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我们一同走过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时间:2016-06-15

新中国成立小故事30字

提示:本文共有 20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5月,满眼是锦簇的花海,到处激扬着青春的旋律。从志愿垦荒、扎根边疆的杨华、陈家楼,到为了保护集体羊群不惜牺牲自己双脚的 草原英雄小姐妹 ;从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到 感动全中国的女村医 李春燕;从 中国玉米之父 李登海,到在普通岗位默默奉献的李素丽,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了一批深入人心的青年楷模。

无论是艰苦创业的岁月,还是激情燃烧的年代,无论是搏击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他们始终与祖国共命运、同呼吸、共奋进,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响奉献之歌。

这是一群热血青年,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奔赴荒原,艰苦创业,唱响了建设新中国的雄劲战歌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第一个高潮。1955年出现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这个高潮中的一朵绚丽的浪花,杨华就是这支队伍的一个突出代表。

杨华

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乡人。1949年家乡解放时才17岁,因为父亲是村里的土改小组组长,所以他每天也跟着父亲跑前跑后,并且成为乡里最年轻的土改积极分子。

1955年4月,团中央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早有此愿的杨华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表示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愿意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8月5日,杨华和庞淑英、李连成、李秉衡、张生一起商谈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有关事宜,表明了自愿去边疆垦荒的心愿。8月9日,他们5名发起人向团北京市委提交了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书。

现已75岁高龄的杨华至今仍记得申请书的内容: 我们不是说空话的人,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

8月30日,杨华接过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 的大旗,带领一支由60人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奔赴辽阔荒凉的 北大荒 。

10天后,在黑龙江萝北的荒原上,60名垦荒队员,庄严地举起右手,发出了坚定的誓言: 我是一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我志愿来到萝北县。面对祖国的河山,脚踏边疆的荒地,背负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坚持到底、不做逃兵,要把边疆变成家乡,勇敢劳动,打败困难,要把荒地变成乐园

经过一年的奋斗,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开垦荒地1800亩,生产粮食14万公斤,建房1200平方米,涌现出29名劳动模范,35名播种能手、44名农具手。

陈家楼

就在杨华带领垦荒队员在北大荒的土地上挥洒汗水的时候,上海一位名叫陈家楼的青年也坐不住了。这位街道工作积极分子曾经和十几名热血青年联名给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写信,要求到边疆开荒,建设共青城,当时他只有21岁。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了,我们要让15亿亩荒地醒过来。我们仔仔细细想过了,我们不能坐在家里等国家分配工作,我们应该组织起来去边疆开荒,1万人开到边疆去垦荒,几年以后就是一座新城!

陈家楼的倡议得到了广大上海青年的热烈响应,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就有万余名青年报名,要求参加志愿垦荒队。1955年10月,作为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副队长的陈家楼,从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手中接过绣着 向困难进军,把荒山变成良田 的锦旗,率队开赴江西省德安县垦荒。不久,又有上海知青陆续到江西垦荒。据统计,1955年上海知青志愿去江西垦荒的有848人。

沉睡千年的荒地惊醒了。烈火烧荒的燃爆声,劳动号子的呼喊声,垦荒队员追逐跳越的欢歌声,汇成了一支壮美的青春交响曲。凭着对祖国的赤诚,凭着对垦荒事业的真情,凭着年轻人的干劲和志气,,垦荒队员当年就开出300余亩荒地。

和杨华、陈家楼一样,20世纪50年代,有许多青年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激动,为自己开创的光荣事业而骄傲。

侯隽

有人说,在20世纪60年代, 侯隽 不仅仅是一个姑娘的名字,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坐标。作为当时全国著名的回乡知识青年代表,她响应党中央提出的 大办农业 的号召,舍弃繁华舒适的城市生活,意气风发地投入农村建设。

1962年,侯隽以门门满分的成绩毕业于北京良乡中学。这一年,就在她全力以赴准备报考大学时,国家号召削减城市人口,支援农业第一线。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侯隽毅然决定到河北省宝坻县(现天津市宝坻区)窦家桥村安家落户。在农村,她一干就是18年。这期间,侯隽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推行科学种田,被当地百姓称作 特别的姑娘 。

在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回乡知青典型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响应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的口号,投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据统计,1962年,全国农村已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回乡知青3000万人。

是时代的召唤和需要影响了我们大家。 侯隽说, 我们这一代人是很自豪的,因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为国家承担过压力,减少过困难。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要用一生来兑现自己的承诺。

改革大潮,造就了一批英姿飒爽的时代弄潮儿。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我们一同走过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青年,张海迪,杨华,志愿,侯隽,时代,祖国,李登海,陈家楼,北京青年,20世纪,印春荣,李春燕,中国,世界,建设,杨乐,青年突击队,荒地,队员,事业,年代,我国,理想,知青,知识,精神,秦文贵,80年代,人生

2020-06-11 #经典故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青年,张海迪,杨华,志愿,侯隽,时代,祖国,李登海,陈家楼,北京青年,20世纪,印春荣,李春燕,中国,世界,建设,杨乐,青年突击队,荒地,队员,事业,年代,我国,理想,知青,知识,精神,秦文贵,80年代,人生

2020-06-11 #短篇故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青年,张海迪,杨华,志愿,侯隽,时代,祖国,李登海,陈家楼,北京青年,20世纪,印春荣,李春燕,中国,世界,建设,杨乐,青年突击队,荒地,队员,事业,年代,我国,理想,知青,知识,精神,秦文贵,80年代,人生

2020-06-11 #短篇故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青年,张海迪,杨华,志愿,侯隽,时代,祖国,李登海,陈家楼,北京青年,20世纪,印春荣,李春燕,中国,世界,建设,杨乐,青年突击队,荒地,队员,事业,年代,我国,理想,知青,知识,精神,秦文贵,80年代,人生

2020-06-12 #小故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青年,张海迪,杨华,志愿,侯隽,时代,祖国,李登海,陈家楼,北京青年,20世纪,印春荣,李春燕,中国,世界,建设,杨乐,青年突击队,荒地,队员,事业,年代,我国,理想,知青,知识,精神,秦文贵,80年代,人生

2020-06-12 #故事阅读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青年,张海迪,杨华,志愿,侯隽,时代,祖国,李登海,陈家楼,北京青年,20世纪,印春荣,李春燕,中国,世界,建设,杨乐,青年突击队,荒地,队员,事业,年代,我国,理想,知青,知识,精神,秦文贵,80年代,人生

2020-06-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青年,张海迪,杨华,志愿,侯隽,时代,祖国,李登海,陈家楼,北京青年,20世纪,印春荣,李春燕,中国,世界,建设,杨乐,青年突击队,荒地,队员,事业,年代,我国,理想,知青,知识,精神,秦文贵,80年代,人生

2020-07-27 #经典故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青年,张海迪,杨华,志愿,侯隽,时代,祖国,李登海,陈家楼,北京青年,20世纪,印春荣,李春燕,中国,世界,建设,杨乐,青年突击队,荒地,队员,事业,年代,我国,理想,知青,知识,精神,秦文贵,80年代,人生

2013-03-30 #故事阅读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名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青年,张海迪,杨华,志愿,侯隽,时代,祖国,李登海,陈家楼,北京青年,20世纪,印春荣,李春燕,中国,世界,建设,杨乐,青年突击队,荒地,队员,事业,年代,我国,理想,知青,知识,精神,秦文贵,80年代,人生

2010-10-07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