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把沈从文请出来亲自讲故事

时间:2012-12-03

收集沈从文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 1988》 张新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年轻的沈从文,觉得文学是个能独立存在的东西,立志要用半个世纪的努力做好这件事,“和世界上最优秀作品可以比肩”。具体点说,他曾以契诃夫为标杆,然而世事无常,1949年后他放弃了已经成就不凡的文学创作,从此直至八十年代因为时势变化,以及海外夏志清、司马长风等人沈从文研究的内输,沈从文小说得以一浪高过一浪的再版重版,这当中的三四十年,沈从文都经历了些什么?近年不少文章、专著都探索了这一问题,个人觉得张新颖教授这本《沈从文的后半生》,给出了最翔实、最精彩的答案。 很多人知道,沈从文1949年以后改行做文物研究,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概括,“花花朵朵坛坛罐罐”。他们就从这一点出发,稍作进一步调查便开始大发感慨,抒情议论,天才的毁灭、政治的牺牲云云。话都不错,但是说和没说区别不大,最多间接证明沈从文封笔时,文学成绩已相当了得——因而才会引发感慨。我的意思是,无论从文学的角度、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心理的角度、人性的角度来考察沈从文的后半生,都不能从一些结论蹦到另一些结论,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这三四十年,沈从文经历了什么,日常生活上、心理建设上。

我说《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最精彩,一大原因就是它尽量不给结论,只管从细节到细节,依靠海量的沈从文作品、书信以及一切相关档案的细读与爬梳,基本做到了把沈从文请出来亲自给我们讲故事,而不是在帮沈从文下结论。对此张新颖是自觉的,他说:“我尽可能直接引述他自己的文字,而不是改用我的话重新编排叙述。”这样的治学态度、传记书写的态度以及研究成果,以我个人目力所及而言,当下还真是罕有。 不过趣味这东西,真的是千差万别,肯定也有人对这种叙述者尽量隐身的写法不以为然。我欣赏的一位青年学人读完《沈从文的后半生》,就和我上述意见正相反,他觉得描述居多,分析不足。他说这本书给出了“what”,但想知道“why”,则付阙。对此我的看法是,“what”是有标准答案的,而“why”没有,它应该靠每个读者从这些“what”中去感受。习惯听别人给出“why”不是什么好习惯。但我明白,这也只是我个人的趣味而已。 我读《沈从文的后半生》,解决了一些原来的疑惑,比如那样一场社会转变带来的个人噩运中,不少貌似坚强的人都选择了自杀,而沈从文这样一个貌似娇弱的文人,靠了怎样的信念“苟活于世”? 1952年元月,在四川农村参加土改的沈从文刚过完五十岁生日,参加了一场批斗地主恶霸的五千人大会,回来给两个儿子的信中说:“人人都若有一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在支配,进行时代所排定的程序……工作完毕,各自散去时,也大都沉默无声,依然在山道上成一道长长的行列,逐渐消失到丘陵竹树间。情形离奇得很,也庄严得很。任何书中都不曾这么描写过。正因为自然背景太安静,每每听得锣鼓声,大都如被土地的平静所吸收,特别是在山道上敲锣打鼓,奇怪得很,总不会如城市中热闹,反而给人一种异常沉静感。” 人生半百的这段话,也许是沈从文后半生活下去的根基。轰轰烈烈的历史大事,被土地的平静所吸收。以沈从文对土地的一贯深厚情意,不难明白这样的感触对他的震撼,他要从此化身土地。而土地的意象,一面指代着被千万人踩在脚下;另一面又指代着坚实、沉静、春种秋收、亘古万年。 有此感触后不到一个月,是旧历新年,沈从文孤身一人,用纸笔通过回忆串联起个人生命的历史,并将由此得来的感慨,汇入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去考量:“万千人在历史中而动,或一时功名赫赫,或身边财富万千,存在的即俨然千载永保……但是,一通过时间,什么也不留下,过去了。另外又或有那么二三人,也随同历史而动,永远是在不可堪忍的艰困寂寞、痛苦挫败生活中,把生命支持下来,不巧而巧,即因此教育,使生命对一切存在,反而特具热情。虽和事事俨然隔着,只能在这种情形下,将一切身边存在保留在印象中,毫无章次条理,但是一经过种种综合排比,随即反映到文字上,因之有《国风》和《小雅》,有《史记》和《国语》,有建安七子,有李杜,有陶谢……时代过去了,一切英雄豪杰、王侯将相、美人名士,都成尘成土,失去存在意义。另外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从文字保留下来的东东西西,却成了唯一连接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 内心激越,奔向“庄严”的1952年过完,1953年,沈从文相继在《光明日报》《新建设》等杂志发表文物研究论文,作为文物研究者的他正式“亮相”。依我看,所谓“后半生”,大幕至此才真正拉开。 体会沈从文的后半生,还有一点强烈的个人体会,虽然不恰当,但想不出更好的类比,暂且借用与佛家所言“戒、定、慧”三学来表达吧。沈从文戒了文学写作,又因自身的根基好,很快升华到与“庄严”接轨,又借助巴赫、莫扎特音乐内在的崇高加固自己的定力(书中有专门章节叙述他与音乐的关系,其中不乏理解他后半生的密码,此处不赘述),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漫长的修行之路,以抵达智慧彼岸。而对于这条修行路,也真没什么可说的,只看能否安心前行,坚定前行,无论在哪儿,什么情境,什么遭遇,能不能不怨不悔,坚持不懈。 沈从文说的是:“我一生最怕是闲。一闲,就把生存的意义全失去了。”所以他在不能创作小说之后,继续沿文物研究的道路前行。后来连文物研究也不让做,人生被逼到透不过气,他又选择了五言诗。他要用五言的形式,在缩短文、白,新、旧差距的方向上努力……这样的人生选择,这样的坚定前行,已无限接近教徒的苦行,令人尊敬。从这一意义上说,沈从文的后半生,做了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怎么做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把沈从文请出来亲自讲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把沈从文请出来亲自讲故事

把沈从文请出来亲自讲故事

沈从文,后半生,个人,历史,土地,结论,角度,文物研究,文学,生命,人生,山道,态度,感触,指代,文字,时代,根基,经历,细节,趣味,音乐,不重要,他自己,最精彩,重要的是,付阙,司马长风,史中,契诃夫

2011-11-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把沈从文请出来亲自讲故事

把沈从文请出来亲自讲故事

沈从文,后半生,个人,历史,土地,结论,角度,文物研究,文学,生命,人生,山道,态度,感触,指代,文字,时代,根基,经历,细节,趣味,音乐,不重要,他自己,最精彩,重要的是,付阙,司马长风,史中,契诃夫

2016-05-25 #经典故事

沈从文:说故事人的故事

沈从文:说故事人的故事

沈从文,小说,意识,悖论,理念,语境,创作,内容提要,关系,故事,内景,年代,成熟期,正体,讲故事,定位,作为一个,文体家,故事模式,缠在一起

2016-10-03 #小故事

《吴二哥请神》:“靶心人公式”讲出来的感人故事

《吴二哥请神》:“靶心人公式”讲出来的感人故事

吴二哥,王金良,水水,村里,导演,故事,村长,鱼滩村,瘸子,结果,讲故事,金鸡奖,全村人,村民,目标,投资,乡长,全村,少年,电影,老婆,道德,领导,郑卫莉,谢娜,工作,中国电影金鸡奖,十五年前,乡亲们,女儿

2007-03-23 #小故事

《讲故事的人》中的作者在文中一共讲述了三个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讲故事的人》中的作者在文中一共讲述了三个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母亲,莫言,作者,一毛钱,听书,老人,三个故事,我害怕,安慰我,讲故事的人,在文中,讲述了

2020-05-17 #故事会

《讲故事的人》中的作者在文中一共讲述了三个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讲故事的人》中的作者在文中一共讲述了三个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母亲,莫言,作者,一毛钱,听书,老人,三个故事,我害怕,安慰我,讲故事的人,在文中,讲述了

2020-08-12 #故事阅读

《讲故事的人》中的作者在文中一共讲述了三个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讲故事的人》中的作者在文中一共讲述了三个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母亲,莫言,作者,一毛钱,听书,老人,三个故事,我害怕,安慰我,讲故事的人,在文中,讲述了

2020-09-17 #故事阅读

《讲故事的人》中的作者在文中一共讲述了三个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讲故事的人》中的作者在文中一共讲述了三个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母亲,莫言,作者,一毛钱,听书,老人,三个故事,我害怕,安慰我,讲故事的人,在文中,讲述了

2020-09-1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