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韩愈:幸福 是奋斗出来的

时间:2011-09-20

韩愈励志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9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原标题:韩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叫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后世画家把我画得很帅,面目俊朗,身材魁梧。

但说实话,我是个相貌有些丑、皮肤有些细,经常出虚汗的胖子。

(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郑群赠簟》)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我应该属于那种典型的油腻男。

不过我的人生不但不油腻,还是部励志奋斗的教科书。

今天咱聊聊我的人生奋斗史。

1

我一辈子与数字“三”都有着不解之缘:

三岁时,父母双亡;

参加三次高考(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参加公务员考试(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三次不中;

三次上书宰相,都石沉大海;

三次向权贵毛遂自荐,被看门狗追得满大街跑……

这些曲折坎坷的经历,虐得我简直要怀疑人生。

终于,34岁那年,我迈进了中央政府的门槛,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这样的人生开局,虽然不够华丽,但也中规中矩。

2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上任伊始,我的学生,那帮长安贵族子弟,就把我的脸打得啪啪作响。

他们出身高贵,无论学与不学,毕业后都有金灿灿的饭碗。而我这个老师,不过是个摆设,有时甚至是他们侮辱嘲笑的对象。

当时整个社会的现状,对此没有人觉得不对。

面对那群不尊师道的学生,我愤而起身,向时代投掷出重型炸弹《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此文一出,天下哗然,士大夫群起而攻之。

这篇文章,也为我提倡文以载道、开展古文运动打响了第一枪。

从东汉到隋唐八个朝代,社会主流文体一直是骈文。

所谓的骈文,辞藻华丽,形式僵化、内容空洞、毫无实用性和教育性,简直就是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而我,则立志要成为改革文风陋习的第一人。

这次古文运动,二百多年后,有个名叫苏东坡的绝世天才作了六个字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

3

公元802年,关中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

身为监察御史的我得此消息,痛心不已,于是在朋友圈愤而怒发《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最高领导人唐德宗。

右臣伏以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陛下恩逾慈母,仁过春阳,租赋之间,例皆蠲免。所征至少,所放至多;上恩虽宏,下困犹甚。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途,毙踣沟壑。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臣愚以为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

臣窃见陛下怜念黎元,同于赤子。至或犯法当戮,犹且宽而宥之,况此无辜之人,岂有知而不救?又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其百姓实宜倍加忧恤。今瑞雪频降,来年必丰,急之则得少而人伤,缓之则事存而利远。伏乞特敕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征未得者,并且停征,容至来年蚕麦,庶得少有存立。

臣至陋至愚,无所知识,受恩思效,有见辄言,无任恳款惭惧之至。谨录奏闻,谨奏。

于是一纸贬书,我被发配到4000里外的连州阳山(今广东阳山)担任县令。

人生,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在蛮荒之地阳山县三年,我忍受着难以名状的孤独,完善县政建设、建规立制、宣扬礼德、移风易俗、教化百姓,以至于老百姓给孩子取名时都以“韩”字命名,以表达对我的爱戴之意。

谁对百姓好,百姓对谁好;谁对百姓爱,百姓对谁爱。

4

藩镇割据,一直是中晚唐一大恶性顽疾。

对那些拥兵自重、阳奉阴违的地方军阀,皇帝和朝廷更多的是深深地无奈。

公元814年,淮西彰义节度使吴元济叛乱。

宪宗皇帝决心讨伐,但是朝中大佬各打小算盘,主战派与主和派喋喋争论不休。

我早就对这些军阀忍无可忍,坚决支持主战派宰相裴度,并陈述用兵策略和平叛方略,得到宪宗皇帝和裴度的赏识。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裴度挂帅出征,我为行军司马,陪同出征。

在征讨过程中,我积极辅佐裴度,为平定淮西立下赫赫战功。

自此,我的人生开始步入辉煌,官职升迁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国子博士,方员外郎,中书舍人,以致做到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正部级刑部侍郎。

5

元和十四年,一件大事的发生,再次打破我平静的生活。

因最大Boss唐宪宗信奉佛教,使得佛教的势力越来越大,这不仅对正常生产生活构成威胁,还成了不法之徒逃避徭役、赋税的手段。

公元819年,皇帝公然派遣使者去宝鸡法门寺迎佛骨舍利,舍利迎进长安的时候,全城狂热,宪宗更是在皇宫礼佛三天,才将佛骨奉还。

此时,朝中大臣们为了明哲保身,不是噤若寒蝉,就是顾左右而言他。

在举国一片佛号声中,我上书《论佛骨表》,直接向宪宗皇帝开炮。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人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人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我痛斥佛之不可信,对于佛骨的处理,应“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皇帝的新装被揭穿,宪宗被硬生生打脸,51岁的我迎来了人生中最凶险的一场战役。

宪宗暴跳如雷,非要杀我的头泄恨,幸亏老朋友裴度、崔群及部分大臣极力说情,才把我从鬼门关口拉了回来。

宪宗大概不想再见到我,也不想让我再活着回长安,于是大笔一挥、再次把我贬到8000里外的潮州。

出发之后,大雪纷飞,我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志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情怀,在朋友圈里写好了遗嘱: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在潮州的八个月,我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重,最后载誉而归。

一千多年后,后人赞叹道: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

5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这是我的好友白居易宦海数度浮沉得出来的血泪教训。

公元822年,藩镇节度使闹事,镇州突发兵变。

叛军围攻政府军,拒不接受和平,此时的镇州,已经被围成火药桶,大战一触即发。

穆宗皇帝一时束手无策,在许多朝廷大佬闪烁不定的目光中,55岁的我临危受命,被派去安抚叛军。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跟送死没什么两样。

此时的宰相元稹都说:韩愈同志可惜了。

在众人复杂又怜悯的目光中,我闯入叛军阵营,依靠正义真理,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一个人说服了整支军队。

叛军头领王庭凑怕再说下去,部队就要散伙,立刻答应我的要求,鸣金收兵。

此次平叛,作为一介书生的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狠狠地打了那些贪生怕死、尸位素餐的政客们响亮的耳光。

说实话,我只是个凡人,不是神,我也怕死。

6

后世给了我很多荣誉,比如: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巨公,百代文宗,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柳宗元、欧阳修和苏东坡)……

而最著名的评价,则是苏东坡所写: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纵观我的一生,失意过,得意过,失败过,成功过,但始终未停止过的就是:奋斗。

人生所有的幸福,都要靠努力奋斗得来。

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作者简介:

清风明月,河南人,一介布衣,出生于美丽的淮河畔。诗词世界、天涯文学签约作者,信奉世间一切美好。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韩愈:幸福 是奋斗出来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韩愈简介 韩愈的诗词全集 韩愈的故事

韩愈简介 韩愈的诗词全集 韩愈的故事

韩愈,昌黎,柳宗元,韩昌黎,韩柳,先生,倡导者,哲学家,后人,河南,孟州市,思想家,政治家,河阳,运动,字退之,唐代古文,唐宋八大家,杰出的文学家

2016-06-28 #短篇故事

韩愈简介 韩愈传 名人传记

韩愈简介 韩愈传 名人传记

韩愈,长安,贞元,宪宗,古文运动,时期,儒家,宦官,潮州,儒学,元和,宰相,进士,领导,考试,励志网,复兴运动,人民,佛骨,地位,政府,朝廷,皇帝,袁州,生活,中华,人们,作品,古文,国子监

2009-10-24 #故事阅读

李白《去思碑》激励韩愈成才韩愈刻石

李白《去思碑》激励韩愈成才韩愈刻石

韩愈,李白,父亲,韶州,韩仲卿,兄长,叔父,仲卿,燕喜亭,诗人李白,少卿,公元,办好事,弟弟,户口,湟水,长兄,百姓,请托,韩家,颂德,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监察御史,长大后,临终前,刘佳,云卿,唐德宗,南阳人,司马

2008-03-13 #故事会

韩愈的故事作文韩愈的故事作文400字

韩愈的故事作文韩愈的故事作文400字

韩愈,唐宪宗,员外,小草,草色遥看近却无,唐玄宗,张籍,杜甫,韩云,官家,事情,官复原职,啥意思,张家,排行,朋友,科举,极刑,潮州,烟柳,结果,茁壮成长,韩语,首都,故事作文,个精神,一首诗,他心里,天街小雨润如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20-06-16 #经典故事

韩愈的代表作有哪些 讲述韩愈被贬的故事

韩愈的代表作有哪些 讲述韩愈被贬的故事

韩愈,文章,先生,学生,弊端,李实,佛骨,师道,社会,老师,唐宪宗,师说,都会,主张,人才,作品,口吻,地方,天下,学识,文学创作,形式,性命,文学,看法,经历,见解,谏言,过错,劝学解

2015-08-14 #经典故事

韩愈第一次被贬阳山县令韩愈官职系列 3

韩愈第一次被贬阳山县令韩愈官职系列 3

韩愈,官职,元和,阳山县,郎中,县令,官员,长安,修撰,史馆,教授,碑刻,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副司长,员外郎,法院院长,外郎,仕宦,博士,国子监,国子,阳山,朝廷,宰相,尚书,时候,河南县,洛阳市,皇帝

2020-06-18 #故事大全

文学家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韩愈的故事有哪些

文学家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韩愈的故事有哪些

韩愈,梁肃,生肖,兄长,性格,文章,影响,历三年,于京师,出生于,常超,董仲舒,韩仲卿,公元,人缘,主流,世人,塑像,嘉许,古风,地方官,多方面,官拜,寡嫂,宣城,才能,手脚,思路,成年,战乱

2011-02-12 #故事大全

李 拯①读罢韩愈的《劝学解》 脑海中常常浮现当年场景:国子先生韩愈晨入太学 正欲

李 拯①读罢韩愈的《劝学解》 脑海中常常浮现当年场景:国子先生韩愈晨入太学 正欲

刘邦,韩愈,人生,梦想,丹尼尔,曾国藩,事业,才能,智慧,银行,借得,天下,成就,旧货,理想,精神,贷款,邮轮,发展,不渴望,万之军,亚斯,于南冥,于斯,仇谋,利之心,史兴,富贵,奥纳西斯,庄子

2010-08-18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