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以汉朝为例 了解一下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12-09-12

汉王朝继承了秦朝旧制,并在此基础之上又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等一系列的发展,在这四百余年里,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快速发展

提示:本文共有 43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可以算得上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汉王朝继承了秦朝旧制,并在此基础之上又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等一系列的发展,在这四百余年里,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快速发展。

因此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一定地位。由于汉朝处于一个先秦文化与汉文化大交融的时期,因此呈现出一种文化多元统一的特点。

在汉代,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我国传统节日的一大部分,这些传统节日在历经这次广泛持久的文化整合以后,逐渐进化一个系统的节日体系。因此,汉王朝便成为了我国传统节日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先秦时期:传统节日的萌芽时期

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诞生了诸多我国传统节日的元素。因此,先秦是我国节日文化的第一个发育时期,不过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节日类型较少,活动也不丰富,并且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这个时期的节日习俗通常是建立在人类对于自然崇拜的基础之上。现如今,从先秦时期所流传的节日包括:社日节、上巳节和腊日节。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以土地为生,并且在那个自然信仰洋溢的时代,人们对于土地能够生发万物的能力很容易做出神秘的理解,进而有一部分人便将土地视为“神”一样的存在。因此,我国最早诞生的一系列传统节日都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从先秦时期的节日中便可窥知一二。

社日节所谓社日节,即祭祀社神,也称土地神的日子。在那个传统农业的社会时代,我们的祖先对土地是怀着十分的崇拜与敬仰,并将其当做“神”的化身将其作为自己祭祀的对象,并称之为“社”。

《礼记郊特牲》记载: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我们的祖先想要从土地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物质,因此这便是古人对土地崇拜道德关键原因。

上巳节上巳节与社日一样起源时间都比较早,并且在先秦时期,上巳节是一个十分热闹且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时间为时间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这一天被称为“上巳”。上巳节是由“水滨祓禊、招魂续魄”等一些巫教起源而来,一般选择在一个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们举行祭祓禊、男女相会等活动,来祈求避灾驱邪和农作物茁壮成长。

《周礼·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畔浴。”

根据这里的记载,在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会共同来到江河之滨,来参加女巫举行的消灾祛病、洗濯去垢的仪式,以此保佑自己可以祛除不详。

腊日节腊日是年终的祭祀节日,祭祀对象主要是祖先和百神,主要目的在于对神灵感谢,所以举行腊日祭,希望来年可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且在民间,腊月的活动主要是为过年所做准备。

《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不过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年”还并我们现在所称的年,而是来自农业生产,谷物成熟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庆贺丰收,会在这岁末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尤为特殊的节日——年。只不过在先秦时期,年还不能称之为节日,此时年节只属于萌芽酝酿时期,还有待于继续发展。

因此我们得知,先秦时期的节日存在这样一系列的特点:农耕色彩十分浓重,节日中进行的大部分活动都是源自于古人对自然崇拜的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当时的人们将自身收获的多寡、幸福与安稳、生与死等等一切都归因于神灵、祖先的庇护,体现先民对于神灵祖先的敬畏。因此,这一时期的节日文化,神圣而神秘。

(二)两汉时期:汉承秦制,传统节日文化得到发展

汉代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时期,在长达四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融合等方面为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在经济方面,汉初朝廷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赋税徭役。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种植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加之土地利用率增大,在此之上商业和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丝绸之路的出现,促进了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往,加强了中原与域外民族的联系交往,包括匈奴、鲜卑、羌、越等周边民族,甚至与中亚、西亚各民族也建立了联系,外邦文明沿丝绸之路源源不断传入中原。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中央政令在地方的下行使得文化融合成为可能。这也为先秦时期在中原地区融合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华夏族向汉族的转化提了基础。在统一的国家政权下,原本分散的七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由分散到统一,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整体。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先秦时期形成的各种区域文化相交相融,形成了以原来的中原文化为核心的统一的汉文化。

秦朝完成了统一大业的任务,到了两汉时期,社会环境及政治文化也相继发展,汉承秦制,在继承的同时也有所改变,去除糟铂留其精华,由于汉王朝科学的发展,此时人们已经减轻了对自然的崇拜程度,因此汉代的节日远远脱离了先秦时期浓厚的巫术色彩,并且在汉朝的一些列改革后,许多原来不固定的节日都在汉王朝所固定下来。

与此同时,两汉节日文化的审美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代节日文化外在形式的美,即通过外部的某些特定化形式来表达情感意愿,二是汉代节日文化内在本真的美,即两汉节日文化本身内容由内而外展现出来的美。两种审美内涵交织辉映,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代共同的审美精神追求。

(三)、汉朝传统节日风俗的改变及发展

两汉时期,节日经历由小规模到大规模,数量增加,节俗内容增加的发展过程,至东汉,我国传统节日已初步定型,有确定的节日名称、相对固定的节日时间以及相应的节日风俗,此后部分节日内容和习俗延续两千多年,节日名称与节期没有很大的变更。

随着两汉各种文化资源的发展与融合,节日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有的继续壮大发展,有的则逐渐消亡。

新兴的节日包括七夕节和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百五节”,一般设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主要习俗是禁烟火、吃冷食,关于寒食节俗的起源,主要有“改火说”和“节推说”两大观点。寒食节作为一个地方性节日初兴于西汉末年太原郡,于东汉末年成型,至六朝时发展成为全国性节日。

萧放先生曾说寒食节起源于较早的祭火习俗,在汉代晋地人们将这种隐约的历史记忆具体归结到乡贤介子推身上,以具有伦理意味的介子推传说为寒食节俗提供历史依据。

寒食节在发展过程中将介子推的传说融入其中,为节日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得寒食节的节日文化内涵愈加深厚,在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背景下,其节日习俗与历史传说互相渗透,寒食节成为一个具有悼念先贤、弘扬忠孝、赞赏隐士、鞭挞负恩等多重意义的载体。民众出于对忠君爱国的忠贞之士的尊重与怀念,因而在冬日禁烟火。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源自古人对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遵从和对天文历法的崇拜,将星辰——牵牛星、织女星根据农耕生活模式,赋予了新的意义。

据班固《西都赋》记载: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对星辰的命名是民众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由此明显感知,对牵牛星、织女星的命名源自先民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劳作模式,虽然“牵牛”、“织女”只是以星辰名字出现,但此时已经表现出人们将其人化并寄托情感的载体,可见织女与牵牛从自然星辰到神人的转变在两汉时期已经确定。

七夕起源较早,但在两汉之前只是一个节令,在汉时成为具有风俗习惯的节日,最主要的节俗——乞巧,也在此产生,与此同时,人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牛郎织女的形象更加饱满,故事传说开始丰富出现,由此牵牛、织女从自然星辰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神。

《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这是史书中关于七夕作为节日最早的记载。织女就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乞“巧”,其实就是追求智慧,为寻得如意郎君,她们祈求自己心思灵巧,祈求貌美手巧,能做得一手好针线,代表着女性对于生活的美好的审美理想。

除了上述两个新增的节日,汉王朝对先秦时期的上巳节、腊日这两个节日进行了发扬,前文表明上巳节在先秦时期已是重要节日,有在水边祓禊祭祀的节俗。

《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于日,以太牢祀于高媒。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镯套,授以弓矢,于高媒之前。”

民众为禳除灾异,祈福求子,因而在水流旁边举行仪式,以兰草沐浴,洗除病灾,这一习俗在两汉得到继承,并且内容丰富发展,由此上巳节在两汉时期继续发展壮大,成为汉朝娱人娱神的并具有审美意识的节日。

汉朝先民承袭先秦上巳风俗求子祭高禖、水边祓禊求福,在此之上更注重借此之机出游宴饮,愉悦身心,感受生活中的幸福与美好,赋中所描绘的女乐歌舞的场景,彰显着上巳节已由先秦时单纯的祭祀仪式演变为全民性的文娱活动。无论是祭高禖还是水边祓禊,作为上巳节其中具有标志性的活动,其中所蕴含的节日文化与原始信仰已经成为上巳节的主要审美心理内涵,文人雅士的上巳娱乐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和审美意蕴。

腊日是在汉代节日仪式和内涵得到丰富的节日之一,自汉代起腊日被正式确立了节日名称,即所谓“汉改为腊”,此后历代沿用此名称。腊日是我国古代祭祖、祭百神的日子,腊日的起源与上古时期的岁终大祭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史书记载:“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因此腊日是人们在岁终之时进行一系列活动来祭祀祖先,以祈求来年可以有个丰收年。对先祖祭祀的同时,腊日也是为对农业生产提供庇护的农神的祭祀,先民相信能够从土地中获得丰收是祖先和农神的庇护,在岁末举行祭祀,一为向诸神感谢,二为祈求下年顺畅丰收。

《后汉书》载:“冬季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 岁终大祭,政府与民间百姓都有 祭祀活动,祭祀先人、农神,但同时在汉代又有了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张衡《东京赋》记述了腊日相关风俗:“度朔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对操索苇。自察区 陬, 司执遗鬼。”

诸多记载中,人物、服饰、仪式等记载详尽,展现了傩的宏大场面,政府看重“驱傩”,显示出腊日在汉代的重要地位。腊日中无论是官方活动还是民间活动,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对于人性美的追求,也符合在儒学与谶纬迷信思想背景下先人的审美心理的发展规律。

写在最后的话

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节日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萌芽,在两汉时期初步定型在节日内容与时间上逐渐系统化,之后历经朝代更迭中不断发展完善。节日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族群社会生活的重要体现,节日文化的形成和变迁都与其时代的审美特征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节日的生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迁。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之下,节日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比如新的习俗的增添,新的节日意义被赋予。节日正是在这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才显得生动活泼、光灿夺目,成为一座文化的富矿。汉代节日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我国后期节日文化的传承具有很深的价值。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以汉朝为例 了解一下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 西南民族文化节日 从起源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西南民族文化节日 从起源到发展

节日,民族节日,发展,观念,形态,层次,民族,民族文化,习俗,传统,原型,变异,神话,阶段,现代化,从起源,文化变迁,文化,商品经济,模式,交流,冲击,分析,变迁,初始形态,如果不是,现代生活,科学文化,人类,价值观念

2013-04-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从春节起源的角度 来看春节对我国人民的意义

从春节起源的角度 来看春节对我国人民的意义

人们,灶神,先祖,神灵,贴门神,新一年,巫术,时间,放爆竹,祖先,门神,都会,中华儿女,代表,我国,地位,夏历,秦始皇,传统节日,习俗,作用,小年夜,年夜饭,意义,情感,节日,生物,称呼,郁垒,祭灶神

2015-06-07 #经典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 你知道吗?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 你知道吗?

原因,地区,屈原,答案,国家,楚国,中国人民,人民,传统节日,历史,南越,后世,起源,发展,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五月初五,为了纪念,成为中国,中国风,人信,人和,中华文化,主张,传统习俗,农历,王朝,土人,周边国家,地位

2015-10-12 #故事会

传统文化丨我国100个传统民俗文化及传说二

传统文化丨我国100个传统民俗文化及传说二

舂米,腊八粥,黄米,节日,佛教,农历,寺院,我国,民间,白色,风俗,释迦牟尼,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乔答摩,净饭王,史传,学练,悉达多,释迦族,还可以,中华民族,一段时间,中国,形式多样,传统节日,习俗,乳糜,传说,佛陀

2020-09-05 #故事大全

传统文化丨我国100个传统民俗文化及传说二

传统文化丨我国100个传统民俗文化及传说二

舂米,腊八粥,黄米,节日,佛教,农历,寺院,我国,民间,白色,风俗,释迦牟尼,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乔答摩,净饭王,史传,学练,悉达多,释迦族,还可以,中华民族,一段时间,中国,形式多样,传统节日,习俗,乳糜,传说,佛陀

2020-09-20 #故事大全

历数我国传统节日 有的竟然没听说过

历数我国传统节日 有的竟然没听说过

节日,中华民族,图片,传统节日,农历,网络,文化内涵,这一天,土地神,内涵,意义,文化,社日,节气,有关,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历史文化,成为一个,立春日,比别,新谷,自然与人,上古时代,人们,先民,保定,佛教,佛教文化,内容

2011-01-09 #故事大全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刺绣,鸟笼,鼻烟壶,古塔,罗盘,金元宝,中国书法,和民,大辫子,大花轿,中国,三十六计,三国演义,丝绸,中国结,中药,中秋月饼,丹凤眼,篆刻,印章,京戏,乐器,二胡,习俗,五角星,兵马俑,八卦,传统节日,剪纸,凤眼

2020-08-09 #小故事

三年级习作3:学写《中华传统节日》 使孩子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习作3:学写《中华传统节日》 使孩子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节日,传统节日,开头,形象,贴春联,习作,作者,孩子,经典,过程,中华民族,习俗,作文,手法,结尾,美的,诗词,语言,中华传统,写一写,我们的传统,民俗节日,移步换景,主题,和文,古诗词,写法,思路,文章,诗句

2015-02-15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