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国家一级文物——西汉虎钮青铜錞于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4-05-12

而温州博物馆历史厅内正在展出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西汉虎钮青铜錞于,就是一件古代军乐器

提示:本文共有 12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击鼓、吹角、鸣金等,都作为军乐器指挥军队进退。而温州博物馆历史厅内正在展出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西汉虎钮青铜錞于,就是一件古代军乐器。

那么,它从何而来?有着怎样的故事?

前世传说

2000年前青铜錞于整体依然保存完好

这件青铜錞于通高42.3厘米,虎钮高5.8厘米,底口呈椭圆形,其长径17.5厘米。它整体形似圆筒,上大下小,中空。顶部平整似圆盘,正中央有一虎钮,可用于悬挂。腹部自上而下内收,下半部呈直筒形。椭圆形口部齐平,可以稳定地立放。

虎钮的塑造比较生动,虎头宽扁,耳朵向后竖立,虎嘴短平,龇牙咧嘴,双眼圆突。昂首挺胸,长尾卷曲下垂。虎身下伏后倾,似欲向前猛扑,气势凶猛可怖。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介绍,该錞于的青铜质地较好,器表除个别地方有少量铜锈以外,历经2000多年,整体仍然保存完好,表面有黑色包浆。综合判断,它是一件铸造精良的青铜錞于,在全国各地已发现的同类器物中属于精品。1995年国家文物局专家来馆定级时,将其定为一级文物。

它是古代军乐器

多用于战时指挥

据统计,迄今出土的錞于已有150多件,其分布区域很广,湘西、鄂西和川东地区集中分布,其次是今江浙地区。而这150多件多为战国两汉时期的錞于。

伍显军介绍,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錞于起源于黄河流域,传播路线是由北而南,自东而西。其演变发展经历了陶錞→素錞→钮錞→虎钮錞的过程。青铜錞于模仿自陶质錞于。且根据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鼓器身图像可知,錞于有以槌敲击和以手拍击錞面两种使用方式。

古代巴人崇虎,史书历来多有记载。目前已发现的青铜虎钮錞于主要出土于战国两汉时期巴国境域,说明錞于传入巴人区域时,逐步改变了原有的特征,保留了錞于的形体和音乐功能,同时对钮加以改造创新。

春秋时期,黄河流域的晋国和长江流域的吴国都有錞于,用于战争,与编钟、铜钲或铜鼓等配合使用,用来调动部队或鼓舞士气。然而,根据个别錞于上面的铭文,如“用錞以孝,子子孙孙永保鼓之”,可知錞于也用于诅盟、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

今生故事

温博首任馆长方介堪捐赠青铜錞于等文物

那么,这件青铜錞于是如何来到温州博物馆的呢?这就得先说到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金石篆刻家方介堪。

方介堪(1901~1987),永嘉(今鹿城区)人。1958年任温州博物馆首任馆长。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日兰亭书会名誉顾问。其篆刻功力深厚,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赞为“无一字无来历”;古文字学家郭沫若称道“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方介堪为张大千刻印多枚,彼时有“张画方印”的美誉。遗著有《方介堪篆刻》《介堪刻晶玉印》《介堪印存》《玺印文字别异》《古玉印汇》《玺印文综》等。

伍显军介绍,这件青铜錞于是1936年在黄岩县路桥镇(今属台州)出土的,原是方介堪的收藏。1951年温州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方介堪任委员,将自己所藏数百件文物捐赠,其中就包括这件青铜錞于。1958年温州博物馆成立,方介堪任馆长。因此,这件青铜錞于入藏温州博物馆离不开方介堪对于文物事业的热爱与奉献。

温馨提示:收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国家一级文物——西汉虎钮青铜錞于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展览背后的故事:来看400多岁的国家一级文物首次“出差”参展

展览背后的故事:来看400多岁的国家一级文物首次“出差”参展

文物,张杏,展览,书画,工作人员,图册,山东省,精品,绘画,交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展品,淄博,记者,颜料,元明,家博,王欣,十分鲜,作品,寻幽,济南,时间,温度,精品展,古代绘画,镇馆之宝,崔子忠

2009-11-13 #小故事

今天仍不失时尚 西汉这件只有49克的时装火了!

今天仍不失时尚 西汉这件只有49克的时装火了!

素纱襌衣,辛追,纹饰,蚕宝宝,专家,丞相,文物,女性,烟雾,盗贼,纱衣,老妇人,重量,锦衣,马王堆,研究,国家一级文物,薄如蝉翼,利苍,徐步,衣锦,西边,辛追夫人,郑风,博物,中国湖,丝缕,世纪,个头,享年

2019-06-08 #故事阅读

三线建设类文物首登国家舞台!攀枝花这4件宝贝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线建设类文物首登国家舞台!攀枝花这4件宝贝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线建设,攀枝花,文物,中国,博物馆,评估,专家组,回龙湾,记者,藏品,攀钢,时期,轿车,过程,雪佛莱,评定,一级文物,周恩来总理,洞穴遗址,彭莉,唐子,刘秉,四川在线,交通部,一行,专家,专业,专题,交通,先河

2016-09-06 #短篇故事

寺庙里一个腌菜缸 被确认是国家一级文物 专家:多亏和尚不识货

寺庙里一个腌菜缸 被确认是国家一级文物 专家:多亏和尚不识货

大玉海,咸菜,国宝,寺庙,民间,专家,不识货,和尚,是我国,原因,忽必烈,外国人,文物,朝代,腌菜,一级文物,很多人,流落到,才让,连海,地保,发现了,里一,历史,世世,代代,佛寺,传教士,命令,名气

2014-08-20 #长篇故事

国博办特殊展览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故事

国博办特殊展览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故事

文物,玉龙,温僖贵妃,公安机关,康熙帝,被盗,凤冠,明十三陵,烛台,青铜,思陵,犯罪嫌疑人,金印,展品,古墓葬,柱头,清东陵,盗墓贼,遗址,青铜器,展览,牛河梁,国家一级文物,石五供,台基,大元帅,岷江,我国,故事,护栏

2017-01-25 #故事大全

国博办特殊展览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故事

国博办特殊展览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故事

文物,玉龙,温僖贵妃,百家号,公安机关,康熙帝,展览,被盗,凤冠,作者,明十三陵,烛台,青铜,思陵,犯罪嫌疑人,古墓葬,展品,故事,柱头,清东陵,盗墓贼,金印,遗址,青铜器,国博,牛河梁,国家一级文物,石五供,光明网,光明

2020-05-28 #故事大全

国博办特殊展览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故事

国博办特殊展览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故事

文物,玉龙,温僖贵妃,百家号,公安机关,康熙帝,展览,被盗,凤冠,作者,明十三陵,烛台,青铜,思陵,犯罪嫌疑人,古墓葬,展品,故事,柱头,清东陵,盗墓贼,金印,遗址,青铜器,国博,牛河梁,国家一级文物,石五供,光明网,光明

2020-05-28 #长篇故事

国博办特殊展览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故事

国博办特殊展览 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故事

文物,玉龙,温僖贵妃,百家号,公安机关,康熙帝,展览,被盗,凤冠,作者,明十三陵,烛台,青铜,思陵,犯罪嫌疑人,古墓葬,展品,故事,柱头,清东陵,盗墓贼,金印,遗址,青铜器,国博,牛河梁,国家一级文物,石五供,光明网,光明

2020-09-0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