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时间:2012-11-17

民间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

提示:本文共有 255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花木兰最出名的在官方记载是南北朝时的乐府集木兰诗中,“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诗中之事产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因此,学者们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当时民歌创作不会平白无故出现,因此是有人物原型的。据史料记载,木兰在我国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不姓花。 清《木兰奇女传》载有朱木兰,14岁起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转战沙场13载屡建奇功,唐太宗封她为武昭将军、武昭公主,赐姓李。 清《三十二兰室诗钞》载有魏木兰,为抵抗南侵匈奴,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死沙场,被追谥孝烈。 《新唐书》、《全唐诗》载有任木兰,散尽家财,组织部队,女扮男装,跃马横戈,率军一举打败强大的叛军。 明《韩木兰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十二岁女扮男装改名韩天保,投奔红巾军,13年军旅生涯,战功卓著。她的家乡四川阆中建有木兰庙、木兰寺等来纪念她。主要事迹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第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第二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全文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到了唐代,花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故里(说法不一,为免改来改去,现全部列上)一,木兰故里在虞城县营郭镇,有花木兰祠为证。在京九铁路线上,有个虞城木兰站,不远处即为花木兰祠,是隋朝木兰故居所在地。祠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落,共有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出征像和两侧侍卫;后楼塑有花木兰少女像、全家合欢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等碑刻十余通。如唐代杜牧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毁于1943年一场战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二,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亳州志烈女志》载:木兰,魏姓,西汉谯城东魏村人今亳州魏园村。魏园村为淮北一普通村落,高约5米的木兰出征塑像,为故里平添无限光彩。村民指其村后即木兰故居,墓冢犹存。墓周苍松环护,翠竹成林,春来芍花飘香,蔚为壮观。《光绪亳州志》载:木兰祠在关外,相传祠左右即木兰之家。今祠已毁,遗址尚在。三,木兰为黄陂人氏,木兰山下是其家。木兰山在黄陂城北30公里处,山高600余米,峰峦耸翠,风景秀丽,古迹甚多。传说当地有朱氏名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这,立功封为木兰将军。她不受朝禄,解甲归田,恢复红装,侍亲以终。历代在山上祭祀木兰,唐建木兰庙,明建木兰宫,后修木兰殿。现木兰殿在绝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门额刻“忠孝勇节”四个大字。殿内端坐木兰鎏金塑像,男装女貌,英俊神武。两侧山墙,有“登山求嗣”、“河畔习武”、“代父出征”、“凯旋归时等木兰故事彩色壁画,栩栩如生。四,木兰葬于延安,圣地有胜迹。木兰家住延安城南万花乡花塬头村,为花姓,北魏人。死后葬于村旁山上,称“花家陵”。皇帝还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阶,两旁分列石人、石马、石狮、石羊。1984年,在延安万花山修复了木兰陵园。该园雕梁画档,典雅壮观,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花将军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诗人歌颂花木兰的诗词。园内遍植木兰喜爱的牡丹花,塑有木兰戎装石像,跃马横剑,逼真再现了木兰当年的飒爽英姿。史家关于木兰记载甚少,木兰究竟魂归何处,如云彩一般飘忽难定,以至传说众多。木兰祠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 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木兰祠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木兰,花木兰,女扮男装,将军,亳州,代父,木兰辞,公元,北魏,大殿,年间,归德府,碑文,说法,武昭,诗中,郭镇,魏园村,北朝民歌,替父从军,木兰诗,后楼,乐府,事迹,传说,僧人,历代,商丘,文人,塑像

2009-05-24 #故事会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木兰,花木兰,女扮男装,将军,亳州,代父,木兰辞,公元,北魏,大殿,年间,归德府,碑文,说法,武昭,诗中,郭镇,魏园村,北朝民歌,替父从军,木兰诗,后楼,乐府,事迹,传说,僧人,历代,商丘,文人,塑像

2014-06-14 #小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吗?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吗?

花木兰,木兰,事情,历史,替父从军,人物,故事,发生过,北魏时期,越往后,兰诗,许奇,顾颉刚,历史研究,世事,北魏,人物形象,例假,内容,时期,女儿,后世,可汗,喉结,多长时间,声音,层积,女郎,女性,战场

2016-09-11 #小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真事吗?她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真事吗?她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木兰,时期,花木兰,女子,皇上,一家,复姓,戏剧,时间,父亲,男子,上战场,上厕所,木兰诗,有人说,替父从军,王者荣耀,中提,北魏孝文帝,徐渭,比那,玄武帝,魏孝文帝,天子,晓的,充满了,大火,下子,人物,专业

2020-06-18 #故事大全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真事吗?她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真事吗?她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木兰,时期,花木兰,女子,皇上,一家,复姓,戏剧,时间,父亲,男子,上战场,上厕所,木兰诗,有人说,替父从军,王者荣耀,中提,北魏孝文帝,徐渭,比那,玄武帝,魏孝文帝,天子,晓的,充满了,大火,下子,人物,专业

2020-06-18 #长篇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真事吗?她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真事吗?她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木兰,时期,花木兰,女子,皇上,一家,复姓,戏剧,时间,父亲,男子,上战场,上厕所,木兰诗,有人说,替父从军,王者荣耀,中提,北魏孝文帝,徐渭,比那,玄武帝,魏孝文帝,天子,晓的,充满了,大火,下子,人物,专业

2018-06-10 #小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我觉得咋是民间传说呢?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我觉得咋是民间传说呢?

木兰,诗中,乐府,机关,歌词,民歌,产生于,木兰诗,花木兰,于汉,陈释智,韦元甫,方记,有乐,名称,乐谱,具体任务,北魏,唐人,文人,收入,拟作,时代,曲辞,来源,条件,柔然,民间,音乐,鼓角

2016-02-11 #短篇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我觉得咋是民间传说呢?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我觉得咋是民间传说呢?

木兰,诗中,乐府,机关,歌词,民歌,产生于,木兰诗,花木兰,于汉,陈释智,韦元甫,方记,有乐,名称,乐谱,具体任务,北魏,唐人,文人,收入,拟作,时代,曲辞,来源,条件,柔然,民间,音乐,鼓角

2017-11-13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