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时间:2015-07-27 11:01:42

相关推荐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学习总结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 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 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 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是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齐,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 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3、诗歌的分类(1)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按音律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 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 理想。 边塞征战诗,描述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证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 都属于这一类。 抒情诗:主要透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 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格律诗:是按照必须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 有严格规定,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 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 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 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 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构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 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 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 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弹歌》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构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 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 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此刻的共有 100 多首,其中很多 是用五言形式写成,之后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 主要的诗歌形式。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此刻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 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 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 480 多首,一般为 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 但资料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 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 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 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 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 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 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 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 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艺术的集中概括,但是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要求 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诗歌的抒情性极强,作品饱和着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我国传统的诗歌理论都很重视这个特点。《尚书尧典》中就有诗 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样的记载;汉代的《毛诗序》 在论及诗歌抒情言志的特点时写道: 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那里已经说明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人们心中的情、志的表现,是由情动而引起的。对此,汉唐及以后的学者还有不少的 解释。他们认为情、志、意实为一体,都是属于人的思想感情。 所谓诗言志,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诗歌要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诗歌不仅仅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要将思想感情与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融为一体,透过生动优美的形象感染读 者。这就需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从而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将人的心灵感受和丰富 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对于诗歌而言,想象、联想和幻想,不仅 仅是意象的联缀、运动,而且是意象的创造,境界的拓展,情感 的释放。没有想象、联想和幻想,也就没有诗。第四、语言的音 诗歌语言个性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 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贴合必须的韵律,吟诵 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述、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述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比较、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诗歌分为(古体诗:分为古风、乐府诗,特点为诗无定句、句无定字。格律诗:分为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分为:律诗、 绝句;元曲分为杂句、散曲。) 诗歌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资料,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古典诗歌)。1919 按资料,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主要是透过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 的态度和诗歌资料,抒情诗又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 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等等。叙事诗主要是透过对事件的描述和 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它以叙事为主,且以抒情的方 式叙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 按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它们都具体体现各自不同的形式。 古诗词(又称古体诗),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不论是字数、句型、平仄,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比较如十六字令它要求全 词只有十六个字,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能够。再有,古诗词是很 朗朗上口的,因为,创作古诗词一般都有相应的词牌曲,所以, 对古诗词不能称为朗诵而是吟诵,吟是一种有曲调变化的发声形 式,你可能明白李白的是《赠汪伦》吧,诗中说道李白乘舟将欲 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诗 中所说踏歌就是吟诵着送别诗词来为李白送行。 现代诗(也称新体诗),准确地说应当称其为自由诗,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反对八股文等一系 列文化改革创新中,由郭沫若首先发明、创造并运用 于诗歌创作之中的,像郭沫若所写的自由诗《女神》、《凤凰涅磐》等。这种诗歌摒弃古诗词的许多戒律,提倡自由,不受 长短句约束,对平仄虽有要求,但不如古诗词严格,这种体裁的 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关系极为密切。 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苏东坡被贬黄州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六十多岁是被贬海南三年,回去时竟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 奇绝冠平生,苏东坡多次被贬,可他的诗中我们总是看到一个快 乐的苏东坡。 杜甫公元712 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 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 1400 多首,它 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 多年的社会状况,生动地记 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他 的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名声一时传遍京师,可惜在仕途方面却 阻碍重重,始终得不到朝廷重视,孟浩然受到莫大的打击,只得 失意地回到鹿门山,悠游山水间。之后虽有 一、两次机会,但可惜都没能施展才能。活到五十二岁。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 逸、行旅等资料。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字务观,别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幼年经历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战祸,对故土 沦丧,人民涂炭,极感痛心。陆游卒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1210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 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十分饮慕,期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 风采。但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样才能 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之后,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明白李白的人, 都明白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 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那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 吗?我们那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 们那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 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 一愣,之后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十分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 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那里,李白每一天饮美酒,吃佳肴, 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 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那里的主人不禁产生 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 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 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 汪伦和许多村民一齐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 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十分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 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C.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如果不要求很 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 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务必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就应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1、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 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 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 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齐,使你为之所感动。 2、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 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 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 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 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取适当的诗 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就应有 分析、剔除,批判的潜力。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样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 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 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样能磨成针呢? 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 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十分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 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 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明白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 岁小孩也明白,但80 老翁也难奉行啊!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 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 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明白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悲哀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 当场念出来: 古体诗(古诗、古风、《诗经》、《楚辞》、乐府诗)与近体诗相对 特点:句数自由(四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字数、平仄、用韵、对仗自由。体例: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琵 琶行》)、引(《李凭箜篌引》)、吟(《秦中吟》)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中调(59-90 字)、小令(58 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 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 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 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套数是连贯成 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 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务必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 供清唱。 特点: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韵到底,二、四、六、八字押韵且押平声韵(一可押可不押),颔颈联对仗(首 尾不论)。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齐,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 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 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 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比较,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 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1.咏物诗的特点:资料上以某一物为描述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较等表现手法。以 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资料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述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 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用心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 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构成一个新的诗歌流 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 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 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个性多,它们或写羁旅 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 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 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 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 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 活的向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个性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 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 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状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资料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证 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 的兼而有之。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 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 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悲哀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 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 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7、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2、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3、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 5、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7、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用典抒情、曲笔抒情) 3、描述手法:正面侧面(直接间接);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渲染、 烘托、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声色(绘声绘色)抑 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白描(粗笔勾勒)、细描(工笔描绘)、 细节描述;点面结合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比较、反复、设问、反问、通感、化用、互文、双关、对偶、排比 5、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曲笔入题卒章显志先写景(叙事、咏古)后抒情(议论)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起 承转合伏笔铺垫 6、语言技巧:叠词意象(名词)组合谐音炼字诗眼活用倒装 (二)解题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三)行话术语: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热爱自然归隐田园闲适恬淡乐观开朗用心向上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壮 志难酬孤独寂寞抑郁不得志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 誓死抗敌保家卫国反对征伐厌恶战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孤寂傲世超凡脱俗清高离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向世俗献媚 (四)答题范式:明特征(用二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述资料(扣与形象有关的诗句分析)+析感情(形象在诗中流露的感 有一对夫妻,二人都尚诗词。一天,夫妻因家务琐事发生争执,互不理睬。入夜,夫先上床就寝,妻不肯。夫想催妻安歇, 又碍于面子开不了口,便朗声吟道:" "。妻解其意,说道:"天刚黑,时尚早。"夫又吟道:"剪剪轻风阵阵寒"。妻答道:"冷就将被 盖好。"夜深,夫复吟道:"春色恼人眠不得"。 "睡不得就起来。"妻说。月斜时分,夫提醒妻道:" 月移花影上栏杆"。妻说:"天快亮了,明天再睡吧! " 翌晨,夫起身整理行装,妻见状忙捧茶相敬,道:"十指尖尖捧玉杯"。夫佯骂道:"一双好狗爪!" 妻吟:"问君此去几时归?"夫说:"这次出门, 要十年八年才归!"妻又吟:"路上野花切莫采"。 夫故意怄道:"我就是为这事才出门去。"妻笑吟道: "房中冷落一枝梅"。至此,夫妻和好,气恼全消。 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着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 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立刻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 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明白,就上他的课了。 但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 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能够。"纪晓岚说: "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老师听了,明白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立刻回答:"狗嘴何曾出象牙"但是 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立刻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 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三角如鼓架"于谦就回答说: "一秃似擂槌"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 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 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 位贵姓有水,但是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 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 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 也没对上,不仅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有一次,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贾岛 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 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 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 锣敲得十分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 用这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 来,十分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 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 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关于读书与知识的诗歌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关于读书与知识的诗歌

诗歌,知识,思想,文字,少女,心灵,父爱,增智,歌德,边静,一本好书,行里,见识,收集整理,店铺,一角,出离,世界,人间,书页,光明,妇人,古语,围城,名言,心情,情绪,新意,时空,明灯

2009-10-23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知识,诗歌,故事,导语,王二小,怎么写,故事作文,爸爸,生活,好故事,才能,作文网,形象,星火,河流,祖国,杨澜,学习知识,故事机,更多关于,人生,写法,命运,妈妈,童话故事,诗歌朗诵,米加,来看看,知识竞赛,一盏灯

2020-06-15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知识,诗歌,故事,导语,王二小,怎么写,故事作文,爸爸,生活,好故事,才能,作文网,形象,星火,河流,祖国,杨澜,学习知识,故事机,更多关于,人生,写法,命运,妈妈,童话故事,诗歌朗诵,米加,来看看,知识竞赛,一盏灯

2020-06-15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知识,诗歌,故事,导语,王二小,怎么写,故事作文,爸爸,生活,好故事,才能,作文网,形象,星火,河流,祖国,杨澜,学习知识,故事机,更多关于,人生,写法,命运,妈妈,童话故事,诗歌朗诵,米加,来看看,知识竞赛,一盏灯

2020-06-16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知识,诗歌,故事,导语,王二小,怎么写,故事作文,爸爸,生活,好故事,才能,作文网,形象,星火,河流,祖国,杨澜,学习知识,故事机,更多关于,人生,写法,命运,妈妈,童话故事,诗歌朗诵,米加,来看看,知识竞赛,一盏灯

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