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美术研究|石涛的一画说主要是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

时间:2013-02-11 08:58:09

相关推荐

石涛的一画说主要是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

一画不是道,不是线,而是法。

一切具体的法则是有为法,而一画是无为法,是最高的法,至法无法,无法即法本身。

石涛强调这一无为之法,意在使画家解除一切来自于传统、概念、物欲、笔墨技法等束缚,进入到一片创作的自由境界中。所以,一画的核心是要掘发人的创造力,这一创造力是人的自性的显现,而如何使这一创造灵明自在兴现,惟有通过妙悟的认识途径才能达到。

石涛的一画说,不是一个关于画法的理论,而是一种侧重于建立自性本体的理论,这一自性本体可以称为创造本体。一画可以说是一种体物方式,一种创作原则,一种创作心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人生境界。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石涛在画学方面的整体看法,所以他说:“吾道一以贯之”。

在中国画学史上,虽然也有一画、一笔画等类似的概念,但和石涛的一画说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一画说是石涛独创的画学概念,如果说石涛有画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中心概念就是一画。

“一画”,是研究石涛画学思想无法回避的概念,学界对此有深入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至今它仍然是一个疑窦丛生的研究对象。以下是笔者的研究心得,提出以求教于同道。

石涛所谓“一画”,乃是画之一,是绘画创作的最高法则。

石涛所谓“一画”,实际是“无画”。与其说石涛要建立一种绘画体系,倒不如说他要解构长期人们所奉行的艺术观念。石涛的论证方式不是表诠,而是遮诠,它用否定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道理。他树立的“一画之洪规”,是一个不为任何先行法则所羁束的艺术创作原则。在他看来,世人说的是“经”,他说的是“权”;世人说的是“有”,他说的是“无”;世人说的是“万”,他说的是“一”。他的“一”,不是数量上的“一”,不是一笔一画,而就是无。在他看来,无心处就是有心,无画处就是有画,无法处就是至法。他要通过对先行法则的解构,建立一种无所羁束、从容自由、即悟即真的绘画大法。

从石涛的画学观点看,“一画”是无分别,无对待的,是“不二之法”,这是“一画”说最重要的特点。它不是一套可以操作的绘画创作的具体法度,那是一般的法则,他要说的是绝对的,不二的根本之法。依佛教的术语,可以说,他的一画不是有为法,而是无为法,是无法之法、不二之法。没有时间的分际,并不是先有了这个“一”,再有二,以至万有。所以,石涛在《画语录》中虽然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是一个时间的展开过程,不是由太朴分出一画,由一画分出万有。

同时,一画也不是在空间中延展的序列,如由一点一画推延开去。禅宗的古德云:“两头共截断,一剑倚天寒。” 彻天彻地,彻古彻今,一切束缚,尽皆除去,只剩下一把锋利的剑矗立在天地之间,放出凛凛的寒光。这一剑无分别,无对待,两头绝断,两头是二,二就是分别,是对待,是差异,是杂多。此意为石涛建立他的“一画”说的基本原则。石涛在《画语录》中说:“自一治万,自万治一”;“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的论断,这个“一”,就是他的“一画”。“一画”的“一”不能以量上观,由一到万,不是体量上的扩大。“一”就是无。如同慧能所说:“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却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慧能弟子永嘉玄觉所说:“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篇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月,一切水月一月摄”。

石涛的“一画”说并非画道论。画道说是学界关于石涛“一画”说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我之所以不同意这一观点,是因为:画道说是中国传统画学中一种由来已久的理论,石涛的一画说是他独创的概念,如果说石涛的“一画”就是画道,那实际上等于否定石涛的重要理论贡献。中国古代画道说有以下几个观点,一是以艺弘道,这是道德的担当,“一画”说不同于此;一是道本艺末,这是一种艺道合一论,艺术必须以体道为根本,“一画”说不同于此;一是技道合一论,如庄子所说的“技进乎道”,即由技巧的纯熟达到忘乎所以的地步,“一画”说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也与此不同。学界有这样一种观点,说石涛的《画语录》满纸玄言,四处喷射,并无深意。

我以为,这是对石涛的误解,是将他的一画说等同于传统画学中的画道论所得出的结论。石涛的“一画”不同于老子所说的道,《画语录》开始就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这段话很容易使人误解成“一画”就是老子的“道”,因为石涛是把“一画”上升到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来讨论的。

一画为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就是说它是宇宙万物之根源,一画是生成万物之本体。但石涛的落脚点并非在宇宙论原理上,他是将绘画放到宇宙的角度,说明绘画艺术的灵泉在于创化之元,在于他所说的“天蒙”,这是艺术家智慧的根源,又是绘画作品艺术魅力的根源。所以,不能将“一画”等同于老子的“道”,那样就有可能将一个讨论绘画艺术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宇宙哲学本体的概念。要说是本体,它是画的本体,而不是天道宇宙的本体;要说是“种子”,它不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种子,而是灵的种子,性的种子,艺术创造的种子。

所以,在《一画章》里,他在将“一画”溯向创化之元后,紧接着谈“一画”在绘画中的落实,他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腕不虚,则画非是;画非是,则腕不灵。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居之以旷,出如截,入如揭。能圆能方,能直能曲,能上能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之就深,如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发强也。”

这里主要谈“一画”的表现形态,“一画”和笔墨的关系,“一画”与用腕、形势之关系,即他所说的“以一画具体而微”。在石涛看来,他的“一画”的“一”,不仅是创化之元的“一”,而是作画之“一”,赏画之“一”,他要用“一”的心胸去创作,去体悟山川,以“一”意去控笔墨。可见,“一画”是画中之一,而不是宇宙论之道。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美术研究|石涛的一画说主要是在禅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概念!”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美术研究|绘画不是用形象去解释文字 而是用形象去认识 思考!

美术研究|绘画不是用形象去解释文字 而是用形象去认识 思考!

创作,学院,历史,哲学,主义,艺术,绘画,传统,学院派,意大利,概念,艺术家,历史画,方法,象征主义,E.,费德勒,克利姆特,历史题材,情节,感觉,观众,雕塑,美术研究,视觉思维,国家,事件,工程,思想,思维

2008-08-21

吴冠中:不读懂《石涛画语录》 死不瞑目!

吴冠中:不读懂《石涛画语录》 死不瞑目!

石涛,山川,笔墨,形势,某家,画法,海之,山水,天之,古今,原文,古人,形象,绘画,章第,字画,艺术,天地,画面,皴法,观点,生活,关系,万物,效果,树木,创作,变化,于海,作者

2013-02-25

吴冠中:不读懂《石涛画语录》 死不瞑目!

吴冠中:不读懂《石涛画语录》 死不瞑目!

石涛,山川,笔墨,形势,某家,画法,海之,山水,天之,古今,原文,古人,形象,绘画,章第,字画,艺术,天地,画面,皴法,观点,生活,关系,万物,效果,树木,创作,变化,于海,作者

2010-08-24

画风疏秀明洁 墨法淋漓 格法多变。一代绘画大师石涛作品赏析

画风疏秀明洁 墨法淋漓 格法多变。一代绘画大师石涛作品赏析

石涛,文同,纸本,诗文,作者,水墨,苏轼,隶书,画册,笔墨,笔画,艺术,行草,兰竹,图中,文与可,梅竹,书法,凤冈,山水,古木,墨笔,岩石,梅竹图,画坛,画家,笔法,竹叶,长卷,云山图

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