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李白传世书迹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1-08-07 01:24:26

相关推荐

李白传世书迹背后的故事

《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唯一书迹”,在今年4月初举办的“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上展出,让许多人感到惊奇。

此贴草书5行,共25字,内容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落款:“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李白的这幅书迹是公元744年(天宝三年)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寻访道士司马承祯时所作。当时三人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惟睹其画。那是司马承祯在阳台宫内作的山水壁画,高一十六尺,长九十五尺,画中仙鹤、云气、山形、洞壑一一毕呈。李白有感而作《上阳台》。

从《上阳台帖》诗文中,我们似乎看不出李白内心的情感波澜,其实他当时是百感交集的。因为这司马承祯、是李白出世后首先遇见的赏识自己、并得以扬名天下的高人,他和这位道士相交了差不多20年。而且这些年来,李白的人生命运发生了大起大落,其间的故事实在令人感叹万千。

李白是在725年(唐开元十二年),在江陵第一次遇到道士司马承祯的。当时25岁的李白怀抱“辅弼天下”的雄心壮志“辞亲远游”,经巴渝、出三峡,抵达江陵。他希望自己的才华得到社会公认,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却走投无路。唐朝的科举制度远不如后来完备,人才的录用主要靠地方官府和权贵名流的举荐。李白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求荐,但未能如愿,碰巧遇到了很受皇朝器重的道士司马承祯。

这司马承祯据说是“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后裔”,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他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武则天闻其名,曾经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又把他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也派遣使者将他迎入宫中,亲受法篆,问以养生延年之事。翌年,玄宗临幸洛阳,命司马承祯随驾东行。开元十一年三月,年近八旬的司马承祯厌倦都市嚣烦,鄙视利禄,坚请回转浙江天台山。开元十三年(725年)司马承祯路过江陵,恰好李白也到达此地,闻讯便专程拜访了他。

司马承祯不仅道行深厚,而且文采飞扬,出口成章,诗文飘逸如仙。他善书篆、隶,又能自为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文匍,刻为石经,连颇负盛名的张九龄、张说等都效仿他。当时李白与之一交谈,顿生敬慕,就把自己的诗稿呈上请他批阅。

司马承祯见李白器宇轩昂,举止不凡,已十分欣赏,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夸李白有“仙根”。李白得到宗师赞誉十分兴奋,当即写就《大鹏遇稀有鸟赋》,序云:“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他在赋中写道:“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网;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扬。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李白以“大鹏”自比,以“稀有鸟”比司马承祯,抒发自己大鹏展翅的宏大志向。这是李白的第一篇成名大作。李白还表示要跟随司马承祯神游八极,“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从此两个人结为忘年交,互有诗赋往来。

这次会面对李白的知名度提高很大,司马承祯把李白列为他所结识的诗人圈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在这个圈子里,李白得以认识“四明狂客”贺知章。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诗仙李白之名便随之传遍天下。

但诗名远播 ,并没有让李白得到朝廷的重用,他为此经历了漫长的奔走。李白在安陆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却遭人谗谤,又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开元十八年(730年)夏,李白往长安,拜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又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31岁的李白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甚至与市井之徒酗酒胡闹。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又一次西出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便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皇帝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是年,李白还通过结识卫尉张卿,向信奉道教的玄宗之妹玉真公主献诗,诗中居然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道士吴筠推荐,玉真公主的称赞,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才召他进宫。李白经过长期冷落终于得以供奉翰林,他曾经高兴说自己本来就不是穷居蓬蒿中的人,以为从此可以大展才华为朝廷效劳了。没想到这位率性天真的诗人很快就得罪了高力士等当朝权贵,而且被他们的谗言所害,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李白很快就从人生梦境中跌落下来,又回到冷酷的现实。他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拔剑四顾心茫然”,便在江、淮一带盘桓。这一番大起大落,让李白尘念俱灰,精神恍惚,于是又想到20年前相遇的道士司马承祯。

可是司马承祯已于公元735年去世了。原来,司马承祯在开元十五年727被唐玄宗第三次召他入宫后,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亲笔题写匾额,并按照他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唐玄宗还让其妹玉真公主跟随宗师学道。李白听说后,写下一首《送司马炼师归天坛》:“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司马承祯就一直在阳台观修行直到去世。他羽化后,朝廷还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正一先生”。

李白公元744年寻访阳台观时,司马承祯已经去世9年了。他瞻仰了道观内墙上司马承祯亲手所画的巨幅山水壁画,画中山形巍峨,云气升腾,仙鹤飞舞,涧壑苍松,而司马承祯已经仙逝,无缘再见,遂有感而作《上阳台》四言诗,并亲笔书写成帖,以此来纪念这位宗师和至交。

诗人想追随这位高道的意念不能实现,只能对着他留下的壁画追思往昔,感叹人生的命运。而和李白同去的杜甫和高适,当时的心情也十分沉郁。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他俩这次第一次相遇同游。杜甫登上诗坛约在开元二十四年,当时虽然风华正茂,却处于报国无门的蹭蹬彷徨之中。他在洛阳参加科举考试,不幸落第,四处拜求官宦又备受冷眼,只好出游疯玩了七八年,其间因为祖母去世回过一次洛阳,于是遇见了李白。

他俩又遇到了诗人高适,于是同游。高适与李白年岁相近,此时也还没有得到朝廷任用,居于宋中耕读,作《燕歌行》。直到唐朝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四十六岁时,他才被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写出了大量高水准的边塞诗作。他和李白杜甫相遇游阳台的时候,心情也是很压抑的。

唐代很伟大的三位诗人的这次会面同游,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吹台高会”。他们自然少不了抒怀遣兴,吊古评今,访道求仙,其实都处于人生际遇的低谷时候,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兴高采烈。李白的《上阳台帖》给我们留下了历史见证,背后的真实故事其实是很令人感伤的。

曹宗国作品链接:

1《曹宗国文史随笔》

2《曹宗国文化评论集》

3《曹宗国时评文集》

4《曹宗国诗歌散文选》

5中短篇小说集《人迹》https://

6长篇历史小说《巴山旧事》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李白传世书迹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李白的诗《赠汪伦》 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李白的诗《赠汪伦》 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李白,汪伦,这首诗,友谊,大爱,万家酒店,十里桃花,赠汪伦,这里有,您喜欢,传家,书香,济世,内容,先生,情谊,文字,粉丝,诗文,诗词,我知道,第一是,传世之作,鲜为人知,一笑,才道,有一家,里桃,留下了,诗书

2013-02-06

“诗仙”李白酒后传世诗篇赏析 每一个都是经典

“诗仙”李白酒后传世诗篇赏析 每一个都是经典

李白,将进酒,岑夫子,月下独酌,一醉方休,主人,借酒,诗人,黄酒,千金散尽还复来,兰陵美酒,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多,元丹丘,大李杜,岑勋,杜甫,客中行,作诗,个体,人生,乐道,代表作,作者,古人,后人,名篇,后所,好友,影子

2014-07-29

李白这一首经典的传世之作 写尽了杨贵妃的倾城美貌

李白这一首经典的传世之作 写尽了杨贵妃的倾城美貌

杨贵妃,李白,美貌,美人,这首诗,唐玄宗,云想衣裳花想容,倾国倾城,云朵,牡丹,瑶池,四大美人,究竟是,全诗如,华艳,唐玄,杨玉环,李太,王昭君,柳永,西施,貂蝉,那多,你的服饰,都会,伶人,丰神,仙境,会用,作诗

2015-11-23

诗仙李白唯一传世墨宝 短短二十五个字 却被历代高人狂歌讴赞!

诗仙李白唯一传世墨宝 短短二十五个字 却被历代高人狂歌讴赞!

李白,书法作品,书法,题字,高人,墨宝,皇帝,上阳,历代,个性,书法家,原帖,真迹,性格特点,毛笔,童子功,各大,司马承祯,天成,杜甫,赵佶,高适,在上面,名人名家,好朋友,雅客,做到了,乾隆皇帝,人生,事迹

2018-07-23