大元王朝称为“奉元”;

明朝以后一直称为“西安”。

接下来简略回顾一下在西安曾经建都的十三个王朝。第一个王朝—西周王朝

公元前1046年,来自今天关中西部的周部落在君主武王姬发的率领下,东征讨伐殷商,在牧野之战中大败末代商王帝辛,即纣王的大军,灭亡了殷商,建立了周朝,定都关中腹地的镐京,就是后世的长安,今天的西安。

直到公元771年,周平王姬宜臼继位后,为躲避犬戎的袭扰,迁都洛邑,镐京才第一次结束了作为国都的使命。

从西周开始,至唐朝灭亡,长安长期作为历代王朝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持续达两千年年。

第二个王朝—大秦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剪灭山东六国,统一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秦朝。

秦朝定都咸阳,虽然今天的咸阳并不在西安是管辖范围内,但是,秦朝时期的阿旁宫大部分都位于西安城区范围内,而且兵马俑和秦始皇陵都在西安城区范围内,因此,可以认为,西安也曾经是秦朝国都咸阳的一部分。

第三个王朝—西汉王朝

公元前202年,在反秦起义中起家的刘邦击败与之争雄天下的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定都长安,历史上把刘邦建立的汉王朝称“西汉”。

西汉王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个盛世,为日后中华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中华的思想文化及民族心理、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西汉王朝以后,自上古时代逐渐形成的中原主体民族“华夏族”才开始称作汉族,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四个王朝—新朝

新朝是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建立的王朝,开始于公元8年,公元23年王莽身死国灭,只存在十五年。

新朝也定都长安,版图与西汉王朝基本相同,后世史家基本上不承认这个“僭主伪朝”,只是在史书上称“新莽”时期。

第五个王朝—东汉王朝(末期)

东汉王朝是在公元25年,由西汉皇室后裔刘秀建立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在法理上是西汉王朝的继承者,与西汉王朝同祖同源,因此,历史上将东汉与西汉合称“大汉”或“两汉”。

东汉王朝的首都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洛阳,但在东汉末年的大约公元190年至公元196年间,军阀董卓及之后的李傕郭汜掌控朝政,挟持末代皇帝汉献帝迁都长安,因此,东汉王朝也算是曾经建都长安的一个王朝。

第六个王朝—西晋王朝(末期)

西晋王朝建国于公元265年,其首都定在洛阳,但是西晋末年,由于“五胡乱华”,洛阳于公元311年被匈奴汉国皇帝刘聪攻陷,晋怀帝司马炽被俘,西晋残余势力在长安拥立司马邺为帝,直到公元317年匈奴汉国军队又攻破长安,俘获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司马邺,因此,西晋王朝也算是曾经定都长安的一个王朝。

第七个王朝—前赵王朝

前赵是西晋灭亡后的“五胡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汉国皇帝刘渊的侄子刘曜建立。

公元319年四月,刘曜征战结束返回长安,匈奴汉国旧都平阳经数年战乱城室残破、陵庙无存,现实际上又被叛将石勒控制,于是刘曜决定定都长安并称帝,改国号为赵,至公元329年被石勒所灭。

第八个王朝—前秦王朝

前秦是“五胡十六国”之一,公元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

公元352年苻健称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东晋断绝关系。

之后苻生继立,他淫杀无度,苻坚杀而代之。

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由王猛辅政,得以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

前秦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曾经在苻坚率领下,统一整个中国北方,差一步就能消灭东晋,一统天下。

但在公元383年讨伐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最终于公元394年灭亡。

第九个王朝—后秦王朝

后秦是“五胡十六国”之一,由羌人贵族姚苌建立,存在时期较短。

前秦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擒杀苻坚。

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国号秦,史称后秦。

后秦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比较前秦领土大大缩水。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东晋大将刘裕大军攻破潼关,围攻长安,后秦末代皇帝姚泓举国投降,后秦覆灭。

第十个王朝—西魏王朝

西魏是鲜卑拓跋氏所建的北朝第一个政权北魏王朝分裂后的两个国家之一。

公元535年,权臣宇文泰毒死北魏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定都长安,西魏王朝开始。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

公元557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泰子宇文觉,西魏覆灭。

第十一个王朝—北周王朝

北周是由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觉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西魏权臣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末代皇帝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史称北周。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公元581年,外戚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第十二个王朝—大隋王朝

隋朝是北周的继承者,是由关陇军事贵族的代表之一杨坚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是魏晋南北朝三百六十年乱世的终结者,又是隋唐大一统时代的开创者,建国于公元581年,定都长安,公元589年灭南陈王朝,统一全国,公元618年,末帝杨侑被迫禅位于唐高祖李渊,隋朝灭亡。

第十三个王朝—大唐王朝

唐朝是由关陇军事贵族的代表之一李渊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国于公元618年,首都仍然定为长安。

唐朝是隋朝的继承者,也是我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的又一个盛世,其文化之昌盛、军事力量之强大,可谓空前绝后。

大唐王朝从唐高祖李渊建国开始,历经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等几位帝王的励精图治,最终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达到鼎盛。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非常深远,今天很多外国人都称中国人为唐人,就是对强大唐朝的最好证明。

伴随着大唐王朝的繁荣强盛,长安城也达到了两千年建都史上的顶峰。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长安及整个关中地区迅速衰落,环境恶化,土地退化,一片凋敝,而且唐朝灭亡后,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转移,从此长安再也没有条件与机遇成为后世王朝的国都。

再来看看古代长安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候

骊山高不极,上有百尺台。

妖姬博一笑,举火诸候来。

但谓当时戏,讵尔成祸胎。

无何构戎难,辇遒蒙尘埃。

火即再三举,四国兵互猜。

宗周遂扑灭,黍离良不哀。

千古存炯戒,兹台犹崔嵬。

(出自明万历年间《临潼县志·诗王时济·望骊山烽火台》)

又据司马迁《史记》记载: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即“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烽火台是历代王朝发信号调兵遣将的军事设施,骊山在今天的西安市临潼区内,西周时期是国都镐京外围重要的军事堡垒。

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姬宫涅继位后,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幽王三年,褒国国君为取悦幽王,进献美女褒姒。

褒姒进宫后,幽王便不理朝政,终日在皇宫寻欢作乐。

褒姒入宫却整日双眉颦蹙,幽王以为褒姒思乡怀旧,遂令乐工弹琴为其解闷,希望得到美人一笑,可幽王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能如愿,于是面谕百官,“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黄金万两。”宠臣虢石父说他有妙计可使妃子一笑。

幽王大喜,催其快讲:“王妃常忧,是恐大王三年之后,她母子无容身之地,大王若能立伯服为太子,点燃烽火,叫王妃看千军万马的壮观场面,褒姒肯定笑颜常开。”

幽王听后即令诏书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即驾幸骊山。幽王来到骊山温泉行宫,命令点燃烽火,但见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各路诸候看见烽火,急忙调动三军,直奔骊山。近前却听楼阁里,琴瑟声声,觥筹交错,却不见一兵一卒,可此时的褒姒看见惊恐万状的各路诸候,却嫣然一笑,幽王见褒姒妩媚百生,不觉欣喜若狂,于是重赏虢石父。

公元前771年(幽王13年),犬戎、申侯乘幽王游幸骊山,分两路出兵,直扑骊山行宫。

当幽王正与褒姒开怀畅饮时,忽见敌兵云集,顿时吓得魂飞天外,急令点燃烽火召兵,只见狼烟四起,却不见诸候一兵一卒,幽王望眼欲穿,无奈之时,与褒姒上车随郑伯等人出后宫而去。

申侯恐幽王逃走,急令兵将放箭,幽王和伯服死于乱箭之中,褒姒被犬戎兵将俘虏,献给戎王。

而中国历史从此进入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乱世。

指鹿为马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则典故“指鹿为马”。

从此,赵高在秦朝廷上权倾天下,任意妄为,二世皇帝胡亥成为真正的傀儡,而大秦王朝亡国之日不远了。

鸿门宴

秦末暴政,义军峰起,天下大乱。

项羽、刘邦双雄争霸。

项羽过于自信,先挥军直捣秦军主力,往战秦最强大将章邯,然后计划进攻咸阳。

刘邦暗把兵马西转,直趋咸阳,秦皇子婴出降。

项羽破秦军主力后,闻刘邦使诈,乘他不备,抢先入京。

刘邦急谋对策,他的第一谋士张良献计,但项羽的首席谋士范增悉破其计。于是除项羽、刘邦两大枭雄争霸外,当世两大谋士张良与范增对决与内。

项羽预备摆设鸿门宴,计划必要时在宴上击杀刘邦。鸿门宴中,项羽、刘邦双雄对决,这场盛宴的最终结果奠定了大汉王朝见过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场宴会。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了宴会的戏剧性结局: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韩文公风雪蓝关道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午。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唐代大诗人、文学家韩愈,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被贬潮州,路经长安以南蓝关时所作。

此诗名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围绕这道著名诗篇,有一段关于韩愈、韩湘子的美丽传说:

韩愈侄孙韩湘子,自幼父母双亡,由韩愈教养成人,在朝作个小官。

几年之后,韩湘子看破红尘,厌恶仕途,弃官学道,在蓝关深处幽静的“碧天洞”内烧茅炼丹,修真养性,最后终于在成仙岭上羽化升天,成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有名的“八仙”之一。

在韩湘子当年抛却红尘,进山修道时,韩愈十分生气,他于百忙中找到湘子,训斥他放荡不羁,责令他读圣贤书,作一个忠臣孝子。韩湘子听了不以为然,淡淡一笑,向韩愈念了一首诗:

举世都为名利醉,伊于却向道中醒。

他时定是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

韩愈听完湘子的诗,心中很不是滋味,可也不好发作,却问湘子说:“你既然会作诗,诗可言志,你且作诗回答我,你到底是想干什么?湘子毫不思索地脱口颂道:

青山去水窟,此地是吾家。

后夜流琼液,凌晨咀降霞。

琴弹碧玉调,炉炼石朱砂。

空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

一瓢藏世界,三尺斩妖邪。

邂逅逡巡洒,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好去看仙葩。

韩愈听了,反问湘子:你能开顷刻花吗?

韩湘子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花盆,盛了不满一盆土,然后盖好,顷刻揭开盖子,只见盆中果然青枝绿叶,开出了两朵又大又鲜艳的牡丹,花两边系着一幅金色对联,上联是“云横秦岭家何在”,下联是“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看后惊呆了,深感韩湘子已无法挽回,便无可奈何地回到长安住所。

直到韩愈因为上书唐宪宗反对迎佛骨事,惹怒了迷信佛教的宪宗皇帝,被贬潮州刺史,路经蓝关遇到了大雪,这时他冻饿交加,马不前行,才想起了当年韩湘子顷刻花上的对联,便感慨万分,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把“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融入了他的《七律》。

韩愈正想如何把这首诗送给湘子时,不料却见远处来了一个骑驴的人,这人正是韩湘子。

韩湘子劝韩愈弃官学道,韩愈说:去,君之仁,死,臣之义。

表示他就是死在潮州任上,又要感谢皇上的不杀之恩,并希望韩湘子将自己的尸骨搬回来埋入祖坟就于愿足矣。

韩湘子知他不可回头,便泄露天机,告诉韩愈不必悲伤,皇帝很快会诏他回京的。

不久宪宗驾崩,穆宗登苦,诏韩愈回京,迁拜京兆尹,再为吏部侍郎,直至病逝于任上。

西安美食羊肉泡馍

传说,今天西安驰名天下的著名小吃羊肉泡馍,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商周之际,由关中地区的“牛羊羹”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此后历代大致如此。

关于羊肉泡馍还有一段经典传说。

五代末年,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迹时,穷困潦倒,曾经流落长安,身无分文,饥饿难忍。赵匡胤在身上摸来摸去,摸到两块干馍,因太干了咬不动,无法吃。

正好路边有一牛肉铺正在煮牛肉,赵匡胤便前去想求得一碗牛肉汤,好把干馍泡软再吃。

那店主见赵匡胤可怜巴巴的,便让他把馍掰碎,浇了一碗正在翻滚的牛肉汤泡了泡。

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顿觉身上发热,饥寒全无,而且香味久存。 十年后,赵匡胤终于当了皇帝,皇宫内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他总觉得不香。

有一次赵匡胤微服私访行至长安,路经当年的那个牛肉铺,他想起十年前牛肉汤泡馍之事,不觉食欲大开,便让随从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牛肉汤泡馍。

店主认出这是当今皇帝,一下忙了手脚,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因为事起仓促,还不是发面。

店主怕皇帝吃出生味来,便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加上调料。

赵匡胤吃后大加赞扬,当下命随从取银百两送给店主。

这事很快在长安传开了,有好奇的人也想尝尝,求店主也给自己做一碗,一吃味道确不错,由此来店吃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店主全家都去掰馍也供不应求了,只好把馍分给来客自己掰。 由于泡馍馆生意兴隆,牛肉有时供不上,便用羊肉代替,味道不减,所以以后便成了牛羊肉泡馍了。

久而久之,便成了长安一种名贵小吃,从此流传千年不衰。

北宋大文文豪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诗名。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朝初年,因为西安是大明王朝的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面来说,钟楼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首。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

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

朱元璋听后心里感觉不踏实,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只要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

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成后,朱元璋又封他的二儿子朱樉为秦王,镇守西安,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

王府城垣至今依然伫立,历经六百年沧桑的剖面层次分明。

西安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朝迁都西安说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

有大臣主张依照汉唐旧例,迁都西安。

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

太子朱标从陕西实地勘察回到南京后,呈献了陕西地图给父亲,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地理优势,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也提议迁都西安。

此时朱元璋已经年迈,太子朱标回京不久便英年早逝,朱元璋心力憔悴,迁都之事从此不了了之。

西安最后一次错失了重新成为国都的机会,但西安古城墙大体是按照汉唐旧制国都的规制建成的,也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王维《终南别业》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是哪十三朝?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是哪十三朝?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是哪十三朝?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王朝,长安,西安,公元,幽王,韩愈,褒姒,沛公,韩湘子,刘邦,项羽,赵匡胤,项王,朱元璋,太子,咸阳,店主,骊山,国都,中国,大唐王朝,西汉王朝,苻坚,关中,烽火,皇帝,京兆,军事,匈奴,历史

2020-06-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是哪十三朝?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是哪十三朝?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王朝,长安,西安,公元,幽王,韩愈,褒姒,沛公,韩湘子,刘邦,项羽,赵匡胤,项王,朱元璋,太子,咸阳,店主,骊山,国都,中国,大唐王朝,西汉王朝,苻坚,关中,烽火,皇帝,京兆,军事,匈奴,历史

2016-04-10 #故事大全

十三朝古都 经历帝王兴衰 朝代更迭。你好!西安

十三朝古都 经历帝王兴衰 朝代更迭。你好!西安

西安,骊山,秦始皇,华清池,长安,杨贵妃,古城,历史,城墙,西绣岭,西安事变,区城南,大慈恩,尤以唐,曾筑城,玄奘,华清宫,名的,回民街,回坊,大慈恩寺,总能,三朝,中国,古都,古书,典籍,临潼县,临潼,习惯

2007-03-17 #经典故事

西安故事!古都十三朝的背后的故事

西安故事!古都十三朝的背后的故事

政权,西安,长安,杨坚,洛阳,都长安,公元,史称,王朝,贵族,董卓,隋炀帝,统一,古都,全国,匈奴,国号,外戚,汉献帝,都城,镐京,黄河流域,为帝,于长安,刘曜,宇文觉,拓跋,文帝,晋愍帝,王莽

2007-07-26 #故事阅读

西安故事!古都十三朝的背后的故事

西安故事!古都十三朝的背后的故事

政权,西安,长安,杨坚,洛阳,都长安,公元,史称,王朝,贵族,董卓,隋炀帝,统一,古都,全国,匈奴,国号,外戚,汉献帝,都城,镐京,黄河流域,为帝,于长安,刘曜,宇文觉,拓跋,文帝,晋愍帝,王莽

2008-08-21 #小故事

西安故事!古都十三朝的背后的故事

西安故事!古都十三朝的背后的故事

政权,西安,长安,杨坚,洛阳,都长安,公元,史称,王朝,贵族,董卓,隋炀帝,统一,古都,全国,匈奴,国号,外戚,汉献帝,都城,镐京,黄河流域,为帝,于长安,刘曜,宇文觉,拓跋,文帝,晋愍帝,王莽

2010-06-05 #经典故事

十三朝古都西安特色美食 它让人难以割舍!

十三朝古都西安特色美食 它让人难以割舍!

西安,美食,西安美食,地方,陕西,西安人,灵魂,看这个,美食文化,这里是,淋漓尽致,咸香,吴亦凡,回坊,好的,最佳选择,有一手,泡馍馆,汉回,灌汤包,羊肉泡,腊汁肉夹馍,黄土高坡,历史,不负所托,丈夫,世界,中心,中学,佳肴

2012-06-08 #故事会

十三朝古都西安 周文王与姜子牙的故事与传说

十三朝古都西安 周文王与姜子牙的故事与传说

姜子牙,樵夫,文王,周文王,传说,西安,道教,南五台,历史,尚父,母亲,王之辅,坑中,太公望,故事,文化,昆仑山,渭水,牢房,犯人,百姓,终南山,研究,中老,文王八卦,那时候,一事无成,画地为牢,伏羲,元始天尊

2011-06-21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