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呼和浩特这所百年名校 “隐藏”着如此多的历史故事

时间:2014-06-11

是学府也是隐藏的打卡圣地在呼和浩特市一中除了能学习读书,还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提示:本文共有 18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呼市一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同时也是一所有着众多“古董”的学校,一所拥有网红校长的学校,一所培育出无数英才的学校......本期内容,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呼市一中的前世今生。

是学府也是隐藏的打卡圣地

在呼和浩特市一中除了能学习读书,还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老归绥的“颜值担当”】

曾经归绥八景当中的“牛桥晓月”、“沙溪春涨”都与一中的位置相关。

在一中旁的扎达盖河之上,曾经一共有六座桥,每年夏季河边的柳丝低垂,当清风拂过的时候,柳枝轻柔地随风摆动,万条垂下绿丝绦,十分优美。因此,老呼市人也把这里的景观称作“六桥溪柳”。

【十一根承载历史的柱子】

走近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的大门,十一根大柱子十分显眼。这是在2013年学校110年校庆时所立,每一根柱子代表十年的历史。不知道以后是否还会增加呢?

【“平头狮子”来头不小】

很多学校的门口都有石狮子,但是一中老校门前的这对“平头狮子”可大有来头。这是在光绪十六年,由归化城(今呼市玉泉区)东岳庙的住持戒纳和尚,带领全体僧众,送给当时的道台衙门的。

其实,这对狮子一度消失在大家的视线当中,直到学校修建施工的时候,才从土里把这对狮子挖出来,又重新放置在校门前。很多一中的学生把它们当做学校的守护神。

【塞北文豪故居】

在一中校园内,还有一处清代砖木四合小院,这是“塞北文豪”荣祥先生的故居。荣祥先生从政从文均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内蒙古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主修的《绥远通志稿》已成为研究内蒙古文化的必读书目。

小院建成于清末民初,2006年被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确认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慈禧太后生活过的地方】

相传慈禧太后曾经随父在呼和浩特生活过,当年的归绥道台官邸就是如今的呼市一中。如今,在一中校园内还能看到归绥道署遗迹,以及复建的慈禧怿园。其中的“琴台”,据说是当年慈禧弹琴之处。

【呼市地区现存最早的楼房】

这块刻着“归绥道院惜字库”的石头引起了巨呼君的好奇。“惜字库”又叫字库塔,是古人用来烧毁写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

这块石头背后就是一中的校史馆。校史馆原址是清代道台衙门怿园内的“双清书屋”,是一中现存最早的建筑,同时也是呼市地区现存最早的楼房。

这栋楼是在1953年盖起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先后作为学生教室、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和行政办公楼。在2013年,为庆祝110年校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成为一中的校史馆。

校史馆以图片、文字,加老物件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这所百年名校的变迁史。由于内容较多,下面就简单为大家罗列一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绥中学暂时停办。1939年 在绥远省战时省会所在地绥西陕坝(今杭锦后旗),成立了国立绥远中学。这幅画是老校友祁琳英,根据当时他的记忆所绘制的校园图景。

1949年,“国立绥远中学”正式改为“绥远省立归绥中学”,这个印当时所刻的。

你所不知道的百年名校

既然是百年名校,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呼市一中的历史。

呼市一中的前身是古丰书院,设立于1885(清代光绪11年),位置在当年太平召的东南。古丰书院成立之初只有十多个学生,所授的课程也大多是四书五经。

到了光绪二十九年,古丰书院改名为归绥中学堂。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如今一中旁边的两个学校——呼和浩特第八中学和呼和浩特第二职业中专南校区。曾经八中和一中的位置,都是属于归绥中学堂。曾经的八中被称为本部,一中被称为一部,而二职南校,则是二部。

清朝末年时,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力,根本无暇顾及漠南地区的教育事业。直到1906年,归绥道台胡孚宸上任后非常重视教育,花费了一万两千两银子来翻修和建设归绥中学堂,还专门从日本购置了很多教学仪器和器材,把归绥中学堂是整治的焕然一新。

因为这里的新式教育,除了当时的科举教育,很多人把归绥中学堂称为洋学堂,把这里的学生称为洋学生。

呼和浩特一中还培养了不少著名的学子,比如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关桥和中科院的院士康乐先生也都是一中的老校友。

从革命烈士刘洪雄到著名导演王新民等等,从呼和浩特一中毕业的很多学生,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体育方面,呼和浩特一中也取得的不少成绩。

号称塞外武豪、塞外霍元甲的吴桐先生,就毕业于呼市一中。

更多关于呼市一中的故事,敬请关注巨呼市。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呼和浩特这所百年名校 “隐藏”着如此多的历史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聚奎大讲堂里听白沙故事 重庆百年名校美景让网媒记者流连

聚奎大讲堂里听白沙故事 重庆百年名校美景让网媒记者流连

聚奎中学,记者,历史,记者们,石涛,学校,王顺,文化课,导游,景观,白沙,黑石,冯玉祥,郭沫若,陈独秀,百年名校,在校学生,党政办,江津区,主任,古树,故事,景区,白沙镇,网络媒体,重庆市,全国各地,办学历,赞不绝口,刘艳君

2016-11-11 #故事大全

世界名校的百年校训 看一遍激励一遍!一定给孩子看看!

世界名校的百年校训 看一遍激励一遍!一定给孩子看看!

校训,名校,原价,教学,硬笔,行书,讲师,书法教育,李广志,毛思,网络世界,来源,世界各地,体系,动力,孩子,学子,好时机,天华,在校生,智慧,家长,对象,成效,广州市,方式,父母,能量,课程,工作

2018-07-20 #故事会

百年名校见温润 德育中央是儿童 ――清华附小参观学习有感

百年名校见温润 德育中央是儿童 ――清华附小参观学习有感

评论,宝宝辅食,多肉,尼可,我家,东五路,双翅,乖乖,人生,喇叭裤,小狗,小时候,小院,少年,怦然,年糕,灵性,浮世,记忆,笑声,真情,芬芳,莲花,苹果,蛋黄,风风雨雨,青春,小宠物,和理解,九如山瀑布群

2020-06-21 #故事阅读

2018英伦百年贵族名校体验营 7月底我们相约出发

2018英伦百年贵族名校体验营 7月底我们相约出发

英国,世界,伦敦,博物馆,学院,湖区,英格兰,温德米尔,科茨沃尔德,大英博物馆,草田,学校,披头士,欧洲,泰晤士河,纪念碑,老师,课程,皮卡,丽的,牛津大学,迪利广场,世界各地,主题,乡村,乐队,全世界,学生公寓,农村,利物浦

2007-09-30 #故事大全

黄晓薇在呼和浩特调研并与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十二大代表座谈

黄晓薇在呼和浩特调研并与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十二大代表座谈

妇女,黄晓薇,妇联,创业就业,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新时代,一行,代表,故事,胡达古拉,蒙源,副主席,全区,党组书记,主席,产品,全国妇联,共同体,历史,大会,情况,意识,经验,交流,改革,服务,民族地区,转化为

2012-01-17 #故事大全

去了我被感动了!石龙竟然能有如此多的历史故事...

去了我被感动了!石龙竟然能有如此多的历史故事...

石龙,石龙镇,文化遗产,历史,展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民,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下图,人民广场,传统,地点,手机,文物古迹,时间,旧城区,横放,灯笼,醒狮,传统技艺,历史建筑,古塔,石龙南,责任编辑,对石,中创,世代,中山路,中山公园

2020-08-22 #故事会

为什么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如此多?一个石墩一座铜像背后的红色故事怎么讲

为什么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如此多?一个石墩一座铜像背后的红色故事怎么讲

上海,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全国,基因,革命,一平,革命遗址,上海文化,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城市,历史,共产党人,层次,必然性,故事,旧址,方公里,血脉,龙华烈士陵园,读书会,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资源,平介,昌路,王磊

2020-06-19 #短篇故事

为什么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如此多?一个石墩一座铜像背后的红色故事怎么讲

为什么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如此多?一个石墩一座铜像背后的红色故事怎么讲

上海,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中国共产党,全国,基因,革命,一平,革命遗址,上海文化,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城市,历史,共产党人,层次,必然性,故事,旧址,方公里,血脉,龙华烈士陵园,读书会,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资源,平介,昌路,王磊

2018-03-1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