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阆中市中医医院帮扶干部何金涛的扶贫故事:一句特殊的称赞

时间:2014-01-25

我是阆中市中医医院一名普通的帮扶干部何金涛,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在阆中市宝马镇金山观村的扶贫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有一种温暖,叫做牵挂,牵挂的是一方的期盼;

有一种亲戚,叫做不是亲戚胜似亲戚;

有一种帮扶,叫做用心、用情、用力;

有一种幸福,叫做微笑,灿烂在每一个贫困户的脸上……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众多帮扶干部用真情书写出了爱心的诗篇,用奉献留下了感人的烙印。我是阆中市中医医院一名普通的帮扶干部何金涛,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在阆中市宝马镇金山观村的扶贫故事。

故事,首先要从我刚开始入户时说起。

“是你包我们家吧?我怕你包不下来!”贫困户何元发在我第一次入户走访时,这样质疑我。

“我说我家可以吃低保,你们哪个敢说我家不该享受?为什么曹兴济家能吃低保?提出来有什么用?还不是你们说了算!”这是在第一次金山观村召开低保群众评议会议时,何元发在会上说的话。

何元发和曹兴济都是我帮扶的贫困户,一家有低保,一家没低保,两家一直在闹矛盾。尽管我反复从政策层面给何元发解释低保评定的标准和程序,可说破嘴皮也没用。对于一直在医院后勤工作的我来说,包这样的两家人确实有些为难我了。“何元发为什么在会上‘捣乱’?为什么不听我的反复解释?是自己没有农村工作经验,还是他确实有什么难言之隐?”反复琢磨之后,我暗自下决心:既然他觉得我包不下来,我就偏要包下来,偏要把工作干好;他现在不理解我,以后一定会慢慢认可我的。

通过虚心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向本组村民请教,我多次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基本情况及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将每一户的问题都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我把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向工作组长汇报,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哪些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争取政策解决的,哪些是可以依靠村工作组集体的力量解决的,哪些是暂时不能解决、需向上一级领导汇报争取解决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了解,我感觉到我帮扶的贫困户还是很朴实的,之所以意见大,是有特殊原因的。比如,曹兴济是残疾,老婆杜琼华患有慢性糖尿病,儿子也身患疾病,却只有一人评上低保,家庭生活确实困难;何元发的老婆王兴芬脑溢血后遗症行动不便,女儿出嫁后养了三个孩子,儿子三十多岁还未成亲,一家人依旧住在危房内……

摸清这些问题后,我便一个一个地解决:将曹兴济的儿子曹涣斌安排在村上的公益岗位上,每月可以增加400元收入;为符合教育资助政策的何元发的两个外孙女申请教育资助;为杜琼华、曹涣斌和王兴芬办理了慢性病证;为有残疾的曹兴济办理了残疾证;将何元发的破旧住房按程序进行了危房改造,并帮助协调材料、工人等相关事宜;在驻村工作组帮助下,协调解决了他们两户饮水困难的问题,安装了自来水,还对厨房和厕所进行了改造;实施串户路硬化;帮助调解处理两家各种矛盾纠纷;自掏腰包在“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给他们送去慰问品……

在做以上工作的同时,为了给贫困户节约时间和路费,每次他们需要买药的时候,我都让他们给我打电话,我再利用下班时间到各个医院买药,并自掏腰包垫付10%的医药费。后来曹涣斌到新疆打工,我隔段时间就打电话叮嘱他按时吃药,如果药快吃完了,让他提前一个星期告诉我,我到医院购药后用快递寄到新疆去;在王兴芬脑溢血发作、杜琼华糖尿病并发症发作的时候,我都第一时间到人民医院帮助他们联系医生,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四年多来,通过用心、用情、用力的帮扶,我帮扶的贫困户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舒适安全的房屋,家家户户卫生干净整洁。我用实实在在的真诚付出,让他们感恩党的政策好,感恩政府领导的好,也感恩帮扶单位好。

何元发、曹兴济把驻村工作组和我的工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表达对驻村工作组的歉意和对我们帮扶工作的肯定,春节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邀请驻村工作组队员到他们家吃饭。

“以前都是我不好,把你们得罪了,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我看得出来,你们是实实在在地在为我们金山观村干事,为我们金山观村的群众服务。其他村的什么路啊、三改啊啥的,都没有我们村搞得好,你们是最棒的!你们不要记恨我,我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心直口快,从来不会说半点假话,既然我已经认可你们了就绝不会反悔。我现在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希望你们把我们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2018年12月,何元发向金山观村驻村工作组说的肺腑之言。

2020年春节前,我去探望贫困户和非贫户,对他们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重,无法在春节期间来慰问大家了,提前送上慰问金,给大家拜年。”当时大家都笑着相互拜早年,说疫情过后再见。

原以为我们家也会和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一样,工作之余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通过“宅”的方式抗击疫情。却不料,春节过后,我爱人因为髌骨骨折还打着石膏不能下地行走,我又被医院抽调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留观点——落下闳酒店。在医学院读大一的儿子得知这个消息,坚定地对我说:“爸爸你安心上战场吧,家里有我,我会照顾好外婆、妈妈和妹妹的。”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毫无后顾之忧地去了新冠肺炎疫情留观点。从2月21日到4月4日,40多天时间里,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抽时间联系帮扶对象,关注他们疫情期间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他们也多次给我打电话,叮嘱我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保重身体。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我隔离期满回到医院上班的第一天,何元发就提了一口袋鸡蛋来到医院,抓住我的手说:“家门儿(指同一姓氏的人),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你要把身体养好,我等你到我家里来喝酒。”

“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这句话,让我很感动,我觉得这是他作为扶贫对象对我这几年扶贫工作的认可,是一句特殊的称赞。经历过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对生命和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是密切政府与老百姓关系的桥梁,也是解决部分农村落后面貌的一种方式。我感谢扶贫对象那句特殊的称赞,更懂得作为一名帮扶干部肩上担子的分量。我希望在精准扶贫政策的阳光下,让灿烂的微笑都能绽放在每一个贫困户的脸上!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阆中市中医医院帮扶干部何金涛的扶贫故事:一句特殊的称赞”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扶贫路上映初心——双牌日月湖扶贫干部蒋国华的扶贫故事

扶贫路上映初心——双牌日月湖扶贫干部蒋国华的扶贫故事

扶贫,蒋国华,大娘,小蒋,双牌,干部,政策,精准,群众,日月湖,医院,大爷,时间,村支书,管理局,裂缝,贫困户,驻村,扶贫工作,结对帮扶,一笑,唐雯,微微,苏渊,海兵,风后,在屋里,中不,时刻,全县

2013-08-15 #故事阅读

扶贫路上映初心——双牌日月湖扶贫干部蒋国华的扶贫故事

扶贫路上映初心——双牌日月湖扶贫干部蒋国华的扶贫故事

扶贫,蒋国华,大娘,小蒋,双牌,干部,政策,精准,群众,日月湖,医院,大爷,时间,村支书,管理局,裂缝,贫困户,驻村,扶贫工作,结对帮扶,一笑,唐雯,微微,苏渊,海兵,风后,在屋里,中不,时刻,全县

2016-07-24 #故事大全

「扶贫故事」海南区扶贫干部张小龙的扶贫故事

「扶贫故事」海南区扶贫干部张小龙的扶贫故事

张小龙,井村,扶贫,海南区,精神,习近平,勇挑重担,使命,内蒙古,干部,故事,精准,扶贫政策,无私奉献,巴音陶,施策,王彩虹,郝维,第一书记,全国人大,和村,工作队,事迹,中心组,中心,乌海市,产业结构,代表团,全村,共产党员

2007-08-13 #短篇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我和我身边的扶贫干部 》

我的扶贫故事《我和我身边的扶贫干部 》

贫困户,贷款,时候,扶贫,干部,情况,真心,李若菲,精准,工作,赶水镇,结对帮扶,同事,双龙村,粮食,责任人,赵久,是这样,产业,书记,德元,攻坚,李华,胡婧,谢仁,扶贫政策,都不知道,多牛,还记得,信心

2020-05-27 #故事大全

我的扶贫故事 ——扶贫干部讲扶贫故事系列报道之一

我的扶贫故事 ——扶贫干部讲扶贫故事系列报道之一

第一书记,工作,扶贫,新农村,组织,群众,发展,要你,农村,思路,真情,攻坚,驻村,凤关,工作队,党员,农民,初心,方式,村上,民富,现状及,职能,贫困户,项目,服务,生产,就让我们,各项工作,中来

2020-08-13 #故事会

扶贫干部边带货边讲扶贫故事

扶贫干部边带货边讲扶贫故事

扶贫,花都区,产品,干部,丰顺县,供销联社,直播,直播间,单位,贫困户,华东村,影响,模式,疫情,记者,贫困村,活动,第一书记,青柠檬,地区,负责人,过程,销售,农副产品,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街道办,作用,农产品,功效,城乡居民

2007-04-24 #故事会

一位扶贫干部的两万公里扶贫路——甘肃移动驻大草坡村帮扶干部狄维生的故事

一位扶贫干部的两万公里扶贫路——甘肃移动驻大草坡村帮扶干部狄维生的故事

小狄,草坡,干部,甘肃,移动,扶贫,群众,工作队,罗喜,公交车,村民,竹院乡,朱永生,村里,白银,私家车,老人,记者,队长,工作,罗刚,买车,乡政府,信息,县城,底数,越野车,逢集,里程数,不光是

2007-10-14 #经典故事

扶贫故事Ⅰ 一个扶贫干部的特殊生日

扶贫故事Ⅰ 一个扶贫干部的特殊生日

向北村,扶贫项目,工作队,娄底市,奉家镇,新化,生日,贫困户,队长,扶贫,工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扶贫工作,责编,龙盘,镇党委,湖南,客户端,乡亲们,两公开,党员,党组,公示,十分满意,圆满结束,实施方案,家人,意见建议,政府,村里

2016-07-1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