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鸠摩罗什的两大弟子:佛学大师僧肇和道生的哲学思想

时间:2015-03-18

我们知道佛教是极其复杂的学说和宗教体系,但在早期传入的时候,人们只是把它当作是一种有神秘法术的宗教,与阴阳家和道教相似

提示:本文共有 36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在儒学式微、道家复兴之时,中国哲学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影响了之后中国哲学的走向,那就是佛教的传入。

我们知道佛教是极其复杂的学说和宗教体系,但在早期传入的时候,人们只是把它当作是一种有神秘法术的宗教,与阴阳家和道教相似。

在公元二世纪时,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佛陀是老子的弟子,佛经的教义就成了《老子》的衍生。

但到了三、四世纪,随着佛经翻译的增多,人们发现佛学并不这么简单,它尤其和道家的庄子哲学比较像,于是人们就用道家的概念对佛学进行了“格义”,用诸如“有”、“无”、“有为”、“无为”等道家词汇来表达佛学概念,就这样,中国人将来自印度的佛教与本土的道家哲学相结合,建立了中国的佛学。

1.佛学大师僧肇和道生的哲学思想

公元五世纪时,佛教里的中道宗这一派别在中国出现了一位大师:鸠摩罗什。这个出生在相当于如今新疆省地区的印度人,一生翻译过许多佛经,教过许多弟子。我们今天只讲他最有名的两位弟子,僧肇与道生。

僧肇在成为鸠摩罗什的弟子之前,研究过老庄的学说。他的著作后来被人收集起来,称之为《肇论》,其中第一篇叫做《物不迁论》,阐述了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道理。僧肇认为,任何事物在这个时刻,都是一个新事物,与过去的它不同,所以万物有动而无静。但是,因为这个事物毕竟还一直存在,所以又可以说万物有静而无动。

佛教里的中道宗的第二个层次的二谛,是说万物非有非无才是真谛,这里僧肇的哲学,表达的就是万物非动非静才是真谛。此外,僧肇对第三层次的二谛,也做出了论证,他认为,第三个层次的二谛,指的是无即是有,有无没有区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佛教里的“般若”观念有关。僧肇说佛教的“般若”,也就是“智慧”,其实就是无知。

因为要知道某一事物,就要选出这件事物的某个属性作为认知的对象。但是佛教所说的智慧,它的对象是“无”,而“无”是超乎形象的,没有性质,根本无法成为认知的对象。所以,我们要知道“无”,就只能与“无”相同一,而这种状态,就叫做涅槃。涅槃不是可知之物,正如般若是不知之知,在这个层面上,什么也不能说,只能保持沉默。

可惜僧肇三十岁就去世了,否则他对后世中国佛学的影响会更大。僧肇有一个同门,名叫道生,是当时的另一位高僧。这位道生和尚学识渊博,聪颖雄辩,但因为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佛学理论,被一些保守的和尚赶出了南京。

后来,他只身一人来到平江虎丘,也就是今天苏州的虎丘,据说他竖起石头当自己的听众,讲述《涅槃经》,讲着讲着,他问石头:我讲的这些,是不是契合佛祖的心意啊?石头竟然为之点头。当然了,这样的事迹我们现在看来是不足为信的。

从学理上来看,道生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顿悟成佛”。他的这一主张对禅宗的影响很大。道生认为,在学佛的过程中,渐进的修行固然很重要,但最终决定成佛与否的,还是一种心灵的突变,这种突变可以使人跳过深渊,从此岸到达彼岸,在一瞬间完全成佛。而如果跳跃失败,便会停留在此岸,在此岸和彼岸之间,没有中间状态。

道生提出这个理论的理由是:成佛就在于和“无”,或者说是和“宇宙的心”,成为一体。“无”既然是超越于具体形体的,那便不是“物”,不能被切割成若干小块。这样一来,人要和“无”同一,必须是和这个整体,而不是任何的部分同一。

道生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一切众生,莫不是佛,亦皆涅槃。”就是说,一切有情物都有佛性,但却不自知,要见到自己的佛性,必须通过顿悟。一旦顿悟,就超越了生死轮回,我们所在的现象世界就成了佛的世界,因此道生也主张,佛并没有其他的净土,佛的世界就在现实世界当中。僧肇和道生的这些理论,其实已经蕴含了禅宗的基本思想。

2.佛教的中国化:禅宗及其核心思想

熟悉禅宗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当年,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和尚要挑选一个继承人,于是把弟子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各自写一首“偈”,作为考核的内容。有一个名叫神秀的弟子是这么写的:“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另一个弟子慧能则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据说弘忍大师更赞赏慧能,于是指定他为继承人,也就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

关于禅宗的来历,后来的人把禅宗的发端追溯到了达摩,甚至认为,佛法从释迦牟尼开始,就存在着“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实际上,中国的禅宗,如我们前面所说,早在僧肇和道生的理论中就已经有了雏形,不必借助于这种不大可信的附会和传说。

至于六祖慧能从弘忍大师那里得到衣钵的传奇故事,也多半是后人的杜撰,也不大可信。前面提到的神秀和慧能所做的偈子,其实各自有自己的侧重。神秀强调的是“宇宙的心”,即道生所说的佛性,而慧能则强调僧肇所说的“无”。禅宗有两句常说的话,“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神秀说的是前者,慧能说的是后者。

中道宗所讲的第三层真谛在于泯灭了有无的区分。禅宗的首要义理,即“第一义”,也是从这个层次出发的。而到达这样的境界,那就任何话都不能说了,一旦说出来,就只能是第二义了。

所以,禅宗里的禅师往往教导弟子说,禅的修行只能通过个人的接触,而不能靠读书得来。在流传下来的禅师们的语录中,我们常常回看到,当一个弟子问师傅佛法的根本道理时,往往遭到禅师的当头棒喝,或者答非所问,比如说什么,白菜值三文钱。其实,禅师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告诉弟子,他所问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回答的。弟子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就算不能立即体会到第一义的境界,起码也对第一义的一些属性有所了解了。

所以,禅宗里的许多禅师都用静默来解释第一义。他们认为一切文字记载的佛经都与第一义无关,真正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所以修行的方法也是不修之修。

禅宗最好的修行方法,就是不作任何修行,也就是在生活中去体悟。

而生活中的修行,就是不造新业。这并非是说不做任何事,而是以“无心”去做事。这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这意味着,修行不是为了行善积德,而是要不引起任何结果,等以前所造的业都被消除之后,修行的人便能超脱生死,达到涅槃的境地了。

所以对于禅宗来说,修行即是在平常的吃饭穿衣中练习“无心”。这种平日里的修行,能够帮助人到达顿悟的边缘,这时,禅师们往往就会用当头棒喝的方式,帮助自己的弟子开窍。但是,在禅宗的理论中,我们能找到一个破绽,那就是,既然担水砍柴就是妙道,为什么儒家讲的事父事君就不是妙道呢?禅宗不是对任何事都不执着吗,又怎么会起这样的分别呢?

3.禅宗影响下的早期新儒家的宇宙论

禅宗在六祖慧能之后,从晚唐到宋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了儒家的统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儒家内部出现了一些学者,他们试图重新解释儒家的经典,以回应佛教的挑战。这些人和他们的思想学说,我们称之为“新儒家”,主要的代表包括唐代的韩愈、李翱,宋代的邵雍、周敦颐、张载、二程和朱熹等人。

中国新儒家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儒学本身;第二个是佛家思想,尤其是禅宗;第三个是道教,尤其是其中的阴阳家学说和宇宙发生论,这也是早期新儒家的兴趣所在。

最早讲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是周敦颐,他晚年住在庐山,慧远和道生等高僧曾经在那里讲过佛法。据说周敦颐得到了一张道教的秘密图式,在这张图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设计,绘制了宇宙演化的过程。

其实,周敦颐只是发挥了《易传》当中的观念,画了一幅《太极图》,并且做了一篇《太极图说》。在《太极图说》中,他重点阐述了无极生太极的思想。他认为,太极动而生阳,“动”到了极端的地步又变成为了“静”,静而生阴,动静之间的阴阳交感生出了天地万物。

另一位讲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是邵雍,他和周敦颐一样,都用《易经》和图式来解说自己的理论。邵雍所画的图重新绘制了四象和八卦,八卦各代表着一定的原则或势力,这些原则的实体,化成为天地宇宙万物。

按照邵雍的说法,阳是宇宙成就的力量,阴是宇宙毁灭的力量,宇宙的规律在于万物都包含着自己的否定,这也与老子和《易传》里的思想相合。邵雍在他的主要著作《皇极经世》中用这样的思想来解释历史,他根据卦象的推演,认为他们当时,也就是北宋正处于“剥卦”阶段,也就是万物开始毁灭的时代,而黄金的时代是在公元前二十四世纪,也就是尧的时代。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认为历史是不断退化的,邵雍的学说恰恰赋予了这种观点一个形而上的依据。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张载的宇宙发生论。

同样也是从《易传》出发,张载主要强调的是“气”在宇宙当中的作用。在他看来,太极就是气,气的聚集形成了具体的万物,气的离散则造成了万物的消亡。因为宇宙万物都是形成于同样的气,所以人与人,甚至与其他物体,都是同一个身躯的一部分。

按照张载的观点,从根本上来说,乾坤二气就是人的父母,人与人之间因此互为兄弟,而孝道就是在宇宙之间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修行就是像爱兄弟姐妹一样地去爱宇宙万物。

新儒家的这种修养理论,可以说弥补了禅宗离尘出世的缺陷,认定了事父事君的社会义务,而且也具备禅宗所谓的“妙道”这样的超道德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说,新儒家可以看做是禅宗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那里达到了它的高峰。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鸠摩罗什的两大弟子:佛学大师僧肇和道生的哲学思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僧故事:三千门人的鸠摩罗什

高僧故事:三千门人的鸠摩罗什

罗什,大乘,龟兹,般若,译经,吕光,译文,毗昙,中土,假名,姚兴,沙勒,维摩,苻坚,事业,义学,慧远,经论,长安,龙树,母亲,文学,沙门,法华,百论,鸠摩罗什,僧肇,弘始,摩罗,耶舍

2017-09-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高僧故事:鸠摩罗什辩才了得 国王赞叹不已

高僧故事:鸠摩罗什辩才了得 国王赞叹不已

罗什,沙勒,升座,国王,沙门,鸠摩罗什,达多,一带,印度,我国,相国,新疆,少年,母亲,说法,龟兹,于心,出生于,库什,小乘,本可,特加,王知,使者,一职,长二,传说,人们,众人,先代

2016-09-20 #长篇故事

唐僧和鸠摩罗什翻译《金刚经》的故事

唐僧和鸠摩罗什翻译《金刚经》的故事

佛经,释迦牟尼,比丘,鸠摩罗什,汉语,言论,译本,出家人,中国,佛法,僧人,印度,时代,时期,男性,金刚经,去世后,意思是,魏晋南北朝,出生于,大迦叶,巴利文,王舍城,玄奘和尚,玄奘,释迦牟,达摩,阿育王,鸠摩罗,时候

2017-06-17 #短篇故事

王亚彬舞剧《一梦·如是》将亮相 讲述鸠摩罗什的故事

王亚彬舞剧《一梦·如是》将亮相 讲述鸠摩罗什的故事

一梦,鸠摩罗什,中国,创作,舞者,舞剧,大师,经历,慎太郎,文化体系,使者,发布会,作品,历史,地方,故事,平原,大漠,灵魂,现实,生命,译经,过程,青衣,再没有,朋友们,中来,出生于,季羡林,上文明

2008-04-24 #小故事

新疆历史人物:佛教大师鸠摩罗什 传奇一生的故事令人敬佩

新疆历史人物:佛教大师鸠摩罗什 传奇一生的故事令人敬佩

鸠摩罗什,龟兹,经典,吕光,一生,佛教,姚兴,疏勒,西域,佛经,国家,新疆,母亲,高僧,翻译家,工作,影响,凉州,方面,父亲,著述,传播,研究,余人,吕隆,弘始,梵本,苻坚,达多,岁的时候

2011-12-15 #经典故事

王晓辉:鸠摩罗什的翻译智慧对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启迪深刻

王晓辉:鸠摩罗什的翻译智慧对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启迪深刻

鸠摩罗什,中国,语言,长安,大师,经典,建设中,中国故事,目的国,一带,中国网,后世,智慧,汉语,传统文化,龟兹,中华,佛教,初心,原意,形象,文化交流,意义,文化,梵文,精髓,经文,路途,需求,传播

2014-03-28 #经典故事

一个故事的三个“版本”——《寺门之前》《摩伽的试探》《鸠摩罗什》与精神分析学的中

一个故事的三个“版本”——《寺门之前》《摩伽的试探》《鸠摩罗什》与精神分析学的中

摩伽,学说,道德,作品中,冯至,叶灵凤,施蛰存,鸠摩罗什,罗什,一主,人物,作家,取向,情节,宗教,文明,模式,核心,欲望,笔下,立场,理论,流程,渐趋,版本,纵向,问题,冲突,分析,创作

2015-10-26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一点资讯你知道很多重要的佛经都是他翻译的么 鸠摩罗什法师的传奇故事! www.yidianzixun.com

一点资讯你知道很多重要的佛经都是他翻译的么 鸠摩罗什法师的传奇故事! www.yidianzixun.com

鸠摩罗什,法师,公主,孩子,妈妈,国家,宰相,皇帝,佛经,中国,和尚,吕光,太太,一个国家,中文,印度,历史,这一带,外文,文字,拼音,故事,支那,万大,另外一个,丈夫,佛法,宫女,时代,智慧

2010-06-0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