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苏轼在宜兴的民间传说

时间:2016-10-30

苏东坡的传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0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1、焚契还宅

宋建中靖国元年,东坡遇赦从海南岛北归,上表告老,意欲卜居终老阳羡。当时,朝中掌握权柄的蔡京禁锢,元佑指宋哲宗亲政之前的1085~1093年诸臣、士大夫畏惧受牵累而不敢与东坡交游。闸口永定里邵民瞻毫不畏惧,从学东坡,相随东坡遍访宜兴山水,扶东坡杖策过长桥,东坡也十分喜爱邵民瞻。

苏东坡一家人口多,有30余人。虽然在滆湖塘头和蜀山脚下有两处房子,但即使分开居住也非常拥挤。东坡一直想买一处大一点的房子,能一家住得下。邵民瞻终于为东坡买得一处房子,东坡也满意,花钱五百缗。苏东坡是个清官,贬谪在海南时薪俸又少,每年还靠弟弟苏辙分俸支持,才能过日子。囊中仅五百缗,刚够付房款。

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房子,马上要住进去,苏东坡很高兴。有一天,邵民瞻陪东坡在月下散步,偶至一小村,听到一妇人哭得十分伤心。东坡倚杖听了一会,觉得十分惊疑,于是决定推门进去问个究竟。东坡与邵民瞻进门之后,这老妇仍痛哭不止。东坡就问:“你为什么这样伤心痛哭,能否说来听听?”老妇饮泣说:“我家有一所房子,历代相传,已有一百多年了,一代一代谁也不敢动卖祖宅,以至传到我的手上。我的儿子不争气,将祖宅卖给别人。我今天迁到这里来住,离开百年祖宅,怎不伤心呢?”听了这番话,东坡学士也感到悲切。就问:“你家的祖宅卖给谁了?”老妇人答道:“卖给了苏学士。”苏东坡说:“你家的宅子卖给了我!你不要悲伤,我今天就将房子还给你!”于是苏轼叫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的面烧掉了,并对老妇的儿子说:“不要你还五百缗房钱了。明天迎你老母回到故宅去,好好服侍你娘过日子吧!”

苏东坡无钱买房子了,托友人帮助,到常州顾塘桥借得孙氏一居所,暂时住下来。不想在当年七月,苏东坡竟卒于常州借居之所。

2、捐带造桥。

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东坡来到宜兴,住在罨画溪头湖的单锡家。有一天,单锡陪苏轼游善卷洞。苏东坡盛赞大自然神工鬼斧之妙,发思古之幽情,爬上国山之颠,观览国山碑,又感慨万千,连作两词《踏莎行·荆溪写景》和《念奴娇·阳羡国山碑怀古》。眼看时近晌午,听说祝陵酒醇香味浓,欲顺便去尝尝。快到祝陵时,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既无桥可过,又无船可渡。这时,他们又饥又渴,正在无法可施之时,河里来了一条罱泥船,两个青年农民一面罱泥,一面撑着船慢慢过来。苏东坡一见有船,高兴得急忙呼唤:“船上的两位小哥,劳驾你们渡我们过河去吧!”船上的两个青年农民听到有人呼唤,抬头一看,见到岸上站着两位老先生要摆渡过河,便将船慢慢地靠拢来,喊道:“两位老先生要过河吗?我们可以渡你们过去,但要对我们一副对联。”苏东坡一听,心想吟诗作对,岂非小事一桩,这有何难!于是说:“请教上联。”一个青年农民说:“泥罱罱泥,泥鳅钻出泥罱眼。”苏东坡听了,觉得这联文字虽然十分平常,但要对得工整,却也一时难觅佳句。便在河岸上来回踱步,心里越急,越是想不出来。忽然,他看到不远处有个水车棚,棚里有头大牯牛,在围着水车转,水车龙头上哗哗地流淌着清澈的水。苏东坡灵机一动就想出来了,便吟道:“水车车水,水牛盘过水车头。”两个青年农民听了,连声说:“对得好,对得妙。”便客气地渡他们过了河。

苏东坡与单锡过了河,到了祝陵村,赶紧到酒店里,一面品尝祝陵美酒,一面想:这样大一个村庄在此,怎么河上没桥?于是请来村坊父老,问及此事。乡亲们都说因为这地方人穷,造不起桥。苏东坡听了,颇为感慨,自己做官,并无余钱,身上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皇上赏赐给自己的一条玉带。于是立即解下玉带,递给乡亲说道:“送给你们,当了造座桥吧,既方便往来行人,也可方便当地乡亲。”父老乡亲们十分感动,当了玉带凑足了钱。当地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有多久,一座花岗岩石拱桥便造了起来。为了感谢和纪念苏东坡捐带造桥的善举,人们便将此桥命名为“玉带桥”。900多年过去了,今天玉带桥仍然横卧在祝陵河上。

3、东坡提梁壶

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陶都,制陶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到宋代,宜兴制陶技艺已十分先进,并出现了闻名于世的紫砂陶器。

宋朝大学士苏东坡做官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苏东坡品品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做官惬意。但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苏东坡喝茶喜欢“牛饮”,一小壶三口两口喝光了,再煮又麻烦。

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何不按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自己做茶壶自己用!他叫书童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工具,开始动手了。谁知看事容易做事难,苏东坡一连做了好几个月,还是一筹莫展。

一天夜里,小书童提着灯笼送来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朝灯笼直转,心想,有了!我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吃过点心,说干就干,一干就干到鸡叫天亮。等到粗壳子做好,毛病又出来了:因为泥坯是烂的,茶壶肩部老往下塌。苏东坡想了个土办法,劈了几根竹片片,撑在灯笼肚里头,等泥坯变硬一些再把竹片拿掉。

灯笼壶做好了,不好拿,一定要做个壶鋬。苏东坡思量:我这把茶壶是要用来煮茶的,如果把壶鋬做在侧面的肚皮上,火一烧,壶鋬就烧得乌漆墨黑,而且烫手。怎么办?他想了又想,抬头见屋顶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灵机一动,又自言自语地说:“有了!”赶紧动手照屋梁的样子做茶壶。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做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

后来就有一些艺人仿照,并把这种式样的茶壶叫做“东坡提梁壶”,或简称“提苏”。

4、竹符换水

过去,宜兴各城镇和乡村集镇都有“老虎灶”,老虎灶专事烧开水,供应城镇居民。泡开水一般不付现钱,而是付以竹制筹码,筹码又称“竹符”,上面烫了火烙印。这竹筹是什么时候来的呢?这要从900年前苏东坡在宜兴饮茶说起。

宜兴茶自古就很有名,苏东坡有句诗就叫“雪芽我为求阳羡”,他很喜欢喝宜兴茶。他闲居蜀山时,常常高朋满座,大家在一起品茶论诗,说古道今,十分开心。苏东坡喝茶十分讲究,盛水要用瓦罐,茶叶要阳羡唐贡山的贡茶,水要金沙寺旁金沙泉的水。瓦罐和茶叶都好办,就是金沙泉的水要经常去挑。

有一次,他叫书童到南山挑金沙泉水。南山离蜀山有十六七里路,书童隔三差五就要去挑一趟,时间久了,不免有点厌倦。这天书童就没去挑南山金沙泉水,而是在离蜀山不远处的一条河里挑了两桶水回来。心想,一样碧青的水,估计苏东坡也不一定会喝出什么两样来。水挑回之后,苏东坡沏茶品尝,顿觉茶味不如以前甘醇,一追问,书童只得以实相告。于是,苏东坡想了个办法,取一节小竹管,一劈为二,一爿给金沙寺里的老和尚,一爿自己留着。如果书童去挑水,就把剩下的这爿竹管交书童带交老和尚,在金沙泉取了水,老和尚再把另一爿竹管交书童带回。苏东坡一看竹爿,就知道是不是金沙泉的水了。

因为这竹爿是用来作为调水符号的,苏东坡就把竹爿戏称“调水符”,还写了一首《调水符》的诗。诗中写道:“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据说,后来的老虎灶泡开水,码头挑脚算担头等所用竹筹码,都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5、独山改名

宜兴丁蜀镇是举世闻名产陶瓷的地方,镇以山名,由丁山和蜀山两山相合而名。《宜兴县旧志》称:“蜀山在县东南三十八里,一峰屹立,水环其麓,亦名独山,罨画溪自南而北注张泽桥入东溪,群山皆在河西,惟蜀山在河东,山麓有东坡书院。”怎么一山有此二名呢?此话说来话长。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国家栋梁之才,可惜直言犯谏,触怒龙颜,以至仕途坎坷,官运不济,长期遭受排挤打击,贬谪流放。晚年对官场更是心灰意冷,意欲终老宜兴。宜兴有他的亲戚和朋友,溪山又秀丽,早年就托人在宜兴买了地,作了卜居宜兴的准备。元丰八年,皇帝终于答应他卜居终老宜兴的请求。

苏东坡饱览了宜兴的山山水水。有一天,亲友陪同他登独山游玩,站在山顶远望,四周都是平原沃野,罨画溪似一条玉带,贯穿南北。远眺西南,群峰逶迤。而这座山却是孤峰矗立,四周壁立,真是个独山了。苏东坡忽想起家乡四川的眉山,山势雄浑,壁立千仞,蜀道艰险……苏东坡从沉思中醒来,脱口而出:“此山似蜀!”由于苏东坡的才学和名气巨大,又把宜兴当作第二故乡,宜兴人都十分乐意苏东坡为独山改名。自此以后,“独山”之名渐渐淡去,蜀山之名传至今日。苏东坡还在蜀山之麓筑室数十间,自谓东坡草堂。苏东坡一家人住在这里,他还给年轻人讲学。蜀山也更加热闹起来了。

6、东坡煨芋赋诗

东坡素爱宜兴风景佳绝,常与弟子们郊游宜兴山水。一秋日,东坡骑驴与诸生游湖,入得山来,但见翠竹披岭,松柏连岗,溪水淙淙,鸟雀争鸣。越往深处,景色越秀。自晨至夕,苏东坡与弟子们流连忘返,不觉红日西沉,晚岚笼罩,又是一番景色。东坡游兴正浓,毫无归意,说还要观览山间明月。此时,苏东坡与弟子们早已饥肠辘辘,行前准备又不足,眼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饿着肚子看光景,岂非活受罪吗?幸学生中有细心者,兜里装有几个荷叶包,还有几壶酒,赶紧拿出来请先生享用。苏东坡想,一群学生跟着我,总不能眼巴巴地看着我一人食用。环顾四周,见林间坡上山农种了一片山芋,时下已结新芋。于是,东坡一面命学生取薪生火,一面命学生到芋地中借些山芋来。不一会儿,火升起来了,山芋也煨熟了。荷叶包中只有些许笋黄豆和牛肉、猪蹄等,东坡与学生分而食之,又以煨芋下酒。大家边吃边观景边论诗吟词。一学生念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句时,东坡问:“为何鹅不知?”学生均答不上来,苏东坡曰:“此乃呆头鹅也!”众皆捧腹大笑。如此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全仗煨芋之功。不知不觉中,已月过中天,银辉遍野,山风轻拂,树木婆娑。苏东坡酒已半酣,即挥笔在路亭的石龛之壁作诗曰:“薪火耀红光,煨芋飘清香。把酒路亭下,月已上西岗。”

题毕,学生们赶快扶东坡上驴,缓步下岗。到家时已是三更时分,家人及仆均酣睡。捶门而呼,仆哈欠开门,见东坡已在驴背上打酣了。后来孙觌到宜兴游,曾见东坡煨芋之诗,并有小记。石壁上勉强可认者唯小记:“与诸生湖山中赏月,煨芋饷酒。”余皆漫灭,问山野长老,说见到过题诗,于是孙觌记下此诗及事。后此路亭称东坡煨芋亭。现在亭已不存,仅存传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苏轼在宜兴的民间传说”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宜兴民间传说:神龙大缸

宜兴民间传说:神龙大缸

范石,唐明皇,范大,女儿,大缸,日子,父亲,荆溪县,工人们,窑场,一条龙,京城,月宫,官员,天时,手艺,画龙,朝廷,梦中见,爹爹,知县,金龙,龙抬头,二月初二,一笑,吴刚,林一,根根,熊熊烈火,荆溪

2020-06-24 #短篇故事

苏轼与常州传说故事

苏轼与常州传说故事

苏东坡,常州,东坡,苏轼,宜兴,胡宗愈,邵民瞻,书童,史称,孔秀才,河豚,蜀山,佛印,小九华寺,蒋之奇,匾额,皇帝,老百姓,太平寺,林希,邵氏,传说,亭子,朝廷,来历,独山,百姓,茶壶,香泉,舣舟亭

2019-12-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民间四大传说

民间四大传说

孟姜女,牛郎,织女,许仙,故事,祝英台,长城,白素贞,梁山伯,范喜良,白蛇传,白娘子,山伯,法海,英台,白蛇,秦始皇,版本,小青,老牛,葫芦,丈夫,金山寺,牛郎织女,传说,孟老汉,宜兴,情节,感情,牵牛

2020-08-24 #故事阅读

非遗中国:苏东坡传说苏东坡苏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中国:苏东坡传说苏东坡苏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东坡,常州,黄州,苏东坡传,东坡肉,苏轼,人生,东坡,杭州,猪肉,传说故事,在杭州,人们,传说,百姓,老百姓,西湖,造诣,余秋雨,知州,古城,天下,家人,徐州,文学,编辑,时光,旷达,民间,民工

2017-04-27 #故事会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山伯,梁山伯,英台,祝英台,宁波,故事,祝英,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吴桥,墓碑,宜兴,鄞县,冯梦龙,应是,王庙,梁祝传说,祝员外,九曲村,则同,上虞,专家,女儿,公元,同窗,同学,县令,合葬墓,坟墓,女扮男装

2020-08-29 #故事大全

苏轼:月食 不是天狗吃月 而是蛤蟆吃月

苏轼:月食 不是天狗吃月 而是蛤蟆吃月

说法,月亮,太阳,苏东坡,日月,蛤蟆,乌鸦,梅尧臣,战国策,民间传说,卢仝,玉川子,诗中,文章,三足乌,事物,光辉,内因,内鬼,地球,天狗,射向,强盗,日蚀,日食,月蚀,月球,月食,蟾蜍,挡住太阳

2011-04-25 #小故事

民间鬼故事:家蛇

民间鬼故事:家蛇

村子里,家有,人家,传说,老人,规矩,古越,不空,吴震方,杜牧,宜兴人,于家,家兴,有家,蛇盘,这个村,冠冕,住宅,习惯,东西,个儿,乡里,亲戚,保护人,儿子,别墅,图腾,叩拜,岭南,墙缝

2020-04-20 #故事会

寒风民间故事:夏禹降服太湖水怪

寒风民间故事:夏禹降服太湖水怪

水怪,夏禹,链条,面条,太湖,乾隆,传说,手下人,河道,皇帝,皇上,龙船,这些年,井里,座山,水一,东海,乾隆皇帝,南山,吸水,大海,大水,娘亲,宜兴,时候,民间故事,民族,海滩,猪婆龙,红胡子

2017-12-17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