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人生如何度过?金庸:大闹一场 悄然离去 他的故事比小说更传奇

时间:2011-12-11

金老笔下的武侠世界最大的特点是虚幻,也是现实世界的影射,这也是读者喜欢的原因

提示:本文共有 65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著名的14个字,把金庸生前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首字串联在一起,也注定了金老的一生与武侠密不可分。金老笔下的武侠世界最大的特点是虚幻,也是现实世界的影射,这也是读者喜欢的原因。

英雄儿女,行侠仗义,文字翻涌起伏间,此地幻化成江湖,合上书页,此地亦非江湖。人生在世,去若朝露,但幸好我们还有书。

用金老的话说:“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看过金老小说的人都会好奇,他到底跟他笔下的哪个人物比较像。是侠气万丈的乔峰?还是路见不平的令狐冲?或是多情寡断的张无忌?

虽然因创作出许多豪气万丈的大侠形象而被称为“查大侠”,但是金老却觉得这个称谓实在过誉:“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倪匡曾经评价“段誉有绝顶武功,朱蛤神功好象没有怎么用过,六脉神剑要紧时用不出,斗酒时却大派用场,凌波微步要来作逃命之用,倒十分实在。”在性格上,段誉博学多才、善良固执,被爹娘取小名为“痴儿”。从很多的地方也可以看出,金老和段誉相似度非常的高。段誉从小就喜欢佛学研究中华文化的精髓,而金老也喜欢文化;段誉有很多次路见不平出手相助而被擒,金老也有过仗义出言被开除的经历。

生为“痴儿”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书香世家。海宁查氏是望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等。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金庸度过了安逸的童年时光。男孩子都淘气,但他不同。家里藏书多,他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废寝忘食。父亲怕他读出毛病,便想方设法让他出去玩。有一次,父亲拖他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一回头,查良镛不见了。

父亲急得不行:“怕被别人拐走了。”找了半天没找着,回家一看:“这小子正泡在书房看书呢。”

在读书这方面,查良镛也可算是个“痴儿”。但他虽爱书成痴却并不呆板,相反,他还颇有做生意的天赋。其实要论他真正的处女作,并不是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而是一本叫做《给初中投考者》的试题精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3岁的金庸随学校南下,开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15岁时,他和两位同学一起,编了一本《献给投考初中者》,相当于今天《高考模拟题》之类的参考书。此书抓住了市场痛点,当时让他们赚了不少钱。

坊间有评论,金庸是最会赚钱的文人侠客。现在看来,这一点,金庸在很早就初露锋芒。而看起来温和宽厚的金庸,年少时性格也有狷狂的一面。

侠气外露

虽然成绩优异,但查良镛却不是那种“乖乖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规矩”。

1940年,查良镛考入浙江联合高中。当时学校常办壁报,文笔极佳又爱好写作的查良镛成为了壁报的常客。有一天,壁报前面挤满了人,大家都在争相看着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

“阿丽丝小姐来到校园,

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

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

威吓学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学生们看了,禁不住哈哈大笑。因为谁都知道眼镜蛇指的就是他们的训导主任,训导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镛。因为看不惯训导主任的种种行径,“瞧不得他有事没事就辱骂学生”,便仗义执言,用笔来讨伐他。

训导主任看到文章,气得全身发抖,立马跑到校长那里哭诉:“请立即开除他。”几天后,查良镛被勒令退学了。他便转到衢州中学,念完了高中。

一个人一生中被开除过一次,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但难就难在还被开除过两次。最惨的是第二次被开除后,因为没钱,衣食无着落,金庸向一位蒋姓表哥求助,才解决了生计问题。

求学期间的金庸,最大的梦想是想成为外交官。但他跟外交官的梦想擦肩而过。后来,金庸念起了国际法,这段法学知识背景以及他后来的经历与声望,为他谋得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1985年他被聘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从查良镛到金庸

命运有时说来也奇怪,查良镛虽然一生都未实现他的外交官理想,但他后来也说:“虽然没有成为一名外交官,但我并不后悔。我自由散漫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做这个职业。外交官的规矩太多,说不定做到一周我就被开除了。”

于是命运把他带进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蜂拥而来,竟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正式步入了报人生涯。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查良镛被派到香港工作,这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那时在香港工作并不是一个好差事。跟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来比,那时的香港比上海要差得多。但香港在发展,查良镛作为报人、作为金庸的人生也在一步步走上正轨。

1950年,《大公报》旗下《新晚报》创刊,查良镛被调到《新晚报》,做了副刊编辑。当时《新晚报》总编辑罗孚注意到,比武擂台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于是灵机一动,决定邀请编辑陈文统在报刊上连载武侠小说。小说连载后引起轰动,自此打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门。这部小说叫做《龙虎斗京华》,陈文统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梁羽生”。

1955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连载即将完结,而他又到了创作疲惫期,于是,报纸总编辑邀金庸将武侠小说写下去。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班”梁羽生,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于是,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笔名由此而来,而一炮而红的《书剑恩仇录》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

于是查良镛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反响甚至超过了梁羽生。他将名字最后一字一分为二,署名“金庸”。

仗义执言的大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香港的政治风气比较复杂。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说谎声。

作家李敖曾在节目中批评金庸武侠小说“不讲真话、不做真事”。但作为报人的金庸,1959年创办《明报》时,据称正是因为看不惯别的报纸的“虚假事实”。那一年,他35岁。他曾说:“我办《明报》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于是,他找到昔日同学沈宝新,两人一起出资,创办了《明报》。

办《明报》要十万块,金庸自己就出了八万。他将自己写小说和稿子赚的钱全部投了进去。他每天一篇的社论,在众多报纸中独树一帜。作为报人的金庸,跟写武侠一样“勤奋”。 他的武侠小说,几乎是日更,数十年间无间断。他写社评文章,高峰期时也是每日一篇。

每天一睁眼,就有两千字的稿子等着他。晚饭都不吃,要写好社评才能坐下来安心吃饭。社评写完的时候,一般也就到了报纸要发的时候。时常看到金庸在边上写,报纸排字工就站在旁边等着他。

金庸一直持续地为正义发声,也将家国天下的主题融入进小说中,于是便有了《神雕侠侣》《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身为持续发出声音的公众人物,金庸必然会被某些势力视为眼中钉。有人放出话来:要消灭五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金庸说:“我虽然成为暗杀目标,生命受到威胁,内心不免害怕,但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最危险的一段时间,金庸听到风声,还跑去欧洲躲藏了一个月。连载的《天龙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笔。一个月后,金庸回到香港。倪匡笑着对他说:“抱歉抱歉,我讨厌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写瞎了。”后来,金庸则以换眼治疗手段让阿紫复明了。

但不屈服的金庸又撰写了政治寓言小说《笑傲江湖》,以及社会问题小说《鹿鼎记》。“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谓是金庸的真实写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舆论风气归于平静。1972年,金庸宣布封笔:“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鹿鼎记》是我最后的一部武侠小说了。”

八十岁的学生金庸

金庸写了十四部武侠小说,部部经典。但金庸的名气虽响彻中外,而且博古通今,历史、政治等知识信手拈来,他依然觉得自己学问不够。因此即使是在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后,金庸坚持选择作为普通学生申请就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那时的他已经是81岁高龄。

2006年“十一”前夕,金庸先生离开香港返回英国,开始了他新一学年的读书生涯。刚刚结束的暑假对金庸先生来说挺有意义,因为这是他进剑桥大学就读之后的第一个暑假。他在这个暑假里过得忙而充实,一篇专论唐朝继承法的论文终于让他如期赶写完成,这让他很高兴,因为这是金庸先生在剑桥的主攻课程之一,他攻的就是唐代历史。

自从2005年10月1日离开香港去英国,金庸先生已经当了整整一年的学生。去年此时,有人曾断言金庸到剑桥读博士不过是作秀,认定他不会坚持到底,但金庸先生以自己的行动否定了这些非议。过去一年,他谢绝了一切跟学业无关的应酬,专心致志地在剑桥读书,而且读得很愉快,是个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好学生”。荣誉博士要当正式博士年逾八旬的金庸先生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当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他缘何去剑桥读博士?他在剑桥读博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剑桥的老师同学又是如何看待金庸读博?笔者通过采访金庸及其老师朋友,了解到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5年4月11日笔者从金庸先生的秘书吴小姐处了解到,英国剑桥大学已经决定授予金庸先生荣誉文学博士的称号。吴小姐同时告诉笔者:过一段时间,查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镛)要赴英国参加文学博士授予仪式。笔者随即与金庸通了电话,金庸先生证实了以上消息,并告诉笔者:光有荣誉文学博士的称号还不够,他将在剑桥大学历史系正式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已经找好了剑桥大学著名的DavidMcMullen教授为自己辅导。金庸说,当年自己修完大学学业时,正值国家战事不断,无法进一步深造,从而多年来深感自己学问不够,故希望在未来的两年时间中能够静心读书,修完历史学博士课程,拿到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金庸告诉笔者,他到剑桥读博士不是为了赚钱和升职,只为充实知识和人格修养。

2005年6月22日,剑桥大学在导师学院举行仪式,剑桥大学校监菲利浦亲王亲自向金庸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金庸在典礼上用英语作了演讲,他激动地表示,自己从小就想在剑桥拿学位,这回梦想成真了!因为金庸是获得剑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的第一个中国人,所以学院特别为他举行了花园集会表示欢迎,并邀请了在剑桥大学的所有中国学生参加,金庸向来自中国的小师弟、小师妹们致辞说:我本来在浙江大学做教授,但我对学生们说,我没本事做你们的老师,不过是年纪大些,做你们的大师兄好了。如今剑桥大学收我做学生,我首先要删去我的教授头衔。先进师门为大,你们是师兄、师姐,我是师弟,以后请你们多多指教……金庸的谦和致辞博得了阵阵掌声。唯求学问静心读书

2005年10月1日,金庸偕太太一起离开香港飞赴英国,开始了剑桥大学的读博计划。行前笔者再次与金庸通了电话,他告诉笔者,这次是持续学习,计划用两至三年时间,主要攻读历史,包括世界史、中国唐代史、历史学等硕士和博士课程。为了专心求学,他在读博期间将谢绝一切与学业无关的社会活动邀请。

金庸就读的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当年著名诗人沃兹沃斯、数学家亚当斯、计算机科学奠基人维尔克斯等名人,都曾在这里求学过。金庸到剑桥的那天,剑桥的中国学生们在草坪上为他开了场武侠派对。人人穿着长袍马褂,大家玩得十分疯狂,一个穿着武术服装的人还要求金庸在他背上签名。为了方便学习,金庸夫妇在学校旁租住了一套住房。与金庸在香港的住所相比,他在剑桥的住所显得十分简陋,他们甚至没有打算请保姆,只是请了一位意大利厨师解决一日三餐,以便能吃到意大利式的“中国菜”。金庸表示,既然到剑桥读书,就应该像个读书人,读书生活应该过得清苦一些。

然而金庸毕竟是拥有3亿读者的名人,在剑桥的中国留学生中就有许多的金庸小说迷。因此金庸在上学途中常常会遇到中国留学生上前尊敬地向他打个招呼,希望金庸为他题词签名或者合影留念,但金庸总会以自己是学生而拒绝在上学路上给别人签名题词,并说:我在散步或者在喝咖啡时可以给你们签名(那种场合的金庸依旧是作家金庸)。他甚至谢绝记者采访,他说:剑桥有很好的校风,学校不希望本校的学生浮躁张扬,自己既然来到这所高等学府就读,就应该遵循学校的学风,唯求学问,静心读书。

据曾去剑桥探望金庸的朋友描述:金庸每天斜背着一只书包,书包中装着当天课堂中要用的书和资料。金庸一星期有两次课,他去学校一次,老师来他住所一次,一次两个钟头。除了读书外,金庸还在牛津大学找了一份工作,他是学校汉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金庸先生也有“分心”的例外:那是在2005年10月17日巴金先生去世时,笔者通过查太太采访了金庸。金庸先生对巴金这颗中国文坛巨星的陨落表示痛惜,并希望通过笔者和《文汇报》向巴金先生的家人表示哀悼。

第二天下午,笔者就收到了金庸先生的悼念文稿《正直精神永为激励》。充当半个古文老师金庸先生与徐志摩先生是表兄弟,凑巧得很,诗人徐志摩曾经于1922年也在剑桥大学当过学生,徐志摩把对剑桥的倾心留在了他的经典诗篇《再别康桥》中。但金庸先生对徐志摩这位表兄的剑桥生活却不恭维。他认为徐志摩在剑桥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却留下了不少逸闻轶事。在他描写剑桥的诗文里,常见的是草绿而很少闻到书香。

金庸的课并不多,每周两次他从不缺课。他的唐代史导师DavidMcMullen教授是道地的“中国通”,不仅普通话说得好,尤其精通中国的历史、文学和古汉语。与金庸先生一起上课的也有硕士班的同学,他们都比较年轻,有北京大学毕业的,有南开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很多,同时还有些韩国学生和英国学生。但韩国和英国的学生中文不是太好,有一次,McMullen教授上课时请大家完成古文句读,即给古文点标点,这些外国学生对深奥的古文感到难懂,点句阅读自然困难。有学生去向教授求助,教授就让他们去问金庸,教授指着金庸说:“他可以当你们的半个老师。”每到这种时候,金庸便会露出孩童似的笑容,并为同学指点起来。金庸不仅给同学指点古汉语,而且常常给同学讲故事,故事讲得十分生动。

金庸曾对比自己小差不多60岁的同学说:“我姓查,名良镛,金庸是我的笔名。有人看我的小说,说我无所不知。其实,我不可能‘无所不知’;我只写所知,不写不知,非知不可,当去查书。我既然姓查,就要把握住这个‘查’字,用功读书,化去这个‘庸’字。有人公开批评我学问不好,我相当重视,我唯一补救的办法是让自己的学问好一点。”这,或许就是金庸先生到剑桥就读的真实原因。有也人问金庸在剑桥大学读到了什么好书,金庸表示,读到好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英国与中国完全不同的研究学问的方式,“中国人写文章大致有个方向,高屋建瓴地写,英国教授则要求写文章每一句话都要有根据,要拿出证据,否则不成立,做学术必须有根有据。”金庸还谈到,自己当过记者也从过政,但没有真正的快乐。现在则感觉到自己学问太差。金庸表示。他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教授们聊天时发现,自己的水平和他们差得远,就是与浙江大学的教授比也差得远。金庸表示,自己真是希望有很好的学问。做学问可以自己得益,可以有快乐,学问不够则是自己人生的一大缺陷。“虽然王朔先生说我是四大俗之一,我并不在乎,我写通俗小说,俗字是免不了的。但是有人公开批评我学问不好,我就相当地重视了。学问不好是事实,唯一补救的办法是令自己的学问好一点,不是好过别人,而是今天好过昨天的自己,只要自己用功,每天都可进步。”

金庸在剑桥的表现获得了校方的好评。理查德校长表示,剑桥只招收最聪明的学生,不但要聪明,而且一定要十分有趣。剑桥的中国留学生是整个大学里最有趣、最活跃的一群人。这群人里给她印象最深刻的,则是进入剑桥攻读博士学位的金庸。“我们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头衔,他还嫌不够,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千里迢迢跑到剑桥来读博士!”在金庸眼里,在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永远保持谦卑的态度去探索人生中的未知,自尊而不自负,骄傲而不自满,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必须修炼的一部武功秘籍。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就如同他的小说一样,所有的主角在年轻的时候都经历了江湖世界的跌宕起伏,经历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在闯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名堂之后,然后和自己的恋人相忘于江湖,泯然于江湖。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人生如何度过?金庸:大闹一场 悄然离去 他的故事比小说更传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金庸一生三次婚姻 港媒讲述传奇故事

金庸一生三次婚姻 港媒讲述传奇故事

金庸,查良镛,婚姻,记者,杜治,林乐怡,王星,陈育,责编,中新社,养和医院,一生,中新网,享寿,华人,作家,再娶,原名,太太,妻子,女子,小说,故事,感情破裂,社会,武侠小说,泰斗,香港,传奇故事,中国武侠

2020-07-16 #故事会

金庸武侠小说的三维世界注定了拍摄电影的高难度

金庸武侠小说的三维世界注定了拍摄电影的高难度

金庸小说,金庸,历史,人生,小说,传奇,故事,武侠小说,视野,江湖传奇,电影,传奇故事,三维世界,金庸武侠小说,主人公,夺宝,江湖,经历,冲突,射雕英雄传,冰火岛,历史风云,寓言,时代背景,时代,武侠,统一体,突破,地理空间,金庸笔下

2016-12-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各种方式融合的实验小说—金庸第四部小说《雪山飞狐》背后的故事

各种方式融合的实验小说—金庸第四部小说《雪山飞狐》背后的故事

金庸,小说,故事,结尾,雪山飞狐,方式,新晚报,戏剧,感觉,明报,武侠,电影,各种人,基督山伯爵,日比,李自成,松本清张,苗人凤,胡斐,胡一刀,一段时间,内容,九宫山,主角,上金,人物,传奇,公主,再加,写作方法

2016-10-28 #故事大全

为什么说将金庸武侠小说改编成电影很困难?主要有四大难点

为什么说将金庸武侠小说改编成电影很困难?主要有四大难点

金庸小说,小说,金庸,电影,故事,改编者,结构,人物,故事情节,深度,导演,篇幅,荧幕,王度庐,武侠电影,人物性格,武侠小说,难题,张彻,射雕英雄传,作品,人物形象,传统,传奇,原因,年代,影片,情节,想象力,童话

2015-03-16 #经典故事

唐朝一部魔幻武侠小说 主角竟是一名黑人 金庸看后也自愧不如

唐朝一部魔幻武侠小说 主角竟是一名黑人 金庸看后也自愧不如

崔生,摩勒,红绡,小说,奴隶,昆仑奴,黑人,无极,恶狗,武侠小说,陈凯歌,金庸,中国,主角,主人,传奇,原因,对方,手势,昆仑,烂片,来源,高墙,有不少,来去自如,万邦,唐代宗,耶律洪基,英俊,萧峰

2010-01-11 #故事会

金庸小说排名: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无缘前三 谁才是无冕之王?

金庸小说排名: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无缘前三 谁才是无冕之王?

金庸,小说,武侠小说,故事,情节,读者,胡斐,人物,江湖,连城诀,人性,作品,悲剧,是一部,主题,命运,形象,笑傲江湖,越女剑,雪山飞狐,鹿鼎记,影响,杨过,袁紫衣,韦小宝,书剑恩仇录,作品中,射雕英雄传,江湖传奇,飞狐外传

2009-01-05 #小故事

金庸先生为什么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而小众的莫言却可以呢?

金庸先生为什么无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而小众的莫言却可以呢?

金庸,先生,小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莫言,武侠小说,原因,手法,文学艺术,影响,金庸小说,中国,内容,地位,文学,题材,很多人,最重要,到金,好的,朋友会,世人,人物,事实,国一,传奇,团队,国际,局限性

2009-08-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误入武汉大连小伙的传奇经历: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

误入武汉大连小伙的传奇经历: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

蒋文,大连,志愿者,长沙,经历,武汉,小伙,时候,书籍,传奇,广告,挫折,计划,红绿灯,结果,网友,包吃包住,一民,郑和,高铁站,全网,人员,个人,人们,京东,保险杠,人生态度,人生,人生哲理,医疗队

2014-02-28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