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敦煌书籍推荐:赵声良《敦煌谈艺录》

时间:2014-03-10

2003年获日本成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美术史专业

提示:本文共有 21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作者:赵声良

选题策划:刘铁巍

责任编辑:欧阳爱国 刘铁巍

封面设计:马吉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开本:710mm×1000mm 1/16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0-6679-7

作者简介

赵声良,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敦煌研究院工作。2003年获日本成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美术史专业)。曾先后受聘为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台南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为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美术史、佛教美术。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余部,主要有《敦煌壁画风景研究》《飞天艺术——从印度到中国》《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艺术十讲》等。

目录

一 敦煌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二 敦煌美术研究与中国美术史

三 表象与真实

四 天国的装饰

五 敦煌石窟与隋唐文化史

六 敦煌唐代壁画艺术

七 帝王图与初唐人物画

八 罗寄梅拍摄敦煌石窟照片的意义

九 敦煌版画及相关问题

十 关于台北故宫藏两幅传为“隋代”的佛画

做美术史研究,一是要读书,一是要读画。我们从小就读书,读书当然是要读懂书中所说的内容,通过读书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而更重要的还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读画,似乎在学校教育方面很少讲过。

读画一个前提就是要读懂画,懂画有几个层次:一是知道画的内容是什么,比如一幅人物故事画,我们知道画中的人物分别是谁,故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一幅山水画知道画的是怎样的山水风景。这是一个基本的层次,如果这一点达不到,当然也谈不上是否读懂画。但这仅仅是一个基本点,可以说是最浅层面的了解。要深入一点,就应该进入第二个层次:作品属于什么类型(国画、油画、版画等)?画作是什么时代的?画中的基本风格和特点是什么?画家是谁?为什么画这幅画?若能明瞭诸如此类的问题,便可进入专业的领域了,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就画论画,还应该了解相关文化背景,也就是要读历史。达到第二个层次,也就是由“外行”进入了“内行”。便可以欣赏诸多的艺术品,以陶冶自己,增加修养。但第二层次依然只是对绘画的欣赏和认知,若要更深入研究的领域,就不能满足于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充分了解绘画的基本创作过程及相关的知识,或者具备绘画的实践经验,因而能充分把握作品的基本表现特征,同时又有较丰富的美术史知识,能够由一件作品联想与之相关的时代风格及画家作品风格。并能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行鉴赏或研究。读画能达到第三层次,应该可以从事研究工作了。但敦煌艺术又与普通卷轴画有所不同,因为是壁画,且已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其中又牵涉很多复杂的问题。因此,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如果我们缺少历史的眼光,要真正读懂敦煌壁画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读画与读史是必须同时并进,相辅相成。没有行家的眼光,不能掌握绘画本身的风格特征,而没有史的修养,则不能了解画外天地。这里所说的“史”,不是单纯的历史书,而是与绘画作品相关的那个历史文化背景中的所有相关问题。

近年来,随着敦煌在世界的影响力日升,到敦煌参观访问的人也与日俱增,其中也不乏一些美术工作者(包括研究者),但有些人看了敦煌石窟之后,往往会产生误读的情况而不自知,甚至把一些错误的认识也写进了相关的论文中。不了解的读者往往以为该作者既然在敦煌作过调查,便深信不疑。由此,深感读画之难,读敦煌壁画尤其难。除了深入实地调查之外,相关的宗教、历史、考古等方面的修养也是必须的。

本书收集了近些年自己零星发表的文章,主要还是根据读画所得而讨论的问题。除了前几篇文章谈敦煌艺术的价值以及在中国美术史研究方面的意义外。《表象与真实》一文主要从敦煌壁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出发来还原敦煌壁画的原貌,并针对一些误读的情况作出分析。其后的几篇文章,涉及敦煌艺术与印度及中亚的文化交流,敦煌壁画与唐代文化,特别是一些唐代画家的绘画比较问题。《罗寄梅拍摄敦煌石窟照片的意义》一文涉及七十多年前莫高窟的一段历史,而罗氏照片在今天又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敦煌版画是一个特别的领域,由于研究者少,还有很多未知的情况。最后一篇文章讲到台北故宫收藏的两幅绢画为张大千临摹品,就是通过敦煌壁画的调查研究来作绘画鉴定的一个尝试。

以上这些文章也无非是说明读画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读懂敦煌壁画,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敦煌壁画融汇中外艺术的伟大意义,就不能通过敦煌壁画(包括绢画)去复原南北朝至唐宋的绘画史,就不可能以敦煌壁画为依据来鉴定现代某些画作的真伪。

这些文章多发表于这十来年间,在这期间,有一些相关问题又不断有新的资料或新的研究成果出现,拓展了我们的认识,同时也使我不得不对原来发表的文章作一定的补充和修订。学无止境,尤其是敦煌石窟这样一个内涵无限广博的宝库,必将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加入敦煌学研究的行列,共同来开发这样一个文化艺术的宝库,使敦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闪耀出强劲的光芒。(2019年12月)

内容展示

来源: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敦煌书籍推荐:赵声良《敦煌谈艺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做客四方沙龙 敦煌艺术就是创新典范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做客四方沙龙 敦煌艺术就是创新典范

敦煌,敦煌艺术,敦煌研究院,赵声良,洞窟,华为,壁画,成果,观众,建筑装饰,塑像,故事,疫情,艺术,莫高窟,讲座,20世纪,中国艺术家,年代以后,梁瑛,丁凡,从公,张大千,服装设计,深圳商报,中国元素,九色,关山月美术馆,大英博物馆,还可以

2019-06-29 #故事阅读

赵声良|伏羲与女娲在敦煌壁画中是如何呈现的

赵声良|伏羲与女娲在敦煌壁画中是如何呈现的

伏羲,女娲,佛教,形象,神仙,思想,中国传统,东王公,内容,西王母,莫高窟,影响,金乌,壁画,墨斗,太阳,故事,洞窟,时期,月亮,洛阳,艺术风格,蟾蜍,蛇形,改革,中国本土,中国文化,佛教石窟,摩尼宝珠,开天辟地

2008-04-18 #小故事

敦煌研究院:做“敦煌守护神”讲好敦煌故事

敦煌研究院:做“敦煌守护神”讲好敦煌故事

敦煌,敦煌研究院,一带,国家,敦煌文化,敦煌学,莫高窟,研究,文物保护,方面,沈丹,守护神,莫高,赵声,赵声良,研究和,代表,历史,典型,命运,吴哥窟,壁画,国际,大漠,学者,成就,故事,文化,文物,机制

2010-05-17 #故事会

敦煌研究院:铭记关怀不负重托 打造敦煌学研究高地

敦煌研究院:铭记关怀不负重托 打造敦煌学研究高地

莫高窟,敦煌研究院,游客,敦煌,文物保护,洞窟,研究,赵声,方面,敦煌学,文物,总书记,数字,赵声良,敦煌文化,一带,大漠,展示中心,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内容,吴哥窟,壁画,学术交流,手段,文明,精神,职工,习近平,段文杰

2018-10-29 #故事会

壁画“变身”动画 在家也能探秘敦煌莫高窟

壁画“变身”动画 在家也能探秘敦煌莫高窟

敦煌,动画,壁画,故事,博物馆,莫高窟,小程序,袁剑,敦煌研究院,传统文化,九色鹿,上线,数字,文化,方式,神鹿,观众,赵声良,太子,敦煌壁画,敦煌文化,博物,感觉,传播,寻珠,赵声,腾讯,乐队,万物,一面

2013-11-08 #短篇故事

敦煌研究院分享“书单”:千年历史中寻迹丝路故事

敦煌研究院分享“书单”:千年历史中寻迹丝路故事

敦煌,敦煌研究院,书单,常书鸿,樊锦诗,春秋,旧事,自述,赵声良,中国历史地理,地方,我心,世界读书日,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院长,中提,徐徐,专家学者,在此间,太子,民族艺术,中新网,上线,兰州,书籍,事迹,人口,全彩,全景,力量

2017-03-19 #小故事

“云游敦煌”:“活化”文物新启示

“云游敦煌”:“活化”文物新启示

小程序,敦煌文化,内容,敦煌研究院,赵声良,敦煌,腾讯,展览,方式,传播,形式,疫情,群体,上线,文物,生命力,精品,青年,李超,壁画,微信,手段,文化,方面,时代,滋养,石窟,科技,过程,莫高窟

2007-06-04 #故事会在线阅读

用“上海声音”讲述敦煌故事

用“上海声音”讲述敦煌故事

敦煌,茅善玉,樊锦诗,女儿,故事,观众,沪剧,院长,莫高窟,上海,甘肃,敦煌研究院,剧组,声音,剧中,剧照,团队,精神,舞台,艺术,资料,赵声良,主创,敦煌文化,兰州,剧场,守护人,想法,掌声,交流

2020-09-2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