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关于杜甫的小故事三则

时间:2012-09-14 00:32:56

相关推荐

关于杜甫的小故事三则

2019 02 07 17:02:19118 ℃

关于杜甫的小故事三则

寄语: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励志故事网分享的是关于杜甫的小故事三则,希望大家喜欢。

杜甫的故事一

公元736年,年少轻狂的杜甫与好友何秀、严皋一起离家壮游,在泰山脚下,营救了正被官府追杀的幼女春雨。春雨一家的悲惨命运以及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使杜甫立志做官,以报效国家、拯救黎民。

回乡苦读十年后,杜甫告别新婚妻子,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何秀一起赴长安应试。

事与愿违,主簿应试的吏部侍郎李霖适忌恨读书之人,勾结考官,将包括杜甫在内的所有应试者打入冷宫,并欺骗玄宗皇帝说民间已"野无遗贤"。

杜甫遭受挫折,心情沮丧,但他坚持在长安等待机会,过着贫困潦倒、艰难屈辱的辛酸生活。

在长安,他目睹了权贵的浮华奢侈和百姓的悲戚疾苦,愤然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等讽刺针砭朝廷的诗文。同时,他又为玄宗皇帝写了展示自己才华的《三大礼赋》,渴望早日被委以重任,幻想以己之力匡扶社稷、为民谋利。

何秀也渴望早日为官,但却选择了与杜甫截然不同的路径 通过向李霖适行贿和献媚,从而先于杜甫获取了官职。

杜甫直到数年之后,终因皇帝念其才华,才给了他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杜甫甚不得意,但总算踏上了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第一个台阶。

然而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逃回家乡,看到的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刚到家又"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官至县令的何秀此时却背叛大唐投靠了安禄山,将杜甫"请"到县衙,诱逼杜甫书写为安禄山歌功颂德、以正叛名的诗文,杜甫断然拒绝。

何秀早已垂涎于春雨的美貌,趁机威逼春雨嫁他为妻;春雨为救杜甫,答应了何秀。当春雨发现何秀的骗局后,为不再使何秀将自己作为要挟杜甫的筹码,纵身跳河。

杜甫逃出后,赶往凤翔"麻鞋见天子"。天子肃宗见他对朝廷如此忠诚,便封给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杜甫尽心履职,直言进谏,结果得罪了肃宗,被贬到华州做"司功参军"。在华州,他看到朝廷军队在到处抓丁补充兵力,连老翁老妪都不放过。儿子宗文深得父亲的教诲,挺身而出,自愿替老妪一家从军。杜甫悲愤难耐,写下《三吏三别》。

他终于明白,他所谓的政治抱负注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归去。

于是辞去官职,带着妻儿投靠在成都做剑南节度使的好友严皋,住在浣花溪边的一座草堂,与百姓为伴,以写诗为生,和相濡以沫的妻子过着隐居生活。

回首求官、做官、弃官的一路坎坷,郁愤难耐、百感交集,加之对春雨和儿子宗文的思念,无限悲凉涌上心头。在狂风暴雨中,他高吟《茅屋为大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千古绝唱! 公元765年,严皋病逝。杜甫思乡心切,携家人乘舟东下。在夔州江边,终于与已是出家之人的春雨相见……

大雪飞扬,天地苍茫。一只小舟行驶在长江水面,杜甫挽着妻子挺立船头,他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吟诵声伴随着滚滚波涛,在天际间回荡……

杜甫的故事二

在巩义市站街镇有个名叫南窑湾的小村庄。南窑湾村背靠黄土岭,面临东泗河,满村青杨绿柳,竹篱瓦舍,风景十分秀丽。村中央的土岭上,由西向东冒出三个山头,很像一个老式笔架,这就是有名的笔架山。

笔架山下,砚池旁边,有一所院落,院内有几间瓦房、一孔土窑。院门西侧的墙上嵌着一块五尺多高的青石碑,上面刻着“诗圣故里”四个大字,这里就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生的地方。在这里,还留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杜甫从小聪颖过人,三岁能认字,五岁能背诗。七岁时的一天,他和同村的孩子在河湾里玩耍,突然看见从远远的南天飞来一只美丽的凤凰,越飞越近,飞着飞着,翩翩落在河滩上。杜甫跑到河滩看时却不见凤凰,只见河滩上放着一颗五彩鹅卵石。杜甫又惊又喜,急忙拾起来。同村的小伙伴们出于好奇,都围上来争夺着想要看看。杜甫生怕别人抢去,急中生智随手把卵石放到嘴里。谁知那卵石非常光滑,刚放进嘴里,“咕咚”一声咽进肚子里去了。孩子们都吓坏了,一窝蜂跑到杜家告诉了杜甫的母亲。杜母也吓得变了脸色,急忙叫人请医、灌药,想让杜甫把卵石吐出来。村里父老乡亲也都赶来,对天祷告,祈求保佑杜甫平安无事。就在这时,杜甫突然感到肚里有一股热气直往上涌,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哇”的一声呕吐起来。这一吐,只见满屋子五光十色。大家以为他把卵石吐出来了,可是仔细一看,哪里是卵石,而是一串串光彩夺目的诗句。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杜甫的小故事三则”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思想,时期,严武,乐府,长安,生活,李白,李杜,一生,一带,人民,作品,安史之乱,官军,成都,朝廷,政治,湖北,洛阳,社会,经历,诗歌创作,左拾遗,致君尧舜上,大诗,于忠,五十八岁,关辅,其诗

2009-08-19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思想,时期,严武,乐府,长安,生活,李白,李杜,一生,一带,人民,作品,安史之乱,官军,成都,朝廷,政治,湖北,洛阳,社会,经历,诗歌创作,左拾遗,致君尧舜上,大诗,于忠,五十八岁,关辅,其诗

2008-07-11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思想,时期,严武,乐府,长安,生活,李白,李杜,一生,一带,人民,作品,安史之乱,官军,成都,朝廷,政治,湖北,洛阳,社会,经历,诗歌创作,左拾遗,致君尧舜上,大诗,于忠,五十八岁,关辅,其诗

2017-03-09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思想,时期,严武,乐府,长安,生活,李白,李杜,一生,一带,人民,作品,安史之乱,官军,成都,朝廷,政治,湖北,洛阳,社会,经历,诗歌创作,左拾遗,致君尧舜上,大诗,于忠,五十八岁,关辅,其诗

2018-06-13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 历史人物 杜甫的生平事迹或一些小故事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语文

杜甫,思想,时期,严武,乐府,长安,生活,李白,李杜,一生,一带,人民,作品,安史之乱,官军,成都,朝廷,政治,湖北,洛阳,社会,经历,诗歌创作,左拾遗,致君尧舜上,大诗,于忠,五十八岁,关辅,其诗

200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