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由于预报已经被冷空气昨天提前泄露光了 所以今天给大家认真地讲一个故事

时间:2015-07-30

寒露 | 秋风一夜凉,枫林尽染暖阳色每年10月8日前后进入寒露节气。露已寒,将为霜。野有蔓草,零露瀼瀼,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满城尽带黄金甲描述

提示:本文共有 36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寒露 | 秋风一夜凉,枫林尽染暖阳色

每年10月8日前后进入寒露节气。

露已寒,将为霜。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满城尽带黄金甲”

描述的便是寒露时节的物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按照《礼记》的记载,

古时候,一俟深秋,谷物归仓入囤。

除了祭祀之外,

就开始忙活这几件事了:

一是狩猎,“执弓挟矢以猎”;

二是砍柴,“草木黄落,伐薪为炭”;

三是结案,“乃趣狱刑”,

然后有些便是传说中的秋后问斩吧。

这些都透出肃杀之气。

“变天”节奏最快的寒露

此时的季节版图上,

秋的面积约为539万平方公里,

冬的面积约为362万平方公里。

在寒露时节的半个月之中,

冬会大举“侵略”,

将秋之领地“侵吞”180多万平方公里,

从而在疆域面积上一举超过秋。

由秋分至寒露,

秋在南方“战场”斩获颇丰,一举占领江南。

其间,夏的面积锐减六成以上,

只能借助南岭“天险”苦苦支撑。

寒露是秋季节气中季节版图的疆域格局变化最大的时期。

谚语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的“变了天”体现的是一种累积效应,

是冻坏骆驼的最后一团寒气。

其实在隶属秋季的六个节气之中,

“变天”节奏最快的是寒露。

所谓“霜降变了天”,

得益于寒露时节的各种铺垫。

以全国平均降水量来衡量,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降水减少速率最快的时节。

因此,秋分之后“水始涸”之说所言不虚。

如果说一年之中降水量的走势形如一座山峰,

那么寒露时节便是最陡峭的一段下坡路。

寒露时节逢重阳,

降水锐减,浓云消退,

乃人们可登高望远的气象前提。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时重阳插茱萸的习俗,

在一定程度上,与寒露时节气温大幅走低相关。

《风土记》曰:“是月九日,采茱萸插头鬓,避恶气而御初寒。”

《 西京记》的描述显然更具“号召力”:

“九日佩茱萸,饵糕,饮菊花酒,令人寿长。”

如果我们把气温和降水当作两项经营性收入,

那么寒露时节是市场最萧条、“企业”效益滑坡最严重的时期。

两项业务,往往堤内损失堤外补,

但寒露时节,是堤内损失、堤外也损失,

“企业”的两项主营业务均遭遇断崖式下跌。

“春捂秋冻”与“急脱急着”

也许人们会有这样的感受,

忙了大半年,

于是利用十一黄金周出去旅游,

等逛完了山水回到家,

哎呦,这天气跟走的时候不一样了嘛!

人们在感慨之余,便会翻箱倒柜地赶紧找厚一点的衣服。

一过寒露,

便有很多关于穿什么衣服的纠结。

“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

“古老”的《秋裤赋》,

每年在寒露至霜降时节,

都会再度流传一番:

我要穿秋裤,冻得扛不住。

一场秋雨来,十三四五度。

我要穿秋裤,谁也挡不住。

翻箱倒柜找,藏在最深处。

说穿我就穿,谁敢说个不。

来几天内,还要降几度。

若不穿秋裤,后果请自负。

有人说:

“不是要春捂秋冻吗?

春天来时,

适当捂一捂,使机体渐渐地适应回暖。

秋天来时,

适当冻一冻,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着装与时令要有适当的滞后。

”但所谓“捂”和“冻”,都应有一个前提:

春天的捂,以不出汗为前提;

秋天的冻,以不着凉为前提。

当然,

这很难以精准量化的方式来判定,

即使相近的气温,

有风无风,是干是湿,是晴是雨,

体感的差异都很大,

“晴冽则减,阴晦则增”。

而且不同的人群,

也需要有不同的原则。

“(农历)二八月,乱穿衣”,

所谓“乱”:

一方面是指人们需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同的人穿着差异很大。

“二八月,乱穿衣”,

但没说(农历)九月还可以乱穿衣。

还有一则谚语,

叫作“急脱急着,胜如服药”。

就是告诉人们,

热了及时脱衣,

冷了及时添衣。

这两个谚语看似相悖,

实则相合。

就像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还要重视敌人一样 :

“春捂秋冻”,说的是应对气候的战略;

“急脱急着”说的是应对天气的战术。

比如春季,大的原则是适当地捂。

但春季的昼夜温差往往是一年之中最大的,

一天当中,或许就包含了两个季节。

一季当中,甚至可能急冷急暖,

所谓“春如四季”。

所以在一天之内、

一季之中还需要机动地增减衣物。

英语中,

有一个着装原则的说法,

叫作:Dressinlayers(多层着装),

即所谓洋葱着装法。

热了脱一两层,冷了加一两层,随时调整。

古人说:“凤裘无冬,蝶绡无夏。”

不能只有两层,

捂上便是隆冬衣着,

脱了便是盛夏装束。

中间要有过渡, 为机体提供缓冲。

别说人了,

同样是向日葵,御寒能力还不一样呢。

老乡告诉我,

以前的向日葵一般是谷雨时种,寒露时收。

现在种的是油葵,油葵怕冷,芒种时种,也差不多寒露时收。

以前是弄葵花籽,现在是打葵花油。

我问:“这一块地的油葵能榨多少油呢?”

老乡说:“根本不指望它榨油。”

我又问:“那为什么要种油葵呢?”

老乡答:“因为漂亮啊,游客喜欢啊!”

观光农业,使很多作物也开始拼“颜值”了,

正如网友所言:“这果然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寒露三候

“乡民于重阳日、十三日望雨,则不致冬旱。”

谚云:“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北方民间有在寒露时节占雪的习俗,

实际上,

是在气候平均初雪日之前的大约一个月,

选取两个关键日,

如果都没有降雨,冬季便很可能“贫雪”。

《离骚》有云: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露水寒凉,落花寂寥。

餐英饮露,确是晚秋时节里的一种高洁与孤傲。

古人对寒露物候的描述是: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白露物候是“鸿雁来”,

寒露物候是“鸿雁来宾”,

说的是白露时鸿雁的迁飞工作逐渐启动,

寒露时迁飞工作陆续收尾。

谚语说:“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是说大雁最迟(农历)九月九,该走的都走了;

小燕最迟(农历)三月三,该来的都来了。

所谓“雀入大水为蛤”,

是说深秋时节,人们难觅飞雀,但见海边很多蛤蜊,其贝壳的纹和色与雀相似,便以为雀变成了蛤。

这是古人质朴的想象。

这虽是误解,却是一种浪漫的生命观:

在时节的交替和季节的轮回中,

生命并未凋谢,

只是变换了存在的方式而已。

想飞时,有翅,能高飞于天;

想藏时,有壳,可深藏于海。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凄凄寒露时节“菊有黄华”。

虽然菊花被视为傲寒的标识,

农历九月也被称为菊月。

但还有一种花,

往往被文人们忽视,那便是棉花。

“寒露时节尾花收。寒露不收棉,霜降莫怨天。”

在农人的眼中,棉花才是秋季的“尾花”。

所以农历九月,

也是人们的纳棉之月、授衣之月。

“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

吃了重阳糕,单衣打了包。

不怕霜降霜,单怕寒露寒。”

“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

小时候,

我印象最深的深秋农谚是: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那时候,一年到头好像就围着白菜、土豆、萝卜、玉米、地瓜转,

喷香起沙的地瓜,几乎是我的最爱。

当然,上树使劲儿地摇晃树枝,

折腾得满树红熟的山楂掉落一地,

然后认真地捡拾到筐里,

也算是我的“山楂树之恋”吧。

寒露风

在南方,

对于晚稻而言,

“寒露雨,偷稻鬼。寒露风,稻谷空。”

所谓寒露风,

并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寒露时节的风。

农谚说:“棉怕八月连阴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寒露风原指华南寒露时节危害晚稻幼苗生长的低温现象,

或凄风(干冷型)或苦雨(湿冷型)。

而当双季稻北扩至长江中下游时,

晚稻的这种“小儿科”疾病开始在秋分前后流行。

所以广义的寒露风,

未必仅是风,也未必仅发生于寒露,

而是危害晚稻的低温综合征。

到了寒露,

台风也渐渐地“收工”了。

末台(每年最后一个登陆的台风)的气候平均日期是10月6日。

1949年以来,

只有8%的台风晚于10月6日登陆。

如果进一步细分,

登陆海南的台风中,

还有大约18%是发生在寒露之后,

广东为6%,而沿海其他地区的平均值仅为5%。

可见,

寒露之后的台风更倾向于将海南作为登陆的“首选”。

所以,

除了海南之外,

按照“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句式,

我们大体上可以说:“寒露断台。”

秋天中的秋天

有一则谚语,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体验中已经逐渐消失了,

就是:“寒露搭桥,夏至拆桥。”

从前,

村边渡口的木板小桥在夏至汛期来临时需要拆卸掉,

到了雨季消退的寒露时节,

再把桥搭建起来。

作家赵树理曾经这样描述:

“每年搭桥的时间是寒露以后……早了水大,迟了水凉。”

现代的桥梁已经没有了那般的季节性。

漫长的岁月,

人们真的是跟着节气过日子,

无论农桑,还是风物,无论起居,还是行止。

台湾有句谚语,

叫作:“九月狗纳日,十月日生翼。”

是说到了农历九月,

秋阳难得,

就连狗都知道抓紧时机晒晒太阳。

到了十月,

白昼短暂,又难得响晴,

太阳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不留神就飞了。

渐渐地,“负暄”(晒太阳)便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免费养生。

随着气温的下降,

“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

“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已成往事,

所以深秋又被称为“穷秋”。

“寒露霜降水退沙,鱼落深潭客归家”,

从秋分物候的“水始涸”,

到立冬物候的“水始冰”,

由密到疏,由繁到简,由动到静。

“寒露洗清秋”,

此时节,“云悠而风厉”。

标志性的景色便是“碧云天,黄叶地”。

寒露时节,有一种明净,叫作望穿秋水。

遗憾的是,那样的水少了,那样的天也少了。

有人说,寒露,是秋天中的秋天。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好吧,就在这清冽的日子里,观赏秋天绚烂的“晚节”吧。

-End

本文选自《二十四节气志》,作者宋英杰。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由于预报已经被冷空气昨天提前泄露光了 所以今天给大家认真地讲一个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冷空气拜拜!山东气温全面回升 最高温升至14°C!羽绒服可以脱啦!

冷空气拜拜!山东气温全面回升 最高温升至14°C!羽绒服可以脱啦!

天气,半岛,其他地区,北风,南风,地区,气温,车辆,阵风,鲁中,鲁西北,全省,内陆地区,山区,最低气温,多云,南风转北风,春节期间,交通事故,山东,大家伙,天气预报,日夜,晴转多云,标志,财产损失,驾驶人,高速公路,移动,部分地区

2019-02-06 #短篇故事

立冬节气到 冷空气紧随其后

立冬节气到 冷空气紧随其后

我省,气温,冷空气,西宁,北部地区,全省,天气,节气,天气过程,最高气温,扬沙,气象专家,青海,新闻,客户端,二十四节气,中心广场,下子,今明两天,偏西风,孩子,市民,家门,家长,循化,新疆,民和,最低气温,气流,省城

2011-05-17 #小故事

冷空气驾到!明天气温骤降3度 降水伴随而来

冷空气驾到!明天气温骤降3度 降水伴随而来

温度,冷空气,降雨,天气,朝阳,其他城市,全省,降水,气温,气象部门,辽宁,防寒保暖,陶然,添衣,都会,人们,交通安全,主旋律,农户,农作物,劲头,天朝,大关,可达,城市,大跳水,天会,大连,大部分,天公不作美

2024-02-10 #综合

书单 | 冷空气都给安排上了 你还不读书吗?

书单 | 冷空气都给安排上了 你还不读书吗?

咖啡,故事,李莫,马可,马尚,冷空气,历史,敦煌,广府,读者,陆明,写字,来源,白云山,陆松,芙蓉街,人物,个人,人间烟火,作品,传统,厨师,变形记,微博,广东,天气,天涯社区,御厨,效果,方式

2017-01-15 #故事大全

冬天到来 规模化猪场必备!三大紧急措施应对强冷空气

冬天到来 规模化猪场必备!三大紧急措施应对强冷空气

猪场,饲料,应激,设施,工作,体质,措施,水塔,紧急措施,玉米,猪栏,电路,粪便,检查,个百分点,文向,养殖户,不变,全场,免疫力,全程,呼吸道,冻住,各栏,建议,太冷,大小,密度,寄生虫,小标题

2024-01-19 #综合

冬天到来 规模化猪场必备!三大紧急措施应对强冷空气

冬天到来 规模化猪场必备!三大紧急措施应对强冷空气

猪场,饲料,应激,设施,工作,体质,措施,水塔,紧急措施,玉米,猪栏,电路,粪便,检查,个百分点,文向,养殖户,不变,全场,免疫力,全程,呼吸道,冻住,各栏,建议,太冷,大小,密度,寄生虫,小标题

2024-01-19 #综合

冬天到来 规模化猪场必备!三大紧急措施应对强冷空气

冬天到来 规模化猪场必备!三大紧急措施应对强冷空气

猪场,饲料,应激,设施,工作,体质,措施,水塔,紧急措施,玉米,猪栏,电路,粪便,检查,个百分点,文向,养殖户,不变,全场,免疫力,全程,呼吸道,冻住,各栏,建议,太冷,大小,密度,寄生虫,小标题

2024-01-19 #综合

又冷又湿!广州立春直降5℃ 本周有两股冷空气

又冷又湿!广州立春直降5℃ 本周有两股冷空气

冷空气,节气,气温,广州,我国,天气,整体,人们,平均气温,气息,二十四节气,低温,广州日报,遭遇,阴雨,胡啸,全媒体,立春节,都会,一带,东北地区,四季,华南,态势,实力,广东,时间,最低气温,特点,阶段

2012-04-2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